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苗增积 《鞍钢技术》1991,(8):35-39,52
在原燃料条件很差的情况下,高炉操作的难度加大。因此,选择何种装料制度来使高炉顺行,并取得较佳的经济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鞍钢炼铁厂的生产实践证明,用传统的装料制度“同装”不行,用“分装大批重”也不行,唯有用“分装小批重”取得了好效果。这种布料方式不仅能防止炉况失常,而且能提高产量、质量,降低焦比,延长高炉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鞍钢11号高炉开炉后的炉况,包括高炉炉料结构和高炉冷却壁破损情况等,重点介绍了采用大批重布料制度后对炉顶温度、煤气流分布和炉体热负荷所带来的影响。生产实践表明,采用大批重布料制度后,煤气流分布合理,高炉一直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统计一年来使用分装大批重的冶炼实践数据,总结了分装大批重对煤气流分布和能量利用的影响,对料柱透气性和高炉顺行的影响和对炉缸工作的影响。肯定了它是改善高炉能量利用,降低焦比、强化高炉的有效途径,收到了明显的节焦增铁效果。强调了精料的基础作用,炉料越精采用分装大批重获得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在采用成分稳定、理化性能较好的原燃料的前提下,十、十一高炉进行正分装大批重试验,提高了顺行压差,炉料透气性改善,炉况顺行变好;冶炼过程中选择合理的造渣制度;严格控制硅的标准偏差,有利于炉况顺行,生铁质量上升。因此,搞好炉况顺行是保证高炉生产,提高生铁质量,增铁降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论分装大批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的原料和设备条件下,炉内的炉料和煤气分布是否合理,对高炉生产能否同时达到高产、优质、低燃料比和炉子长寿的目标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高炉工作者都十分重视炉料和煤气分布以及控制这种分布的上、下部调剂方法的研究.多年来我国高炉的装料方法一直沿用矿石和焦炭同装、正装、倒装(或半倒装)及各式各样的"花装",或综合循环装入,或单独装入.1978年报导了武钢采用分装大批重取得降低焦比的效果以后,近几年许多厂试  相似文献   

6.
以鞍钢1800~2580米~3大型高炉为对象,探讨强化冶炼过程的条件及问题。精料是强化冶炼过程的基础,它可以保证高炉料柱有良好的透气性以保证顺行,同时又可以降低燃料比。鞍钢七高炉入炉矿石铁分由50%提高到56%,渣铁比由700公斤/吨降到426公斤/吨,但其校正燃料比并未相应降低。计算了七高炉1978年5月和12月的校正燃料比和鞍钢七高炉和日本和歌山高炉校正燃料比都说明如此。问题在于鞍钢烧结矿含粉率高达16~18%,而日本和歌山高炉不大于5%,以及鞍钢大型高炉在强化条件下其炉  相似文献   

7.
根据鞍钢炼铁厂1986年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炉顶、炉喉煤气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认为在目前鞍钢原燃料条件下.要想达到高产、优质、低耗的目的,必须改进操作力法,提高高炉利用系数,CO 利用率;应使炉喉 CO_2分布曲线成喇叭形,使 CO_2在中心区保持在10%,边缘保持在比中心区高2%,炉喉在16%以上,炉顶在17%以上(这样,燃料比可降至540kg/t 以下);应采用正同装、正分装的重边沿的装料制度、适宜的批重;应以大风、高压、全风操作来打通中心煤气通路为主的操作方针来进行强化冶炼;炉顶压力应提高到0.09MPa 以上,风量达到炉容积的两倍以上。  相似文献   

8.
攀钢3~#高炉(1200m~3),在矿石品位低、粉末多、渣量大等冶炼条件下,进行大批重正分装冶炼试验取得成功。批重为22t左右,分装率40~60%,炉况顺行,渣铁畅流,焦比降低3~5%,产量提高3~4%,生铁质量保持不变。单位生铁热耗降低,炉喉温度下降20℃,煤气利用率改善,提高炉喉径向CO_2分布曲线的水平。提高攀钢高炉大料批分装效果,着重要开放中心气流。推导出与原料质量有关的适宜批重表达式,计算出攀钢高炉现有冶炼条件下适宜的矿批重。  相似文献   

9.
龙春安 《鞍钢技术》1992,(12):25-30
叙述了现代高炉炉型的发展趋势,大型高炉炉型的选择原则,并结合鞍钢的原、燃料及设备条件,提出了鞍钢大型高炉炉型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提高喷煤比是高炉经济、高产、高质的发展方向,而精料 高炉实现高喷煤比的他鞍钢目前条件下,要实现富氧大喷吹,应采取的合理的炉料结构和达到的原燃料条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鞍钢4号高炉第7代炉役的生产情况和停炉后炉型分析,以及与上一代高炉参数的比较,提出了在鞍钢现有的原燃料条件下,中型高炉合理基本制度的选择及操作调剂中应注意的问题,以达到强化高炉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鞍钢7号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原燃料条件与炉容不相适应,有效高度偏高,炉喉高度偏高,风口数量偏多。因此建议先堵4个风口,待高炉正常后将φ160mm的风口改为φ140mm的风口(26个风口全部工作),在上部调剂方面采用深料线操作制度,借以增加炉料有效重量,促进高炉顺行。  相似文献   

13.
潘国友  杨乃伏 《炼铁》1998,17(6):39-42
开发了高炉中心装焦条件下的炉料分布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计算了武钢1号高炉生产条件下正同装、正分装、倒同装、倒分装的适宜中心装焦量范围分别为8%、5%、11.8%、12.3%。  相似文献   

14.
莱钢2号1880m3高炉通过技术创新,改善原燃料条件,优化炉料结构,改善高炉操作参数,提高煤比,控制合理的理论燃烧温度,调整布料挡位优化煤气流分布,稳定炉体热负倚,确保炉况顺行,使煤气利用率稳步提高,实现高利用系数冶炼,降低了燃料比.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炉炉喉料面形状仪建立的布料模型探讨炉内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高炉炉料分布控制是高炉炉内状况控制的最重要因素。为了满足低燃料比或保护炉体的操作要求,进行了新的布料试验。特别是在最近限产操作的条件下,为了防止炉身下部、炉腹中部等部位因炉墙附近温度下降而出现的不活性区,正试图通过调整炉料分布以确保边缘气流。鉴于炉料分市调整的重要性,很早以来,对诸如料斗内的炉料流动;料钟内炉料的落下轨迹;表现为炉喉中心焦层倾角减小的焦层塌落现象,以及因矿石装入将焦炭推压并堆积于炉喉中心等炉料分布的种种成因进行  相似文献   

16.
《炼铁》2017,(6)
对西昌钢钒1号高炉降低燃料比的措施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优化炉料结构、优化上下部调剂、优化炉腹煤气量指数等措施,高炉长期稳定顺行、煤气利用率提高,燃料比从2014年的556kg/t下降至2016年的544kg/t。实践表明:在综合品位、熟料率提高等精料条件下,上部进行大批重、大角度、宽平台操作,下部适当提高风速和鼓风动能,是提高产量、降低燃料比的关键措施;1号高炉低燃料比操作的合适炉腹煤气量指数范围在65.01~69.32 m/min。  相似文献   

17.
《炼铁》2016,(4)
结合唐钢1号高炉(2000m~3)的生产实践,对经济炉料条件下增强高炉适应能力的措施进行了总结。1号高炉增强高炉适应能力的措施,一是合理的煤气流控制,对于原燃料条件不太好的高炉,建议用"中心加焦"布料模式来控制煤气流;二是低硅冶炼,对于使用经济炉料的高炉来讲,更有利于活跃炉缸、炉况顺行。高炉适应能力增强后,日常操作中难度系数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可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8.
结合8号高炉炉型设计特点和原燃料条件,分析了影响该高炉炉型的主要因素,总结出以下炉型管理措施:优化炉料结构、缩小进风面积、控制软水进水温度及水温差、优化布料调整控制煤气流分布,加强高炉操作管理等。采用这些措施后,实现了对8号高炉炉型的合理控制,保证了炉况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19.
对新钢2500m3高炉低品质炉料条件下炼铁技术的发展及取得的进步进行了总结。通过加强对入炉原燃料精细管理、优化操作制度以及加强技术攻关等措施,在原燃料品质逐渐降低的情况下,保证了炉况的长期稳定顺行,经济技术指标走到行业同类型高炉前列。  相似文献   

20.
对本钢7号高炉降低焦比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原燃料条件的改善、合理的炉型、优化布料矩阵及大批重、合理的送风制度、高风温、高富氧,以及各项制度的合理匹配是本钢7号高炉降低焦比的主要经验。由于7号高炉率先使用大批重煤气利用率好,炉况稳定顺行,焦比降低,煤比提高,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3000m3级高炉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