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p-Sta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情况,探讨p-Stat3与VEGF-C、MMP-2之间,以及这三者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10例正常肺组织中p-Star3、VEGF-C和MMP-2的表达情况,并对p-Star3、VEGF-C和MMP-2的表达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53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中,P-Stat3、VEGF-C和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2%(24/53)、77.3%(41/53)和58.4%(31/53).其中,p-Stat3的表达在腺癌中最显著,阳性表达率为75%(9/12),且在低分化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肺癌组织(P<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P<0.05),而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的大小无明显相关(P>0.05).VEGF-C和MMP-2在有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P<0.05),且VEGF-C、MMP-2的表达与p-Stat3的表达呈正相关(依次为r=0.427和0.345,P均<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Stat3、VEGF-C和MMP-2表达均上调,高表达的p-Stat3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VEGF-C和MMP-2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缺氧诱导因子1 α(HIF-1 α)基因mRNA表达和临床各指标的相关性,了解HIF-1 α基因在MM患者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28例检测MM患者和22例骨科外伤患者或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HIF-1 α mRNA,以β-actin作为内参照,用SDS分析软件测定Ct值,用2-△△Ct表示目的 基因的量.结果 HIF-1 α mRNA在MM骨髓单个核细胞中表达为对照组的12.68倍,HIF-1 α mRNA水平(以-△Ct表示)与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r=0.575,P=0.000)、红细胞沉降率(r=0.522,P=0.000)、乳酸脱氢酶(r=0.286,P=0.044)、C反应蛋白(r=0.356,P=0.011)水平呈正相关,与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呈负相关(r=-0.556,P=0.000).结论 HIF-1 α mRNA在MM组织中高表达,与临床多项指标有关,可作为临床监测指标之一,有可能成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中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炎症牙髓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的表达,揭示MIP-1α在牙髓炎发生及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正常牙髓组织及炎症牙髓组织各4例,采用HE染色观察正常牙髓组织及牙髓炎牙髓组织形态学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正常牙髓组织及牙髓炎牙髓组织中MIP-1α的表达.结果:正常牙髓组织镜下可见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毛细血管及组织细胞;炎症牙髓组织可见血管扩张充血,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受损区可见毛细血管增生和胶原纤维的形成.正常牙髓组织中MIP- 1α mRNA表达率为0;而炎症牙髓组织中MIP-1α mRNA表达率为100%,各例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7、1.11、1.21和0.96.经确切概率法分析,炎症牙髓与正常牙髓组织中MIP-1α mR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IP-1α在正常牙髓组织中无表达,而在炎症牙髓组织中有表达,MIP-1α参与了牙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骨髓中DLL4、HES1、VEGF-C及VEGFR-2的mRNA表达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为白血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白血病患者59例作为病例组,均根据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细胞化学染色、细胞遗传学及流式细胞术检查确诊;对照组20例为营养性贫血患者。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方法测定DLL4、HES1、VEGF-C、VEGFR-2 mRNA的含量。结果各组初发急性和慢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DLL4、HES1、VEGF-C、VEGFR-2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急性白血病缓解后DLL4、HES1、VEGFR-2的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 P= 0.041、0.016、0.047)。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组DLL4与VEGFR-2、HES1与VEGF-C表达呈正相关(r= 0.424、0.472;P=0.030、0.014);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组HES1与VEGF-C表达呈正相关(r= 0.997,P=0.042)。急性白血病伴髓外浸润者VEGF-CmRNA的表达高于不伴髓外浸润者(P=0.022)。AML组VEGF-C mRNA的表达与原始细胞数呈正相关(r=0.315,P=0.024)。结论DLL4、HES1、VEGF-C及VEGFR-2在白血病发病中相互作用,促进白血病发展、转移及浸润,且这些因子在不同类型白血病及髓外浸润中的作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单宁酸(TA)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DM)大鼠肾脏组织炎症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M组、氨基胍(AG)组、TA低剂量组和TA高剂量组.处理10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肾脏功能指标[血清肌酐(Cre)、尿素氮(BUN)及24 h尿蛋白排泄量],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肾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肾组织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A组大鼠血清Cre、BUN及24 h尿蛋白排泄量降低(P<0.05或P<0.01),大鼠肾小球系膜区PAS阳性物质减少,肾组织ICAM-1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肾组织ICAM-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TA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肾组织ICAM-1及TNF-α的表达,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候选抑癌基因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osine kinase,Syk)及转移抑制基因(metastasis suppressorgene,mn23H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60例大肠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yk及nm23H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大肠癌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Syk及nm23H1蛋自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7%、53.3%,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7%、93.3%,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较癌旁组织明显降低(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Syk及nm23H1蛋白分别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发生部位和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Syk和nm23H1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相关.联合检测syk及nm23H1的表达对大肠癌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人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7例乳腺癌及其配对正常乳腺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具有不同临床病理参数患者间STAT3的表达情况.结果:STAT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01),STAT3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无关联性(P>0.05),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者生存时间有关联(P<0.05).临床分期越高的乳腺癌组织中STAT3的表达阳性率越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STAT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STAT3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51.1±4.4)月]明显短于阴性表达的患者[(86.0±4.9)月](P<0.05).结论:STAT3蛋白的过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促进作用,并且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VEGF、bFGF和CD34在聚焦超声治疗前后的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表达率的变化情况,阐明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采取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外阴白色病变组织、15例经聚焦超声治疗后1个月和8例治疗后3个月外阴白色病变患者病变组织中VEGF、bFGF和CD34的表达情况,比较三者在治疗前后的阳性细胞表达率.结果:聚焦超声治疗后VEGF和bFGF在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治疗前(P<0.05);聚焦超声治疗前后CD34在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超声治疗可使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VEGF和bFGF的表达升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外阴白色病变局部组织神经微血管结构和功能使外阴白色病变组织恢复至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2、7 (MMP-1、MMP-2、MMP-7)、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和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75例哈萨克族食管癌标本中MMP-1、MMP-2、MMP-7、TIMP-1和MTA1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MP-1、MMP-2、MMP-7、TIMP-1和MTA1 mRNA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MMP-2、MMP-7、MTA1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MP-1、MMP-7 mRN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TIMP-1与MMP-1、MMP-7、MTA1的表达呈正相关(r=0.446、0.458、0.333,P均<0.01).结论:MMP-1、MMP-2、MMP-7、TIMP-1和MTA1 mRNA表达上调共同参与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MMP-2、MMP-7和MTA1可能是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侵袭、转移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唾液酸化Lewis-X抗原(SLeX)和CD24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阐明其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2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42个原发灶、24个相应癌旁组织及20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手术患者的咽部正常黏膜组织中SLeX和CD24的表达情况.结果:喉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对照正常黏膜组织中SLeX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37.5%和30.0%;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8.3%和5.0%.CD2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3%、33.3%和25.0%;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7%、4.2%和0.0%.3组间两两比较,喉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正常黏膜组织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癌旁组织与正常黏膜组织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X、CD24强阳性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及组织病理学分级相关(P<0.05).SleX和CD24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95,P<0.05).结论:SLeX及CD24蛋白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检测对喉癌的生物治疗和预测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介导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的体外抑瘤机制.方法 从白血病患儿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经过干扰素-γ(IFN-γ)、抗CD3单克隆抗体(CD3McAb)、白细胞介素-2(IL-2)诱导并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获得大量的DC-CIK.在经10、20μg/ml等不同质量浓度小鼠抗人LFA-1单克隆抗体处理后,采用MTT法研究DC-CIK细胞对多种白血病细胞株的杀伤活性,RT-PCR与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GATA-3和T-bet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ELISA方法测定DC-CIK细胞释放细胞因子IL-12、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诱导后的DC-CIK细胞形态规则,经不同浓度的LFA-1单克隆抗体处理后,MTT结果:20μg/ml LFA-1单克隆抗体封闭组DC-CIK细胞对B95细胞杀伤作用下降最为明显(t=10.138,P<0.05);RT-PCR与Western blotting结果:20μg/ml LFA-1单克隆抗体封闭的B95细胞组,GATA-3基因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增加最为明显(t=16.386,P<0.05;t=22.652,P<0.05);同时T-bet基因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降低最为明显(t=17.728,P<0.05;t=17.452,P<0.05);ELISA结果:20μg/ml LFA-1单克隆抗体封闭的B95细胞组中细胞因子IL-12、IFN-γ、TNF-α分泌水平下降最为明显(t=21.621,P<0.05;t=13.739,P<0.05;t=15.278,P<0.05).结论 GATA-3和T-bet基因参与了LFA-1/ICAM-1介导的DC-CIK抑瘤途径,并且通过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L-12、IFN-γ、TNF-α等发挥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CD20在成年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96例成年B-ALL患者CD20表达情况,结合其临床特性和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96例成年B-ALL患者中,CD20阳性29例(30.20%),CD20阴性67例(69.79%).CD20阳性组与阴性组男女比分别为1.42∶1和1.79∶1(x2=0.27,P>0.05),中位年龄分别为28岁与23岁,肝脾及淋巴结浸润比例分别为44.83%和41.38%、40.30%和35.82%,髓系抗原表达比例分别为51.72%与56.72%,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比例分别为24.14%与28.36%,4周内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3.08%与68.8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复发率和3年总体生存率上,CD20阳性组分别为54.55%与14.80%,CD20阴性组分别为29.63%与37.3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42,x2=5.31;P值均<0.05).结论 CD20在成年人B-ALL表达与临床特点无相关性,但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人肾细胞癌(RCC)组织中Notch信号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Notch信号途径分子与人R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手术方法获得6例经病理检查诊断为RCC组织标本,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Notch信号通路受体、配体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RCC组织中Notch信号的受体Notch-1以及配体Jagged-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受体Notch-2及配体Jagged-2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RCC中Notch信号途径蛋白表达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Notch信号途径可能参与了RCC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CD44v6(一种变异的CD44受体)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4例MM患者[14例初发和复发MM患者(初发和复发MM组),10例病情稳定MM患者(病情稳定MM组)]和15位健康骨髓移植供者或非肿瘤良性贫血患者(对照组)的骨髓单个核细胞(MNC)和骨髓基质细胞(BMSC)培养上清的SDF-1 α、CD44v6水平.结果 初发和复发MM组MNC培养上清的SDF-1α、CD44v6表达水平[(7232.41±2644.97)pg/ml和(34.34±13.20)ng/ml]显著高于病情稳定MM组[(2315.49±748.29)pg/ml和(15.69±5.28)ng/m1](t=6.25、t=7.82;均P<0.05)和对照组[(1149.52±636.06)pg/ml和(4.85±3.62)ng/ml](t=4.60、t=7.61;均P<0.05).病情稳定MM组SDF-1α、CD44v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绀(t=2.99、t=4.87;均P<0.05).9例初发和复发MM组的BMSC与人类骨髓瘤细胞系细胞U266加入rhIL-6进行混合培养后,SDF-1 α水平[(6180.25±5925.38)pg/ml]显著高于5例对照组BMSC[(1021.13±358.65)pg/ml]和9例初发和复发MM组[(1004.07±727.36)pg/ml](t=2.66、t=2.42;均P<0.05).而其他BMSC各组问的SDF-1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F-1 α与CD44v6两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1,P=0.03).结论 SDF-1 α、CD44v6水平升高与MM的病情进展或发病有关,也可能与MM的肿瘤浸润过程有关;而这些体内过程可能需骨髓瘤细胞和BMSC与IL-6、SDF-1α和CD44v6等因素协同完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膜联蛋白5(annexin 5)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Leydig细胞)睾酮合成相关蛋白和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睾丸间质细胞24 h后,用10-9 mol/L的annexin 5处理间质细胞12 h和24 h,分别提取细胞总RNA和总蛋白;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类固醇急性调节蛋白(steroidogenic acute regulatory,StAR)、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3β-羟基类固醇脱氧酶(3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3β-HSD)、17α-羟化酶(17α-hydroxylase,CYP17A)、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X型(17β-HSD10)mRNA表达的改变,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mRNA水平上,annexin 5处理细胞12 h后,只有17β-HSD10的表达升高了26%(P<0.05),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处理24 h后,StAR、P450scc和3β-HSD 的表达分别升高55%、69%和59%(P<0.05),17β-HSD10升高了104%(P<0.01),17α-hydroxylase表达则无显著差异;在蛋白水平上,annexin 5处理细胞12 h后,17β-HSD的表达升高了39%(P<0.05),而处理24 h后发现,除StAR表达无显著变化外,P450scc、3β-HSD和17β-HSD的表达分别升高了35%、88%(P<0.05)和47%(P<0.01).结论:Annexin 5对睾酮合成具有调节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上影响P450scc、3β-HSD和17β-HSD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肿瘤抑制基因PTEN、混合系白血病(MLL)基因等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LBL/ALL)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用76例T-LBL/ALl患者淋巴结存档蜡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进行 PTEN标记,用2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标本作正常对照.并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MLL基因所在1 1q23染色体的断裂和扩增情况.结果 76例T-LBL/ALL中,PTEN的表达率为64.47%(49/76),低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100%(20/20)(λ2=19.220,P<0.05).PTEN表达与临床分期、Ki-67、乳酸脱氢酶(LDH)呈负相关(P<0.05).76例T-LBL/ALL中,MLL基因发生1 1q23染色体断裂13例(17.11%),扩增18例(23.68%).MLL基因断裂组总体生存率(25.0%)低于非断裂组(43.6%)(λ2=11.357,P<0.05).MLL基因扩增组总体生存率(17.1%)低于非扩增组(42.7%)(λ2=4.533,P<0.05).结论 抑癌基因PTEN表达降低在T-LBL/ALL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MLL基因发生染色体1 1q23断裂和扩增有助于对T-LBL/ALL预后的判断,发生MLL基因断裂或扩增的T-LBL/ALL预后较差,提示MLL基因断裂或扩增可能为T-LBL/ALL的一种分子亚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s)家族在原发性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阐明其与原发性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58例原发性胃腺癌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组织中PDGF-A、B、C、D mRNA的表达情况,明确PDGF家族在mRNA水平的表达谱;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家族中重要成员PDGF-D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腺癌组织中PDGF-A、B、C、D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66%(23/58)、22.41%(13/58)、31.03%(18/58)和98.28%(57/58),与其相对应的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07%(7/58)、10.34%(6/58)、17.24%(10/58)和72.41%(42/58),在胃腺癌组织中PDGF-D mR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PDGF其他亚型(P<0.01),且PDGF-D mRNA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PDGF-D蛋白在胞膜/胞质均有表达;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复发的胃腺癌组织PDGF-D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无转移或无复发组织(P<0.05).结论:PDGF-D是PDGF家族中最重要的与胃腺癌关系密切的因子,提示检测PDGF-D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胃腺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hoi和Hans分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有详细随访资料的DLBCL 99例,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bcl-2、bel-6、CD10、FOXP1、GCET1、MUM-1的表达情况.根据Choi和Hans两种分类法分别将所有病例分型.其中35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cl-6基因重排情况.结果 按Hans分类法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21例,非GCB(nonGCB)型78例;按Choi分类法GCB型23例,nonGCB型76例.GCB型生存率明显优于nonGC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FOXP1蛋白阳性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P=0.011),GCET1阳性表达则与预后呈正相关(P=0.027).在35例DLBCL患者中.bcl-6基因重排阳性高发于nonGCB型患者,bcl-6基因重排与bcl-6蛋白的表达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Choi和Hans两种分类法免疫分型GCB型预后都优于nonGCB型.bcl-6、FOXP1、GCET1的表达与预后有相关性.Choi及Hans分类法对DLBCL的免疫分型、临床预后估计均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既往的研究发现在高加索人中,经典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细胞人类白细胞共同抗原(HLA)的表达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研究在亚洲人中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常规外检及会诊病例中确诊为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的145例,所有病例均有石蜡包埋组织蜡块.常规HE染色、形态学观察,根据WHO分类标准对所有病例进行重新分类.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以提示肿瘤与EB病毒的相关性.HLA-Ⅰ类抗原的表达使用HC-10和β 2-微球蛋白抗体检测,而HLA-Ⅱ类抗原的表达使用CR3/43抗体检测.结果 145例中,40%(58例)的病例为EB病毒相关性.EB病毒阳性病例中,混合细胞型较结节硬化型更为常见(71%比16%,P<0.001).HLA-Ⅰ类抗原在EB病毒阳性病例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EB病毒阴性的病例(79%比30%,P<0.001).而HLA-Ⅱ类抗原的阳性率在EB病毒阳性和阴性病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比43%,P=0.277).结论 中国人经典霍奇金淋巴瘤HLA-Ⅰ类抗原的表达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与高加索人一样,但HLA-Ⅱ类抗原的表达与EB病毒感染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是调节氧稳态的核心转录因子,在肿瘤的血管形成、能量代谢、侵袭转移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HIF-1活性主要由HIF-1α亚基决定,而后者的DNA结合活性和转录活性又受到严格调控.本文对近年来有关HIF-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