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5次氯乙烯聚合过程中产生粗料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指出通过提高DCS控制水平,可减少粗料的产生,降低产品成本。  相似文献   

2.
针对氯乙烯聚合DCS控制下产生粗料几种情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生产制定了应对措施,从而有效杜绝了粗料的产生,保证了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3.
万波  夏勇  孙熊杰 《聚氯乙烯》2015,43(1):20-25
介绍了悬浮法PVC树脂产生粗料的机制,总结和分析了70 m3聚合釜PVC生产过程中出现粗料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氢工艺提供蒸气进料流。蒸发器形成蒸气进料流和泄放料流,其中所述蒸气进料流与泄放料流的重量比为至少2:1。可以将乙酸在低于反应器操作压力下乙酸沸点的温度下气化。氢化工艺产生粗乙醇产物并且从该粗产物分离出乙醇。此外,还可以分离出至少一个再循环料流,该再循环料流包含乙酸和小于  相似文献   

5.
陈凤  冯斌  姜禹  崔光荣 《聚氯乙烯》2020,48(7):3-4,13
介绍了在110 m~3聚合釜内悬浮法PVC生产过程中,PVC树脂颗粒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了粗料产生的原因及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加料和反应早期(转化率为10%左右)聚合釜搅拌功率的变化,可对聚合釜内是否已产生了粗料做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选煤厂精煤产率,分析了田庄选煤厂设备工艺存在的问题,通过将粗煤泥脱泥筛下水导入粗煤泥分选机,粗煤泥分选机入料桶改为角锥池,增加稳流装置、溢流槽;合理优化煤浆分配桶,及时加入调整剂,完善粗煤泥角锥池,改造粗煤泥方池入料管道;改造粗煤泥筛喷水系统,保证重介质旋流器入料均匀等分别对粗煤泥系统、浮选系统和末煤系统进行改造,并对改造后的工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改造后粗煤泥分选机0.5~0.25 mm入料产率提高了3.27%,小于0.25 mm入料产率降低了2.94%,粗煤泥分选机入料组成明显改善,提高了精煤产率。改造后浮选精煤灰分降低了0.43%,精煤产率和数量效率分别提高了6.01%和0.21%,浮选机浮选效率得以提升。粗煤泥筛筛分效率提高,脱泥效果改善,末煤重介质旋流器的精煤产率和数量效率分别提高了6.15%和3.61%。  相似文献   

8.
普通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其抗拉能力很低抗压强度很高,在施工中和交付使用后,当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时很容易产生裂缝。 一 钢筋混凝土构件,在未加荷载前,由于水泥水化、混凝土硬化,造成的化学收缩和物理收缩,引起砂浆体积的变化,在粗料与砂浆的界面上产生了极不规则、极不均匀的拉应力,这种拉应力破坏了粗骨料  相似文献   

9.
针对泉店选煤厂粗煤泥回收系统中浓缩旋流器分级效果差,高灰细泥污染粗精煤等问题,采用筛网旋流器代替浓缩旋流器+高频筛组合对选煤厂进行改造,研究了筛网旋流器直径、入料口尺寸、溢流管直径、入料压力、入料浓度等因素对筛网旋流器分级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筛网旋流器的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筛网旋流器入料灰分高达19.78%,0.125 mm粗颗粒产率为70.90%,粗颗粒比例大,浓度高,浓缩旋流器无法满足粗煤泥回收要求。改造后筛网旋流器底流中0.125 mm粗颗粒产率为86.90%,灰分达到10.47%。筛网溢流和筛下水灰分分别为20.92%和21.56%,其中0.5 mm浮选难以回收的粗颗粒仅占0.30%,有利于浮选机的回收。  相似文献   

10.
<正>144如何克服熟料颗粒的离析现象带来的不利从窑口下落的熟料,在重力和惯性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以一定角度沿着窑的旋转方向向篦冷机中心线抛射,由于粗料和细料的重量差异,粗料会  相似文献   

11.
刘琴 《化工文摘》2012,(6):32-33,35
结合生产实际,对粗轧控制系统进行综合设计。介绍粗轧控制系统的结构,以及粗轧核心APC控制、粗轧RAWC控制和带铜SSC控制的控制思想并给出相应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12.
张一凡  崔文广 《化工机械》2003,30(6):350-352,380
针对铝溶胶生产过程中苛刻的工艺条件 ,选用Hastelloy合金板式换热器 ,并对其结构特点和使用效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以Fe3O4纳米粒子和Bi2O2CO3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制备Bi2O2CO3/Fe3O4磁性复合物,并通过对印染废水中染料的去除、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甲烷潜力的影响两方面探讨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对Bi2O2CO3/Fe3O4复合物进行表征分析,SEM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物表面较粗糙,BET结果显示复合物的比表面积为9.2294m2/g,Fe3O4的引入大幅度增加了Bi2O2CO3的比表面积,使其具有明显的介孔结构。一方面,以甲基橙(MO)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下该材料对染料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最大吸附量可达14.373mg/g,且该吸附反应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趋于单分子层吸附;另一方面,评估了复合物对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物的引入对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过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累积产甲烷量相比于对照组提高了10%。分别用一级动力学模型和修正Gompertz模型模拟厌氧消化过程,模拟结果显示一级动力学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引入Bi2O2CO3/Fe3O4磁性复合物的污泥厌氧消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杨洪光 《广州化工》2012,40(11):185-186
铅电解生产的析出铅,在新开产时含铜超标的原因为:阳极泥中铜的溶解、铜盘管加热器氧化、滤液和新酸的加入,在生产过程中含铜超标的原因为:阳极含铜超标、阳极泥脱落或搅浑、析出铅结晶粗糙、盘管加热器的腐蚀。针对各种影响因数,分别采取针对性的办法,解决了析出铅含铜超标的生产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5.
The infrared radiation 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rnary solid, titanium boronitride,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wavelength region from 1.0 to 10.0μ at 1300°K. The normal spectral emittance, integrated normal total emittance, and infrared radiation intensity were determined for this material with both rough and polished surfaces. The normal total emissivity of the material was also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weighted average of the normal total emissivities of the constituent compounds. The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相似文献   

16.
天然石材着色与表面修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石材预处理、渗透染色、表面修饰等因素对石材着色修饰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酸预处理增加了染色的渗透性,但石材脆裂粉化严重;无机系着色对石材渗透差、着色浅、发色沉暗不耐水冲洗;以3份酸性有机染料、100份水性聚氨酯、20份有机溶剂、1份表面活性剂及适量的助剂组成的浸泡液对石材浸泡后,渗色深度达5~10mm,着色艳丽耐久;以有机硅改性的聚丙烯酸酯作着色石材表面修饰,具有良好装饰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陆强  柳炳祥 《中国陶瓷》2007,43(5):36-38,13
为了对陶瓷原料进行科学分类,在叙述了粗糙集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用粗糙集建立陶瓷原料分类模型的基本步骤和对陶瓷原料化学组成进行处理的方法,并给出了一个分析实例。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对陶瓷原料分类能达到预期效果,有助于配方设计中对陶瓷原料的选取。  相似文献   

18.
催化裂化装置防结焦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生  刘荣江  赵宇鹏 《当代化工》2009,38(4):345-351
从催化裂化工艺和实际生产出发,根据沉降器的结焦部位、焦块的形态和构成归纳出导致沉降器结焦的三大成因-湿催化剂粘附结焦、重组分油冷凝结焦和缩合反应结焦。原料油在催化剂上不能完全汽化形成湿催化剂,油浆中重组分在沉降器内以汽液两相形式存在,缩合反应生成液相的重组分,这些为结焦提供了物质基础。分析认为湿催化剂粘附结焦是提升管、旋分器料腿和沉降器内结焦的主要原因;重组分冷凝是旋分器升气管外壁、沉降器内和转油线结焦的主要原因。论述了包括原料性质、原料汽化率、油气停留时间、粗旋与顶旋的连接方式和设备的影响等五大影响沉降器结焦的主要因素,并总结提出避免或减缓沉降器结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祝小祥  陆剑飞  王国迪  陈卫新 《农药》2012,51(5):380-381
[目的]近年来浙江西部山区春播玉米粗缩病危害严重,缺少有效的防治手段。研究通过拌种的方法来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对指导生产防控具有一定实际意义。[方法]分别在自然发病与接毒发病条件下,应用吡蚜酮不同用量拌种与应用丁硫克百威、吡虫啉拌种,观察不同拌种处理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影响。[结果]应用吡蚜酮拌种可以明显减轻玉米粗缩病发病,发病程度可下降50%~70%,且效果优于丁硫克百威、吡虫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生产过程中,镀锌零件出现镀层发黑、粗糙故障的分析处理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