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流水源水中全氟类化合物是常见的污染物,为探究深度处理工艺对河流原水中全氟类化合物(PFCs)的去除效果,研究检测了自来水厂臭氧和生物活性炭组合深度处理对17种全氟类化合物的去除效率,分析了深度处理工艺调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河流原水中检出14种PFCs,ΣPFCs的浓度范围是19.35~57.57ng/L,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其中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所占的比例较高,达到47.6%~57.9%;臭氧和生物活性炭联合深度处理工艺对PFCs的去除率达到37.3%,砂滤后置工艺比常规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去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水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类在水体中有极高的溶解度含氟烃类化合物,具有潜在的环境污染持久性、生物毒性和累积性,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水中PFCs污染处理已经成为各国研究人员的一个研究热点。报告了几种常见的水中PFCs处理技术,如物理吸附技术、光化学法、电化学氧化法、热降解以及生物降解等。物理吸附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以及操作简单等优点,但其只达到了吸附去除的目的,未能从根本上降解PFCs,而且后续的焚烧等处理手段会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常用作工业废水中的PFCs处理;化学方法及热降解虽然能够达到降解PFCs的目的,但存在试剂及装置费用高、反应条件苛刻和二次污染等缺点。生物降解目前在降解PFCs方面存在争议,受菌株筛选以及各种其他外部环境的影响,在水体中的PFCs处理中应用不多。此外,展望了水体中PFCs的降解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环境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水平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兰琴  冯雷雨  陈银广 《化工进展》2012,31(10):2304-2312
介绍了我国水环境(地表水、饮用水和污水)中全氟化合物(PFCs)的污染状况,发现各种水体中普遍存在PFCs污染,局部地区特别是工业和人口密集地区的PFCs污染水平超过国外。PFCs主要通过含氟产品生产及使用进入土壤、水和空气等生态环境;目前对PFCs污染的控制方法主要有高级氧化、生物降解、吸附分离等。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是加强各种环境尤其是地下水和沉积物中PFCs污染状况的研究,深入了解PFCs的迁移和降解机理,同时积极研发经济高效的PFCs污染控制方法及其替代品。  相似文献   

4.
饮用水中腐植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去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彬  朱琨  卢静  赵艳锋 《腐植酸》2007,(5):11-15,47
在概述腐植酸的结构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腐植酸可与水处理中的氯反应生成致癌物质及其对人体的危害,并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去除腐植酸的主要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法、光化学催化氧化法、光电化学法、强化混凝、臭氧氧化、膜技术等。对比可知,膜分离技术净化去除效果最好,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同时指出了使用单一处理法的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气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种类和危害,重点阐述了治理VOCs的各种方法,包括普通燃烧法、吸附法、生物法、光催化氧化法和膜分离技术等,以及治理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全氟辛烷磺酸盐是一种有毒的、难降解的和生物蓄积高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结合其有毒性,综述了全氟辛烷磺酸盐对水土环境、大气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正因为它的危害性,所以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各种去除方法,如超声去除、反渗透膜法去除、超临界氧化法去除和吸附法去除。  相似文献   

7.
全氟化合物(PFCs)因具有强稳定性、疏水疏油性、高表面活性等而被广泛应用,其远距离迁移及高水溶性加剧了水体污染,如何高效低耗处理含氟废水已成为水处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其中,电催化氧化技术因其高效清洁、易操作、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PFCs的处理。而基于穿流式的电催化膜电极发挥了滤膜、电极和催化三重作用,解决了传统电催化氧化系统中传质传荷受限、活性物种利用率低、高能耗等难题,对PFCs深度降解研究意义重大。基于此,主要介绍不同类型电极对PFCs的降解,着重针对穿流式电催化氧化系统进行介绍,包括技术发展历程、膜材料、反应器类型等,探讨其强化机制、PFCs的降解机理和电催化膜电极污染防控策略,并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展望。  相似文献   

8.
全氟化合物(PFCs)因其特殊的疏水疏油特性和化学惰性,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由此带来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生物降解相比化学和物理降解具有绿色和低能耗的优点,已成为处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从碳氟键断裂机理出发,分析了PFCs的3种生物降解机制;根据生物脱氟的程度,主要介绍了氟调聚物生物降解的途径、产物、机理以及2种典型PFCs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完全脱氟矿化的机理和降解菌种。虽然到目前为止,针对PFCs生物降解的报道还非常有限,但是相关研究已经显示出生物降解的可行性,优势菌株的筛选和共代谢降解将有助于降解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药物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的污染现状及去除技术是近年来水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归纳了PPCPs的来源及迁移路线;简述了PPCPs的污染现状,PPCPs在世界各地的水环境中均有检出,有的已经具有生态风险;总结了目前PPCPs的主要去除方法及研究现状,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技术、臭氧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膜分离技术、吸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的联合使用等,并对各种技术去除PPCPs的优势和瓶颈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未来PPCPs的去除方法进行了展望,多技术整合、生态技术、无污染可再生的绿色技术将是PPCPs去除的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难降解有机物去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技术如膜分离技术、生化法及生物处理工程技术、氧化技术、还原技术、超声波技术等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情况作了综述。重点介绍了氧化技术 ,讨论了其对难降解有机物去除技术的推动作用。展望了难降解有机物去除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对现有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归纳了国内外城市水环境中PPCPs的来源、危害和影响。分析和总结了传统污水处理技术、给水常规处理技术和深度处理技术对PPCPs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传统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和常规处理工艺对PPCPs的去除效率并不高;活性炭吸附、膜分离和高级氧化技术等深度处理工艺对PPCPs的去除效果较好。此外,还提出未来PPCPs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2.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水环境中常见的一类内分泌干扰物,具有致突变、致畸、致癌的三致效应,并且影响生殖系统发育,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的危害。活性炭作为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常与高级氧化技术联用,能有效去除水环境中的PAEs。综述了活性炭作为催化剂、催化剂载体以及微生物载体分别与高级氧化技术联用去除水中PAEs的效能和机制,并提出了目前这些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北江水为原水,通过中试试验分别考察了以强化混凝、两相催化氧化助凝、活性炭吸附、膜分离和紫外消毒为核心的多种饮用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结果表明以强化混凝为核心的工艺在重金属去除方面有优异的表现,两相催化氧化助凝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表现突出,超滤膜技术在浊度去除方面有优势,臭氧一生物活性炭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紫外消毒技术能有效减少消毒过程中有毒有害副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全氟有机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工业产品。PFCs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毒性以及能长距离迁移的特性。目前,在世界各地采集的环境样品、多种野生动物血清及组织样品(包括北极圈的生物)和人类体内都已检测到多种PFCs。  相似文献   

15.
水体微塑料污染范围广、污染程度深、潜在危害大,已引起较多研究人员的关注。目前,关于水体微塑料的去除技术已有大量研究,但尚缺乏全方面的综述报道。介绍了水体微塑料的污染现状,重点归纳阐述了水体微塑料的去除技术。常见的水体微塑料去除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法、物化法(高级氧化法、絮凝沉降法)、物理法(格栅截留法、高级过滤法)和协同去除法。其中,絮凝沉降法、过滤法和协同去除法对水体微塑料的去除效率较高。最后,针对实际水体微塑料稳定性较强、难以彻底去除的问题,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发展建议,认为高级氧化技术发展潜力大,各种技术对微塑料去除机理需重点探究,以优化技术方案,为我国微塑料污染水体的安全治理提供新方法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性质、来源、检测方法及其危害,现有的化学高级氧化技术对EDCs的去除性能;叙述了O3、UV-H2O2、UV-TiO2以及超声波等技术在降解此类废水中的应用;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认为今后应集中研究明确各种化学高级氧化去除EDCs的动力学和机理,优化操作条件以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浙江化工》2008,39(9)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议会近口正在酝酿一项法规——自2010年起,禁止在食品包装中使用全氟化碳类物质(PFCs)。加州的参议院和众议院目前均已通过这一草案,旨在禁止在食品包装中使用含有8个碳的PFCs。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由于目前污水处理厂多采用生物法,二次出水中仍含有部分难以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会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污水二级出水有机物(EfOM)是污水经二级生化处理后剩余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天然有机物、可溶性微生物产物和合成有机化合物。文中介绍了EfOM的主要组成并对其进行了量化和表征,综述了各种深度处理工艺(即混凝、高级氧化、吸附、膜分离)在去除EfOM方面的性能和优缺点,并通过组合工艺对污染物去除效果与单一工艺进行对比分析,为EfOM的有效去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分泌干扰物进入水体后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从水中去除该类物质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首先介绍了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及危害,然后对水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指出组合技术是一种去除内分泌干扰物较为有效的方法,寻求高效稳定的去除内分泌干扰物的技术和最佳的组合工艺是今后研究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海水淡化副产物浓盐水的产生过程、主要污染物、水质特征和对环境和人体易产生的危害,总结了排放、深井注射、热处理技术、膜分离方法等处理浓盐水的技术方法、工艺原理、使用条件、处理效果及其优缺点。提出了未来浓盐水零排放技术,通过对其原理的分析明确了该技术的发展优势(实现水和固体产物的双回收)以及限制目前规模化推广的运营成本高、产物组成复杂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缺陷。目前没有一项单独的技术可以实现零液体技术,必须借助膜分离和电渗析或蒸馏的结合。能否利用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热来与膜分离相结合从而代替后续蒸馏所消耗的热量,能否开发新技术来独立实现ZLD,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