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新密市属浅山丘陵区,人均水资源量仅有310m~3,土地10万hm~2,其中4.67万hm~2耕地和5.33万hm~2荒山、荒坡、道路、村庄,拥有巨大的天然雨水径流场,开发集雨节灌潜力很大。 新密市从2000年8月开始,在袁庄北横岭下拐沟、袁庄村进行了山区集雨节灌的试点。试点工程总投资150万元,主要集纳北横岭山坡上的雨水,利用自然高差,用管道将水送到集雨水窖进行自压灌溉,灌溉面积100hm~2。 目前已完成集雨工程:利用北横岭下雨水汇集的“五萝井”水和70年  相似文献   

2.
杨建锋 《北京水务》2001,(2):19-21,24
在对甘肃省集雨节灌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北京市集雨节灌水利富民工程发展的思路和措施。甘肃省实施的集雨工程,总结出了雨水集蓄利用三条途径:修筑梯田,拦蓄雨水,发展雨养农业;利用庭院、场院和屋顶集雨,发展庭院经济;利用道路集雨,发展大田作物节水灌溉。同时,也探索出了三种集雨节灌水利富民综合开发模式:集雨节灌与设施农业相结合;集雨节灌与生态农业、流域治理相结合;集雨节灌与观光农业、休闲娱乐相结合。借鉴甘肃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发展集雨节灌,五小水利工程网络化,建设有北京特色的集雨节灌水利富民工程,是北京应当深入思考和认真实施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集雨节灌具体的讲也就是窖灌农业.是近几年来在干旱缺水山区发展的一种新型节水农业工程.它具有实用、高效、省钱、简便易行等优点.这种工程就是利用水窖、水池等蓄水工程在降水丰沛季节蓄水,到农作物干旱需水时,采取节水措施灌溉农田,用有限的水源浇灌一定面积的农田,使其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根据全县水资源分布状况和气候、地理、地质等先决条件,我们认为,在山区发展集雨节灌既有其必要性,也具备可行性.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丁荣耀 《治淮》2000,(2):43-44
河南省汝阳县十八盘乡在长期的改山治水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讨新的发展思路。他们从提高抗灾能力入手,咬定“水”宇不放松,决定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从改山治水转到蓄水用水上来。根据“打井没有地下泉,建站没有沟中源,修渠滴水难入田”的乡情,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找到了一条利用雨季径流及地表山泉发展灌溉农业的新途径——建造集雨节灌工程。他们先在马寺村进行试点建设,进而在全乡全面普及。到月前为止,累计投资100余万元,建成集雨节水工程264处,总蓄水量21万立方米,新增水浇地面积2000亩,达到  相似文献   

5.
省政府于2001年6月在安康旬阳召开的陕南地区集雨节灌工程现场会,确定把建设以塘窖为主的小微型水利工程作为解决秦巴干旱山区缺水问题的方向。近期,笔者对现场会后陕南三市塘窖工程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一年多来,三市结合各自实际,科学规划,积极组织实施,共投入资金2.4亿元,修建水窖12.51万口、塘1700万口,新增蓄水能力617万立方米,年调蓄水量1850万立方米,发展集雨节灌面积32.7万亩,其中经济作物面积21万亩,并解决了7.3万人5.1头家畜的饮水困难。一个以塘窖为主的“小工程、大群体”水利工程建设高潮基本形成。取得的成效甚为显…  相似文献   

6.
1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1)“121工程”在全社会的支持下,已经超额完成。截止8月底,共完成26.45万户,占计划的104.4%;新打水窖29.5万眼,占计划的103.1%;建集流场3673万m2,占计划的144.6%;解决了128.7万人、112.9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分别占计划的102.5%和114.4%;发展庭院经济11.2万亩,家庭工副业11700多处。其政治影响,社会、生态及经济效益,都远远超过了“121工程”原有的意义。2)发展集雨节水灌溉,开辟了我省主动抗旱的新途径。今年省上抓的12个试点和地方县新建的一大批集雨节灌设施…  相似文献   

7.
一、集雨与节灌的关系 集雨节灌是当前集雨农业理论的扩展和延伸。在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干旱问题和缺水问题长期困扰着农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力图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艰辛历程上走过了近半个世纪,今天从延续了几千年的水窖和发展水利的经验总结中终于找到了出路。那就是集蓄雨水解决缺水问题,进而解决干旱问题,再进一步解决资源低耗、高效、优质农业生产问题,这个解决问题的系统赋予了集  相似文献   

8.
发展集雨节灌工程是彻底解决山丘区农业灌溉的根本措施,是一项安民、富民、强民的民心工程,是政府连通群众的桥梁。搞好集雨节灌工程建设对于改善山区灌溉条件,调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芮城县东尧村发展集雨节灌的成功经验,并介绍了对这一典型性的节水方法进行适地推广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省政府于2001年6月在安康旬阳召开的陕南地区集雨节灌工程现场会,确定把建设以塘窖为主的小微型水利工程作为解决秦巴干旱山区缺水问题的方向.近期,笔者对现场会后陕南三市塘窖工程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一年多来,三市结合各自实际,科学规划,积极组织实施,共投入资金2.4亿元,修建水窖12.51万口、塘1700万口,新增蓄水能力617万立方米,年调蓄水量1850万立方米,发展集雨节灌面积32.7万亩,其中经济作物面积21万亩,并解决了7.3万人5.1头家畜的饮水困难.  相似文献   

11.
甘肃:     
《中国水利》2005,(24):109-109
①农村水利建设成就巨大,“十五”期间,新增灌溉面积11.1万hm^2,发展集雨节灌13.1万hm^2,灌溉草场和人工饲草基地0.16万hm^2。解决了农村537万人的饮水困难,是“十五”计划的1.19倍。  相似文献   

12.
在地下水储量有限的地区,经济上、技术上又无开采能力的情况下,建设不同型式的集雨工程,将在汛期白白流走的径流量存储起来,结合适宜的灌溉技术,在时空上进行二次分配。通过技术、施工条件以及经济效益的对比分析,选择最适合该地区的集雨节灌技术,提出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的研究和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山核桃林坡地灌溉中进行雨水资源化利用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山核桃林坡地集雨节灌工程系统集成模式,论述了集雨、蓄水和节灌关键技术实施方案,从而为山核桃林坡地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林草植被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为山核桃林坡地灌溉中雨水资源化问题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1发展集雨节灌所必备的条件集雨节灌是通过管道(或明渠)把地表水(或泉水)引向水池(水窖、水窑、水塘)等,然后再由管道向田间配水的灌溉形式,是雨水集蓄利用与节水灌溉的有机结合。近年来,这种形式也普遍应用于人畜饮水工程。发展集雨节灌工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水源较为可靠,平时集蓄,旱时灌溉。②水源较高。一般以高出下游地面10~30m为宜,保证能够自压灌溉。③具备一定的植被条件,及时清淤确保不致因淤塞而报废。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甘肃省庆阳地区,大力发展集两节灌工程,已建成各类雨水集蓄工程30多万处,可配套节水灌溉或补灌面积60多万亩,超过解放40多年来发展的有效灌溉面积。已配套的灌溉面积显示:平均每亩投资不足千元,而增产增收的效益在40%以上。 庆阳地区兴水治旱的实践表明,集雨节灌使旱作农业区的水利建设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因此可以说它是旱作农业发展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16.
全国300 个节水重点县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九·五"期间,全国300个节水重点县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并有力地推动了节水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本文总结了推广应用的12项节水灌溉技术及应用实绩,包括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技术、多水源优化和联合调度技术、渠道及管道高效输配水技术、高效喷灌及微灌技术、集雨节灌技术、管理技术及农艺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集雨水窖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安阳市在西部山丘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大力开展集雨水窖工程建设,建成各类水窖、水池10万多处,增加蓄水能力达400多万立方米,发展窖灌面积近2万hm2。集雨水窖工程建设的发展,有力促进了山丘区饮水困难问题的解决,推动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有效改善了当地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文章分析了集雨水窖与较大型蓄水工程相比的优势,介绍了水窖的选址、建设应用和施工情况,集雨水窖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以及建设集雨水窖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97年临汾地区东西两山开始实施“一户二井浇一园,每年增收两千元”的旱井集雨节灌工程,截止目前已累计完成旱井旱窖10万眼,今夏几场降雨之后,10万眼旱井旱窖已全部蓄满水,群众精心看护,旱时备用。据统计,全区通过旱井旱窖已集蓄天上雨水350万m3。此...  相似文献   

19.
唐山市丰润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了大规模雨水集蓄工程建设,目前已兴建各类水池水窖3000多座,蓄水容积8万多m3。为了解决雨洪资源由于缺乏动力设施利用困难的问题,该区引进了无须配套电力和机械动力的手动往复式双向真空提水泵作为集雨工程的配套取水设施。为了解双向真空泵在山区集雨工程中应用的适应性与经济指标,与适于山区应用的滴灌、小管出流、  相似文献   

20.
我省集雨节灌工程的可行性分析与建设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家富 《四川水利》2002,23(2):11-13
我省零星分散的旱山区,分布量大面广,缺水十分严重。为解决缺水问题,从1991年以来,在全省开展了集雨节灌(微型水利)工程建设,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本文根据我省省情,从经济上和技术上对集雨节灌工程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对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作了小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