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依据大量的资料,介绍了炼钢主要装备的发展历程、工艺完善的过程和目前的水平。并对此加以分析认为,炼钢生产的发展过程又一次证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钢铁发展的主流是采用先进工艺及设备,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Danieli Corus公司研究开发的自动化炼钢系统的基本原理、功能及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300t转炉自动化炼钢技术的应用情况,在生产应用中,通过原辅料管理、提高基础数据精度、完善数据采集功能、优化动静态模型参数等,进一步提高了转炉炼钢过程和终点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转炉炼钢技术的进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浏 《钢铁》2005,40(2):1-5
在分析国内转炉炼钢技术现状的基础上 ,总结了国内在铁水脱硫预处理、转炉长寿工艺与长寿复吹技术、高效冶炼工艺等方面的经验。转炉炼钢是中国目前最主要的炼钢方法 ,转炉炼钢技术的进步对我国炼钢生产技术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近 5年来 ,铁水脱硫预处理工艺和以长寿复吹转炉高效复吹工艺为代表的转炉炼钢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今后要进一步发展完善铁水脱硫和转炉炼钢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210吨转炉炼钢工艺操作的调研分析,建立了可适应炼钢生产条件变更的几套炼钢配料模型;讨论了终点控制精度及其影响因素和炼钢吹氩过程中钢水含硫的变化规律;初步评价了挡渣出钢的冶金效果;最后简述了执行标准化操作后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5.
电弧炉炼钢过程中能量多元且复杂,采用单一的数据采集方式不能满足对电弧炉炼钢过程各工序能量构成分析要求。通过多元数据采集方式,准确采集电弧炉炼钢过程各工序实际生产数据,并使用Visual Studio 2013、Microsoft SQL Server 2012数据库等软件建立电弧炉炼钢过程能量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实时动态采集到的电弧炉炼钢过程各项冶炼数据,量化电弧炉炼钢过程各工序能量,实现电弧炉炼钢过程能量监控;对电弧炉炼钢过程各工序能量消耗、能量流动、能量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为电弧炉生产过程能量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方先周 《武钢技术》2009,47(4):40-45
介绍数据平台在炼钢生产中的应用实践。主要介绍数据平台的体系构建,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数据安全,数据平台与生产控制及武钢ERP的网络通讯和信息集成。利用网络和数据中心的实时数据库实现炼钢生产控制和武钢ERP系统的无缝连接和生产数据的共享,通过数据平台实现炼钢操作和炼钢执行系统MES的应用功能。  相似文献   

7.
转炉炼钢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20世纪氧气转炉炼钢技术的发展,总结现代转炉炼钢的五项重大技术;转炉大型化技术,复合吹炼工艺、转炉煤气回收与“负能”炼钢、转炉长寿技术和全自动吹炼工艺。预测21世纪转炉炼钢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优化炼钢工艺流程;转炉高速吹炼工艺;建立大批量廉价生产洁净钢的生产体系;建立了“零”排放的绿色生态钢厂。  相似文献   

8.
针对济钢中厚板生产中产生的钢板分层缺陷,本文仅就钢水氧化性对分层的影响,通过试验不同的炼钢脱氧工艺,着重研究分析了钢水脱氧过程对钢板发层的影响,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炼钢脱氧工艺,以减少分层缺陷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9.
炼钢二级机管理软件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在过程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生成数据仓库,对过程数据进行跟踪、总结,寻找规律调整和优化炼钢工艺。  相似文献   

10.
崔隽  齐郁  沈克  李小杰 《河南冶金》2006,14(Z2):164-167
结合对武钢的生产实际状况分析,介绍了自动化分析技术在炉前炼钢生产中的运用,并对设备工艺、系统特点以及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工作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铝生产和消费大国,伴随着铝产业的发展,原铝的制备、加工和再生过程中排放出大量铝灰(渣)危险固体废弃物,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还存在着二次资源浪费的问题。针对二次铝灰的成分特点以及处理现状,综述了二次铝灰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成铝酸钙炼钢精炼剂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利用廉价的二次铝灰制备成铝酸钙炼钢精炼剂作为炼钢辅助原料,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炼钢成本,同时也是目前缓解二次铝灰处置及利用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何腊梅  胡燕 《中国冶金》2017,27(8):31-35
炼钢多流仿真系统是可为用户提供"物质、能量、成本"一体化优化的炼钢生产整体解决方案的辅助工具。在确定系统的设计目标和设计原则基础上,设计和开发了炼钢多流仿真系统,并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模块和计算流程。以某钢厂生产条件为输入进行了实例仿真,验证了仿真系统的有效性,该系统可向用户提供物流、能量、成本相关指标的分析,用于辅助炼钢生产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13.
张立峰 《钢铁》2022,57(12):1-12
 全面回顾了炼钢技术的发展历程。炼钢技术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已有170多年,经历了贝塞麦炼钢炉、平炉、氧气炼钢炉和电弧炉几个主要阶段。1850年代英国人贝塞麦发明了底吹空气的酸性转炉炼钢工艺,空气进入炉底气室然后通过透气砖进入钢液熔池,该技术因为酸性内衬而无法冶炼高磷铁水。19世纪70年代,英国人托马斯发明了碱性耐火材料和碱性炉渣的底吹空气转炉炼钢技术,实现了钢液的脱磷且脱磷在脱碳后进行。19世纪60年代,英国人西门子和法国人马丁分别发明了在高温蓄热室结构的炉子内使用铁矿石为氧化剂实现铁液脱碳的炼钢过程,即“西门子-马丁炉炼钢工艺”,又称为平炉炼钢技术,冶炼过程渣钢分离,脱磷在脱碳之前进行,钢中氮含量低,冶炼炉容积可以达到几百吨,可以使用废钢,该技术于20世纪初全替代了贝塞麦的底吹空气转炉炼钢技术。1949年,杜勒教授成功完成了顶吹氧气转炉炼钢的试验,并促进奥地利的Linz和Donawitz炼钢厂在1952年开始进行顶吹氧气转炉炼钢的工业实践,称为LD工艺,随后该工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广泛推广,在美国被称为氧气碱性转炉炼钢技术,简称BOF工艺。20世纪90年代以后,欧美发达国家的平炉炼钢技术完全被顶吹氧气转炉技术替代。底吹氧气炼钢技术和顶底复吹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并被逐渐推广。19世纪70年代,西门子建造了第一座试验用的炼钢电弧炉,20世纪初,美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三相埃鲁电弧炉并开启了电弧炉炼钢实践。熔化废钢和合金的感应炉技术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20世纪20年代真空感应炉开始工业应用。中国的炼钢技术起步很晚,1949年产钢不足16万t,1964年在首钢诞生第一座氧气顶吹转炉,最近30年来,中国的炼钢能力和炼钢技术都得到了飞跃式发展,粗钢年产量已经达到10亿t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正在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14.
结合攀钢提钒炼钢厂装备及工艺条件,详细分析了影响钢铁料消耗的因素,提出优化脱硫提钒工艺,降低脱硫提钒铁损;优化复吹炼钢,减少渣中带铁,降低终渣TFe;加强连铸管理,提高单中包连浇炉数、优化切割等降低钢铁料消耗的主要技术措施并应用于生产,取得了降低钢铁料消耗4.79 kg/t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梳理宝钢湛江钢铁炼钢区域金属平衡物流,理顺金属物流关系。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建立炼钢区域金属平衡盈亏报表,实现炼钢区域金属平衡管理,并对金属盈亏情况进行分析。金属平衡盈亏报表反映金属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利用程度、金属流向及金属损失情况,对编制生产计划、改进工艺技术及操作、预算生产成本起到指导作用。通过金属平衡盈亏报表,能够及时发现生产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点,从而进一步优化工艺,明确改进的方向和幅度,有效提高厂内金属资源回收利用率,实现公司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并制定合理的钢铁制造流程炼铁 炼钢区段的生产系统结构和生产组织方式,介绍了钢铁制造流程炼铁 炼钢区段的界面模式、工序设备和动态运行过程,并采用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相关理论对炼铁 炼钢区段动态运行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基于实体流图法和事件调度法的炼铁 炼钢区段动态运行过程的仿真模型和仿真策略。对某钢铁企业炼铁 炼钢区段动态运行过程进行了建模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企业炼铁 炼钢区段应采用“一罐一送”的铁水罐运输组织方式,此时3台机车利用最充分,平均作业率为60%,KR脱硫站进站铁水温度较高,且温度波动较小,KR脱硫站进站铁水温度平均值为1 423 ℃,极差为22 ℃。  相似文献   

17.
炼钢厂的计算机辅助生产调度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钢铁生产是混合型工业过程中最为复杂的制造过程,而炼钢区段则是钢铁制造过程中最为复杂的阶段,其中炼钢厂运行控制的计算机化是炼钢系统优化与控制的重要内容。阐述了炼钢厂计算机辅助生产调度系统(CAPSS)的核心问题、软件结构及研发内容等重要问题,从工程角度描述了CAPSS系统硬件和工具软件的配置方案,并对CAPSS应用软件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案、体系结构、数据库设计和模块设计进行了探讨。CAPSS已经投入实际生产并获得了良好的实效。  相似文献   

18.
炼钢车间的布置直接可以影响到车间内的物流运行、生产调度、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分析炼钢车间布置的发展特点,综合炼钢车间内的物流运输、天车运行、车间占地面积、建设成本等4个因素建立炼钢车间布置的评价模型,提出模型的求解思路,并应用模型对两种不同的炼钢车间布置进行分析和评价,比较两种布置的优劣,对于新/改建炼钢车间的整体布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