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冯扬帆  宋玉凯  熊文博  曾颖  华妮  张心怡  杨洁 《当代化工》2022,51(3):534-537,549
研发一种基于对谷胱甘肽功能化金纳米颗粒(GSH@AuNPs)比色法快速简便检测农产品中的重金属铅离子浓度的方法.消化处理后的农产品中有Pb2+存在时,Pb2+可诱导功能化金纳米颗粒聚集而形成稳定的螯合物,体系颜色逐渐加深,由酒红色变为蓝色或紫色,从而实现比色检测.结果表明:在优化显色条件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灵敏...  相似文献   

2.
张付强  刘丽  赵一曼 《广州化工》2013,(23):53-55,90
MPA通过Au—S键自组装金纳米粒子表面,GSH中的氨基与MPA中的羧基形成羧铵盐吸附到金纳米表面,形成了表面带有大量官能团的Au—MAP—GSH纳米粒子。由于Cd2+能与GSH中的羧基、氨基、巯基可以共同形成稳定的络合物,金纳米粒子能以cd2+离子为桥梁发生大量聚集,引起金纳米表面等离子吸收和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cd2+进行裸眼检测。  相似文献   

3.
铅离子由于会富集在生物体重要器官,造成严重的生物毒性。本文以矿渣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HA)颗粒。结果表明:合成的低结晶度的HA纳米颗粒呈现球形,粒径分布在50~80 nm。纳米HA对铅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机制为溶解-沉积反应。纳米HA置于铅离子溶液后发生溶解反应,释放出的磷酸根离子与溶液中的铅离子反应生成棒状铅磷灰石(Pb HA)。纳米HA颗粒对铅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包括溶液铅离子浓度、溶液p H值和吸附温度。铅离子浓度越高、p H值越小、吸附温度越高,则纳米HA对铅离子的平衡吸附量越高。因此,纳米HA在吸附重金属铅离子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正申请号:CN201610893812.2申请日:2016.10.13公开(公告)号:CN106596527A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无机复合物及其制备和在亚硝酸根离子检测与分离中的应用,所述有机/无机复合物由贵金属纳米粒子、含巯基的β-环糊精以及中性红为原料制成,其中含巯基的β-环糊精和贵金属纳米粒子通过贵金属纳米粒子与巯基作用形成的贵金属硫基连接,环糊精与中性红则通过氢键作用形成包合物;其中贵金属纳米粒子为金  相似文献   

5.
采用β-环糊精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对金纳米粒子进行功能化,当溶液中有铅离子存在时,会导致功能化金纳米粒子的聚集,体系颜色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铅离子残留的比色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伴随Pb2+浓度的提高,体系颜色由淡红色转变为蓝色或紫色;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当铅离子浓度处于0. 01~2 000μmol/L时,R2值为0. 983 2,工作曲线方程为y=-31. 457 3x+6. 398 4,最低检测限为8. 98μmol/L;该检测体系稳定且有优异的重复性,并对4种常见氨基酸和3种常见金属离子具有明显的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6.
金纳米颗粒是指一种直径在1~100 nm范围内的微小金颗粒,由于其自身特殊的理化性质常常作为标记物、生物探针、载体、传感器等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检测中。本文综述了金纳米颗粒相较于其他标记物的优点,总结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金纳米颗粒生物检测方法及其近几年的发展状况,分析了相关方法的局限性以及金纳米颗粒在生物检测中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pH7.0的B-R介质中,邻苯二甲酰亚胺(phthalimide)能诱导金纳米颗粒(AuNPs)发生聚集。当汞离子(Hg2+)存在时,Hg2+选择性的和邻苯二甲酰亚胺发生配位作用,进而阻止邻苯二甲酰亚胺诱导的金纳米颗粒发生聚集,金纳米颗粒的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由650nm蓝移到520nm,溶液颜色逐渐由蓝变红,据此实现了Hg2+的可视化检测。520nm与650nm处的吸光度比值(A520/A650)与Hg2+的浓度在0.1~4.5μM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5nM,肉眼可检测到0.5μMHg2+。该方法用于合成样品中Hg2+的检测,回收率在95.5%~102.5%之间。与传统使用富T的DNA序列来检测Hg2+的方法相比,该方法简便、快捷、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8.
在本文中,以生物大分子牛血清蛋白(BSA)等作为合成金纳米簇的还原剂和保护剂,利用二价铜离子对金纳米簇的荧光淬灭作用,研究了铜离子浓度和荧光强度的线性关系,实现了对微量铜离子的高灵敏、高选择性的快速检测。文中收集了16种中药,通过金纳米簇的荧光淬灭作用,考察干扰离子的影响,并且实现了对中药中铜离子浓度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汞离子是水体中常见的污染重金属,其存在对水质和水应用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开发快速有效的汞离子检测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巯基丙烷磺酸钠修饰银纳米表面增强拉曼基片,通过巯基与银纳米粒子和汞离子等的特异性结合的特点,检测基片表面拉曼光谱相对强度的变化,定量检测汞离子浓度。实验表明,在不存在铜离子和银离子等与巯基结合强的物质情况下,该表面修饰基片对汞离子有较好的检测效果,为检测水中汞离子浓度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邹荣 《中国化工贸易》2013,(3):142-142,267
利用自组装方法,将双巯基化合物通过形成金硫键修饰至金电极表面,再利用双巯基化合物的另一个一SH基,吸附纳米金颗粒形成纳米金的膜。运用循环伏安法对此修饰电极进行研究。发现双巯基化合物的最佳修饰时间为2小时;纳米金的最佳修饰速度为6小时:当扫描速度为100mv/s时固定抗体抗原的效果最好;而抗体抗原浓度为1:4时固定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以海藻酸钠和色氨酸为碳源和氮源,采用固相法一步合成出了量子产率为47.9%的氮掺杂荧光碳纳米颗粒(N-CNPs)。根据铜离子存在的条件下,N-CNPs荧光强度的恢复情况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浓度成正比的关系,建立基于N-CNPs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新方法。优化了溶液pH及反应时间等条件。在pH 6.0、铜离子浓度30μmol/L条件下,谷胱甘肽在0.2~45μmol/L浓度范围内与N-CNPs荧光恢复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 nmol/L。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可用于实际样品中谷胱甘肽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用环加成的方法对石墨烯进行功能化,制备多巯基的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并利用巯基易与金属结合的性质,在巯基上负载金属银纳米颗粒。通过TEM观测金属纳米颗粒的分布;通过XPS分析产物的元素含量、金属银纳米颗粒的负载方式以及金属银纳米颗粒的价态;并通过催化还原对硝基苯酚的反应,验证其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牛血清蛋白(BSA)保护的金纳米团簇(BSA-Au NCs),研究了铅对金纳米团簇荧光猝灭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定量测试的工作条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金纳米团簇的荧光猝灭程度在铅离子浓度在0.1-8μg/g时与铅离子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拟合后的回归关系为:F0/F=0.05810C+1.0011,其拟合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2。对5个土壤样品进行了应用分析,并对每个样品重复测试五次,对土壤应用测定所得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5%-103%。  相似文献   

14.
利用7~10nm的纳米金颗粒作为指示剂,利用胰蛋白酶作为水解酶,建立了体外胰岛素水解模拟过程,并实现了对胰岛素体外水解模拟的检测。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纳米金颗粒与胰岛素分子的作用和胰蛋白酶水解胰岛素后的形态变化,证实了体外水解的发生过程,最后使用紫外吸收法测定了胰岛素体外水解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以可卡因适体为分子识别物,CdS量子点为检测物,制备了一种新型灵敏的电化学可卡因适体传感器。首先将巯基化的可卡因适体固定到金纳米颗粒修饰的玻碳电极,将CdS量子点标记到合成DNA,再与可卡因适体互补的DNA同时结合在金纳米颗粒上,通过可卡因适体与互补DNA碱基配对连接到电极。当向溶液中加入可卡因时,由于可卡因与可卡因适体的结合能力强于碱基对之间的结合力,使得CdS脱落下来,通过溶出伏安法检测Cd2+的溶出峰电流来实现对可卡因的间接测定。通过金纳米粒子的信号放大作用,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线性范围为1.0×10-10~5.0×10-8mol·L-1,检出限为4×10-11mol·L-1。  相似文献   

16.
透明玻璃内部金纳米颗粒的空间选择性析出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使用飞秒激光或X射线辐照和热处理相结合 ,在掺杂金离子的玻璃中成功诱导出金纳米颗粒。样品经飞秒激光或X射线辐照后产生暗化 ,高温热处理后显示不同深浅的红色。通过吸收光谱和透射电镜测试研究了激光和X射线辐照对诱导金纳米颗粒析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飞秒激光或X射线辐照可以使玻璃内部金纳米颗粒析出的热处理温度降低 3 0℃和减小显色尺寸近 10nm。通过激光和X射线辐照 ,结合热处理可以在一块玻璃样品上实现多色显示。  相似文献   

17.
采用LB技术组装了一种三维有序的由十八胺修饰的纳米金颗粒多层结构.这是一种新的组装纳米颗粒三维有序聚集体的方法.为了扩大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在组装过程中,将有机小分子1-苯基-5-巯基四氮唑引进结构,形成了新的纳米金颗粒多层聚集体.这两种多层膜经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小角X射线衍射测量证明构成多层膜的单层膜上的纳米金颗粒是有序的,并且颗粒在层与层之间的排列也是有序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在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体系下其对金纳米颗粒形貌的影响,分别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进行了金纳米颗粒合成实验,并通过TEM、UV-vis、XRD等手段对合成的金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分析。随后,以三角片状金纳米颗粒为例对合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N-乙烯基吡咯烷酮不仅可以同时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制备出能够稳定存在的金纳米颗粒,而且还能够诱导金纳米颗粒发生非均向生长,产生三角形和六边形金纳米片。在此发现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反应条件对该体系制备金纳米颗粒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实验研究,发现该方法还能制备出棒状和带有支脚的金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19.
梁宇  许朗晴  杨迎军  朱洪  贾明宏 《化学试剂》2019,41(11):1139-1144
研究碳基纳米材料与纳米金(GNPs)颗粒的组合方式对葡萄糖(GLU)催化检测性能的影响。以离子液体(IL)作为导电性质的粘合剂,将碳基材料粘合在电极表面,并电沉积纳米金颗粒,制备成修饰电极。通过改变碳基种类(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单壁碳纳米角(SWCNHs)、羧化石墨烯(C-GR))制备多种纳米碳修饰电极,对葡萄糖进行电化学检测和优化。实验发现,碳基材料性质影响葡萄糖传感器的灵敏度。其催化效果是MWCNTsSWCNTsC-GRSWCNHs,结果显示纳米材料电子加速通道对其催化性能起关键作用,碳基修饰层上电沉积的单层纳米金对葡萄糖的检测灵敏。通过SEM表征发现,相比于裸玻碳电极(GCE),纳米碳管上电沉积的纳米金颗粒尺寸更微小,且分散在碳纳米管上。组合有利于碳基与纳米金颗粒催化效应的发挥。制备了一种高灵敏无酶葡萄糖传感器,并尝试用于实际血清加标回收检测。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纳米金修饰的金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乐果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实现了乐果的快速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乐果在碱性环境中可以水解生成巯基化合物,吸附到电极表面从而获得电化学信号.纳米金能有效地促进电子传递,同时其大的比表面积能够增加对水解液中巯基化合物的吸附量,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利用循环伏安法在最优条件下对乐果进行了检测,检测范围为1.6×10-6~2.6×10-4 mol/L,检测限为8.5×10-7 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