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枯草杆菌溶栓酶的恒溶氧发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HL-986为试验菌株,对其恒溶氧发酵生产溶栓酶的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并与恒通气速率发酵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与恒通气速率发酵相比,恒溶氧发酵可使溶栓酶生产能力提高38.8%,在22h时溶栓酶活力可达 930IU/ml,最佳条件是在发酵初期控制恒溶氧15%。  相似文献   

2.
陈旭峰 《广东化工》2012,39(16):182-183,179
文章论述恩拉霉素发酵过程。该发酵生产主要控制点为pH和控制溶氧,pH控制在6.2以上;溶氢48h后控制在20%~40%之间:发酵结果显示:氨基氮和菌体浓度在192h达到峰值,效价在240h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溶氧对生米加链霉菌变株生物转化螺旋霉素的影响,确定这种生物转化反应是显著的需氧过程,发酵过程具有与一般抗生素发酵不同的两个摄氧率高峰.根据溶氧对菌体生长和转化反应的双重影响,初步建立了分阶段溶氧控制的发酵过程,终转化率提高了8%,并将发酵时间缩短了约1/6.  相似文献   

4.
利用雷斯青霉(Penicillium raistrickii)的特异性转化酶对甾体化合物左旋乙基甾烯双酮进行15a-位羟基化,制备了重要的激素药物中间体15a羟基左旋乙基甾烯双酮。以种龄、接种量、投料量、pH值控制、溶氧控制、投料和转化时间等影响因子为对象对其发酵罐二级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0.2%投料量条件下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种龄21h;接种量5%;0~27h,pH值7.5、溶氧40%;27~66h,pH值6.0、溶氧20%;投料时间第30h;转化时间42h。在此条件下,转化率可达65%以上,比优化前提高了11.4%,为药物中间体15a-羟基左旋乙基甾烯双酮的进一步扩大发酵转化以及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溶氧对L-天冬酰胺酶发酵过程的影响及其控制方法。方法 通过装液量试验、接种量试验、葡萄糖试验和氧载体试验,考察摇瓶发酵过程中溶氧对L-天冬酰胺酶合成的影响,采用通纯氧自控pH的发酵工艺进行溶氧控制和pH控制。结果 采用通纯氧自控pH的发酵工艺,可延长发酵周期,有效防止菌体过早自溶,大大促进L-天冬酰胺酶的合成,较分批发酵提高产酶83%,达到110u/ml。发酵动力学特性分析表明,该发酵方式L-天冬酰胺酶的合成与菌体生长不相关,控制比生长速率μ为0.15~0.301/h,均有利于L-天冬酰胺酶的合成,可使Qp_(max)达到3922mmol/g.h。结论 溶氧对大肠杆菌L-天冬酰胺酶的合成有严重影响,已建立了控制溶氧的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6.
王磊  顾学斌  徐文平  旷文丰  陶黎明 《农药》2004,43(10):445-447
考察了发酵过程中接种、培养基、搅拌速度、通气量对长川霉素(Changchuanmycin)发酵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了250L发酵罐的批式发酵条件为,以5%~10%的接种量在36~40h时接种,搅拌速度发酵前期为200rpm,然后逐步提高至400rpm;通气量发酵前期为0.6vvm,中期为1.0vvm,后期为0.6vvm;发酵过程中溶氧控制在30%以上,可以使发酵单位达到380μg/ml。  相似文献   

7.
发酵过程中合理且充分供氧是提高L-赖氨酸发酵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实际生产中溶氧控制策略又往往难以进行具体化操作,尤其是发酵中后期的溶氧水平直接决定了发酵生产的水平.通过5 L发酵罐实验分析中后期溶氧水平对赖氨酸发酵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溶氧水平条件下的发酵规律.实验数据表明,赖氨酸发酵中后期溶氧水平控制在60%~80%内,可以明显提高发酵的终点酸、转化率、酸固比和单罐总酸等生产指标,与正常控制水平(40%~60%)相比,依次分别提高了7.30%、3.08%、0.92%、5.48%.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石油发酵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在氧为限制因素的条件下,找到了一个临界溶氧浓度,把微生物对数生长期分成非氧控制和氧控制两个阶段,并以Monod方程为基础,导出了两个阶段模型: 非氧控制阶段 X=X_0e~ut 氧控制阶段 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甚好,平均误差为±1.12%。  相似文献   

9.
麦角固醇发酵不同流加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桦  唐芳  谭天伟 《化工学报》2002,53(12):1233-1237
研究了不同流加操作条件对实验用酵母菌的生物量和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以提高麦角固醇的发酵水平.比较了恒速流加、恒残糖反馈流加、指数流加、控制溶氧的指数流加、脉冲流加、控制溶氧的脉冲流加等流加条件下pH值、溶氧、残糖浓度、生物量、麦角固醇含量等参数的变化,对相应的变化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控制溶氧的脉冲式流加是一种较好的流加方式,与传统的发酵操作相比每升发酵液的麦角固醇产量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10.
在摇瓶和50 L发酵罐中研究了溶氧(DO)对吉他霉素分批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当250 m L摇瓶装液量为25 m L,转速为240 r/rain条件下发酵生产吉他霉素产量最大,50 L发酵罐中当溶氧浓度控制在60%时,吉他霉素产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1.
荣广健  张佑红  陈艳  谌颉  黄萌  周锋 《化工学报》2017,68(1):244-255
使用流式细胞仪研究了不同碳源对粘质沙雷氏菌ZSG新陈代谢的影响,发现不同碳源导致ZSG的DNA含量、细胞内部颗粒密度、表面粗糙度和细胞大小在发酵过程中呈现有差异的变化。对ZSG进行复合诱变筛得一株稳定突变菌株ZSG7,在250 ml摇瓶和5 L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其灵菌红素(PG)产量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62.5%和269%。对ZSG7进行发酵培养基优化后PG产量比优化前提高了100%。对ZSG7发酵进行溶氧分段控制模式调控后PG产量比DO调控前提高了30.9%。对ZSG7发酵进行恒定pH调控后比pH调控前提高了35.9%。对ZSG7发酵进行补料组分优化后比补料前提高了47.6%。基于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建立了恒定pH7分批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的菌体生长模型和PG合成模型。拟合模型参数后,模型可以合理地描述恒定pH7分批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重组质粒D-GPEi工程菌发酵工艺条件。方法控制相关发酵参数,观察溶解氧浓度、比生长速率和培养时间对工程菌生长和质粒浓度的影响。结果发酵培养对数生长期溶解氧浓度控制在30%~50%。补料前比生长速率为0.5~0.7/h,6 h开始补料,比生长速率下降,12 h后比生长速率为0.1~0.2/h。连续发酵3批工程菌,21 h后收集菌体,得到菌体平均产量为89.4 g/L(A=52.6),质粒平均产量为359.8 mg/L。3批工程菌浓度和质粒拷贝数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此发酵工艺得到工程菌浓度和质粒拷贝数较高,重复性好,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赵亚玲  惠有为 《应用化工》2010,39(5):655-657
进行了兽疫链球菌NW-162高密度发酵HA的工艺研究,通过发酵过程中不同饱和度的溶解氧和不同pH调控方法对该菌株发酵生产透明质酸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采用30%饱和度的溶解氧和在发酵过程的0~30 h,调pH 7.2,发酵后期调pH 6.8的调控方法,OD660可达0.84,透明质酸产量为0.532 g/L。在此条件下,有利于细胞生长和产物表达,降低乙酸等有害代谢副产物积累。  相似文献   

14.
进行了兽疫链球菌NW-162高密度发酵HA的工艺研究,通过优化了发酵过程中不同饱和度的溶解氧和不同PH调控方法对该菌株发酵生产透明质酸的影响。试验表明:采用30%饱和度的溶解氧和在发酵过程的0~30小时,调pH 7.2,发酵后期调pH 6.8的调控方法,OD660可达0.84,透明质酸产量为0.532 g/L。在此条件下,有利于细胞生长和产物表达,降低乙酸等有害代谢副产物积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重组戊型肝炎疫苗抗原工程菌的发酵工艺,为其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及菌体浓度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对重组戊型肝炎疫苗抗原工程菌的摇瓶发酵温度、初始pH值、溶解氧、IPTG浓度及诱导时间进行优化;以摇瓶发酵结果为基础,进一步对发酵罐培养工艺中诱导时机、诱导时间及补料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以确定的罐发酵工艺条件连续发酵5批,验证该发酵工艺。结果最适摇瓶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为37℃,初始pH值为7.0,高溶氧,IPTG诱导浓度为0.05 mmol/L,诱导时间为4 h;最适罐发酵工艺条件为:菌体A600值约为40时开始诱导,诱导时间为4 h,补料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5%,MgSO4.7H2O 0.5%。按照确定的工艺连续发酵5批,最终菌体A600均达50.0以上,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15%。结论优化的重组戊型肝炎疫苗抗原工程菌的发酵工艺稳定性良好,已达到中试生产规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A亚单位基因工程菌的发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A亚单位(HspA)基因工程菌的发酵工艺。方法 通过不同培 养基、不同葡萄糖浓度、不同溶氧条件、补料与非补料对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A亚单位基因工程菌的菌体生长与 外源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的比较,确定其较为合适的培养条件。结果 多批实验证明,菌体单产可达42g/L,目的蛋 白的表达率为38.5%。结论 此发酵工艺可以提高HspA基因工程菌菌体的得率和目的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重组E.coli工程菌高密度培养生产人源型胶原蛋白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 言胶原蛋白是人体固有蛋白质之一 ,在皮肤里的含量最多 .胶原蛋白由于固有的生物兼容性、生物降解性和吸收性、促新细胞形成及促上皮细胞形成功能 ,在医学领域、美容、化妆品、保健品行业的潜在用途不断拓宽 .但是 ,动物体胶原蛋白是一种硬蛋白 (水不溶 ) [1]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内部双键越来越多 ,同时也越来越硬 .一般经酶解获得的胶原蛋白为水不溶性蛋白 ,也不可能在不改变分子量的情况下重溶解 ,因此可加工性很弱 ,直接限制了许多潜在用途的开发 .另外 ,来自动物体的胶原蛋白不可能排除病毒隐患 ,同时始终带有牛胶原的特性[2 ,3]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