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蔺彦梅  雷西萍  宋学锋  王悦 《硅酸盐通报》2014,33(10):2683-2688
讨论了不同浓度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甲苯溶液对粉煤灰漂珠(FAFB)硅烷化反应程度的影响,再以获得APTES修饰FAFB (FAFB-APTES)表面引入的氨基为反应点,与苯胺(An)发生聚合,制备出以FAFB-APTES为核、聚苯胺(PAn)为壳的核/壳结构复合材料(FAFB-APTES/PAn).采用化学元素分析、FTIR、XRD、SEM、TGA以及数字式四探针测试仪对复合材料结构及其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PTES修饰FAFB的最佳修饰浓度为1.5 mol/L,且表面接枝率达到6.44%;SEM结果表明该种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TGA分析可知引入FAFB后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且PAn的包覆量达到28.2%;四探针技术分析可知复合材料FAFB-APTES/PAn的电导率达到5×l0-3S·cm-1,仍处于半导体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选择丙烯酸 (AA)、丙烯酸丁酯 (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三元共聚物对聚苯胺 (PAn)进行改性 ,研究了BA的用量和引发剂浓度对PAn导电率的影响 ,对样品进行DSC、FTIR和SEM测试。结果表明 ,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酸对PAn有良好的掺杂改性作用 ,当共聚单体 (AA -BA -MMA)组成为 10∶45∶45 (质量比 ) ,引发剂浓度为0 0 5 48mol·L-1时 ,可制得电导率达 1 42 1S·cm-1的导电PAn。  相似文献   

3.
张峰  李琳  周惠瑾  王小瑛 《广州化工》2012,40(15):81-83
在樟脑磺酸的手性诱导作用下,在硅藻土表面原位聚合苯胺得到手性聚苯胺改性硅藻土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吸收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表明苯胺在硅藻土表面进行了原位聚合,聚合产物呈现纳米棒状态。通过测试复合材料的循环伏安特性曲线(CV)表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对比了在不同手性聚苯胺/硅藻土配比以及不同时间条件下改性材料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随着苯胺聚合量的增大以及反应时间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会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在苯胺/过硫酸铵/HCl的水溶液体系中合成聚苯胺,并对其聚合条件([S2O2-8]/[An]比、HCl浓度变化等)进行了优化,以提高PAn的电导率和产率。通过四探针、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XRD、CV等测试方法对聚苯胺电导率及掺杂前后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S2O2-8]/[An]=1∶1、[HCl]=0.8 mol/L时电导率达到最大值2.13 S/cm,产率为94.37%。聚合物具有一定的结晶性,通过CV曲线可以分析出PAn具有掺杂/脱掺杂的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5.
用化学氧化聚合法,以苯胺(An)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在酸性介质(无机酸和有机酸)中合成聚苯胺(PAn)。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对聚苯胺掺杂前后结构的变化进行了测试,讨论了酸掺杂对聚合产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的离域使聚苯胺主链结构经质子酸掺杂后形成了共轭结构。常温下,通过聚苯胺的气敏性能测试,得知有机酸掺杂的聚苯胺的气敏性能更好,其中用磺基水杨酸掺杂的聚苯胺对1000ppm氨气的灵敏度最高,达到了14.8580,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赵戈  傅相锴  马丽华 《精细化工》2006,23(6):540-544
用原位聚合法,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HC l混酸为掺杂剂,过硫酸胺(APS)为氧化剂,制备了聚苯胺/掺锑二氧化锡(ATO)导电复合材料。探讨了ATO用量对导电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在n(苯胺)∶n(APS)∶n(DBSA)=1∶1∶0.7,m(ATO)∶m(苯胺)=0.1∶1时,复合材料室温25℃的电导率最高可达8.35 S/cm,比通常方法合成的聚苯胺和nano-ATO的电导率分别提高约1至2个数量级。通过FTIR、XRD、SEM和TEM对目标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苯胺优先在ATO纳米粒子表面聚合,形成聚苯胺包覆ATO的导电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7.
以苯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盐酸为掺杂酸,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出盐酸掺杂聚苯胺(PANI-HA),研究了过硫酸铵与苯胺单体摩尔比(n APS:n An)、HCl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PANI-HA电导率的影响;采用正交分析法研究了各影响因素对PANI-HA电导率的主次关系。结果表明:影响PANI-HA电导率的主次关系为反应温度n APS:n An反应时间HCl浓度;制备PANI-HA的最佳工艺为nAPS:n An=1.0,HCl浓度1.0 mol/L,反应温度10℃,反应时间8 h。  相似文献   

8.
偶联剂对聚吡咯在漂珠表面负载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漂珠(FACs)为基体,利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对其表面进行处理,通过化学原位聚合的方法实现了聚吡咯(PPY)的有效负载,成功合成了PPY/APS/FACs复合材料.采用SEM、XPS以及TG表征分析r复合材料的表面形态、化学成分以及热稳定性等.结果表明,相对于FACs而言,用APS表面处理过的漂珠基复合...  相似文献   

9.
聚苯胺的合成、表征及气敏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化学氧化聚合法,以苯胺(An)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在酸性介质(无机酸和有机酸)中合成聚苯胺(PAn).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对聚苯胺掺杂前后结构的变化进行了测试,讨论了酸掺杂对聚合产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的离域使聚苯胺主链结构经质子酸掺杂后形成了共轭结构.常温下,通过聚苯胺的气敏性能测试,得知有机酸掺杂的聚苯胺的气敏性能更好,其中用磺基水杨酸掺杂的聚苯胺对1000 ppm氨气的灵敏度最高,达到了14.8580,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最后初步探讨了聚苯胺的气敏机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改性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热还原得到石墨烯,采用双乳液方法制备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XRD衍射仪、XPS光电子能谱,SEM、TEM对石墨烯及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结果表明热还原得到的石墨烯具有良好的透光率,呈现均匀的皱褶层状结构,具有良好的片层结构。石墨烯与聚苯胺之间发生了化学键合,XPS显示聚苯胺掺杂度不高,但加入石墨烯后电导率明显增加,石墨烯与聚苯胺之间发生了协同作用。CV曲线表明双乳液制备的聚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电容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选择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碳纳米管进行表面处理,提高了碳纳米管在苯胺溶液中的分散性。在苯胺的盐酸溶液中,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磺基水杨酸为掺杂剂,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了聚苯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用四探针测试仪对产物的电导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电导率随碳纳米管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当n(碳纳米管)/n(苯胺)=2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为4.613S/cm,是纯苯胺电导率的2.44倍。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对产物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苯胺包覆在碳纳米管的表面,包覆层的厚度为60~90nm。用紫外光谱(UV-vis)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苯胺与碳纳米管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聚苯胺的合成及其光谱特性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 ,以苯胺为单体 ,过硫酸铵 (APS)为氧化剂 ,在酸性介质中合成聚苯胺(PAn) ,聚合物的比浓粘度 (ηSP) C=0 .1=1 d L/ g,酸掺杂后电导率 (σ)为 1 0 0 S/ cm。讨论了单体与氧化剂的比例、反应体系的温度以及聚合反应的时间对聚合产物的影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 (FTIR)和紫外可见光光谱 (UV- Vis)对聚苯胺掺杂前后结构的变化 ,表明聚苯胺主链结构经质子酸掺杂后由于电子的离域形成了共轭结构 ,从而使聚苯胺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13.
由化学氧化法制得的聚苯胺(PANI)被不同质子酸掺杂。研究盐酸(HCl)、硫酸(H2SO4)、樟脑磺酸(CSA)和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掺杂对PANI产率、溶解性以及电导率的影响。研究发现,HCl掺杂的PANI电导率为0.263 4 S/cm、产率可达到78.83%。还讨论不同HCl浓度和不同过硫酸铵/苯胺(APS/An)的物质的量比对HCl掺杂PANI产率和电导率的影响,当HCl的浓度达到1.2 mol/L、APS/An物质的量比为0.6时,PANI的电导率和产率均为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以苯胺(An)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在聚苯乙烯磺酸(PSSA)的水溶液中合成了可完全溶于水的导电性聚苯乙烯磺酸掺杂聚苯胺。结果表明,当APS与An的摩尔比为1:2,PSSA的浓度为0.19mol/L,APS溶液的滴加时间为3h,反应温度为14℃,产物电导率的最高值为0.13S/cm,而且可完全溶于水,形成稳定的墨绿色溶液。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磁场强度下,用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磺基水杨酸(SSA)为掺杂剂合成导电聚苯胺(PAn),通过对PAn掺杂率的计算和电导率的测定,研究了氧化剂和掺杂剂浓度对PAn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粒径分析等研究了制备的PAn性能与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磁场对苯胺聚合的影响是正向的,氧化与掺杂条件的变化是影响电导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原位聚合沉积制备聚苯胺/聚酰亚胺/聚苯胺复合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酰亚胺(PI)膜为基体,采用分散聚合原位沉积方法制得聚苯胺/聚酰亚胺/聚苯胺(PANI/PL/PANI)三层复合膜.复合膜表面PANI层外观质量优异,电导率达10~0S/cm.实验结果表明:加入高浓度空间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调整氧化剂(过硫酸铵,APS)和介质酸(盐酸)的用量可制得表面质量和电导率高的复合膜.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稳定剂质量浓度4%,APS与苯胺(An)的物质的量比为2:4,盐酸浓度为0.5 mol/L.  相似文献   

17.
将废旧轮胎胶粉用硅烷偶联剂(KH-560)处理得到改性胶粉,然后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化学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改性胶粉导电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四探针测试仪及电化学工作站等仪器,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聚苯胺/改性胶粉导电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胶粉改性及复合材料导电机理。结果表明,通过改性能明显提高胶粉分散性能;当温度为10 ℃,过硫酸铵与苯胺摩尔比为1∶1,盐酸浓度为1.0 mol/L,反应时间10 h时,制得的聚苯胺/改性胶粉导电材料的电导率为4.79 S/cm。  相似文献   

18.
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胺/聚乙烯醇电致变色材料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马利  胡睿  甘孟瑜 《精细化工》2003,20(6):321-322,351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掺杂剂,在非有机溶剂的两相体系中以聚乙烯醇(PVA)为成膜助剂,采用现场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可直接用于制备电致变色膜的聚苯胺(PAn)/PVA乳液。研究了PVA含量、苯胺(An)与DBSA的量比、氧化剂过硫酸铵(APS)与An的量比及反应温度对膜的电致变色性、导电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w(PVA)=4 3%、n(An)∶n(DBSA)∶n(APS)=0 86∶1∶0 86、反应温度为8℃时,所制得的PAn/PVA乳液可直接制成具有良好电致变色性的自支撑膜(电致变色响应时间小于0 5s,电导率可达2 69×10-4S/m)。  相似文献   

19.
聚苯胺/聚乙烯醇微乳液导电涂料的研制及其性能的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氧化聚合方法合成可溶性的聚苯胺/聚乙烯醇(PAn/PVA)复合导电涂料.研究了反应体系中聚苯胺的含量、反应时间、温度及酸浓度对导电涂料电导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聚合反应条件,同时对其稳定性、导电性、力学性及其表面结构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PAn/PVA导电涂料稳定性好,在空气中放置80h电导率无明显变化,涂料涂层的电导率最高可达4.57s/cm,加入环氧树脂可明显改善涂层的附着力.  相似文献   

20.
利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氨基化改性Fe_3O_4纳米粒子,并以其为稳定剂、甲苯为软模板,与苯胺形成Pickering乳液,再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HCl为掺杂剂,用界面聚合法合成了掺杂态聚苯胺(PANI)/KH550-Fe_3O_4复合材料。采用FTIR、SEM、XRD对样品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VSM)考察了不同浓度HCl对复合材料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HCl)=0.1 mol/L时,复合材料的饱和磁强度高达24 841 A/m。用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对复合材料的屏蔽和吸波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c(HCl)=0.1 mol/L、复合材料厚度为1 mm、电磁波的频率为10 160 Hz下,复合材料的屏蔽效能高达40.682 dB,在12 400 Hz时反射损耗达-47.043 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