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将思政教育全方位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意识和新时期立德树人质量。以“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实验课为研究对象,通过有效发掘该实验课程思政元素、融合先进信息化网络教学模式、提升授课教师自身思政意识和教学水平等方式,构建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政素养和树立爱国奉献、服务社会、科学诚信、资源环保、团队协作等责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课程改革中,更好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是应用型大学探索"立德树人"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目标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针对化工学科的专业特点,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下,通过在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强调"课程思政融进化工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化工实践课教学为载体,充实化学史相关资料,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融入兵工精神,对"课程思政"示范课设计进行了探索,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责任感以及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孟晓静  李敏  冯建 《广州化工》2022,50(10):171-172+184
课程思政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关键。本文以《煤化工工艺学》为例,讲述了实践性专业课程案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首先结合课程特点和性质,建立课程案例体系,实现案例式教学。在案例中针对具体内容挖掘思政元素,融入典型性的思政小案例,实现案例教学和思政元素协同育人体系。在加深学生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道德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材料科学新进展》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在专业知识教学中融入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课程思政元素,有助于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本课程从材料科学领域的名人故事出发介绍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深入挖掘《材料科学新进展》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搭建先进材料和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有机课程体系。本课程旨在培养研究生的爱国主义与科技报国情怀、关注与解决现实问题以及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以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电化学催化》课程为例,基于OBE理念介绍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课程思政的教学现状,并对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电化学催化课堂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价值观、工程伦理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将思政教育融入高职临床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本文在"生物化学"课程基础上,将科学素养、民族自豪感、法律意识、职业道德等方面融入教学内容。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挖掘课程思政教学元素,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思政教育自然地融入"生物化学"的课程教学中,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7.
陈宁  刘树信  王萍萍  施璐 《广州化工》2022,50(4):177-179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建立专业兴趣、树立专业思想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课程思政是落实课程育人的重要途径,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是做好课程思政的前提。本文探讨了该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意义,并从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环节融合、考核机制建立等角度,探索了“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杨景帅  孙筱琪 《云南化工》2022,(1):151-152,156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教育能培养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近三年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为基础,举例说明《物理化学》课程的思政元素提炼,讨论了如何在授课教学环节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结果表明,思政元素的融入不仅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素养...  相似文献   

9.
李姗姗  田侠  郑庆柱 《广州化工》2022,50(9):192-194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为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包含了理论、实验和实习设计等教学模块,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水污染的基本原理、水污染治理技术及运用工程学原理解决水污染的相关问题等。在该课程各模块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提高课程质量和完成教学思政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深入挖掘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阐明在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具体讲解了“乡村振兴”战略思想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探索了将思政元素融入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中的有效途径,使课程教学更符合新时代育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有机化学课程中的思政资源非常丰富。针对有机化学的课程特点,梳理"课程思政"的结合点,探索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策略。采用结合知识点、借助信息技术、引入案例、联系社会热点、优化教学设计等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发展观、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辩证的思维品质,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广州化工》2021,49(3)
分析化学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相结合,通过深入挖掘和运用分析化学专业知识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思政教育元素,将家国情怀、法制意识、环保意识和国际视野等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实现化学专业教育与思政育人的有机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将思想政治教育广泛融入专业教学,从而推动立德树人是当前高校课程教育的新探索。基于药理学课程的特点以及相关的案例,本文围绕设计原则、设计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这几个方面,探讨本教学团队在药理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方法,并重点阐述如何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医德医风教育和生命教育等思政元素,为有效推动药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3.
工科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应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挖掘,并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文章以沈阳化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为例,介绍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思政育人元素的挖掘及将其融入课程教学的方法,并以“黏性流体绕曲面流动及边界层分离”章节内容的教学设计为例,介绍了思政育人元素融入专业知识讲授的过程,旨在使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多元统一。  相似文献   

14.
我校开设的《复合材料原理》是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精炼《复合材料原理》蕴含的思政元素,准确定位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契合点,实现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结合课堂讲授和角色互换等教学模式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作风、绿色发展意识和科研思维能力等,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以百色学院开设的化学与健康课程为例,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类通识选修课程融入思政元素进行了初步探索。阐述了化学与健康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和优势,以及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方法和教学设计。化学与健康课程应与时俱进,更加密切地融入思政元素,使其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成为宣传科学精神、培育家国情怀、陶冶爱国主义情操的高校课堂思政阵地。  相似文献   

16.
理工科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方面较文科生存在劣势,借助于"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减少理工科学生的学习厌倦感。以《热处理设备》课程为例,通过提取本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真确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将思政工作更好地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要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寓以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需要结合课程专业特点及思维方法进行开展。本文根据"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特点,结合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分别从提高时代聚焦意识、注重背景内容引申、增强红色资源融入、结合相关专业背景等内容探讨课程思政与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融合过程,为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的教学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有机化学是高校化学及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是适应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旨在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型人才。本文深挖有机化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对有机化学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思政内容、思政方法以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一种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理念,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中心任务的有效途径。无机化学是药学类专业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结合无机化学课程特点,探索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途径,使专业课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医药人才。  相似文献   

20.
《广州化工》2021,49(1)
新形势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逐渐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课程思政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本文以《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基础》课程为例,介绍课程思政的含义及其价值,对专业课程进行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进行探索,根据课程目标和培养计划要求,从各部分授课内容中发掘课程思政元素结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