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铬CO高温变换催化剂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氧化铝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工业小试用无铬CO高温变换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的还原条件对催化剂活性和耐热等性能进行了表征。工艺条件对催化剂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当还原最高温度为400 ℃时,催化剂活性最佳,还原过程汽/气对催化剂活性影响不大,且随汽/气的增大而提高。此外,空速对催化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B_(112)型铁铬催化剂进行的工业粒度下耐热、有氯根、钠盐存在时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此外还介绍了沸水对催化剂强度的影响。l前言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催化剂厂开发的B:,:型铁铬催化剂具有适应低汽气比、低温活性好的特点。近年来,盖县和公主岭工厂生产的此种催化剂被许多工厂采用。  相似文献   

3.
邱爱玲  陈虹  林承顺 《工业催化》2014,22(8):644-648
为研究耐硫变换催化剂在高压和高汽气比工况条件下的活性、稳定性评价方法,模拟工况建立了实验室活性评价装置。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活性评价条件,并对评价装置的稳定性和评价方法的适用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催化剂装填量30 mL(原粒度)、CO体积分数48%、硫化空速750 h-1、硫化压力为常压、硫化时H2S浓度17 g·m-3、活性测定空速3 000 h-1、汽气比1.5、活性测定温度350 ℃和活性测定压力8.0 MPa条件下,装置的平行性<1.0%、复现性<2.0%;在此条件下,测得的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与催化剂工业应用结果存在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南京化学工业 (集团 )公司研究院研制开发的适合低汽气比工艺条件下使用的 MS型高变催化剂在中原化肥厂高变系统中顺利完成了侧流试验。中原化肥厂侧流试验的工艺条件为 :原料气中 CO为1 1 .0 9% ,汽气比为 0 .50 ,压力 3.6~ 4.2 MPa,空速 2 50 0 h- 1,入口温度 340℃ ,床层热点温度 40 0℃。MS型催化剂为 6.0 mm× 4mm的片剂 ,本体硫含量为0 . 0 2 690 ,堆密度为 1 . 2 2 kg/l。径向抗压强度还原前为40 0 .7N/cm2 ,还原后为 441 . 2 N/cm2 。在压力为 4.0 MPa的原粒度加压活性测试时 ,350℃耐热前活性为 81 . 5% ,而ICI71 - 4型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分析方法,研究了工业粒度ZA-5型氧化态和预还原态氨合成催化剂的还原性能,考察了还原温度、压力、空速、催化剂粒度、气体组成对还原速率和还原后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提出了ZA-5催化剂的还原粒度效应及其工业还原过程中优化条件的基本原则.研究结果对于指导ZA-5催化剂的工业还原及其优化有直接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吴思操 《化肥工业》2007,34(4):33-37
对影响低含硫高温变换催化剂的放硫速度问题,从催化剂制造、放硫过程的动力学、影响高温变换催化剂放硫的工业因素(还原及放硫温度、空速、汽气比、压力)进行了分析。认为催化剂本体硫含量应尽可能降低,催化剂使用企业应充分保证还原和放硫温度、放硫空速、汽气比、适当降低还原及放硫过程系统压力,以保证还原质量,缩短放硫时间。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TPR技术对生物质甘油转化成羟基丙酮的铜铬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铜铬比、焙烧温度、还原升温速率及还原气组成对催化剂最佳还原温度和还原活性的影响,寻找催化剂最佳的制备和还原条件.  相似文献   

8.
基于化学链燃烧的原理,利用固定床反应器,以铁触媒为催化剂和载氧剂,CaO为吸附剂,研究了化学链燃烧法净化合成氨原料气的可行性。系统考察了还原阶段CaO、汽气比、温度、CaO与铁触媒质量比等因素对原料气脱碳效果的影响,以及氧化阶段温度对铁触媒氧化和CaCO3热分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还原阶段,铁触媒既是CO变换反应的催化剂又是过程的载氧剂,而吸附剂CaO的存在,不仅能快速吸附CO2,而且能有效促进CO的变换反应,同步脱除CO和CO2,且适宜的还原条件为:汽气比8.0左右、温度500~550℃、CaO与铁触媒质量比3:1。在氧化反应阶段,当操作温度为800℃时,还原态的铁触媒Fe3O4可迅速被氧化为Fe2O3,CaO可完全再生,铁触媒的氧化反应热能有效促进CaCO3的热分解。  相似文献   

9.
《煤化工》2018,(5)
以Cu与Co的硝酸盐和尿素为原料,γ-Al_2O_3为载体,通过均匀沉淀-负载法,制得Cu-Co/γ-Al_2O_3催化剂。采用比表面积测试(BET)、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且考察了催化剂在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中的性能。结果表明,Cu-Co/γ-Al_2O_3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以达到164m~2/g,催化剂高温还原峰的温度大幅下降,低温还原峰的面积大幅增加,催化剂更易还原;催化剂粒度减小,尤其是表相粒径较小的微粒所占比例增大,催化剂的稳定性增加,抗烧结、团聚性能增强;将Cu-Co/γ-Al_2O_3催化剂用于270℃下的浆态床甲醇重整反应,其初始活性可达99%以上,60 h后其活性下降不明显。反应后的催化剂分散性良好,无明显团聚,粒径为10 nm~15 nm。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同步热分析仪研究了铜和稀土促进剂对低汽气比高变催化剂还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铜促进剂的加入使高变催化剂的晶粒度变小,高变催化剂的还原温度降低,稀土促进剂对高变催化剂还原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比铜促进剂的影响要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空速、压力和汽气比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速2500h-1、压力0.8MPa和汽气比0.5等条件下,可更为科学地评价该类催化剂的宏观活性。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了铜促进剂加入量、加入方式对低汽气比高变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以及铜促进的低汽气比高变催化剂与进口A催化剂的性能对比。结果表明:该铜促进的低汽气比高变催化剂在物理性能、选择性、活性以及在对F-T副反应发生的抑制方面都优于进口A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原粒度催化反应装置,结合物理分析和化学手段,研究添加碱金属助剂对铜系低变催化剂在低汽气比条件下稳定性的影响。发现添加适量的碱金属氧化物助剂可以减少低汽气比条件下铜系低变催化剂的甲醇生成量,一定的添加量范围内,变换反应性能和甲醇副产物的生成量较稳定,但碱金属助剂的添加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强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铝土矿载持无铬CO高温变换催化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简易的热转型工艺,将天然铝矿石制成活性铝土石作为催化剂载体,进行无废水外排、浸渍负载型无铬CO高变催化剂的研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ZB/TG74001-89对其进行还原和测试。测试表明,该催化剂325℃时常压初活性(CO转化率)高达88%。在模拟工业使用条件的低压测试中,350℃的低压活性也达50%以上,具有良好的初活性。在汽/气约0.5时活性最高,低汽/气特性明显。100h寿命试验,催化活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浸渍条件和还原剂种类对蒽醌氢化制备过氧化氢Pd-BaO/δ,θ-Al2O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浸渍液温度60 ℃和pH=3.5时,催化剂上钯金属的分散度较高,钯粒子较小,催化剂活性较高。使用不同还原剂也会影响催化剂的Pd分散度和粒子大小,其中,以水合肼和H2还原得到的催化剂有较高的活性比表面积、分散度和较小的粒子尺寸,而经硼氢化钾还原的催化剂的分散度偏低。水合肼还原得到的催化剂的活性较高,H2还原的催化剂活性次之,以硼氢化钾还原的催化剂活性最差。  相似文献   

16.
以铝酸钠和硫酸铝为原料制备铝胶,然后将可溶性镍盐、稀土硝酸盐与碱性沉淀剂中和后,加入到上述铝胶中,经水洗、干燥、还原即制得油脂加氢催化剂。氧化铝载体比表面积为(300±10)m2/g时,催化剂活性最高;综合考虑温度对氧化铝载体比表面积及催化剂过滤性能的影响,选取85℃为最佳温度;还原气中氮气、氢气体积比为3∶1时,得到的催化剂活性最好。该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其性能已达到进口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助剂的作用机理入手,研究了不同稀土助剂及其添加方式对低汽气比高变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认为添加镧可能在催化剂表面起到富集水蒸汽的作用,从而抑制铜促进剂的甲醇合成活性,降低催化剂在低汽气比条件下的甲醇副产物生成量。  相似文献   

18.
许勇  汪仁 《工业催化》1994,2(3):16-22
本文研究了催化剂焙烧条件,还原过程因素(还原气组成、升温速率和还原气空速),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反应温度、压力、H2/CO2进料比、空速和催化剂的热橄定性。探讨了Cu-Zn-O催化剂各组成的功能 并弄清了催化剂的反应特性,获得了最佳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19.
对耐硫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剂NiMoK/Al2O3进行了活性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催化剂表面硫及汽气比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随着温度、压力的提高而增加,汽气比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不大。特别是在加压反应中,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CO的转化率出现一个最大值。此外,催化剂表面硫也能够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当催化剂表面处于缺硫状态时,催化剂的活性减小。  相似文献   

20.
甲醇催化剂在使用前需要进行还原,大多数甲醇工厂采用氢气进行还原,少部分工厂采用焦炉煤气或转化气进行还原,整个还原过程的控制对后期催化剂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采用不同还原气进行甲醇催化剂还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焦炉气还原的催化剂,初始Cu颗粒更大;采用H2还原的催化剂能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甲醇合成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