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悬栅消能工水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新型悬栅消能工流场的测试,揭示了悬栅流场的水流流态、流速分布、水面线形态和压力分布等水力特性。测试分析表明,随着过水流量、悬栅栅条悬置高度、悬栅栅条间距及悬栅栅条断面形状的改变,其水力特性也随之发生变化,并直接影响着悬栅的消能效果。运行实践证明,悬栅消能工消能效果好,造价低。  相似文献   

2.
一种消除陡坡弯道急流冲击波的新措施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邱秀云  侯杰  孙涛  周著 《水力发电》1998,(11):18-20
卡群一级水电站为消除陡坡弯道冲击波采取了消能栅和导流消能板新措施,该项措施在上级陆坡段以消能为主,弯道采用消、导结合的方式,经一年多的实际运行,表明该项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大底坡急流弯道流态的控制问题,施工方法简便,工程投资小,原建筑结构基本保持不变,冬季运行较为理想,可推广应用地其他类似的工程。  相似文献   

3.
陡坡弯道水流悬栅(板)消能特性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悬栅(板)消能可有效解决陡坡急流冲击问题,并已在实际工程中成功应用,采用多普革激光测速系统对流场进行全面测试,结果分析表明,悬栅(板)消能可显著降低凹岸水深,从而达到稳定和平顺水流的目的,与人工增加陡坡糙度相比,具有适应性强和消能效果明显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悬栅消能工是将栅条悬空布置于泄水陡坡或消力池内的一种新型消能方式,为进一步研究新型悬栅消能工及其消能效果,通过物理模型对影响消力池消能效果的矩形悬栅布置形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消力池内布置悬栅对稳定水流和降低水深作用明显;由栅高hs、栅距bs、悬栅数量ns对池内最大水深hm影响得出栅高hs的适宜值为10 cm,栅距bs的适宜值为4~5 cm,悬栅数量ns的适宜值为16~20根;在Q=15 L/s下,悬栅hs=10 cm、bs=4 cm、ns=20根的布置形式可将消力池最大水深降低4.97 cm,降幅高达15.84%。  相似文献   

5.
针对典型泄水闸后直角弯道段和陡坡段产生的急流横比降及冲击波等影响工程安全运行的不良流态,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手段,在泄槽内增设了多个组合的急流调控措施,并结合下游消能工优化,以水位、流速和流态等直观的水动力因素为优化指标,实现了对泄水闸后弯道段急流横比降的调控和陡坡段冲击波的消减,改善了消力池内水流流态,提高了整体消能效果,基本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得到双层悬栅布置参数对消力池消能率影响显著性排序和最佳布置形式,采用设计流量15 000 cm~3/s和验证流量13 000 cm~3/s两种条件,改变层距、栅距、栅条数,分析不同布置方案下双层悬栅消能率极差,同时利用PPR技术对验证流量13 000 cm~3/s条件下的布置参数与消能率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通过计算模型试验消能率极差与建立PPR数学模型,均得到双层悬栅布置参数对消能率影响的显著性排序为层距、栅条数、栅距。对比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结果可知,两者差别较小,说明PPR数值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双层悬栅消能规律。当栅条数为11根、层距为5 cm、栅距为12 cm时,消能效果较好,为消力池内双层悬栅最佳布置形式。  相似文献   

7.
针对在消力池内布置双层悬栅对消能效果影响鲜有研究,通过在消力池内未布置悬栅、布置单层悬栅和布置双层悬栅进行模型试验,对比分析布置悬栅前后消力池内流态、最大水深以及消能率。结果表明:在设计流量Q为15 L/s时,布置双层悬栅后,消力池内流态更加稳定,最大水深下降更加明显,但改变悬栅布置型式和栅条数,消能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
侯杰  赵涛  牧振伟  杨力行  邱秀云  周著 《水力发电》2005,31(2):38-40,64
应用PPR(投影寻踪回归)技术,分析得到影响悬栅消能率的因子主要是悬栅高,其次是栅距,最后是流量。多因子仿真优化结果是:在流量由34L/s变化到80L/s范围内,当栅距取4cm、栅高取4.6cm时,悬栅消能率均能达到80%。最佳栅距约为栅条后涡流长度范围的1.5~2倍。  相似文献   

9.
消除泄水建筑物弯道急流冲击波的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概述泄水建筑物的陡坡急流弯道段,由于弯道侧壁的影响,使高速水流产生冲击波。该冲击波的扰动使很长一段流道的边墙要加高,而且流道内流态恶劣,消能困难,容易造成流道的破坏。为了消除弯道高速水流冲击波影响,人  相似文献   

10.
在泄水工程布置时,急流弯道往往难以避免,而弯道中水流的流态是十分复杂的,其处理措施一般需要通过水工模型试验来论证。浍河水库溢洪道建于土基上,沿程有三个弯道、三个跌水,通过弯道超高法等四种方案的比较试验,采用三级消力池过渡,第三级消力池正好在急流弯道中,为调整水流在消力池末尾坎上设置延长至陡坡段的两个多曲线导流墩,强迫水流转弯、导向,这样处理使水流转弯以后,陡坡段及陡坡末端消力池内流态稳定。消能充分。急流弯道中所设消力池为不规则形,地宽40m,中线长33m,弯道转角43°。曲率半径36m,多曲线导流墩共两个,高度为6m,长17m,其布置的具体位置等均依试验而定。(朱宗蓉)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水电工程弃碴特点及常见治理措施,介绍了绿格网防护技术并以设计实例描述了其在水电工程弃碴治理中的应用,说明了绿格网防护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方式。绿格网生态防护技术利用绿格网箱作为支挡结构,利用绿格网垫作为防护结构,并将绿格网箱和绿格网垫连成整体,形成透水性较好的柔性挡护结构,在施工速度、整体稳定性、生态效益等方面相比传统挡护结构具有其自身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在县级电网系统中建立AVC(自动电压控制)系统可以对电网的无功电优化实现协调控制。本文重点介绍了县级AVC系统的结构、应用情况以及技术特点,得出了县级电网的AVC系统既要实现与上级AVC系统的协调、又要符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华中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提出了建设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的主要难点,介绍了华中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的整体结构和主要功能,阐述了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及实施效果,描述了系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水力计算数值模拟中 ,计算的网格步长约束着计算精度和工作量 ,计算的范围、计算的网格尺度和计算量总是一对矛盾 .以平面二维水流运动方程为基础 ,兼顾到计算的网格步长、时间步长和计算的范围 ,应用了双向嵌套网格法 .工程算例表明 ,双向嵌套网格法具有减少计算工作量、提高模式计算精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与应用,介绍了此系统在安徽电网的配置和组网前的运行状况,以及此系统在安徽电网组网运行的实施情况,最后重点分析了在组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解决方案,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实施后,实践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交流励磁可变速蓄能机组是一种先进的调峰调频电源新技术,介绍了其发展概况、基本原理及结构,阐明了其技术优势,分析了其运行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并就其技术经济进行了比较,给出了合适的装机容量比例。  相似文献   

17.
基于河势概念和Hermite三次插值函数 ,提出了河势贴体河道平面二维正交四边形网格的生成方法 ;与边界层坐标系下水深平均流体力学控制方程和SIMPLER算法联合使用 ,建立了河道平面二维数学模型 ;进行了葛洲坝枢纽至磨盘溪河段二维网格生成及水流泥沙数学模型的实例研究 ;讨论了该网格生成方法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A dynamic uniform Cartesian grid system was develope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time in inundation simulation using a Godunov-type finite volume scheme. The reduction is achieved by excluding redundant dry cells, which cannot be effectively avoided with a conventional Cartesian uniform grid system, as the wet area is unknown before computation. The new grid system expands dynamically with wetting, through addition of new cells according to moving wet-dry fronts. The new grid system is straightforward in implementation. Its application in a field-scale flood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new grid system is able to produce the same results as the conventional grid, but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is fairly improved.  相似文献   

19.
剖析了传统电网发展模式的局限性,指出大力发展储能环节,将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的高效综合利用,可缓解电网运行中的安全压力,增强电网自身的调控能力,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且有可能使发电及用电环节相互独立。指出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将主要依赖于在电网负荷中心设立分布式的灵活储能装置和负荷调控机制,并提出了未来电力系统中发电和输电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及控制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自动电压控制(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以下简称AVC)是现代电网运行重要的技术手段,也是电网智能调度重要功能之一,在保证电网安全、优质和经济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AVC在桐柏抽水蓄能电站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