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炭黑(CB)/聚乳酸(PLA)/聚苯乙烯(PS)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PLA和PS在复合材料中形成了共连续相结构,而CB粒子选择性地分布在PS相中。体系形成了典型的双逾渗结构。电学性能测试发现体系的逾渗值仅为5%。  相似文献   

2.
通过乙醇辅助超声分散–热压法制备了具有隔离结构的聚丙烯(PP)/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炭黑(CB)导电复合材料。利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所制备的导电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形貌,并研究了不同结构度的CB对复合材料逾渗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隔离型导电复合材料中,CB被PE–UHMW所隔离,高结构度CB主要分布在PP与PE–UHMW的界面处,而低结构度CB在PP与PE–UHMW的界面处及PP基体中均有分布。相比传统熔融法,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隔离型导电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逾渗值和更好的导电性能。其中,由高结构度CB制备的导电复合材料具有更低的逾渗值。  相似文献   

3.
以炭黑(CB)为导电填料,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基体,通过机械研磨-超声分散-热压成型法成功制备出具有隔离结构的CB/HDPE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结果表明,CB粒子选择性地分布于HDPE粒子界面,体系形成良好的隔离结构导电网络;与普通CB/HDPE复合材料相比,隔离结构CB/HDPE导电材料具有较低的逾渗值;温敏行为研究发现,隔离结构的CB/HDPE复合材料的温度-电阻曲线呈现出特殊的双峰现象。  相似文献   

4.
通过熔融共混、注塑成型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母粒、炭黑(CB)母粒与聚丙烯(PP)混合制备CB/MWCNTs/PP导电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中导电填料MWCNTs体积分数为1%,通过改变炭黑体积分数,探究CB含量的变化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导电测试结果表明,当CB体积分数介于3%~5%时,复合材料达到电流逾渗;超声共振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会随着CB含量的增大而增大,而泊松比对CB含量的变化并不敏感;DMA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会随着CB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而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在低温区会随着CB的增大而上升;MCR分析结果表明,当CB体积分数介于1%~3%时,复合材料达到流变逾渗,复合黏度对低频率扫描不敏感,随着CB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加。随着频率上升,不同含量材料的复合黏度越来越逼近,并且呈现剪切变稀现象。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导电填料炭黑(CB)进行官能化,在CB表面引入羧基官能团,利用CB表面的羧基等活性官能团与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物反应得炭黑接枝水性聚氨酯(CB-g-WPU),采用乳液共混法制备得CB—g-WPU/WPU气敏导电复合材料,并对CB—g-WPU/WPU复合材料的气敏响应行为进行了研究。X射线光电能谱(XP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等分析结果表明聚氨酯接枝到了炭黑表面;SEM分析表明,炭黑经过接枝改性后均匀分散在基体WPU中。该法制备的CB—g-WPU/WPU复合材料逾渗值低、气敏响应度大、响应范围广,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气敏导电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6.
以聚乳酸为基体的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了导电填料种类、结构及成型方法、工艺条件等因素对单相聚乳酸(PLA)基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CPCs)电学性能的影响,介绍了PLA基多相CPCs中导电填料选择性分布机制和较低逾渗值的机理,总结了PLA基CPCs在有机溶剂中的响应行为,并对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为导电填料,聚乳酸(PLA)为基体,通过哈克转矩流变仪制备MWCNT/PLA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数字高阻仪对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结晶和导电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MWCNT/PLA复合材料的电导率随MWCNT含量的变化呈现典型的逾渗行为,逾渗阈值(P_c)为0.69%;退火处理后,MWCNT/PLA复合材料的P_c为0.53%,相比于未退火MWCNT/PLA复合材料降低了23%。MWCNT能够诱导PLA结晶,且对晶型无影响;MWCNT含量为0.3%~1.0%的MWCNT/PLA复合材料对退火的响应程度较大,此时晶体排斥效应明显,导电性能变化最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定向冷冻干燥法,制备了取向微孔结构的导电聚乙烯醇/炭黑(PVA/CB)复合材料。研究分析了该导电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逾渗行为及其对有机蒸汽的响应行为。结果表明:大量的CB聚集体不均匀地分布在该PVA/CB复合材料的微孔壁上,并且孔壁之间的CB搭接成较完善的导电通路,通过计算可得出该导电复合材料的逾渗阈值为16.9%;该PVA/CB复合材料在流动的四氢呋喃(THF)、丙酮、丁酮和苯蒸汽中的最大响应率分别为204、183、95、44,其响应率的不同是由于这4种有机蒸汽对PVA基体具有不同的溶胀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聚丙烯(PP)为基体材料,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导电炭黑(CB)为填料,通过熔融共混、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备了填充型导电复合材料。测定在单轴压缩载荷作用下,不同填料体系的导电复合材料逾渗曲线的变化规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导电填料的分布以及导电网络的形成状况。结果表明:对于PP/CB和PP/CB/MWCNT导电复合材料,在较小的应变情况下,单轴压缩使逾渗曲线向低阻方向移动,而随着应变逐渐增大,逾渗曲线又向高阻方向移动,其中PP/CB体系更为明显。这是由于纤维状的MWCNT能部分抑制由于压缩而导致材料内部导电通路的破坏,使材料内部导电网络遭到破坏的程度降低,同时,CB通过与拥有大长径比的MWCNT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转矩流变仪将质量分数为3%的导电炭黑(CB)分别添加到由熔体黏度不同的3种聚丙烯(PP)和3种高密度聚乙烯(HDPE)两两混合组成的共混物中,制备出9种不同的CB/PP/HDPE导电复合材料。在双逾渗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两种聚合物的黏度对复合材料双逾渗过程及其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B/PP/HDPE体系中聚合物的熔体黏度主要是通过影响CB在两种基体中的分布以及CB富集相的微观形貌而分别影响复合材料的两次逾渗过程,从而改变材料的导电性。另外,研究发现在CB/PP/HDPE体系中,PP相对于HDPE的熔体黏度越高,则形成的复合材料导电性越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炭黑(CB)含量对LDPE、HDPE、PA1010电阻率的影响,以及LDPE/CB、HDPE/CB、PA101/CB复合体系的电阻-温度特性,发现PA101/CB体系的正温度系数(PTC)转变温度较高,但与HDP/CB体系相比,其PTC强度却很低,不适于制备PTC材料.HDPE/CB体系在160℃附近具有较高的PTC效应,且辐射交联可消除其负温度系数(NTC)效应,容易加工成型,是制备低温区PTC材料的较好体系.  相似文献   

12.
Polylactic acid (PLA)‐based nanocomposites comprising two different types of nanofillers, i.e. sepiolite (SEP) and nano calcium carbonate (NCC), were prepared by internal mixing and injection molding.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aspect ratio, surface area, and surface property of the nanofillers, their effects on the morphological, mechanical, dynamic mechanical, rheolog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nanocomposites were shown to be very different. NCC demonstrated more uniform particle dispersion and matrix compatibility than did SEP because of the former's surface treatment, thus leading to higher strength and strain‐at‐failure of PLA/NCC composites. On the other hand, larger aspect ratio and surface area of SEP caused higher melt viscosity, stronger shear thinning, and better thermal resistance of PLA/SEP composites. © 2012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3  相似文献   

13.
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聚乳酸(PLA)共混体系,讨论了PLA含量对共混体系熔体流动性能、力学性能、结晶性能及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LA含量的增加,UHMWPE/PLA共混体系的熔体流动性显著增强;体系收缩率下降,尺寸稳定性变好;屈服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下降,断裂由韧性断裂逐渐转变为脆性断裂;当w(PLA)为10%时,所制备的共混体系既能保证UHMWPE原有的缺口冲击强度和韧性断裂,又具有较好的熔体流动性能;PLA与UHMWPE共混可加快共混体系的结晶速率,使熔点下降;随着PLA含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吸水率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备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己酸酯) (PHBH)/聚乳酸(PLA)共混物。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定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热稳定性并观察其微观结构,研究了PHBH与PLA间的相容性。结果表明,PHBH与PLA共混后,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改善,与PHBH相比,PHBH/PLA(80/20)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提高了38 %,冲击强度提高了15.7 %;PHBH和P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呈现出相互靠近的趋势,两者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5.
引言 随着高分子材料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高分子材料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和钢铁、木材、水泥并列成为四大支柱材料,而其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塑料等大量高分子废弃物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6.
姜刚  陈玉坤  丁剑平  方跃胜 《橡胶工业》2021,68(4):0249-0253
采用动态硫化技术制备聚乙二醇(PEG)/聚乳酸(PLA)/环氧化天然橡胶(ENR)热塑性弹性体(TPV),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EG对TPV表现出良好的增韧效果,TPV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随着PEG用量的增大明显提高,PEG用量为10份时TPV的断裂伸长率由16%提高至321%,冲击强度由30.6 kJ·m~(-2)提高至53.6 kJ·m~(-2),而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弯曲强度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PEG主要分布在PLA基体中,PEG能大幅降低PLA的玻璃化温度,提高其结晶能力;TPV在拉伸过程中沿着应力方向产生塑性形变。  相似文献   

17.
18.
E-MA-GMA对PLA/LLDPE共混体系的增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EM、材料力学性能、旋转流变等实验方法考察了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E-MA-GMA)对聚乳酸/线性低密度聚乙烯(PLA/LLDPE)共混体系的微观形态、力学性能以及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MA-GMA的加入能显著提高PLA/LLDPE的相容性,分散相在PLA基体中有更加细微和均匀的分散,并呈现部分韧性断裂特征,材料冲击韧性显著提高,共混体系的动态损耗模量增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乳酸(PLA)/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聚物(PBAT)/乙酰化柠檬酸三丁酯(ATBC)共混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OM)分析了乙酰化柠檬酸三丁酯(ATBC)对共混物PLA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LA/PBAT含量为80/20(质量比)时,随着ATBC量的增加,PLA的Tg、Tc和Tm降低,结晶度提高,球晶生长速率增加。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用碳纳米(管CNTs)改性聚乳(酸PLA)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PLA/CNT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CNTs对PL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电性热、稳定性结、晶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