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5年6月3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组织专家对北京燕化高新催化剂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发的HDC聚丙烯球形高效催化剂进行了技术鉴定。鉴定会上,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燕化高新催化剂有限公司催化剂事业部和催化剂车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分别做了“HDC聚丙烯球形高效催化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HDC高效球形催化剂用于丙烯聚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聚丙烯高效球形催化剂HDC进行了性能评价,并探讨了预聚合、聚合温度、时间、氢气浓度等因素对HDC聚合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HDC催化剂是一种球形、规整可调、活性高、定向能力强、具有良好氢调敏感性的丙烯聚合催化剂。在环管聚丙烯工艺装置上的聚合试验表明,HDC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共聚合性能,所生产的共聚聚丙烯树脂的性能达到优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合实验并结合理论模拟技术对CS-1型高效聚丙烯催化剂的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对通过聚合实验所获取的聚丙烯凝胶渗透色谱(GPC)进行解析,得到CS-1型聚丙烯催化剂的最可几活性中心数目。以此为基础,通过理论模型耦合实验结果确定了各活性中心的聚合动力学方程及各自动力学参数取值。此外,采用扩充的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考核。结果表明,文中所建立的多活性中心动力学方程可以用来表征CS-1型聚丙烯催化剂的聚合动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4.
将CMMS(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DCPMS(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外给电子体分别与CS-1型和CS-2型聚丙烯主催化剂进行丙烯聚合评价,结果表明CMMS和DCPMS是高效催化剂的有效助催化剂,它们能够提高聚丙烯的真实等规度。它们提高聚丙烯真实等规度的能力为DCPMS>CMMS>DDS。  相似文献   

5.
试验了N型高效催化剂生产聚丙烯等规度的控制方法及影响因素,并与CS-1型高效催化剂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N型高效催化剂生产聚丙烯等规度范围宽,易于调节。能满足多种品种和牌号,适用于中高档聚丙烯的生产。  相似文献   

6.
采用国产CS-1-G型催化剂在200 kt/a的Unipol工艺气相聚丙烯装置上进行工业试生产,生产拉丝级聚丙烯,考察了CS-1-G型催化剂在该装置上使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CS-1-G型催化剂在Unipol工艺气相聚丙烯装置上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整个试用过程装置安全平稳运行,并且产品质量合格,全部为优级品。  相似文献   

7.
新型双醚催化剂在间歇本体聚丙烯装置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述了新型双醚催化剂在间歇小本体聚丙烯装置的工业应用情况,并与CS-1型高效催化剂进行了比较。该催化剂对丙烯中杂质的适应性强,操作温度及压力较CS-1催化剂低。聚丙烯产品指标满足用户需要的同时,原料消耗大大低于使用CS-1型催化剂;在使用时不需要加DDS(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组分,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反应终期可杜绝聚丙烯产品因粉料温度过高而发生降解现象,可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HDC球形高效聚丙烯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在优化了工业试生产工艺后,使得产品性能进一步提高。HDC球型高效催化剂产品在国内丙烯间歇式液相本体聚合装置和连续法环管聚合装置上的成功应用表明,其聚合性能优异,完全能够满足现有国内各类聚合装置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9.
姚荆耘  张黎鹏 《工业催化》2005,12(Z1):331-334
南阳石蜡精细化工厂小本体聚丙烯装置先后应用了CS-1、DQ-2和N-Ⅲ型等几种高效催化剂,从聚合反应特性、催化剂活性、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几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催化剂在小本体聚丙烯装置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阳石蜡精细化工厂小本体聚丙烯装置先后应用了CS-1、DQ-2和N-Ⅲ型等几种高效催化剂,文章从聚合反应特性、催化剂活性、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几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将DQ型球形催化剂在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装置上的工业应用试验情况与其他高效催化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DQ型球形催化剂操作性能好,生产效率高,对丙烯原料适应性强;其产品质量好,后加工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2.
世界聚丙烯催化剂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西晓丽  王熺 《上海化工》2005,30(7):28-31
阐述了当今世界聚丙烯(PP)Ziegler-Natta(Z—N)催化剂已发展到第五代,茂金属和单活性中心(SSC)催化剂技术使PP产品性能显著改进.并进一步扩大了PP的应用领域,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开发也相当活跃发展。我国白行开发的PP高效催化剂有N系列.CS系列、DQ球形系列、YS系列催化剂和ND催化剂等。PP催化剂的发展必将进一步推动了PP生产工艺和产品的技术进步,但我国在PP催化剂研发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的整距,对今后我国PP催化剂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球形高效催化剂在间歇式聚丙烯装置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忠和 《工业催化》2003,11(7):22-24
介绍了DQ Ⅱ型球形高效催化剂在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装置上应用情况,从聚合反应特性、催化剂活性和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与非球型高效催化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DQ Ⅱ型催化剂在间歇式聚丙烯装置上具有可靠的适用性,该催化剂活性高,氢调敏感性及操作性能好。聚丙烯产品为直径1~5 mm的球形颗粒,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4.
透明聚丙烯工业化开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Hypol工艺的聚丙烯装置上,用各种不同主催化剂生产了不同牌号的产品,并对主催化剂、各牌号和共聚单体含量对雾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N催化剂生产均聚牌号F401产品时,负荷高,反应控制平稳。F401由于雾度低,作透明聚丙烯的基料,添加自制的透明母粒后,可生产出高透明度的聚丙烯。  相似文献   

15.
4种高效催化剂在间歇式PP装置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CS-1型,CS-2型、N型和改进N型4种国产高效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分析了4种高效催化剂各自的优缺点,说明在现有的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装置上采用改进N型或CS-2型高效催化剂可以平稳地控制生产,并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以ZSM-5/KIT-1(ZK-1)介微孔复合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分别制备了金属担载量为8%Mo3%Co,16%Mo6%Co,20%Mo7%Co和24%Mo8%Co的加氢脱硫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分析、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表征手段分析其结构;以3%(wt)的CS2/环己烷溶液为硫化液,500×10-6的二苯并噻吩/十氢萘溶液为原料液,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反应活性。实验结果表明ZSM-5/KIT-1介微孔复合分子筛作为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具有优异的反应性能。当催化剂的担载量达到20%Mo7%Co时,表现出最佳的加氢脱硫反应活性,脱硫率为93%,高于相同反应条件下的商业用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通过熔体流动速率和等规指数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评价了国内外几种聚丙烯(PP)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流动性、氢调敏感性等.结果表明:1#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可达38.92 kg/g,且氢调敏感性和抗杂质能力较强,但用其生产的PP粉料中存在粒子开裂和大量粉末;2#和3#催化剂活性较低,但工艺可操作性好.PP粉料的粒子大小均匀、致密、粉末少;5#催化剂活性最高,但PP灰分高、细粉较多;6#催化剂聚合活性较高,但PP灰分最高、细粉含量大.  相似文献   

18.
复合载体法制备聚丙烯-蒙脱土复合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传统Z-N催化剂TiCl4负载于蒙脱土.乙醇镁复合载体上,进行丙烯常压原位聚合,制备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克服了单-蒙脱土作载体时聚合活性低、产物分子量小的缺点。对比不同制备过程的催化剂,发现TiCl4的后处理可以大幅提高催化活性。引入苯乙烯可有效降低Mg—MMT/Mg(OEt)2/TiCl4/EB体系制备的Cat5催化聚合时所需的Al/Cat比。由Mg—MMT/Mg(OEt)2/Ti(OBu)4/TiCl4/EB体系制备的Cat6具有活性高,所需Al/Cat低的优点,为合适的制备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催化剂。WAXS和TEM表明复合材料中蒙脱土主要呈剥离杰分散干聚丙烯基体中。产物的熔点和商用聚丙烯的熔点接近。  相似文献   

19.
铂纳米簇/壳聚糖杂化膜催化苯部分加氢制备环己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铂纳米簇/壳聚糖杂化膜(Pt/CS)对液相苯部分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通过微波加热还原氯铂酸的方法制备了单分散铂纳米簇,并将其与壳聚糖(CS)进行杂化后得到铂纳米簇/壳聚糖杂化膜.利用,ITEM、Frr-IR、XRD和XPS等对铂纳米簇以及杂化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透射电镜表明,铂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3.7 mm.XP...  相似文献   

20.
Propylene polymerization was investigated with a sequential addition of Ziegler–Natta and metallocene catalysts. From the fact that the molecular weights of polypropylene (PP) produced with Ziegler–Natta and with metallocene catalysts differ, it was possible to control the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MWD) of PP with a sequential addition of methylaluminoxane and rac-ethylenebis(indenyl)zirconium dichloride followed by triethylaluminum and magnesium dichloride-supported titanium tetrachloride catalyst. The obtained PP exhibited a wide MWD curve with shoulder peak. The position and height of each peak was controlled with the variation of polymerization time for each catalyst as well as the amount of each catalyst. The MWD of PP prepared with sequential addition of catalysts was much wider than that of PP obtained from each catalyst. © 1998 John Wiley & Sons, Inc. J Appl Polym Sci 67:2213–2222, 19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