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以农业废弃物核桃壳为原料,以及炼钢副产品铁水脱硫渣作为添加剂,采用共混法制备铁水脱硫渣-生物质活性炭。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对铁水脱硫渣-生物质活性炭进行脱硫实验,考察入口SO2含量、床层温度、水蒸气含量、空速和氧气含量等工艺参数对其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入口SO2含量和空速的增加,铁水脱硫渣-生物质活性炭的穿透硫容和脱硫穿透时间均减小,床层温度是显著因素,水蒸气和氧气有利于铁水脱硫渣-生物质活性炭的化学吸附,铁水脱硫渣-生物质活性炭的脱硫最优工艺参数:即入口SO2含量、空速、床层温度、水蒸气含量和氧气含量分别为0.25%、750 h-1、85℃、9%和12%,其穿透硫容为274.1 mg/g和脱硫穿透时间为31 h。  相似文献   

2.
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烟气污染控制单元进行模拟,以电厂实际运行数据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建模过程中考虑SO3转化和烟气中烟尘浓度的变化,并通过影响因素分析考察操作参数对污染物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过程中,部分SO2转化为SO3,除尘过程中飞灰对SO3有吸附作用,脱硫塔与除尘器对SO3和灰分脱除具有协同作用;SCR脱硝过程的最佳氨氮摩尔比范围为0.8~1.0,氨氮比低于0.6、反应温度低于400℃时,SO3浓度呈上升趋势;湿法脱硫过程中,入口烟气温度上升会阻碍SO2吸收和SO3去除;湿式除尘过程中,除尘效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气体流速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最佳流速为0.8~1.2 m/s。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应用钙基脱硫剂脱除冶炼烟道气中高浓度SO_2并回收硫单质的方法。通过热力学模拟多种硫化物与SO_2之间的反应,筛选得出硫化钙(Ca S)适合作为化学链脱硫技术的脱硫剂,它在400~650℃范围内可将SO_2还原为单质硫,生成的固相产物为Ca SO_4而非Ca O。通过固定床反应器内的脱硫实验,发现温度对脱硫率和硫单质回收率影响较大。在400~650℃范围内温度越高,脱硫率和硫单质回收率越大;当温度高于600℃时,脱硫率和硫单质回收率基本相等。提高空速,则会降低脱硫率和硫单质回收率,但两者的差值随空速增大逐渐减小。当烟气中SO2浓度小于1%时,脱硫率维持在99.8%基本不变;SO_2浓度升至3.45%后,平均脱硫率急剧下降至92.1%;SO_2浓度越高,平均脱硫率越低。硫单质回收率随SO_2浓度增大存在一最佳范围。在脱硫反应后期,粒径较大的脱硫剂颗粒脱硫性能较低。SEM照片表明了脱硫剂颗粒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团聚现象更为明显,XRD表征证明了反应中SO_2气体被还原为升华硫颗粒。  相似文献   

4.
陈福仲 《洁净煤技术》2020,26(2):130-136
为深入了解神东30 t/h煤粉工业锅炉对应的高倍率灰钙循环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NGD,no gap desulphurization)脱硫过程及机理,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笔者在反应器上沿程打孔取样,检测不同位置脱硫剂硫含量和水分变化,结果发现,随着脱硫反应的进行,脱硫剂中水分和硫含量分别呈降低和增加的趋势,说明水分对脱硫反应至关重要,在有水存在的条件下,脱硫反应从气固两相反应变为离子间的液相反应,脱硫反应速率显著增加。随着脱硫反应的进行,脱硫剂中反应产物增加导致硫含量增加。检测反应器沿程烟气中成分及含量变化,根据反应器上单位距离脱硫效率的变化率,将脱硫过程分为3个阶段:常速段、降速段、拟平衡段,前2个阶段脱硫反应速率快,为脱硫反应的关键段,所脱除的SO2占SO2总量的90%,因此强化前2个脱硫阶段是提高脱硫效率的有效手段。最后,在NGD脱硫装置上进行工程试验,研究增湿水量、SO2初始浓度、掺混比对脱硫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湿水量增加,SO2初始浓度降低,熟石灰占比增加,相当于脱硫反应物初始浓度增加,促进脱硫反应向右进行,初始阶段脱硫反应速率增加,因此最终脱硫效率呈现增加的趋势。但由于脱硫剂孔隙结构及活性物质含量的限制,脱硫反应存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使脱硫剂中有效物质被充分利用,根据脱硫效率的变化量最终确定增湿水量、SO2初始浓度、掺混比最佳范围,分别为0.14~0.27 t/h、350~550μL/L、3∶1~2∶1,此时脱硫效率的变化量分别为28.81%、25.87%、10.55%。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利用一套自行设计的鼓泡反应装置进行了臭氧前置氧化、氧化镁溶液吸收的脱硫脱硝反应特性研究,探索了臭氧浓度、混合烟气温度、吸收液pH值、反应温度、SO_2及NO初始浓度等参数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高O_3浓度和烟气温度有助于SO_2和NO的脱除,但吸收液pH值和反应温度不宜过高,烟气中的SO_2浓度变化对NO的脱除效率影响甚微。最佳实验条件下SO_2脱除效率可达99%,NO脱除效率可达52%。  相似文献   

6.
低床层烟炱吸附法烟气脱硫试验研究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锅炉烟气沉降物为吸附剂的烟炱吸附法脱除SO2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该法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SO2浓度小于2400mg/L,烟气流速小于36m/h,烟气温度低于100℃,此时脱硫效率可达30%以上,并且还初步探讨了烟炱吸附法脱硫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刘人源 《广东化工》2013,(2):88-89,80
文章研究了水洗再生后的活性炭在不同进口SO2浓度、空速、温度等因素对活性炭脱硫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进口SO2浓度越高,脱硫率降低越快;空速越大,脱硫率越低;低温有利于活性炭对烟气SO2的吸附。  相似文献   

8.
王芳  余苗  余国贤  晋梅  路平 《应用化工》2013,42(7):1247-1250
以碳酸钠为吸收剂,氢氧化钙为再生剂,探讨了超重力环境下脱除模拟烟气中SO2的效果。考察了吸收剂温度、pH、钠离子浓度、烟气中SO2浓度、超重力机转速及液气比对SO2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重力环境下气液仅通过50 mm的旋转床层,脱硫率可达90.62%。  相似文献   

9.
采用臭氧氧化结合湿法喷淋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方法开展模拟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臭氧氧化结合Na2S2O3-Na OH溶液湿法喷淋可以实现NOx和SO_2协同脱除:在O_3/NO摩尔比为1.1~1.2时,溶液中Na2S2O3浓度的增加会提高系统的NO_x脱除效率,烟气中SO2的存在会促进NOx的脱除,当SO2浓度为1030mg·m~(-3)、2.0%Na_2S_2O_3溶液作为喷淋液时可实现较高的SO_2脱除效率,同时NO_x脱除效率可达70%以上;喷淋液p H在2.5~9范围内变化时提高浆液p H有利于NOx的脱除,当p H=9时脱硝效率可达75%。180 min连续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结果表明,硫代硫酸钠可有效促进NOx的脱除,并实现SO2较高的脱除效率,同时可实现系统同时脱硫脱硝连续稳定运行,喷淋吸收后烟气中NO_x的主要转化产物为NO~-_2,该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氧化锌为吸收剂的烟气脱硫工艺能实现硫、锌资源的回收利用,特别适合于铅锌冶炼行业的烟气净化。试验研究了氧化锌与SO2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过程。通过固、液相中亚硫酸盐含量,锌离子浓度以及溶液pH值等对反应过程进行了表征,考察了SO2浓度、温度对反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O2在水溶液中首先是与氧化锌反应生成固体亚硫酸锌,然后固体亚硫酸锌溶解进入液相。当SO2水溶液w(SO2)1%以上时,25~35℃的反应温度对于提高SO2吸收率有利,进一步的表观反应活化能分析表明,氧化锌和SO2水溶液的反应活性与Ca(OH)2和SO2水溶液的反应活性相似。  相似文献   

11.
Fe2+液相催化氧化脱除烟气中SO2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烟气脱硫新工艺。实验选用水作脱硫剂 ,在只以Fe为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加入吸收液槽中的铁屑可与脱硫产生的稀硫酸进行反应 ,不仅可维持较高的吸收液pH值 ,而且产生的Fe2 + 引发了液相催化氧化SO2 反应。连续运行实验结果表明脱硫过程在不同阶段分别受SO2 溶解、Fe2 + 液相催化氧化SO2 反应、气相中SO2 扩散和铁屑与酸反应控制。吸收液中Fe2 + 质量浓度的变化和初始Fe2 + 质量浓度对脱硫率及吸收液pH值影响显示 ,可直接由清水制取高浓度硫酸亚铁溶液。实验还调查了SO2 入口质量浓度、液气比、空塔气速和吸收温度对脱硫率和吸收液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余兰兰  郑凯  陈颖  余宏伟  盖翠萍 《化工机械》2011,38(6):700-703,724
以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为原料,采用负载金属氧化物的方法进行改性制备烟气脱硫吸附剂,并进行了性质表征,对污泥吸附剂在SO2 -O2-H2O(g)-N2体系的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负载质量分数为5% MgO的吸附剂性能较好;在SO2入口浓度为2 021.38mg/m3、O2质量分数为12%、H2O(g)质量分数为12...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uCoOx/TiO2催化剂,并用XRD、TPR和BET进行了表征。350 ℃焙烧的催化剂CuCoOx/TiO2具有CuCo2O4尖晶石结构,比表面积大,对CO的催化氧化效果好,在110 ℃时可将1%的CO完全氧化成CO2。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反应温度、CO进口浓度、空速对催化剂催化氧化CO性能的影响。该CuCoOx/TiO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单独抗水和抗硫性能,可用于不同时存在二氧化硫和水的废气脱除CO。  相似文献   

14.
采用混合法用钢渣与活性炭制备混合钢渣活性炭吸附剂,对其进行XRF, BET, SEM和FT-IR等表征,于可编程电加热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模拟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实验,考察反应温度、SO2浓度及[NH3]/[NO]浓度比、O2含量等因素对混合钢渣活性炭的吸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烧结烟气中SO2初始浓度0.06vol%, NO初始浓度0.04vol%, O2含量15vol%及反应温度120℃条件下,最高脱硫脱硝率分别为79%和34%。按浓度比[NH3]/[NO]=1通入还原剂NH3时,脱硫脱硝率均升高,表明钢渣具有一定催化还原作用。脱硝率随反应温度升高而下降,O2含量提高有利于混合钢渣活性炭对SO2和NO的吸附。掺混钢渣降低了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但钢渣中含一定量Fe2O3,具有一定催化还原作用,有利于NO吸附。同时,加入钢渣也是对固废资源的合理利用,达到“以废制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复合喷动烟气净化工艺气固主反应区段脱硫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一种新型半干法复合喷动烟气净化工艺,利用实时在线SO2光谱测量系统对该工艺的二级反应区段进行了脱硫特性试验研究。详细分析了吸收剂给入量、烟气温度、内循环颗粒浓度、流场扰动强度、调质水量5个因素对二级反应塔SO2脱除量和脱除份额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工况参数下,所研究区段的脱除份额可达到40%以上;内循环颗粒浓度对该区段脱硫特性有显著影响,可提高脱除份额18%;吸收剂给入量、流场扰动强度和调质水量对该区段脱除份额也有约6%~8%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氨吸收法同时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学友  贾勇  钟秦 《化工进展》2012,31(1):213-216
在自行设计的吸收塔反应器中,以氨水作为吸收剂,研究其对SO2和NOx的脱除效果,在氨法脱硫的工艺条件下对SO2的脱除率为100%,NOx脱除率可达72%。对SO2和NOx的吸收条件进行了研究,发现吸收液中SO32-浓度是影响脱硫脱硝率的重要因素。提出了选择性催化氧化(SCO)和氨法烟气脱硫相结合的氨吸收法同时脱硫脱硝技术,此法可用于改造现有氨法烟气脱硫设备,达到SO2和NOx同时脱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负载金属改性活性炭纤维的脱硫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Metal-loaded activated carbon fibers (ACFs) were prepared by impregna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N2 adsorption at 77K, XRD, XPS and SEM. Their properties on SO2 removal were examined in a tubular fixed bed reactor with a model flue gas. Cobalt-loaded ACF showed the best activity among the prepared metal-loaded ACFs and a constant removal ratio of SO2 above 87% during continuous exposure to the flow of SO2/O2/H2O/N2 at 45℃ for more than 216h.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epared loaded-ACFs showed that the exceptional activity of Co-ACF was attributed to the high amount of active sites due to modification by loading cobalt.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祥光铜业从建设初期至今废水处理与烟气超低排放技术的发展过程。通过对全厂水资源的统一调配,对生产废水循环利用和梯度利用,最终实现了生产废水的资源化和减量化。在烟气治理方面,遵循分而治之的思路,根据各工序产出的烟气性质不同,对烟气处理系统不断优化,采用布袋除尘、高温陶瓷膜除尘、湿法洗涤除尘、高浓度SO2制酸、钠碱法脱硫、离子液脱硫、双氧水脱硫、低温氧化脱硝等除尘、脱硫、脱硝烟气处理技术进行合理组合,实现烟气超低排放的同时,提高了烟尘和硫资源的利用率。烟气经处理后,尾气中污染物的浓度稳定达到了含尘(ρ)在10 mg/m3以下,ρ(SO2)在100 mg/m3以下,ρ(NOx)在100 mg/m3以下。在无组织排放控制方面,祥光铜业经过长时间的排查治理和技术改造,无组织排放达到可控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