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日本的高吸水性树脂(SAP)生产厂家相继扩大装置产能。日本最大的SAP生产商日本触媒公司2006年在比利时新增了一套3万吨/年的装置,2007年7月还在日本姬路新投产了一套6万吨/年的生产装置。至此,日本触媒公司的全球装置产能达到了41万吨/年。  相似文献   

2.
到2010财政年度末(2011年3月底),日本触媒公司的高吸水性树脂(SAP)产能将达到50万吨/年,较目前已有产能增加15万吨/年。作为15万吨/年产能增加的第一步,是在2007财政年度内,在日本姬路建设6万吨/年的SAP生产装置,这是继在中国张家港扩建装置产能之后的又一次产能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高吸水性树脂市场不断增长的需要。德固赛公司计划于2007年前扩大德国Krefed高吸水性树脂装置的产能。同时。该公司与罗门哈斯在德国Marl共建的合资企业也将对丙烯酸装置进行扩能,以保证原料供应。项目投资总额将超过4000万欧元.此外,为满足北美自由贸易区不断增长的需求,德固赛在美国Greensbor0增加的4万吨高吸水性树脂产能将在2005年4月份投产.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高吸水性树脂市场不断增长的需要,德固赛公司计划于2007年前扩大德国Krefeld高吸水性树脂装置的产能。同时,该公司与罗门哈斯在德国马尔共建的合资企业也将对丙烯酸装置进行扩能,以保证原料供应。项目投资总额将超过4000万欧元。此外,为满足北美自由贸易区不断增长的需求,德固赛在美国Greensboro增加的4万吨高吸水性树脂产能将在2005年4月份投产。  相似文献   

5.
2005年日本高吸水性树脂(SAP)的产量和销量增长均为2.7%,分别达到3.44万吨和3.36万吨,产量和销量均达到了历史新高。2005年的增长率是自1991年有统计以来最低的,但装置的开工率却接近百分之百而达到了96%。  相似文献   

6.
1.世界苯乙烯继续扩能 据Tecnon公司统计,2002和2003年世界苯乙烯能力分别为2535万吨和2600万吨。2004年产能达到2688万吨/年。2005年新增产能约440万吨/年,使2005年产能达到3131万吨/年。2006年世界苯乙烯生产能力达到约3240万吨/年。2007年新增产能(扣除关闭)82万吨/年,使产能达到3322万吨/年。  相似文献   

7.
市场趋向     
《广州化工》2014,(13):256
高吸水性树脂快速发展我国高吸水性树脂主要消费领域是:个人卫生用品占90%,农林园艺占6%,电缆阻水材料占2%,其他占2%。由于上述下游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高吸水性树脂消费量产能、产量快速发展。由于国际市场供应不足,我国高吸水性树脂的出口量近年迅猛增长。2013年我国高吸水性树脂产能已达54万t,预计5年后产能将达到或超过100万t。2013年我国高吸水性树脂出口量已快带增长至12万t。预测2014年以后我国高吸水性树脂将走上迅猛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8.
国外动态     
世界最大高吸水性树脂装置投产巴斯夫公司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兴建的一套10万t / a的高吸水性树脂装置已于近期正式投产,这是目前世界上产能最大的高吸水性树脂装置。新装置开工后,巴斯夫公司的高吸水性树脂的总产能将保持在30万t / a水平。目前其在德国的曼海姆、美国弗吉尼亚州的朴次茅斯、密西西比州的阿伯丁和泰国的罗勇也建有高吸水性树脂生产装置。巴斯夫公司是全球高吸水性树脂的领先生产厂家,在全球市场上占有约30%的份额。该公司估计,全球高吸水性树脂的需求量正以年均4%~5%的速度增长。 …  相似文献   

9.
高吸水性树脂与纤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世界高吸水性树脂发展很快,现全球的需求量已达60万-70万t/a,今后将以7%-8%之速度增长,因此有关生产厂家在不断提高产能,其中日本触媒集团的总产能到2001年达到23万t/a,保持世界最大的生产厂家的地位。在高吸水性纤维方向,以加拿大和钟纺合纤公司发展最快,目前其纺织丝和无纺布等加工口的年产能力各为4000t和2000t,预期3年后各将扩大到1.4万t/a和3500t/a,主要用作无纺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全球烧碱产能将达到6440万吨/年,产量达到5748万吨/年。其中中国产能将达到1900万吨/年,产量达到1470万吨/年。伴随着又一批新建、扩建氯碱装置投产(初步统计为290万吨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烧碱生产大国,然而氯碱失衡的现象将越来越严重,烧碱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逆转。  相似文献   

11.
《炭黑工业》2005,(3):29
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Amherst的Notch咨询公司分析师Paul Ita报告预测,2010年前世界炭,需求将以3.5%/年的平均增速继续增长,到2010年世界需求量将达到1010万吨。虽然2004年欧洲和澳大利亚部分产能关闭,全球去年炭黑产能仍增加了37.5万吨/年。由于产能增加使2004年炭黑开工率较2003年下降了2%至86%,预计2005年还将新增加产能1.75万吨/年。  相似文献   

12.
据美国化学品制造商协会(CMAI)最新预测,2005~2009年世界乙烯需求年增长率为4.5%,在此期间,需要建设25套世界规模级乙烯装置才能满足未来需求。预计全球乙烯生产能力将由2005年的1.129亿吨/年增长到2010年近1.5亿吨/年。据CMAI研究报告称,2010年亚太地区乙烯产能将超过北美,成为世界乙烯产能最大地区,届时该地区乙烯总产能可达到4389万吨/年,而北美产能为4142万吨/年。  相似文献   

13.
Notch咨询集团预计,全球炭黑需求量年均增长率为3.5%,2010年将达到1010万t。在连续几年的供过于求后,炭黑供需已接近平衡。2004年全球炭黑产能增加37.5万t/a,达到950万t/a,抵消了欧洲和澳大利亚几套装置停产的影响。2004年炭黑装置开工率比2003年低2%,约为86%。预计2005年有17.5万t/a新产能投产。  相似文献   

14.
新建装置集中投运。2008年,我国对二甲苯(PX)生产实现了大踏步跨越。5月份,扬子石化芳烃厂PX装置扩能改造工程顺利完成,企业新增产能7万吨/年,其后续配套项目还计划新增产能12万吨/年;大连福佳大化新建70万吨/年装置于11月试车;12月,金陵石化新建60万吨/年装置投产;福建炼化70万吨/年于12月开始投料试车;中海油惠州炼化84万吨/年PX装置因故两次宣布延期至2009年4月投产。2008年我国共新增PX产能291万吨/年,总产能达到659.1万吨/年,同比大幅增长79.1%。  相似文献   

15.
巴斯夫与中石化近日在德国签订了扬子石化一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扩产协议。根据协议,到2009年双方将投资5亿美元,提高基础石化产品的产能,并将新建下游产品生产装置。在这些项目中,包括延长丙烯酸产品链,增加一个6万吨/年的高吸水性树脂装置。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全球异丙苯产能为1105万吨/年,消费量为972.4万吨。2004年全球异丙苯产能达到1141.2万吨/年,美国以430.9万吨产能居世界首位;亚太地区产能合计320万吨/年,其中日本以142万吨/年产能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生产国;西欧产能合汁327.6万吨/年;东欧产能为64.8万吨/年;南美产能为18.3万吨/年。2004年全球异丙苯消费量为987.4万吨。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丙烯酸及高吸水性树脂的市场分析(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文 《上海化工》2007,32(1):49-52
为了占据世界高吸水性树脂市场25%的份额,日本第一大生产商催化合成(触媒)公司(NCI)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市场。日本催化合成公司在中国张家港建设的第一座高吸水性树脂工厂于2005年9月初投入运转。该项目总投资约6400万美元,规模为年产3万t高吸水性树脂。至此,NCI在全球的高吸水性树脂年总生产能力达到29万t。  相似文献   

18.
高原 《浙江化工》2006,37(8):37-38
我国DMF需求增长快速,从1999年9万t增长至2005年的38万t,需求增长率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而近年来,全球DMF产能迅速增加。2004年全球总产能76万t,中国更是成为DMF第一大生产国和第一大消费国。2005年我国产能从2004年的32.5万t提高到45.5万t。2006年中国DMF年产能已达到49.4万t,约占全球产能的48%,成为全球最大的DMF生产国。  相似文献   

19.
一、产能迅速扩张近年来随着国内下游市场MDI和橡胶助剂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部分氯碱企业为了消化其副产氢气,许多苯胺新装置在2006~2007年建成投产,产品陆续投放市场。2007年。我国苯胺产能达到136.6万吨/年。2008年4套新建的苯胺装置建成投产后。我国苯胺产能将达到162.1万吨/年。由于新建装置都于2008年上半年投产。届时国内苯胺产能和产量将进一步增加.供应过剩将会进一步突显。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乙二醇生产能力迅速提高,2005年生产厂家已有11家。总生产能力为137.8万吨,产量为110.1万吨,同比增长约15.98%。随着2006年2月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一套32万吨/年乙二醇生产装置的建成投产,生产厂家已达到12家,总生产能力达到169.8万吨/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