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循环燃烧回转焚烧炉的燃烧原理、特点以及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项目进行焚烧炉设备仿真模拟,结合现场运行经验数据,分析焚烧炉结构对垃圾炉内燃烧的影响,从而对焚烧炉型提出优化建议,对焚烧炉运行控制提出优化措施,为下一步形成具有专有技术特色的焚烧炉结构技术提供前瞻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装煤烟气通常采用消烟除尘车处理,而传统消烟除尘车存在烟尘燃烧不完全问题,导致除尘效果差。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地面燃烧方式,即装煤烟气焚烧炉。通过实践应用,装煤废气焚烧炉完全能达到环保要求。若能在焦化行业推广,将能成为一种新型实用的装煤烟气地面燃烧方式。  相似文献   

4.
《工业炉》2015,(5)
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分析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的复合式焚烧炉燃烧情况,证明烟气再循环技术能够控制焚烧炉燃烧温度和含氧量,增加可燃热解气体产生,实现生活垃圾充分燃烧和降低NOx等有害物质产生;同时利用锅炉尾端再循环烟气余热对刚进炉的顺推段上的垃圾进行干燥预热,可以焚烧水分含量较高的生活垃圾和掺烧部分污泥。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二噁英的高温(500~800℃)气相生成机理,气相生成与合适的前驱物有关,是气相中氯苯和氯酚等氯代前驱物在温度高于500℃时的热解重排结果,燃烧系统中自由氯的产生和高浓度的氯代苯氧基生成,随后在碳环上发生二聚反应取代氢,导致了二噁英的生成,因此控制焚烧炉较好的燃烧条件,如保持焚烧炉燃烧室足够的燃烧温度(不低于850℃)及气体停留时间(不少于2s),可以减少二噁英的气相生成。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二噁英的高温(500~800℃)气相生成机理,气相生成与合适的前驱物有关,是气相中氯苯和氯酚等氯代前驱物在温度高于500℃热解重排结果,燃烧系统中自由氯的产生和高浓度的氯代苯氧基生成,随后在碳环上发生二聚反应取代氢,导致了二噁英的生成,因此控制焚烧炉较好的燃烧条件,如保持焚烧炉燃烧室足够的燃烧温度(不低于850℃)及气体停留时间(不少于2s),可以减少二噁英的气相生成。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二噁英的高温(500~800℃)气相生成机理,气相生成与合适的前驱物有关,是气相中氯苯和氯酚等氯代前驱物在温度高于500℃时的热解重排结果,燃烧系统中自由氯的产生和高浓度的氯代苯氧基生成,随后在碳环上发生二聚反应取代氢,导致了二噁英的生成,因此控制焚烧炉较好的燃烧条件,如保持焚烧炉燃烧室足够的燃烧温度(不低于850℃)及气体停留时间(不少于2s),可以减少二噁英的气相生成.  相似文献   

8.
《工业炉》2017,(1)
尾气焚烧炉是硫磺回收装置重要性仅次于酸性气燃烧炉的重要设备,由于H2S的毒性远比SO_2严重,大多数国家的法律规定,含硫尾气未经焚烧不允许排放,因而无论硫磺回收是否设有尾气处理系统,尾气排放前均应通过焚烧将尾气中的H_2S和其它硫化物全部氧化成SO_2后排放。尾气焚烧炉的热工计算大多在硫磺回收装置设计时由SULSIM软件进行计算,目前尚未见采用其它软件进行尾气焚烧炉热工计算的报道。通过HTRI进行尾气焚烧炉的燃烧计算和热平衡计算,计算得到的燃料气量、所需空气量、烟气量较好的符合尾气焚烧炉原设计数据为硫磺回收尾气焚烧炉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现阶段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应用广泛的NO_x控制技术。以某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例,通过调节锅炉负荷来调整焚烧炉还原剂喷枪处的温度;通过变频调节一次风机和二次风机的送风量,调整焚烧炉内的含氧量;通过调节还原剂输送泵的频率,来调整喷入焚烧炉中还原剂的量;在调整试验的同时监控烟气排放参数,以此建立了燃烧温度、烟气含氧量、还原剂投加量和氨逃逸浓度之间的关系,为垃圾焚烧发电厂SNCR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聚氯联(二)苯又称PCB且持有毒性。为了能安全处理PCB,日本协荣工业公司推出了1800C高温焚烧炉,有效地防止了有毒物质的环境污染。协荣工业公司,通过采用向炉内喷射雾状燃料,并以150m/种的高速将高温空气吹火炉内的方法处理PCB。另外,又使用了新开发的燃烧温度达2300C且燃料火焰离喷口距离为30cm的喷嘴,从而可对实际焚烧温度只有1800C的PCB进行安全处理。至于处理后的温度从1800C降至1400C以下所产生的极毒物质,高温焚烧炉设有防护装置,不必耽心泄漏扩散。可安全处理PCB的高温焚烧炉@吴伯清…  相似文献   

11.
针对马钢全烧高炉煤气锅炉排烟温度高,烟气排放能源损失大的问题,研发建立新型双介质混流恒温智能换热系统,在有效保护锅炉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深度降低排烟温度,实现烟气余热利用,提高煤气发电设备运行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2.
烧结余热梯级利用及脱硫脱硝一站式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钢铁厂430 m2烧结机及环冷机的烟气气氛和温度分布情况,提出烧结烟气的脱硝-余热利用-脱硫一站式解决方案。根据烧结烟气的气氛和温度将烧结烟气划分成3部分:非脱硫脱硝系烟气(115℃)、脱硫脱硝系烟气(86℃)和脱硫系烟气(360℃)。其工艺流程为,首先利用冷却机中温段热空气(150℃)和脱硫系烟气以及其他外部热源对脱硫脱硝系烟气进行加热,使脱硫脱硝系温度达到270~320℃后进入脱硝装置,采用低温NH3-SCR法进行脱硝;其次将270~320℃已脱硝的烟气通入余热锅炉内生产蒸汽,产生的蒸汽一部分用于烧结矿料的预热,其余部分并入蒸汽管网;然后将160℃的锅炉尾部烟气与换热后的脱硫系烟气通入浓缩塔中,与来自脱硫塔的硫酸铵溶液接触换热,烟气冷却至最佳脱硫温度70~80℃后进入脱硫塔内,采用湿式氨法脱硫技术进行脱硫,与此同时硫酸铵溶液因水分的蒸发而浓缩,烟气的余热进一步得到有效利用。本工艺可使烧结系统烟气的余热得到最大限度的回收以及烟气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唐玉婷  马晓茜 《工业炉》2009,31(6):33-36
根据《锅炉机组热力计算标准方法》对某250dd生活垃圾炉排焚烧炉及其余热锅炉进行热力计算,提出系统黑度和烟气黑度的修正方法.讨论火焰中心高度系数、灰污系数对燃烧室烟气心口温度影响。同时,也对烟气侧辐射换热系数、横向冲刷错列管束系数和换热总系数的算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免燃料型有机化工废渣焚烧炉的分析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焚烧炉的热量平衡为基础,分析焚烧炉存免燃料工况下正常运行时,废物热值、空气过剩系数及预热空气温度对出口烟气温度的影响;并且分析计算出口烟气温度达到1100℃以上时的最佳空气过剩系数和预热空气温度。  相似文献   

15.
摘要:对链箅机回转窑工艺中各段球团样品进行实验分析,研究了氯元素和硫元素在链箅机回转窑工艺中的迁移规律,明晰了烟气中HCl的生成机制。结果表明,球团原料中的氯元素主要是以NaCl的形式存在,氯元素有一部分在链箅机抽风干燥段会转变成HCl气体并进入烟气,一部分在链箅机预热Ⅱ段之后以NaCl的形式汽化进入烟气,剩余的氯元素仍以NaCl的形式存在于成品球团矿中。烟气中的HCl气体是在抽风干燥段,由富含SO2的烟气与含水球团料层中的NaCl发生反应生成的,烟气中SO2转变成Na2SO4重新固定于料层中。在预热Ⅰ段和预热Ⅱ段,烟气中的SO2与原料中碳酸钙分解生成的游离CaO反应生成CaSO4,也会重新固定烟气中的SO2。  相似文献   

16.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现有垃圾焚烧烟气净化处理工艺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当前的环保要求,提出了适合的处理工艺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烟台国润铜业有限公司采用富氧侧吹熔炼+多枪顶吹连续吹炼+火法阳极精炼连续炼铜生产工艺,为应对新的环保标准,对原有环集烟气处理系统也进行了工艺升级改造。根据公司现有设备基准排气量较低的现状,采取了在阳极炉工艺采用稀氧燃烧技术、将阳极炉氧化期烟气分流到制酸净化入口、将顶吹炉渣口烟气送到侧吹炉烟道、改造烟道系统、调整负压分配、配置新设备等措施。改造后的烟气处理系统具备处理连续炼铜产生烟气的能力,排放的尾气含尘量小于10 mg/m^3,SO2浓度小于30mg/m^3,NOx浓度小于50 mg/m^3,达到了山东省第四时段重点控制区排放标准,而且年节省脱硫材料费98.2万元。本文对此次环集烟气处理系统升级改造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工艺细节的优化和改造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朱彤  李晓萍  吴家正 《工业炉》2004,26(6):1-4,50
分析了炉膛结构以及烧嘴布置方式对流场、火焰温度、组分分布和NOx生成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炉膛顶部同时布置烧嘴和排烟口时,燃烧主射流对炉膛排烟的卷吸将降低助燃空气射流中的氧气浓度和燃气射流中的可燃物浓度,进而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此外,NOx排放量同烟气在炉内停留时间有关,其浓度将沿烟气流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9.
利用FLUENT对电解槽烟气流动场和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设计经验,成功开发出适用于SY系列电解槽的多段等量吸风集气烟道结构和双烟管技术。多段吸风集气烟道结构采用上烟道集气形式,在强化集气效果、均衡槽膛风压分布的同时,可大幅降低电解槽排烟量,使烟道阻力下降17%~27%。双烟管技术则在挪威海德鲁(HYDRO)和法国索罗斯(SOLIOS)的方案上进行改进,主、副烟管均由净化风机提供负压动力,进行开槽作业时,主副烟管同时集气,烟气量可瞬时增大2~3倍,有效控制电解车间的污染物无组织排放,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