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水力学模型试验能够验证水力学计算成果的准确性,为完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是大中型水电工程施工导流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文章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的前后对比,得到导流明渠出口体型优化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2.
渠与河交叉建筑物的裹头体形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渠交叉建筑物的裹头体形设计关系到河道上游水位壅高、河道演变以及总干渠的正常运行等重要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渠道倒虹吸工程的裹头体形多种方案的试验比较.得出较优的体形为抛物线接圆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影响裹头体型的主要因素.文中还对河与渠斜交时裹头设计参数的选取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新疆北部地区某大型倒虹吸工程为研究对象,为解决出口闸门振动问题,采用采用三维RNG(Renormalization Group)k-ε紊流数学模型数值模拟手段针对该倒虹吸出口工作闸门井体型进行了优化比选设计。对倒虹吸出口闸门井体型分别就原方案、修改方案一及修改方案二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最终分析认为,仅考虑水力学指标前提下,修改方案一可作为最终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4.
大石牛水电站的导流泄洪洞扮演着导流度汛的双重作用。因此,合理设计对保证水库的正常建设和运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导流泄洪洞出口消能段体型进行优化研究,最终确定优化方案二为推荐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水力学模型试验能够验证水力学计算成果的准确性,为完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是大中型水电工程施工导流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获得全息水流流场,得到不同方案下的流态、水面线等数据,能够作为水工建筑物体型优化的辅助研究手段。文章通过结合物理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计算,得到导流明渠进口导墙体型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导流底孔布置及方案比较水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导流底孔承担三期导、截流和围堰发电期泄洪任务, 水头高、流量大、运行条件复杂,为国内外导流工程罕见。并且关系到工程施工安全和工期。本文概述了底孔布置、体型和运行条件等方面的水力学研究,以及底孔长、短有压段两个方案进行的比较研究和优化成果。  相似文献   

7.
蓄滞洪区是调节河道超标准洪水的重要区域,建设蓄滞洪区对于保障区域防洪安全十分重要。为了研究长江芜湖河段二坝蓄滞洪区分洪口门裹头在扒口分洪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本文依据分洪口门设计资料构建了分洪口门裹头工程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模型重点考虑了高压旋喷桩的三维加固效果以及地层的实际特征。采用强度折减法研究了裹头工程的稳定性状况,并且分析了分洪口门的变形规律。在蓄滞洪区扒口分洪工况,强度折减法计算的结果显示,相比背水侧堤身的变形,分洪口门裹头的变形量很小。堤防背水侧堤身首先出现塑性贯通区,口门稳定性最薄弱的部位在背水侧堤身,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的安全系数为2.05,大于规范要求值。说明裹头工程设计安全可靠,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分洪口门十分有效,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滹沱河倒虹吸工程口门特性及河道冲淤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滹沱河倒虹吸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河北省段穿河建筑物最重要的工程之一.穿河建筑物所在河段宽浅、主流摆动不定、河床冲淤变化无常.通过资料分析、物理概化模型及计算等方法,分别就穿河建筑物所在河段的河床冲淤演变、河道水流流态、口门位置、口门型式和宽度、倒虹吸工程下游局部冲刷及两岸防洪等方面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分析比较,了解了洪水过程中主河槽游荡的趋势,确定工程口门宽度为2000m,工程口门位置上、下游的冲刷及回淤情况和裹头附近的冲刷深度,并将总干渠"S"曲线段改为直线段,减轻了口门附近梨型导流堤局部的冲刷强度.为设计提供了依据,并可供同类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历史上决口改道频繁,当前的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下游堤防仍有决口的可能。在分析决口口门形式,口门发展变化过程,溃口洪水演进及洪灾损失模拟计算的基础上,提出黄河堤防溃口总体对策是:抢修裹头,控制口门;水库拦蓄,削减洪水,导流入槽,杀减水势;相机分水,服务堵口,堵口复提,重归大河,排围结合,尽力减灾,可概括为“裹、拦、导、分、堵、排、围”七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旋流式竖井是一种比较良好的泄水道,目前研究工作集中于急流大流量或来流为缓流小流量情况。某尾矿库排洪管为急流小流量,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研究这种水流的涡室体型流态。针对急流小流量旋流,对圆弧、椭圆曲线涡室体型进行比较择优,选取了比较合适的体型;并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解决了涡室流态问题,经优化,所推荐椭圆体型涡室流态理想,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中线冬期输水气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中线线路较长,从暖温带的长江流域流向半寒带的海河流域,沿途水工建筑物多,冬季冰情问题是关乎冬季生产和生活安全的重大问题.本研究根据南水北调沿途新乡及新乡以北地区5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新乡、安阳、邢台、石家庄50年气温变化及四个气象站气温之间关系.重点分析最北端的石家庄站气温、气候特点及稳定转负日期,根椐暖冬、冷冬不同标准为冬季气候进行分类.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冬期输水提供可靠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右江百色水利枢纽第二级垂直船机结构抗震动力分析报告的内容,分析研究了该基础填土处理及修改反应谱曲线对结构动力反应的影响,提出几种工况下结构的动力特性,动位移及动应力,以便为升船机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动、定床相结合的变态河工模型试验,对无工程和工程建设后倒虹吸口门不同布设方案的水位、流速、主流及冲淤情况等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南水北调中线安阳河倒虹吸工程行洪口门的位置和尺寸。结合其他南水北调中线倒虹吸工程口门布设情况,研究了影响行洪口门位置、尺寸的主要因素,认为深泓线是决定口门中心位置的最主要因素,口门中心位置布置在深泓线处最佳,最优口门尺寸应尽可能接近深泓带宽度。  相似文献   

14.
对金沟河引水枢纽设计方案进行了系列模型输沙试验,观察了泥沙在上游河段、泄洪闸、冲沙闸及进水闸前后的淤积情况及泄洪闸、冲沙闸的闸门运行方式。结果表明:金沟河引水枢纽总体布置基本合理,主要存在闸墩、上游冲沙槽及导流堤高程不够,进水闸和冲沙闸底板相对高差偏大,上游冲沙槽内淤积严重,下游冲沙槽边墙高度不够等问题。经过分析,对模型进行了相应修改,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满足了引水、防沙及泄洪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自嵌加筋式挡土墙的构造、优点及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并以句容河上段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为实例介绍了自嵌加筋式挡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极端暴雨条件下频率曲线线型及参数问题,分别采用不同偏变比P-Ⅲ型以及广义极值分布(GEV)频率曲线分析,并以山东省小清河流域为实例说明了算法适用性。利奇马暴雨在小清河重现期为120~140 a,利用Rsv=3.5、Rsv=5和Rsv=6三种偏变比P-Ⅲ型频率曲线,以及广义极值分布(GEV)频率曲线拟合1951年~2019年不同历时(最大24、72 h)暴雨经验点据,结果表明:上游、中游、下游最大24 h暴雨以及上游、中游最大72 h暴雨均可采用Rsv=3.5的P-Ⅲ型频率曲线;下游最大72 h暴雨,GEV与Rsv=5的P-Ⅲ型拟合效果佳且二者成果接近,工程设计中可采用Rsv=5的P-Ⅲ型频率曲线。  相似文献   

17.
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于2002年11月截流成功,2003年2月1日开始坝体填筑.为确保其2003年安全度汛,经分析论证后,采用了挤压混凝土边墙施工技术,简化了施工程序,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8.
受调水干渠影响的坡水区洪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反映坡面串汇流特点的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对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的安阳河串流区进行了自然与工程状态的洪水数值模拟。模拟成果很好地反映了总干渠左岸区域5条河沟在不同时刻洪水串流过程、淹没面积、淹没深度以及总干渠左岸沿线洪水位;同时针对淹没状况,对串流区各河沟穿渠建筑物的泄流能力、位置进行了分析研究。作者对一些穿渠建筑物的位置、泄流规模及方式提出改进方案,模拟显示修改方案有效改善了总干渠左岸局部积水淹没严重的不利状况,对总干渠工程设计及区域防洪评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利用探地雷达探测黄河弯道及桥墩周围冰层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河道冻结结冰过程是黄河防凌汛研究的一个重点,进行弯道和桥墩周围冰层厚度的探测对防治冰凌灾害具有重要的意义。探地雷达对冰厚探测具有便携、高效、连续、快速、实时等优势。雷达天线的频率决定雷达波的穿透深度和分辨率。从雷达图像上可以清楚的识别空气-冰界面和冰-水界面。通过现场打孔测量冰厚数据反算雷达波在冰层中的传播速度进一步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测量结果清楚的显示了弯道及桥墩处冰厚分布不均匀。桥墩北侧冰层较厚,弯道主河道处冰层较厚。200 MHz天线的探地雷达可以穿透黄河冰层,雷达图像可以清楚地显示冰-水界面。冰层厚度测量为分析黄河冰的冻结、融化过程以及冬春开河期冰塞、冰坝的治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渭河陕西段水环境污染历时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渭河陕西段主要污染因子的污染历时现状,对渭河陕西段的年径流量与水质污染程度的关系以及在不同水期水环境的质量进行了分析,利用1990~2000年系列水质监测料,采用频率曲线法分析研究了渭河陕西段水质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渭河水进入陕西段后不仅在空间上被严重污染,而且水中主要污染因子持续的时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