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有机硅单体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接法合成有机硅单体(甲基氯硅烷)是有机硅工业的关键和基石。综述了近年来甲基氯硅烷的合成工艺研究新进展,包括原料、催化剂触体和工艺过程。详细介绍了采用形态学方法定量描述和评价原料硅的品质以揭示催化反应规律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采用助催化剂使四元触体演变成硅铜锌锡磷五元催化剂触体以提高二甲基二氯硅烷收率、硅烷产率和硅粉转化率的进展。最后指出了直接法合成甲基氯硅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合成甲基氯硅烷的废触体的主要利用方法——氧化法、深度转化法、?台炼法、去活性法等,并对国内废触体的综合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D17 mm的实验室固定床装置上,对金属硅与氯甲烷在CuCl催化剂作用下直接合成甲基氯硅烷的催化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为获得较高的二甲基二氯硅烷选择性,CuCl催化剂在超声波作用下很好地分散于硅粉表面,并以此为催化剂于300℃以下进行甲基氯硅烷合成反应,实验测得反应速率达到150 g CH3Cl/kg Si.h以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简单混合法和固相分散法制备了包含HZSM-5型分子筛的TiO2光催化剂,考察了该催化剂在甲基橙光催化降解反应中的活性.将TiO2和分子筛简单混合,光催化降解活性与纯TiO2基本相同.在m(TiO2):m(HZSM-5)<1∶ 20时,固相分散法制备的光催化剂对甲基橙的吸附能力和光催化活性随分子筛质量的增加而增加,m...  相似文献   

5.
不同方法制备二甲醚合成催化剂的物相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浸渍法、机械混合法、胶体沉淀法制备了成分相同的二甲醚合成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法和电镜扫描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4种制备方法中,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物相效果最理想,各成分分散均匀,粒径较小,无结块、烧结现象。  相似文献   

6.
有机硅副产物的综合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有机硅产业发展,介绍了直接法合成甲基氯硅烷过程中的副产物甲基三氯硅烷、高沸物、低沸物、共沸物、废触体、浆渣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发展我国甲基氯硅烷生产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通过比较我国甲基氯硅烷生产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从氯甲烷和硅粉的制备及质量、铜催化剂与触体配方,工艺流程与工艺装备,工艺过程与工艺条件、单体精馏与富余单体利用、三废治理7个方面提出了如何提高我国甲基氯硅烷生产技术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用3种方法对氯化亚铜团聚体的微观分散进行了研究,目的是能以较小的代价破碎氯化亚铜团聚体,并将它们分散到硅粒表面即实现所谓的“微观分散”及探索实验中所用方法能否推广到流化床反应器的进料系统。实验中利用超声分散法、在氯化亚铜合成中加入分散剂及引入硅粉等方法,从而制得高分散性硅-铜触体。并对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评价对比,得出在氯化亚铜合成中引入硅粉法为最佳方案,通过该工艺制得的硅-铜触体可作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有机硅单体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3,3-二甲基丁醇产品进行分析,建立了毛细管色谱柱气相色谱内标法定量分析方法。在筛选色谱柱和优化色谱条件的基础上,选用Hp-225(φ0.25 mm×0.25μm×30 m)毛细管色谱柱测定3,3-二甲基丁醇产品含量。结果表明,目标组分分离效果良好。通过内标法对标准试样进行定量测定,目标组分重复测定5次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回收率在98.96%~100.87%之间,表明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该方法为3,3-二甲基丁醇生产企业分析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测定合成样品中3-甲氧基四氟丙酸甲酯含量的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环氧氯丙烷为内标物,分析合成样品中的两种目的组分,结果表明,该法准确可靠,标准偏差0.23%,变异系数0.94%,可用于该合成样品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提出将陶瓷膜与流化床反应器耦合构成一体式流化床膜反应器,用于直接法合成二甲基二氯硅烷。实验考察了催化剂浓度、脉冲反吹对反应效率和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对反应前后的触体及陶瓷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浓度小于4%(质量)时,二甲基二氯硅烷的选择性均可维持在85%以上,硅粉转化率随催化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催化剂浓度在4%~8%时,二甲基二氯硅烷的选择性随催化剂浓度增加而略有下降,当催化剂浓度大于8%时,二甲基二氯硅烷选择性明显下降。触体失活后粒径减小,硅粉表面积碳随催化剂浓度的增加而升高。陶瓷膜表面形成内外两层滤饼,内层滤饼主要成分为铜,外层滤饼主要成分为碳;不同催化剂浓度下,陶瓷膜对粉尘的截留率均可达100%,反应过程中跨膜压差随时间变化较小,脉冲反吹可增加硅粉转化率。  相似文献   

12.
谭军  范宏  卜志扬  李伯耿 《化工学报》2006,57(12):2871-2877
针对“直接法”合成二甲基二氯硅烷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甲基三氯硅烷(M1),在搅拌床反应器中,对甲基氯化铝法甲基三氯硅烷气固相转化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反应经历了约100 min的诱导期后,产物组成趋于稳定.机械搅拌促进了铝粉表面氧化膜的去除和表面更新,使得转化反应无须外加催化剂.提高搅拌速度和反应温度有利于转化反应程度的提高,但存在一个最佳值.原料组成MeCl/M1摩尔比(m)对转化反应的进行程度和产物组成影响较大,当m<2.0时,M1转化率较低,转化产物主要为二甲基二氯硅烷(M2)和三甲基氯硅烷(M3);当m=2.0时,产物主要为M3;当m>2.0时,M1转化率较高,主要产物为四甲基硅烷(M4).采用SEM对反应前后Al粉粒子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探讨了该气固相转化反应的机理和历程.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影响二甲基二氯硅烷(简称二甲)选择性的几个因素(包括硅粉的质量、催化剂及触体、进料装置)。通过固定硅粉的来源、添加Cu-P催化剂、在进料装置加装干燥设备等改进措施,使二甲的选择性由64.8%提高到87.4%。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直接法合成二甲基二氯硅烷的反应过程中助催化剂(Zn粉、三苯基磷和醋酸锌)对二甲基二氯硅烷收率和选择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硅铜触体在加入助催化剂后,诱导期缩短,硅转化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二甲基二氯硅烷的收率也有很大提高,但是选择性却变化不一;同时表明使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筛选有机硅单体制备的催化剂,具有量小、便捷、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以二乙炔基苯和二甲基二氯硅烷为原料,通过锌粉催化合成含硅芳炔树脂,确定了合成产物的结构. 结果表明,以乙腈为溶剂、锌粉过量200%、温度80℃、反应时间10 h为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收率达82%以上;所制含硅芳炔树脂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在约170℃可发生交联固化反应;树脂的热稳定性良好,在N2气氛下失重5%时的温度为529℃,800℃时树脂残留率约为85%.  相似文献   

16.
针对有机硅单体二甲基二氯硅烷生产中的副产物———甲基三氯硅烷和三甲基氯硅烷,采用自制的几种固载A lC l3催化剂,进行它们间的再分配反应,制得二甲基二氯硅烷,评价了各催化剂的性能,并采用L16(45)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加入量、反应物配比等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与催化剂加入量对产物收率具有显著影响,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二甲基二氯硅烷平均收率可达60.6%。  相似文献   

17.
直接法合成DDS过程中催化剂的分散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引 言有机硅材料是半无机、半有机结构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 ,具有优良的耐温特性、介电性、生理惰性和低表面张力等性能 ,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航空航天、军事技术、电子电气工业、纺织造纸、建筑工业、化学工业、金属和油漆工业、医药医疗等领域 .甲基氯硅烷是制造有机硅材料的重要原料 ,而二甲基二氯硅烷 (DDS)则是其中需求量最大的一种[1] .目前普遍采用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罗乔(RochowEG)和康宁玻璃厂的海德 (HydeJF)发明的“直接法”生产有机硅单体 ,其主反应为[2 ]Si+2CH3Cl Cu(CH3) 2 SiCl2 ( 1)此过程的主要副反应是[2 ]Si+C…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Ru负载型HZMS-5催化剂,通过XRD和TEM对其进行表征。将粒径(40~50) μm的普通木粉进行软化处理,然后进行催化加氢液化,考察反应温度、分子筛种类和固液比对木粉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催化剂与木粉质量比1∶17.5、固液质量比(木粉和水)1∶10、反应温度220 ℃、加氢压力3.5 MPa和反应时间48 h条件下,木粉转化率80.91%,并对产物进行分析,得到高附加值糖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CaNb2O6 nanoparticles with a size range of 30–50 nm were synthesized by heat treatment at 600°C after a solvothermal process and their optical and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prepared powd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powder diffractometer, 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nd Raman spectroscopy. Compared with a powder of the same material prepared by a solid-state reaction (SS) method, the nanoparticles exhibited a higher Brunauer–Emmett–Teller (BET) surface area, more efficient light absorption, and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for producing H2 from pure water under UV irradiation. The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revealed that a radiative recombination process is dominant in the powder prepared by the SS method (strong blue emission at 300 K) under UV light irradiation, while no obvious emission was observed in the nanoparticles. This decrease of the radiative recombination as well as the higher optical absorption ability and higher BET surface area resulting from the reduced dimensionality led to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nanoparticles.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钛的沉积-沉淀水热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芳  江平  何代平 《应用化工》2009,38(8):1125-1127
以硫酸钛为原料,采用沉积-沉淀水热法制得了TiO2粉体光催化剂。以光催化降解活性艳红X-3B作为模型反应,考察了所制得的TiO2粉体的光催化性能。发现140℃沉积-沉淀水热反应20 h、600℃焙烧制得的TiO2粉体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Degussa P25 TiO2,并且该TiO2粉体光催化剂沉降性好,易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