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陈祥  李斌栋  吕春绪 《江苏化工》2005,33(Z1):141-143
介绍了吲哚-3-甲酸的合成工艺.研究了从吲哚经吲哚-3-甲醛合成吲哚-3-甲酸的合成工艺.采用吲哚为原料,DMF为溶剂和反应物,采用POCl3为氧化剂,首先合成吲哚-3-甲醛,然后用KMnO4氧化制得吲哚-3-甲酸.该法醛的产率可以达到90%以上,酸的产率也可以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2.
以吲哚-3-乙腈为原料,经过与卤代烷在碱存在下的N-烷基化和碱水解2步反应分别合成了1-甲基吲哚-3-乙酸(2a)和1-[3-(四氢-2H-吡喃-2-氧基)丙基]-1H-吲哚-3-乙酸(2b),总收率分别为87%和68%,其结构经1H NMR和Ms确证。  相似文献   

3.
N-取代吲哚-3-甲醇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佳栋  曹飞  李振江  安肖  韦萍 《精细化工》2007,24(4):380-384
首先由吲哚、三氯氧磷和N,N-二甲基甲酰胺通过Vilsmeier-Haack反应合成吲哚-3-甲醛,产率为97%;进而选择二甲亚砜-氢氧化钠反应体系,室温下由碘甲烷、烯丙基溴、溴化苄和甲苯-4-磺酰氯分别对吲哚-3-甲醛进行N-取代,合成4种N-取代吲哚-3-甲醛——N-甲基吲哚-3-甲醛、N-烯丙基吲哚-3-甲醛、N-苄基吲哚-3-甲醛和N-对甲苯磺酰基吲哚-3-甲醛,产率分别为89%、95%、83%和81%;最后选择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室温下通过还原反应合成吲哚-3-甲醇以及4种N-取代吲哚-3-甲醇——N-甲基吲哚-3-甲醇、N-烯丙基吲哚-3-甲醇、N-苄基吲哚-3-甲醇和N-对甲苯磺酰基吲哚-3-甲醇,产率分别为80%、90%、81%、63%和53%。中间产物及终产物的结构经由1HNMR、IR和元素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4.
杨燕美  葛裕华 《化学试剂》2008,30(5):373-375
以5-取代吲哚-3-甲醛为原料,一步法合成了一系列5-取代吲哚-3-甲腈.产物结构经熔点、IR和 1HNMR确证.  相似文献   

5.
4-甲基-3-硝基苯甲酸经MeOH/H2SO4酯化得4-甲基-3-硝基苯甲酸甲酯(2),2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缩合后经Fe/HAc还原制得吲哚-6-甲酸甲酯(3),最后3与POCl3/DMF通过Vilsmeier反应合成了3-醛基吲哚-6-甲酸(1)。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吲哚-6-甲酸甲酯与DMF和NaOH的摩尔比为1∶8∶4,反应总收率达54.2%。产物的结构经IR,1H NMR和MS得到了确证。  相似文献   

6.
以吲哚为起始原料,经威尔斯迈尔反应制得吲哚-3-甲醛,吲哚-3-甲醛与海因缩合反应得到5-吲哚亚甲基海因、经催化加氢合成了5-吲哚甲基海因。反应总收率达到77.2%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2-氯-3-吲哚醛肟为原料,肟上的羟基和吲哚环上的氨基在碱性条件下与苯甲酰氯、氯乙酰氯、二氯乙酰氯、苯磺酰氯同时发生酰化反应,生成N-酰基-3-吲哚醛肟酯类化合物.还对酰化反应温度、缚酸剂等对收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78.1%-90.O%的收率合成了标题化合物酯类化合物,均是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及元素分析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8.
以4-苯甲氧基苯肼盐酸盐为原料,经过3步反应,以较高产率合成了9个新型吲哚-3-羧酸类化合物,其结构均经IR、1HNMR、13CNMR和ESI-MS表征确认。初步葡萄糖消耗活性试验表明,所合成化合物均对Hep G2细胞有一定的促葡萄糖消耗活性,其中化合物2-甲基-1-(4-甲氧基苯磺酰基)-5-苄氧基-吲哚-3-丙酸、2-甲基-1-(4-甲基苯磺酰基)-5-苄氧基-吲哚-3-丙酸及2-甲基-1-(4-硝基苯磺酰基)-5-苄氧基-吲哚-3-丁酸的促葡萄糖消耗活性强于先导化合物GY3与阳性对照二甲双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国内外吲哚-3-甲醛的传统合成方法,包括Reimer-Tiemann反应、吲哚盐与酰氯的反应、Duff反应、Rieche反应、Friedel-Craftsacylations反应和Vilsmeier-Haack反应,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介绍了近几年来在合成吲哚-3-甲醛方法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以3-甲基-2-硝基苯甲酸为原料,用MeOH/H2SO4酯化先制得3-甲基-2-硝基苯甲酸甲酯(2),化合物2与DMFDMA缩合后经Fe/HOAc还原得到吲哚-7-甲酸甲酯(4),最后化合物4与POCl3/DMF通过Vilsmeier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总收率53%。产物的结构经1HNMRI、R和MS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液相色谱法测定氯乙酸中乙酸和二氯乙酸含量的分析方法,计算出氯乙酸的含量,并与现行工业氯乙酸国标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证明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简洁、快速,分析结果准确,在氯碱行业具有推广运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鉴伟  卢江 《精细化工》2023,40(2):330-336
以L-丙氨酸乙酯盐酸盐、甘氨酸乙酯盐酸盐、L-蛋氨酸甲酯盐酸盐、L-亮氨酸乙酯盐酸盐和L-酪氨酸甲酯盐酸盐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和1-羟基苯并三唑(HOBt)的作用下分别与油酸进行反应,生成了5种油酸的氨基酸衍生物;将L-丙氨酸乙酯盐酸盐和甘氨酸乙酯盐酸盐分别与十二烷二酸进行反应,生成了两种十二烷二酸的氨基酸衍生物,7种产物的收率均≥75%。利用FTIR、TGA、1HNMR和LC-M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测试了产物的水油分散性,考察了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脂肪酰氨基酸酯均能在水油体系中分散,且具有较强的生物抗菌性,其中,0.01 mg油酸酰亮氨酸乙酯能有效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数由2.0×109 CFU/mL降至1.4×107 CFU/mL),而相同质量油酸酰酪氨酸甲酯则能抑制大肠杆菌(菌数由2.0×109 CFU/mL降至1.8×107 CFU/mL)。  相似文献   

13.
陈嘉甫 《无机盐工业》2007,39(12):31-33
在作者开发的高速反应器一步法制专用级次磷酸钠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生成的次磷酸钠和副产的亚磷酸氢钙用离子膜电渗析法制成纯度更高的次磷酸及亚磷酸产品,产品质量升级,回收利用了副产亚磷酸氢钙,并减少了原料烧碱的用量。该新工艺成本低,能耗小,无三废排出,产品多样化,属循环经济、环境友好新工艺。  相似文献   

14.
郑曦 《应用化工》2011,40(4):630-633,644
以邻二氯苯、邻氯甲苯、二氧化碳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铝、镍网及化学镀镍膜为阳极,不锈钢网为阴极,牺牲阳极法制备邻苯二甲酸、邻甲苯甲酸,邻苯二甲酸的产率为16%,电流效率为48%。  相似文献   

15.
王晓静  魏琦峰  任秀莲 《化工进展》2018,37(9):3577-3584
乙醇酸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细有机合成中间体,来源广泛。天然产物水解法,或化学法、生物法反应可得到乙醇酸粗品。现阶段我国乙醇酸的生产技术已经成熟,然而分离提纯乙醇酸的技术相对滞后。乙醇酸的分离提纯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着重总结了乙醇酸的5种分离提纯方法,主要有蒸馏和精馏法、结晶和重结晶法、甲醇酯化水解法、电渗析分离法、溶剂萃取法,其中甲醇酯化水解法和溶剂萃取法应用较多。指出了各种方法所得乙醇酸的纯度及其不足以及各种方法适用条件。此外,本文也综述了近几年合成聚乙醇酸的研究包括直接熔融聚合法、缩聚开环法、溶剂法、悬浮聚合法等,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乙醇酸和聚乙醇酸的应用前景,萃取法是得到高纯度乙醇酸的较好的方法,能为聚乙醇酸的合成提供优质原料,可以打破合成聚乙醇酸所用的乙交酯单体主要依赖于进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合成的一种咪唑啉类化合物与其它物质复配得到了一种适合于碳钢在高温盐酸中酸洗浸蚀的复合缓蚀抑雾剂。采用失重法和中和滴定法对其性能进行评定 ,实验结果表明 :该缓蚀抑雾剂在 2 0 %盐酸中 ,酸洗温度在常温至 85℃范围内缓蚀率达 90 %左右 ,抑雾率达 85%左右 ,并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7.
HPLC-ELSD法测定维生素C酯化过程中的古龙酸和古龙酸甲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同时分离并测定维生素C生产过程中两种组分的方法.此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可为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提供准确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The copper was deposited on glassy carbon (GC) and indium tin oxide (ITO) electrodes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 The copper structures on electrode were characterized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X-ray diffractometeric pattern and 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ic studies. Optimal conditions for uniform growth of copper structures on the electrode were established. Voltammetric sensor was fabricated using the copper deposited GC electrode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uric acid (UA) and homovanillic acid (HVA) in the presence of excess concentrations of ascorbic acid (AA). The voltammetric signals due to AA and UA oxidation were well separated with a potential difference of 400 mV and AA did not interfere with the measurement of UA and HVA at the GC/Cu electrode. Linear calibration curves were obtained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1-40 μM for AA and 20-50 μM for UA at physiological pH and a detection limit of 10 nM of UA in the presence of 10-fold excess concentrations of AA was achieved.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submicromolar concentrations of AA, UA and HVA was achieved at the GC/Cu electrode. The practical utility of the present GC/Cu modified electrode was demonstrated by measuring the AA content in Vitamin C tablet, UA content in human urine and blood serum samples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相似文献   

19.
乙醛酸和草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树彬  陆敏  张星辰  张萍  牟微 《应用化工》2007,36(10):1027-102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草酸电合成乙醛酸中乙醛酸和草酸的含量,方法简便,成本低廉,效果良好。色谱柱为VP-ODS(150 mm×4.6 mm),流动相为稀磷酸水溶液(pH=2.7),流速为0.5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为212 nm。探讨了pH值及其它条件对色谱分离的影响。乙醛酸的线性方程为:Y=1.226×102X-7.053×102,线性相关系数R=0.999 6,相对标准偏差为1.5%,检出限为3.0×10-9g;草酸的线性方程为:Y=1.670×103X-5.563×104,线性相关系数R=0.999 9,相对标准偏差为0.8%,检出限为2.3×10-10g。  相似文献   

20.
常压精馏法分离辛酸-癸酸这一体系可能会使辛酸、癸酸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分子间脱水缩合形成辛酸癸酸酐这一副反应。文中采用二参考流体法,ABW基团贡献法,Fedors基团加和法及Joback估算法估算了该反应体系的相关物质的基础数据及热力学数据,进行了系统的热力学分析。文章考察了反应焓变、Gibbs自由能与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显示在精馏操作的温度范围内,反应焓变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且恒大于0,反应Gibbs自由能亦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且恒大于0。说明采用常规的精馏方法对该物系进行分离时,辛酸、癸酸分子间脱水缩合形成辛酸癸酸酐这一副反应无显著影响,为工业生产中精馏法分离该体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