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验证50 K大丝束碳纤维布是否可应用于复合材料客车车身的制造,借鉴强度验证的积木式方法,采用环氧树脂真空导入(VARI)成型方法,对50 K大丝束碳纤维布材料级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并对50 K大丝束碳纤维布平板件和工艺件的工艺性进行考核验证。结果表明:50 K大丝束碳纤维布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剪切强度及其模量)能满足设计要求;50K大丝束碳纤维布用于复合材料客车车身部件制作可满足生产工艺及操作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Fanatic滑雪板公司使用Oxeon公司的TeXtreme丝束展开碳织物制成新型滑雪板。TeXtreme是一种最佳的优质碳纤维增强材料,可用于对减轻重量和高性能有要求的产品中,由瑞典公司Oxeon生产。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日本帝人公司正致力于成为全球第四大飞机用碳纤维中间材料生产企业。该公司拥有包括热固性和热塑性预浸料以及无卷曲织物(NCF)在内的多种生产线,正努力成为飞机制造商的领先供应商。帝人公司碳纤维事业部表示,公司的NCF材料正逐步得到飞机制造商的认可,热塑性预浸料应用也取  相似文献   

4.
2010年3月中旬,帝人(Teijin)公司碳纤维业务核心公司东邦耐克丝株式会社(Toho Tenax Co.,Ltd.)宣布推出一种超轻碳纤维织物。这种超轻碳纤维织物的重量是传统碳纤维织物的一半左右,该织物由Toho Tenax和Sakai Ovex公司共同开发,用于制备预浸料,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复合材料的重量,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11月8日,索尔维(Solvay)公司完成了对欧洲碳纤维公司(ECF)的收购。ECF是一家德国的大丝束(50 K)聚丙烯腈(PAN)碳纤维优质原丝生产商。对ECF的战略性收购使索尔维可以开发大丝束碳纤维产品组合,以补充现有的沥青基和PAN基航空级碳纤维产品系列。种类齐全的产品组合将使索尔维在未来成为航空、汽车和工业市场领域的关键供应  相似文献   

6.
来自瑞典的Pewano团队采用VOLVOXC60RR小汽车进入2012达喀尔拉力车赛(Dakar Rally)。据说该汽车是采用OxeonAB公司生产的Textreme展开丝束碳纤维织物制造的车体。  相似文献   

7.
大丝束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大丝束碳纤维(48K)复合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及耐湿热性能,并与小丝束碳纤维(T300.3K)复合材料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可为大丝束复合材料在航空器的次承力件或非承力件的应用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郭照宇 《粘接》2023,(4):79-82
碳纤维织物在体育器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不同成型轮廓的体育器材,选用合适的纤维取向织物将有助于实现产品成型特性的优化。基于此,简单介绍了体育器材用碳纤维织物的几种常见成型技术,如模压成型、RTM成型与挤压成型等。再以体育器材中常用的碳纤维织物T3OO-3K平纹布料为试验对象,设计了单轴拉伸、双轴拉伸以及方盒冲压试验,分析研究其拉伸性能与冲压性能,总结碳纤维织物在成型过程中的力学行为与变形机理。  相似文献   

9.
<正>位于日本东京的东邦特耐克斯公司,它是帝人集团旗下的碳纤维业务公司。2010年9月15日,该公司宣布,已开发出一种用作燃料电池构件的气体扩散层(GDL)的碳纤维织物。这种新型的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3月8日,上海石化成功试制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48 K大丝束碳纤维,并已贯通全流程。该技术标志着国产碳纤维大丝束原丝生产制备技术实现了质的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在碳纤维行业内,通常将每束碳纤维根数大于48 000根(简称48 K)的称之为大丝束碳纤维。相比于国内现有的由1 K~12 K小丝束组合而成的大丝束碳纤维,上海石化试制出的产品已实现单束碳纤维根数大  相似文献   

11.
钱伯章 《合成纤维》2014,(12):13-13
<正>帝人集团的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业务核心公司——东邦Tenax(Toho Tenax)有限公司于2014年10月29日宣布,通过预成型(Pv P)开发的新技术Tenax Pv P,可用于高效生产热固性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东邦Tenax公司与全球汽车制造商合作正在开发Tenax Pv P技术的商业应用。该技术基于一步法"碳纤维筒子预成型"概念,利用Tenax黏合纱,将碳纤维与黏结树脂组合在一起,可以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3月8日,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石化)成功试制出48 K大丝束碳纤维,并已贯通全流程。该技术标志着国产碳纤维大K数原丝制备技术实现了质的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上海石化自2016年5月起对碳纤维48 K大丝束的原丝工业化进行了独立研究与试验。2018年1月起,该公司联合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对制备的原丝进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3.
正东邦Tenax德国的子公司——东邦Tenax欧洲公司(TTE)于2016年3月2日宣布,帝人集团的碳纤维和复合材料业务自身的核心公司已为碳纤维增强材料开发出集成的生产系统,该集成的生产系统可为所需的形状和性质优化制造复合材料部件。新的生产系统采用高压树脂传递模塑法(HPRTM)过程和TTE公司的一步法碳纤维部件成型技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12月28日,据外媒称,韩国晓星高新材料公司(Hyosung Advanced Materials Corp.)碳纤维业务部开发了一种适用于下一代航空主次结构件的新型高强中模碳纤维。目前,该型号碳纤维仅有24 K丝束产品,6 K和3K的产品也即将面世。晓星公司官方表示,该型号碳纤维产品的拉伸强度高于国际市场上现有的中等模量碳纤  相似文献   

15.
《塑料工业》2021,(2):97-97
总投资35亿元的上海石化2.4万吨/年原丝、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打下桩基,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投产后将有望改变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推动国产碳纤维产业发展。上海石化是国内第一家率先突破48K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技术的企业。该项目采用自主开发的聚丙烯腈(PAN)基大丝束原丝、碳纤维技术,将于2024年建成投产。其工艺路线为硫氰酸钠(Na SCN)连续溶液聚合湿法纺丝原丝、氧化、低温炭化、高温炭化及后处理。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上海石化成功开发出48K大丝束碳纤维的聚合、纺丝、氧化炭化成套工艺技术,所生产的碳纤维具有优异的表面结构和界面性能,并实现低成本化。我国在该领域一直以来仰人鼻息的历史宣告结束。专家介绍,在业内,每束碳纤维根数小于24000根(24K)的被称为小丝束;大于48000根(48K)的则称为大丝束。此前,国内大丝束碳纤维每年业务量数千吨,全部依赖进口,相关核心技术由日本、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技术壁垒森严。  相似文献   

17.
大丝束碳纤维应用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发展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大丝束碳纤维在各领域应用前景;美国卓尔泰克公司(ZOLTEK)为解决大丝束碳纤维展开困难、纤维浸润均匀性差、纤维到产品较低的强度传递和较差的产品外观而进行的设备改进;国内针对大丝束碳纤维应用的展纱设备、树脂体系等方面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正>东丽工业公司于2013年9月27日宣布,以5.84亿美元(每股16.75美元)收购卓尔泰克(Zoltek)公司从而进入大丝束碳纤维业务。卓尔泰克是一家大型碳纤维制造商。大丝束碳纤维应用于许多场合,如风力涡轮机叶片和纤维增强塑料化合物,采用改性的聚丙烯腈(PAN)短纤维生产线生产。东丽计划使卓尔泰克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以进入大丝束碳纤维业务。  相似文献   

19.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伞天线用碳纤维三向织物复合材料反射面一体化成型方法, 将碳纤维丝束按照特定交织规律, 编织成平面三向织物, 然后将有机硅胶喷涂于三向织物表面, 将喷涂后的三向织物铺于伞天线发射面成型模具表面, 采用袋压室温硫化成型, 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强度高、比模量大、可塑性好、耐高温、抗冲击、耐疲劳,整体结构性能好等一系列优点, 将复合材料作为反射面与天线骨架连接, 完成天线反射面安装.  相似文献   

20.
正总投资35亿元的上海石化2.4万吨/年原丝、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打下桩基,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投产后将有望改变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推动国产碳纤维产业发展。上海石化是国内第一家率先突破48K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技术的企业。该项目采用自主开发的聚丙烯腈(PAN)基大丝束原丝、碳纤维技术,将于2024年建成投产。其工艺路线为硫氰酸钠(Na SCN)连续溶液聚合湿法纺丝原丝、氧化、低温炭化、高温炭化及后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