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国水电开发事业的不断推进,一系列世界级水电工程和高坝大库逐步在国内形成,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风险和压力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为适应新的形势,水电企业有必要不断提升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大坝的安全可靠运行。笔者对国内水电企业大坝安全管理模式进行了梳理和归纳,重点汇总了流域化大坝安全管理的多个案例,并开展了简要分析,认为流域化大坝安全管理集中了企业内部大坝管理专业力量,优化了大坝管理资源配置,提升了工作效率,对于负责流域梯级电站群运行的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博采众长,创建符合自身需求的流域化大坝安全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雅砻江公司高度重视大坝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履行企业职责。按照"流域化、集团化、科学化"发展与管理理念,统筹流域梯级大坝群安全管理,建立了流域集中管理与现场管理相结合的大坝安全管理机制。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大坝安全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流域化的大坝安全信息管理,以及大坝安全信息化工作从电站建设到运行的无缝衔接。适应国家大坝安全监管新形势,提出了"精品大坝、一流管理"的总体目标,依从法规、落实责任、精细管理,积极配合国家大坝安全注册、定期检查等工作,不断提升大坝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流域梯级水电站群大坝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3.
黄河水电公司所辖黄河上游流域梯级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专业化。专业化管理有效集中了专业人员开展坝群安全监测、信息统一管理和对水电站大坝安全进行远程控制管理,节约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工效。主要介绍黄河水电公司大坝安全管理模式和机构设置与职责划分、主要特点和具体做法、实践中积累的坝群管理经验等,可为流域性水电开发公司大坝安全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雅砻江流域大坝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是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简称"雅砻江公司")建设的流域化大坝安全管理的专业技术平台,主要对雅砻江流域各个水电工程的大坝安全监测、巡视检查、定检等信息进行集中管理。依托系统信息平台,以自动化系统运行、人工监测工作开展、数据审核、水工巡视检查等日常水工管理工作内容为基础,制定自动化监测数据完整率、人工监测数据完整率、有效数据检查率、监测自动化系统运行率、巡视检查完成率、有效巡检审核率等6项指标,通过定期统计分析,进一步规范了现场安全监测工作开展情况,提升了公司大坝安全监管工作水平,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的大坝安全管理是一种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主动预防为特征的现代管控模式,是水电站运行管理单位的一项重要事项,也是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件大事。在分析大渡河公司管辖水电站大坝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发展理念,介绍大渡河公司大坝安全管理工作的创新举措和技术,可为同类大型水电公司大坝安全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雅砻江流域高坝群的工程特点,对其运行安全关键问题进行梳理,指出了运行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如复杂环境下的过水建筑物运行安全、动力诊断与物探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等;并对流域大坝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向以风险管理为主的大坝安全管理新模式转变、向数字化大坝安全管理转变等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瑞士大坝安全管理初始模式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和不断改进,现已发展成比较完善的大坝安全管理模式.瑞士的大坝安全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在国际大坝委员会多个专业技术委员会中担任领导角色.瑞士大坝安全管理模式中包含的四层次大坝安全监控模式层次分明,职责清晰,容易操作,有效保障了水库大坝安全.本文详细介绍瑞士大坝安全监控模式所遵循的原则、监控及运行维护程序、监控内容、组织管理方式、各层次人员的任务分工和具体的资格要求.  相似文献   

8.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对实时评判大坝运行性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监测设施完好率、数据采集缺失率、自动化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等指标直接体现监测系统运行的可靠程度,并与设备缺陷管理水平密切相关.笔者介绍了基于信息系统、设备状态监控、数字巡检的全流程、信息化的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缺陷管理模式,实现了"发现—填报—处理—审核—验收—统计—分析"全流程线上管理.实践表明,该管理模式提高了监测系统运行可靠性指标,实现了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了大坝安全实时管控水平.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如何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展流域创新管理模式的主论点,并将几点新思路模式融汇于日常生产管理工作中并加以阐述,旨在说明在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有所创新,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转变工作思路。推进运行、维护岗位动态管理,大力开展员工技术培训,实施"运维一体"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各大流域水电开发初具规模,流域梯级电站群大坝安全风险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基于大渡河流域电站大坝安全监测与监控关键技术,结合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群库坝安全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建设,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实时存储、处理和交换平台,以瀑布沟水电站为例,探讨并提出了九种大坝风险预警管理模式(触发边界条件+应急响应流程),深入探究了六种大坝风险实时评判准则,为实现流域梯级电站大坝安全风险自动识别、智能决策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大渡河库坝安全管理中心,是集团公司唯一一家水库大坝专业化管理单位。他们通过优化管理模式,吸收先进理念,创新监测技术,实现了大渡河流域水电站水库大坝安全管理从监测"小专业"到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大智慧"统揽,搭建起大数据安全管理的全新模式。监测探索全新思路传统的库坝水工建筑物监测,通常采用人工观测,需要大量的作业人员。随着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的不断投运,按常规配置,作业人员将呈倍  相似文献   

12.
大坝安全远程监控管理模式是确保大坝及其水工建筑物安全运行的有效手段之一.介绍了大坝安全远程监控系统的建设及其在大坝监测管理和大坝安全监控方面的应用效果,为创新远程管理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大坝安全管理模式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首先阐述了流域梯级水电站集控运行的内涵及生产管理体系,包括组织体系、管理模式、运行模式等,在此基础上,从水资源利用、流域安全防洪渡汛、机组及电网安全运行、调度决策效率、降低工程造价和生产成本以及对节能减排的贡献作用等方面,分析了流域梯级水电站集控运行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应急管理是大坝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保障大坝运行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减少灾害损失的最后一道防线。结合雅砻江流域大坝安全管理实际,通过二滩水电站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从应急管理的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四个阶段,对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应急管理的内容和管理要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我国从古至今沿革了"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水事管理模式?在这一宏观模式下,现今又为什么提出"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本文通过一个动态博弈模型对上述问题予以解释,并以其结论为基础,从管理的原则、目标、内容、手段、组织等方面,对"流域管理"应具有的含义进行了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水电开发事业的不断推进,一系列世界级水电工程和高坝大库逐步在国内建成,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风险和压力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水电站大坝安全信息化建设是大坝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根据雅砻江流域梯级电站的开发进程,雅砻江公司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流域大坝安全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流域化的大坝安全信息管理,对大坝安全管理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瀑布沟水电站的实践经验表明,"建管融合"的管理模式在水电厂的生产准备及运行发电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库坝管理方面,为实现对建设期和运行期水库大坝运行性态的有效掌控,"建管融合"管理模式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在大渡河流域的在建电站中,"建管融合"管理模式在库坝管理工作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归纳并比较了流域坝群安全监测进行集成管理的两种主要模式:以远程通信为技术基础,以流域安全监测中心为管理核心,进行流域内统一的坝群采集测量、整编分析和决策辅助;以各个大坝分站自治为基础,在流域安全监测中心进行各分站的监测模型和实测数据的成果集成。对于这两种模式都涉及的在流域中心级—分站级间的监测模型同步问题,本文给出了一种跨数据库的具有高一致性和可靠性的解决方案。实践证明本方案运行效果良好,在多个工程中得到了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9.
《红水河》2021,40(1)
针对流域各水电站应对安全风险的能力较弱且未进行分级管控的现状,通过对流域各水电站远控模式下运行安全风险点梳理分析,结合多年梯级联合调度经验,以电网调度总领,公司、集控中心、电站三级管控的工作思路,建立了一套远控模式下运行安全风险管控新模式,有效降低了因电网运行方式变化对流域水电站运行安全的影响。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易实施,且成效明显,可供同类型流域公司参考执行。  相似文献   

20.
赛峪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峪水库修建于"文革"期间,一直存在安全隐患,为了给水库主管部门提供可靠的运行参数,对大坝安全运行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大坝坝体有关参数现场取样进行实测,以及对大坝的各种运行参数进行复核;得到了赛峪水库大坝的工程质量、运行管理、防洪标准、渗流安全、结构安全、抗震安全等一系列安全评价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赛峪水库大坝安全存在的问题突出,应引起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针对赛峪水库大坝安全评价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