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贺西煤矿选煤厂原煤准备车间改造前工艺流程及改造的必要性,介绍了重介质浅槽分选工艺的应用现状,阐述了采用重介质浅槽分选机取代动筛跳汰机的改造工艺流程;可行性研究表明,重介质浅槽分选工艺可有效提高分选效率,降低矸石带煤率,提高主洗系统的入洗能力,减少稀有煤炭资源的浪费,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屯兰选煤厂动筛排矸系统存在的处理能力不足、带煤损失量大、故障频发等问题,提出采用浅槽分选机进行改造的方案,对浅槽的分选上、下限及车间布置位置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东露天选煤厂的分选工艺流程,分析了重介浅槽分选过程中存在的原煤泥化严重、介质流量比例偏差、矸石分料不均、悬浮液回收滞后等问题,为提升重介浅槽分选机的分选效率,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改造,拟定了浅槽悬浮液的密度(悬浮液的质量),改善了刮板布料分布,改造后大幅度提高了重介浅槽分选机的分选效率,减少了动力消耗,保证了重介质分选系统的稳定性、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新安煤业公司选煤厂原动筛排矸系统分选精度低的问题,采用XZQ型重介质浅槽分选机对原系统进行了改造;介绍了XZQ-1635型重介质浅槽分选机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技术特点以及改造的应用效果;重介质浅槽排矸系统运行后,分选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重介质浅槽分选机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主要技术参数及结构特点,介绍了该分选机在哈尔乌素露天矿选煤厂运行中需要重点注意的事项,针对浅槽分选系统常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上海庙矿区的煤质特征,为了稳定煤质、提高产品煤质量,满足井田大规模开发的需要,论述了对煤炭进行洗选加工的必要性;经过对不同分选工艺进行分析对比,提出采用重介质浅槽分选机分选块煤、末煤不入洗的洗选工艺。  相似文献   

7.
针对金海洋选煤厂入洗原煤矿别多、块煤含量低、可选性差等特点,结合产品结构以及原有工艺系统,分析了国内常用块末煤选煤方法的优缺点,确定了选煤厂二期工程的工艺流程为:块煤重介质浅槽分选,末煤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粗煤泥螺旋分选机分选,细煤泥加压过滤机回收。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我国选煤厂常见的几种块煤处理工艺和装备,及其技术特点和使用现状,着重介绍了浅槽重介质分选机处理300 mm以下大块原煤的分选技术。以实例论述了浅槽处理块原煤,具有入料下限低(可达10/6 mm)、上限高(可达300 mm)、简化系统、分选精度高、降低分选成本的优势。经浅槽重介质分选机处理后的块煤,可作为精煤销售,也可破碎后作为末煤环节的入料进行精选。  相似文献   

9.
陈桂敏 《洁净煤技术》2000,6(2):25-27,31
介绍了煤中低密度轻软杂质清除的工艺过程。煤和杂质在跳汰机中按密度不同分选,由于大部分轻软杂质的密度低于煤的密度,漂浮在煤的上面,杂质分离器利用这一原理将杂质从煤中分离出来,浅槽分选机将误分离的煤从杂质中分离出来,再选装置将未截取留在精煤中的杂质进行再分选,进上步提高精煤的除杂效果,确保精煤质量。  相似文献   

10.
螺旋分选机是一种传统的薄流膜分选设备,由于矿业、煤炭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当前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急迫需求,螺旋分选机以其能耗低、结构简单、效率高、运行成本低等优势受到重视。论述了螺旋分选机理论研究进展,包括螺旋分选机流场、螺旋分选过程以及螺旋分选机工艺优化及智能化调控研究进展;综述了煤用螺旋分选机分选特点及应用现状,介绍了螺旋分选机的新设计和新应用。螺旋分选机流场研究引入了一些新的测试手段,但目前还难以准确测量内缘薄流膜区域的纵向速度、径向速度分布情况;数值模拟方法为研究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对流场的影响规律提供了一种便利手段,但模拟精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螺旋分选过程研究中,正电子发射型颗粒追踪技术用于检测颗粒在螺旋分选机中的运动规律,是螺旋分选机理论研究的一大突破;螺旋分选过程中颗粒运动行为的数值模拟为螺旋分选机理的定性分析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手段,但由于模拟过程中忽略了许多现实条件,导致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仍有较大差距。螺旋分选机工艺优化及智能化调控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发了一批新型螺旋分选机,在降低分选密度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南非MTI公司研发了一种低分选密度的螺旋分选机,产率降低4%左右时,分选密度可由1.61 g/cm^3降至1.54 g/cm^3;国内设计的一种超低距径比的复合槽面螺旋分选机(内缘立方抛物线、外缘椭圆型),在粗选阶段预排矸,分选密度可降低至1.543 g/cm^3,相较于采用传统参数的椭圆型槽面和立方抛物线槽面煤用螺旋分选机,在精煤灰分要求相当的情况下,分选效率分别提高了19.41%、13.11%。未来螺旋分选机研究重点主要还是利用PEPT技术、数值模拟技术等先进手段,进一步研究槽面形状、距径比(螺距直径之比)等结构参数对螺旋分选机流场分布特性、分选过程的影响,配合结构、工艺、新材料运用方面的改进,力争在提高分选精度、扩大分选密度调控范围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