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紫砂艺术作为陶瓷艺术中一种特殊的艺术,以其得天独厚的材质工艺绽放于民族艺术之林;"竹"在民族精神与文化中被寄寓着高尚坚贞的情操,历代无数文豪艺人为竹而痴迷,苏轼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形在紫砂艺术中的运用由来  相似文献   

2.
竹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宜兴有“竹的海洋”的美称.竹文化与紫砂艺术相结合不是偶然的,以竹入壶,自古众多.竹文化内涵丰富,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理念及伦理情操,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3.
翟喈 《江苏陶瓷》2012,45(6):34
人文宜兴,素有"陶的古都、茶的绿洲、竹的海洋、洞的世界"之美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千年传承的紫砂艺术文化、习文重教的良好风气塑造出了人文宜兴大雅之性。江南水乡,山水之中又有了"竹的海洋"之誉,宜兴南部山区林木荫翳,更以"岁寒三友"中的"竹君子"为最。竹子坚韧不拔的高贵品格,清奇俊秀、疏朗颀长的形态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良工巧匠以此为题材,创作出很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清代乾隆年间吴骞《阳羡名陶录》中《阳羡茗壶赋》曰:"竹节之清,清贞莫比。"将传统紫砂文化艺术创作中对"竹节壶"在创作中的应用作出了极高的评价,竹文化为创作"大圆竹壶"(见图1)提供了创作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4.
高湘君 《江苏陶瓷》2011,44(2):34-34,3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代表着高风亮节的精神修养,它与松、梅一起并称"岁寒三友"。陶都宜兴富有"竹海"美誉,竹与陶一直以来就是宜兴的地域景致,在宜兴数百年的紫砂艺术发展史上,以竹为题材的历史茗壶屡见不鲜。竹型茗壶伴随着紫砂艺术史发展前行,经历了不断创新发展的艺术成熟过程。在明清紫砂艺术鼎  相似文献   

5.
蒋旭霞 《佛山陶瓷》2014,(3):62-62,64
《竹行天下》妙不可言之处在于紫砂作品与"竹"这一经典元素的完美结合,壶与竹过渡自然,装饰大方,简约而大气,真实中流露着艺术气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更深层次的表达了紫砂的意趣和艺术性,作品在"曲"与"直"间彰显着竹枝的魅力,能做到这种艺术效果实属不易。因此,《竹行天下》不光是件艺术品,更是精神品质和文化内涵的完美写照。  相似文献   

6.
景建平 《江苏陶瓷》2013,(6):40-40,43
中国竹文化,就是以竹为载体的中国文化.中国的宗教、文学绘画、伦理规范中的“竹”所构成的器物形象,直接表现与象征着人的情感、思维、观念、价值、理想等精神世界.本文以紫砂“四方竹鼎壶”为例,探寻中国人的竹文化情节,以及紫砂陶艺中竹文化符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强德俊 《江苏陶瓷》2007,40(4):43-43
阳羡虽古有"陶都"之名,然亦有"竹海"美名。陶都多竹,故紫砂艺术造型中亦多有竹型茗壶造型。竹型茗壶已成为紫砂艺术中的经典造型体系,而其步入紫砂造型艺术行列,虽然与陶都地域多竹  相似文献   

8.
陈燕 《江苏陶瓷》2014,(1):73-73,75
通过对"缘竹壶"形态、意蕴、综合三方面的审美探讨,论证竹的元素与壶的造型一旦完美结合,清新自然的外在形态会让人赏心悦目。壶缘于竹,人缘于壶;竹生壶上,情系心中。随着人们的审美习惯,还能品味到蕴涵其间的传统文化气息和艺术美感,让性灵得以陶冶。  相似文献   

9.
竹文化是中国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人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从竹的形貌中获得启发,从而将其看作是品格高尚的君子化身,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品格和精神。因此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必然少不了竹的身影。本文所选择的是一件以降坡泥烧制而成的紫砂壶艺术品,其名为"韵竹",是在传统竹段壶、竹节壶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我们将从泥料、造型、装饰及文化等方面细致分析来感受它的艺术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竹文化不仅在书法、绘画、诗词中表现出了韵美意清,而且在以陶瓷文化为代表的手工工艺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紫砂壶艺中更是喜闻乐见。紫砂壶是宜兴紫砂陶艺术的杰出代表,紫砂艺壶历史悠久,艺人辈出,品种万样。一把艺壶,能陶人性情、怡人心灵、给人启迪。壶艺作品除了讲究泥料、工艺外,更注重造型美学价值,追求古朴大气,重传统而不失新意,这样的紫砂作品才会自成一派,才会  相似文献   

11.
文化之于紫砂壶艺术,如同水之于鱼。在文化滋养下,紫砂壶艺术创作饱含文化情怀,展现了民族审美的个性与艺术创作的深度,丰富了文化的表现形式。"大千竹"这件作品以竹为题,构建起"君子"形象,传达了作品对高雅精神道德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宜兴被誉为"竹的海洋",而竹文化又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的君子情怀和贤者风范,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思想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紫砂壶"一捆竹"以竹文化为题材而展开创作,撷取大自然中的竹子为形象元素,并以花器造型传递其艺术性能,带给人一目了然的审美效果和文化共鸣。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是谦谦君子,梅是巾帼女将,二者代表着大众对理想人格的崇敬与追求。在中国传统艺术品中,竹与梅常以各种形式出现,体现着古典艺术美与中国人的审美预期。"竹里梅"是一件以竹与梅为主题的陶刻艺术品,本文将以文化视角为切入点,对该作品陶刻技法的运用与变化以及空间构图的方式进行分析,体会陶刻艺术的魅力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周莹 《江苏陶瓷》2013,46(4):31-32
在传统的紫砂造型宝库中,蕴藏着丰富多彩、各类完美的器型,它们汇集着历代艺人的创作智慧,经过数百年来人类社会在文化艺术上的进步,很多器型不断地得到反复提炼修改,日臻完善,虽古犹新,供我们在借鉴中汲取营养。其中花货中的竹形壶形制多样、千姿百态、各有所长。宜兴紫砂在明代出现了圆形的竹形壶,其代表作为陈仲美的"束竹柴圆壶"。其造型是仿自然界的一束竹柴,刻划精细入微、神态毕肖。清代的圆形竹壶有陈荫千的"双竹提梁壶"、  相似文献   

15.
宜兴紫砂竹器一直空前活跃、佳作不断、精品迭出,把紫砂文化与中国竹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件紫砂壶取名叫做"劲竹",是一件仿生方器,简化外形、夸张神韵,更加显得刚劲与挺拔。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细节的把控和气韵的塑造颇费功夫,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也是十分满意的。这件"劲竹壶"线条有力、角度有力、衔接有力、在边、线、面的处理方面注重"方中寓圆"的艺术感受,更显圆润,整体和谐有度,可谓是一件集紫砂工艺技巧和文化内涵的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16.
宜兴的紫砂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充满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厚的气韵的,广博的文化知识与传统的东方思维塑造了这一多元化风格的紫砂陶文化。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紫砂文化就可以融入更多多元化的艺术风格,比如金石艺术、茶道艺术、书画艺术等等,紫砂的技艺非一日达成,是紫砂艺人们日日夜夜的技法积累,创作紫砂壶不仅需要有精湛的紫砂技艺,还需要有丰富的情感与宽广的胸怀,去感悟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各种情感,在制作紫砂时就能放大自己的情绪融入壶中,让制作的紫砂壶富有新的情绪与生命力。这把紫砂"竹福壶"作为一件花器,整器其实磅礴,细节之处自然有神,技艺精湛栩栩如生,线条的轮廓与点线面的处理恰到好处,用竹这一花器中经常使用的题材来创作这把,足以见得作者对竹的喜爱,与作者广阔的胸襟,"竹福壶"同"祝福"壶,也有祝福的美好寓意,整壶的表现更显多元化,让人爱不释手,喜爱非常。  相似文献   

17.
紫砂壶是茶的载体,随着历史发展,在历代紫砂艺人的智慧创新和文人雅士的参与推广下,紫砂壶早已演变成一种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紫砂技艺也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艺术,为传统文化艺术增添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紫砂壶造型丰富,世间万物都能成为紫砂壶创作的题材,匠人们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将自身的所思所想化作一把小小的紫砂壶,赋予一抔普通的泥土以独一无二的造型,在满足实用性的基础上给人以观赏价值.本文以紫砂壶"圆竹"为例,浅谈其创意设计和文化意境  相似文献   

18.
蒋芳仙 《山东陶瓷》2020,43(1):47-47
在紫砂壶的创作中有很多用竹作为形象装饰的作品,这些创作有些是基于竹的外形,有些是基于竹的想象,还有的是基于历史文化所赋予竹的内涵,它是以"简"为核心的紫砂的表达,"三脚乳竹"就是基于紫砂本身的特性,让"竹"这一题材回归,在物质形象上描绘紫砂的润,在意念装饰上凸出"竹"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青神竹恋     
陈丽萍 《中华手工》2011,(12):79-81
拨开历史的尘雾,从"坐标法"到"草图快速编织法",从1厘米的宽篾到细如发丝的48丝,从手摇宫扇到《清明上河图》,在处处有竹、户户编竹、人人用竹的青神,竹编以地方文化动脉的姿态笑傲沧海,也收获了世界的尊重。  相似文献   

20.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紫砂壶创作题材十分广泛,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皆可成为创作的灵感来源。本文以紫砂壶"绞竹提梁"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