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甲琛  孙文涛  孙慧  吕波  李春 《化工学报》2022,73(7):3202-3211
利用同源序列比对和分子进化树分析从胀果甘草转录组数据库中挖掘并成功克隆到2个黄酮合酶基因:Gur.gene26505和Gur.gene26116。经表征Gur.gene26505为黄酮合酶Ⅱ,具有催化甘草素特异性合成7,4′-二羟基黄酮的特性,而Gur.gene26116为黄烷酮2位羟化酶,可催化甘草素生成包括7,4′-二羟基黄酮在内的三种产物。进一步通过蛋白质结构预测、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了黄酮合酶Ⅱ(Gur.gene26505)催化合成7,4′-二羟基黄酮特异性的原因。由于Gur.gene26505活性口袋附近特有的刚性结构β片层使大位阻苯丙氨酸残基翻转至羟化中心下方,消除了羟化产物2-羟基甘草素进入脱水中心的阻力进而发生C2-C3位的脱水反应特异性生成7,4′-二羟基黄酮。最后通过基因过表达、反应条件优化和强化菌体生长建立了7,4′-二羟基黄酮特异性合成的最佳细胞催化工艺,使甘草素转化率达到了76.67%。  相似文献   

2.
溶剂萃取法分离水溶性甘草黄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烷基氧化膦(Trialkylphosphine Oxide, TRPO)石油醚溶液为萃取有机相,从甘草浸提液中对水溶性甘草黄酮进行了萃取分离. 正交实验表明,TRPO浓度是影响总黄酮萃取的显著因素,相比(A/O)的影响次之,pH值的影响最小. 在pH 5~8的范围内总黄酮萃取率随pH值升高而逐渐下降;在pH 5~6的范围内甘草酸的萃取率随pH值升高迅速降低,在pH 6以上几乎降为0;总黄酮萃取率随相比的增大而减小,随萃取剂浓度的增大迅速提高;总黄酮的萃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说明萃取黄酮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TRPO萃取甘草甙的萃合比为3. 通过溶剂萃取方法可实现水溶性甘草黄酮和甘草酸的分离.  相似文献   

3.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为固定相,V(乙醇)∶V(水)=30∶70为流动相的模拟移动床色谱(SMBC)体系对甘草黄酮中甘草苷与甘草素进行连续分离。SMBC体系设置洗脱带Ⅰ:1根色谱柱;精制带Ⅱ:2根色谱柱;吸附带Ⅲ:2根色谱柱,Ⅰ带独立,Ⅰ带洗脱液为乙醇。按照理想三角形理论选择SMBC操作参数,操作参数包括流动相流速、进料液流速和切换时间。结果表明:接近三角形底边选择SMBC的操作条件,在萃余液出口得到甘草苷,HPLC纯度高于70.44%,收率高于95.17%,同时在萃取液出口得到甘草素,HPLC纯度高于73.10%,收率高于90.74%,SMBC能有效分离甘草苷和甘草素。甘草苷萃余液和甘草素萃取液分别经浓缩、重结晶后,两种产品HPLC纯度均超过96%。  相似文献   

4.
4′-溴-6-甲基-8-氰甲基黄酮的全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敬芬  孙志忠  佟德成 《化学世界》2003,44(6):312-314,308
探索黄酮醋酸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通过酰基化、Fries重排、氯甲基化、氰化、缩合及 I2 /DMSO/H2 SO4 关环氧化合成 4′-溴 -6-甲基 -8-氰甲基黄酮 ,获得了满意的收率 (69.5 % )。采用新方法合成了鲜见文献报道的两个新化合物 2′-羟基 -3′-氰甲基 -5′-甲基 -4-溴查耳酮和 4′-溴 -6-甲基 -8-氰甲基黄酮 ,并对各步主要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该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操作简便、收率好等优点。基黄酮  相似文献   

5.
郭瑞霞  李伟  韩卫荣 《化学试剂》2008,30(2):123-124,134
对传统的合成黄酮糖苷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以溴代乙酰糖和7-羟基黄酮为原料,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以K2C03为除酸剂,采用固-液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7-羟基黄酮葡萄糖苷和7-羟基黄酮阿拉伯糖苷.另外,还研究了反应方式、温度、糖的种类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出了一种适合对羟基苯甲醛和2,4-二羟基苯乙酮在碱性条件下合成异甘草素的薄层色谱分析体系。该体系的显色剂为铁氰化钾-三氯化铁试剂;展开剂为乙酸乙酯-苯,体积比V(乙酸乙酯)∶V(苯)=1∶2。展开后2,4-二羟基苯乙酮、对羟基苯甲醛和异甘草素的Rf值分别为0.67、0.58和0.38,3种化合物能有效地被分离。  相似文献   

7.
以间苯二酚和苯乙酸为基本原料,"一锅煮"合成中间体7-羟基异黄酮,然后再与2-溴丙烷醚化生成目标产物,目标产物结构经光谱确证为伊普黄酮,总收率这90%,纯度达98%以上.新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收率高和成本低等特点,更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ODS反相柱层析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现在色谱分离技术,对卫矛科假卫矛属植物隐脉假卫矛Microtropis obscurinervia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通过与文献对照,鉴定了从隐脉假卫矛枝叶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木犀草素(2)、香叶木素(3)、鼠李素(4)、5,6-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5)、7-羟基-5,3′,4′-三甲氧基黄酮(6)、5,7,3′,4′-四甲氧基黄酮(7)和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8)。本研究首次对隐脉假卫矛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假卫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以间苯二酚和苯乙酸为基本原料,“一锅煮”合成中间体7-羟基异黄酮,然后再与2-溴丙烷醚化生成目标产物,目标产物结构经光谱确证为伊普黄酮,总收率达90%,纯度达98%以上。新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收率高和成本低等特点,更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对异甘草素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和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进行研究。通过间苯二酚、冰醋酸、对羟基苯甲酸合成异甘草素,考察物料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通过紫外分光度法对其清除自由基活性进行研究。酚与酸物料比1∶2.5,240 W微波辐射3 min,2,4-二羟基苯乙酮产率最高为65.75%;当醛酮物质的量比为3∶1,温度控制在120~130℃,回流6 h,异甘草素产率最高为28.10%;反应时间控制20 min,异甘草素加入量为1.00 m L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为66.4%。异甘草素具有一定的抗自由基活性。  相似文献   

11.
以溴代乙酰糖和7-羟基黄酮为原料,使用较弱的碱(1 mol/L KCl的NaHCO3溶液),采用相转移催化法以较高的收率合成了7-羟基黄酮木糖苷(1)和7-羟基黄酮鼠李糖苷(2)。考察了反应方式、温度、投料比对糖苷化反应收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n(7-羟基黄酮)∶n(溴代乙酰糖)=1∶1.6,丙酮溶液中40℃反应15 h,收率分别达到64%和59%。化合物(1)和(2)的结构经IR1、H-NMR、EI-MS表征。  相似文献   

12.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7-羟基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4-二羟基苯乙酮与苯甲酰氯在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硫酸氢铵催化下,一锅法反应,得到7-羟基黄酮(Ⅲ),产品收率60%,对Ⅲ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推测,对于Ⅲ质谱表征结果进行了分析。以间苯二酚(Ⅰ)与冰醋酸反应,制得原料2,4-二羟基苯乙酮(Ⅱ),产品收率达到70%。  相似文献   

13.
常勇慧  张斌 《广东化工》2011,38(4):61-62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对3,5,7,3',4',5'-六羟基黄酮具有高效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吸附的方法,利用Scatchard模型,研究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实验表明,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在甲苯溶剂中聚合得到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3,5,7,3',4',5'-六羟基黄酮具有较大的吸附富集能力和识别特性。其饱和吸附容量达到30.8 mg/g。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三桠苦(Melicope pteleifolia)的化学成分,将三桠苦的叶用体积分数为80%乙醇渗漉提取,提取物采用色谱技术分离,用EI-MS、1H NMR、13C NMR进行了表征。从三桠苦(乙醇渗漉提取三桠苦的提取物,再用石油醚提取)分离出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 5,3′-三羟基-8,4′-二甲氧基-7-异戊烯氧基黄酮(1)和3,5,4′-三羟基-8,3′-二甲氧基-7-异戊烯氧基黄酮(2)。归属了化合物1的核磁共振信号,并对化合物2核磁共振谱的溶剂效应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黄酮2、3位单双键不同及3'、4'邻位取代基不同对清除自由基活性的影响。采用UV-Vis光谱法测定了木犀草素、香叶木素及橙皮素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结果显示3种黄酮化合物对两种自由基都有一定的清除作用,清除效果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对自由基清除能力表现为木犀草素远强于香叶木素、香叶木素与橙皮素无显著差别。说明具有B环3'、4'邻二羟基结构的黄酮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明显强于具有B环3'羟基、4'甲氧基结构的黄酮;黄酮C环2、3位单双键不同对自由基清除能力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间苯二酚、冰醋酸、对烷氧基苯甲醛为原料,经酰化、羟醛缩合、关环反应合成了甘草苷(Ⅲ),通过~1HNMR、FTI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测定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甘草苷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当浓度为2.00 mg·mL~(-1)时,甘草素、甘草甲苷(Ⅲa)、甘草乙苷(Ⅲb)对DPPH自由基的平均清除率分别为51.56%、44.85%、34.53%,其抗氧化活性大小为:甘草素甘草甲苷(Ⅲa)甘草乙苷(Ⅲb);甘草素的2个酚羟基为其抗氧化活性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7.
以2-羟基苯甲醛(4)为原料,在氢氧化钾催化下,与3-甲氧基苯乙酮(3)反应制得1-(2-羟基苯基)-3-(3-甲氧基苯基)-2-丙烯酮(2),2在I2/DMSO体系中发生氧化关环反应得到3'-甲氧基黄酮(1),产品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表征确证.优化了反应条件:在第一步羟醛缩合反应中,氢氧化钾为催化剂,n(2-羟基苯甲醛):n(氢氧化钾)=1:5;在2-羟基查耳酮的氧化关环反应中:n(1-(2-羟基苯基)-3-(3-甲氧基苯基)-2-丙烯酮):n(碘)=1.00:0.15,反应溶剂为二甲基亚砜,85℃反应24h.优化条件下产物总收率为82.2%.此外,采用MTS法测试了 3'-甲氧基黄酮(1)对MCF-7、PC-3、HepG2、HeLa和A549五种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3'-甲氧基黄酮(1)对五种肿瘤细胞均表现良好的抑制活性,尤其是对HepG2有最强的抑制活性,其IC50=11.3±1.4 μmol/L,为进一步开发具有抗肿瘤活性的3'-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10μm硅胶为基质,异甘草素为配体,采用液相连续反应法及中间体法依次合成了异甘草素键合硅胶固定相ISLSP-Ⅰ和ISLSP-Ⅱ。采用FTIR及SEM对合成的固定相进行表征。将ISLSP-Ⅰ固定相填充于50 mm×10 mm i.d. 1号色谱柱中,将ISLSP-Ⅱ固定相填充于30 mm×10 mm i.d. 2号色谱柱中,系统评价了两种方法合成的固定相的色谱性能。结果表明:两根色谱柱的柱效及峰型均较好,大流速下测试组分的保留主要决定于传质阻力。在甲醇-水体系下,2号色谱柱表现出明显的反相色谱分离机制。合成的固定相稳定性良好,使用6个月后,测试组分在两根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相对偏差不超过0.9%。2号色谱柱对多组分标准样品及中药提取物均具有良好的分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黑色可逆热致变色染料2′-(2-氯苯氨基)-6′-二丁氨基荧烷(Ⅰ)的合成及表征。以邻氯苯胺、对苯二酚为原料,合成2-氯-4-羟基二苯胺(Ⅱ)。以间硝基苯酚为原料,经酚羟基保护、硝基还原、氨基烷基化反应、脱保护、与邻苯二甲酸酐反应合成N,N-二正丁基-4-氨基-2-羟基-2′-甲酸二苯甲酮(Ⅲ)。化合物Ⅱ与化合物Ⅲ反应合成目标产物Ⅰ,总收率56.2%,纯度99.54%(HPLC),其结构经~1HNMR、~(13)CNMR证实。  相似文献   

20.
采用短刺小克银汉霉菌(Cunninghamella blakesleeana ATCC 8688a)催化底物环氧黄体酮进行11位羟基化反应,将转化产物分离纯化得到晶体,经过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结合产物的比旋光度测定,证实霉菌催化转化主产物是11β-羟基-16α,17α-环氧孕甾-4-烯-3,20-二酮。对霉菌发酵转化的培养基组成、操作条件和投料方式等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比较适宜的工艺条件,在2 g.L.1投料浓度下,环氧黄体酮的11β羟化产物得率稳定在35%左右;采取发酵液稀释补料投料方式,可有效地将产物得率从35%提高到43%。利用C.blakesleeana成功地实现了直接11β羟化环氧黄体酮,为甾体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生产提供了一条简化的合成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