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以石油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1993—2013年石油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动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石油城市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分享份额,结构份额和竞争力份额对石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第一产业对石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发展速度较慢;第二产业是石油城市的支柱产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但是竞争力较弱;第三产业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渐扩大。为此,石油城市应当发展有特色的第一产业,加快第二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加速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引入“干中学”理论模型,揭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困境背后的经济规律:在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将大量生产要素投入于干中学效应较小的“资源型”部门或产业,对其他部门和产业产生“挤出”效应,知识要素积累严重缺乏,加之“资源锁定”效应,从而使得产业转型面临极大困境。资源型城市应积极利用国际国内经济深度调整及资源税改革契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干中学”效应较大的产业,加快知识要素积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产业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资源型城市由于资源依赖所导致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其衰弱的根本原因。为此,运用指标分析法和偏离—份额分析法,对钟祥市2003—2014年时间序列,测度区位商、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度,剖析产业结构整体和各产业内部的特性与问题,从而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评价及其适应性调整。研究结果表明,钟祥市产业的发展对资源有较大的依赖性,产业结构的整体层次偏低,产业结构不甚合理,但存在一定的产业竞争力。依据钟祥市的独特优势,延伸资源型产业链,大力发展与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及促进劳动力转移,从而实现钟祥市可持续发展,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是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模式进行比较,即按产业转型所处的时期不同将各国的产业转型模式划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按照政府在产业转型中的作用不同划分为“政府主导式”、“市场主导式”和“政策引导式”。就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分别从产业调整政策和发展替代产业政策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并根据国外的经验提出了对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启示,即依法规范产业转型政策,适时选择产业转型时机,实行区域竞争优势再造,注重人员安置与职业培训。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攀枝花市近10年(2003—2012年),产业增长及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并以四川省的同期产业结构值为参照。结果表明:攀枝花市在近10年间,第一产业的产业增长份额和结构〖JP+1〗转移份额最小,对经济的贡献作用最小;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增长明显,有较强的产业结构优势,对经济的贡献作用大,但其竞争力相对于四川省平均水平较弱;第三产业区域竞争力相对于四川省平均水平较强,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根据分析结果,对未来攀枝花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1)第一产业应突出特色农业的发展;2)稳定发展第二产业,提高区域竞争力;3)打造特色旅游,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6.
从“资源诅咒”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资源诅咒”的大量文献主要集中在国家和地区层面上,但研究的成果可以适用于资源型城市转型。本文从“资源诅咒”视角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认为荷兰病、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坏制度造成的路径锁定是造成“资源诅咒”的作用机理。国内外的研究和国外具有代表性的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表明“资源诅咒”并非是制约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铁律,我国应在实施以政府调控为主导的产业转型政策和重视人力资本投入的同时,加强从“资源诅咒”角度来研究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运用偏离—份额模型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总体情况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分析2005—2011年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3个城市的产业数据,分别以全国和长三角地区的数据为参照,对其“二三一”型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并使用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分量3大指标评价长三角两省一市17个产业部门,以此分析区域经济增长相对于其所在更大区域平均水平的偏离状况,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势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长三角两省一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探讨“资源诅咒”的发生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来防止“诅咒”效应的产生和进一步扩大。自然资源依赖主要通过自然资源禀赋的不断减少直接影响以及挤出效应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基于1999-2015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自然资源依赖、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传导机制进行了计量检验和分析。研究发现,自然资源依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U型关系;自然资源依赖负向作用于技术进步,通过挤出技术进步而间接抑制经济增长。要规避和减轻“资源诅咒”,资源型地区应严格控制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开采;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摆脱资源依赖;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创新活动效率。   相似文献   

9.
以2000—2015年全国52个地级市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为依据,分析其产业结构偏离度,并建立VAR模型,对产业结构升级系数与就业的面板平稳性检验、协整性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偏离程度情况各异,其中,产业结构协调性最优为衰退型城市,其他依次是成熟型城市、再生型城市,成长型城市,同时,资源型城市的协调性不及全国。另外,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程度与就业具有不同的动态关系。模型结果显示,所有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没有显著的贡献,而就业状况的改善会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程度。  相似文献   

10.
资源枯竭、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增长缓慢甚至萎缩,已经成为资源型城市的代名词。为避免陷入“资源魔咒”的陷阱,推进城市转型已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六盘水作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资源型城市,资源的开采利用正处于旺盛发展阶段,是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是城市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最好时期。通过对六盘水市城市转型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条件分析,对六盘水城市转型路径和策略提出建议思考。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城市与老工业基地的转型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由于两者的转型都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有关,所以,转型所面临的问题中有很多相似性,容易引起两者的混淆。本文对资源型城市与老工业基地的概念,转型困境的异同进行了比较,明确了两者的区别,以便在具体的转型工作中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做出正确的决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单一性和区位的相对劣势制约着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选择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能力评价进行研究,构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南省5个地级市,即平顶山、焦作、鹤壁、濮阳、三门峡市的产业转型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产业转型能力最强的是焦作市,转型能力较强的是三门峡市和平顶山市,能力最弱的是鹤壁市和濮阳市。最后,总结了焦作市产业转型的经验,以便为其他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彭颖 《资源与产业》2010,12(5):174-179
产业组织理论以产业内企业间的垄断与竞争及规模经济和效率这两组关系研究为核心,并逐渐扩展到对企业内部组织制度以及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当前,我国许多产业内的组织存在着诸多弊端,如规模经济偏低、市场集中度低、产业组织分散、缺乏产业合作和无序竞争等。本文针对以上弊端,分析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产业组织战略性调整与产业组织政策支撑两方面可行性措施,从而提升我国产业组织的竞争力,发挥大国优势。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取东北地区城市转型效果较好的辽源市作为典型案例,从路径依赖和路径创造的角度对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进行分析,探究资源型城市路径创造的途径与过程。结果显示,辽源市路径创造是以东北振兴规划的提出为契机,尤其是在2005年被确认为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后,政府政策导向的路径创造有序展开,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形成了装备制造和农产品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和高精铝加工、纺织袜业、医药三个特色优势产业,优势产业从采掘业和初级制造业向中间品制造业和深加工制造业转型。辽源市煤炭资源趋于枯竭,通过积极利用域外煤炭资源,发展多种经营主体,使煤炭产业有序退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型城市发展在国内外的巨大挑战下陷入困境,转型面临诸多约束,探索资源城市转型发展成为国家发展的需求和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2009—2018年中国知网的中文核心期刊、CSSCI、CSCD来源期刊收录的资源城市转型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知识图谱分析和传统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领域的文献量年际变化、载文期刊分布和核心作者等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资源城市转型研究的共现知识脉络和发展趋势知识图谱,研究发现:1)资源城市转型研究发展较快,以城市实证研究为主,目前已形成两大核心作者群;2)近十年资源城市转型研究领域主要聚焦于资源城市脆弱性与路径创造、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重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演进、低碳经济与生态环境治理、转型效率与绩效评价等;3)未来研究重点是资源城市转型机制等理论探索、国际对比和创新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丰富的自然资源著称的陕西省榆林市经济快速增长,成为西部地区新兴的资源型城市。榆林市经济增长模式与可持续增长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利用西方复兴的产业区理论,对榆林资源经济增长绩效进行了理论分析,将其经济性质界定为产业区“激进式”增长模式。根据产业区的核心命题和榆林市资源经济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可持续增长的七大策略:学习化、在地化、多元化、飞地化、同盟化、生态化、福祉化。  相似文献   

17.
邢台市是以冶金、煤炭、建材为支柱产业的资源型城市,其特点是矿产资源种类较为丰富,优势矿产明显且较为集中,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资金投入不足,新发展矿产地少;原有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浪费依然存在;大多数浅部矿经过长期开采利用,目前资源量已大大减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现状多方面比较与借鉴,重点分析了邢台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利用现状和其产业结构演进历程、与其他城市的产业结构相似度,从而提出邢台市产业转型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