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是地球人口的集中地区,也是人类对环境干预最大的区域.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空气、水、土壤、动植物、矿藏、太阳辐射等,而水是环境的基本因子,水环境是城市自然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回顾历史,借鉴世界各国城市水环境建设的经验,对我国城市水环境建设提出个人的体会与认识. 1 人类与城市发展历史的回顾 人类成长、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古代适应自然而生存、近代牺牲环境消耗资源求发展、现代为了人类的未来将人作为环境的一部分而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2.
面对我国水资源保护的严峻形势,加大水资源司法保护力度,已成为当务之急。从必要性上讲,建立水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制度,不仅是保护水事公共利益的需要,也是强化水行政部门管理手段的需要;从可行性上讲,水法为建立水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制度预留了空间,公益诉讼理论和实践发展及民事诉讼面临修改为建立水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提供了契机。本文对建立水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制度的性质定位、范围、主体、工作机制、构建策略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极富后发优势的地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但以交通、水利、电力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存在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三大水利问题障碍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对水利的要求更高,水利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文中提出加快可行性研究,尽快启动”北水南调”工程,建立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强化防洪减灾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以水处理设施建设为主体的水环境保护体系,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等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城市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城市生态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当前世界各国治理水环境的经验,系统分析了西安市浐灞河的水环境污染变化的现状及造成河流水环境问题的成因,以生态恢复理论为指导思想,探索西安市浐灞河水环境治理的优化方案.这种城市河流生态整治的模式也将对其他城市的河流整治工程有所借鉴,从而转变河流工程治理的思维方式,对建立具有健康生态系统的城市河流,并对建设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的生态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汪贻飞 《水利发展研究》2012,12(4):16-19,67
针对我国水资源紧缺、水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现状,近年的"两会"上,诸多代表提出要健全公益诉讼制度,以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鉴于水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制度是一个崭新领域,我们有必要从国内外其他领域的公益诉讼制度中汲取经验。从国外的情况看,很多国家都根据自己的国情建立了公益诉讼制度,以保护公共利益,比如,美国、德国、印度等国在公益诉讼的范围、原告资格、救济方式、配套制度等方面都确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制度;从国内的情况看,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公益诉讼制度。国内外公益诉讼制度发展的经验表明:第一,建立水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制度,对有效保护水资源具有重大意义;第二,要抓住《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契机,推动和完善公益诉讼制度立法,进而推动建立水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制度;第三,从策略上讲,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通过"试验诉讼"来逐步推进水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一、实施水务一体化的成效 溧水县是全省首批进行水务一体化建设的试点县,在省水利厅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全县广大干群紧紧围绕加强防洪保安体系建设、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建设、建立水资源环境保障体系建设,经一年多运作,有力地促进了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  相似文献   

7.
王燕 《山东水利》2009,(7):66-67,70
随着烟台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夹河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严重短缺。建立水污染防治体系,遏制夹河水环境恶化,是实现“绿色烟台,生态烟台”的目标及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生态水工学——人与自然和谐的工程学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董哲仁 《水利水电技术》2003,34(1):14-16,25
在健全的生态系统中水体与生物群落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了江河湖泊的自净能力,水工学应吸收,融合生态学的理论,建立和发展生态水工学,在满足人们对水的各种不同需求的同时,还应满足水线生态系统完整性、依存性的要求,恢复与建设洁净的水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路,树立更好的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水环保型社会。制定科学合理的农利管理水平,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水利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调整治水思理念,由传统水利向生态水利转变,推进洪水资源化,建设节村水利建设规划,建立农村水利建设投入新机制。提高农村水  相似文献   

10.
梁军 《四川水利》2007,28(3):2-5
近几年来,四川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以城市建设为主要标志的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发展。城市防洪工程、水环境治理等水利建设与城市建设和环境改善有机结合,为水利向城市的发展打下基础。水利进城改变了水利过去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单一局面,而拓展到为人一水一环境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全方位服务的多层次结构。水利进城是现代水利的一个方面,城市水利设施等硬件建设、改善水环境达到人水和谐共处和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必将形成新的与之适应的水务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1.
文中通过对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南干7号隧洞石碣上至头马营隧洞施工后所产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指出在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严重的今天,降低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协调好水资源与环境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将是摆在水电工程建设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严峻任务。  相似文献   

12.
水利工程建设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水利工程在为社会带来极大利益的同时,也对其周围的环境产生着巨大影响,而某些影响恰恰是不利的一面。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一些典型水利工程建设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从其不利方面出发,从而提出几点水利建设的同时能够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水环境及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水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本文综合论述了我国的水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说明了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当今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要保护水环境使其符合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某市水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某市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市的水环境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针对目前该市水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9种水环境保护模拟方案。通过对各个方案下水环境承载力的动态变化分析比较,确定出了符合该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最优方案,从而为该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环境恢复方略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杰  熊必永 《中国水利》2003,(11):13-15
如何有效遏制水环境恶化趋势,重新建立起水的健康循环,恢复良好水环境,是当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人类永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从水的自然循环和水的社会循环关系出发,论述了人类社会活动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指出水环境恢复和维系的基础是建立健康的社会水循环,进而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水环境恢复原理和方略。  相似文献   

16.
西部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是实现西部经济振兴,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我国水能资源居世界之首。西部地区可开发量占全国的82%,但已开发量不足10%,开发程度较低。水电是无污染、可再生能源,西部大开发必须优先发展水电,实施“西电东送”,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作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调水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摆脱水荒的困境,改变水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不均衡,大规模、长距离、跨流域的调水就自然成为人类重新分配水资源,缓解缺水地区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但由于输水工程都会迅速改善受水区的缺水情况。促进受水区经济的迅速发展,所以人们对输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可能会忽视。针对此问题,着重分析了输水工程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水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论述了山西省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出现的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大面积超采、地面沉降、岩溶大泉流量的不断减少、地下水遭受污染等水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使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西部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初步分析,论述了水利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以及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笔者还提出了西部地区防洪抗旱新的思路、方法和措施,这对西部地区经济,生态问题的解决以及可持续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和自然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而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本文针对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分析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成绩、经验及不足,提出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