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P4P技术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柳明 《中国新通信》2008,10(15):79-82
与传统的两种思路,即P2P应用感知物理网络状况,或者运营商网络限制P2P流量不同,P4P将P2P应用和承载网联合设计,一方面使P2P应用利用网络的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减少了网络骨干线路上的负载,从而显著地提高ISP的网络效率。本文从P4P的背景、起源、架构、发展前景等方面对P4P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P4P技术简介     
与传统的两种思路,即P2P应用感知物理网络状况,或者运营商网络限制P2P流量不同,P4P将P2P应用和承载网联合设计,一方面使P2P应用利用网络的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减少了网络骨干线路上的负载,从而显著地提高ISP的网络效率。本文从P4P的背景、起源、架构、发展前景等方面对P4P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具有位置感知和语义特征的P2P网络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新  刘玉树  刘琼昕  郑军 《电子学报》2010,38(11):2606-2610
 非结构化P2P网络中常用的泛洪搜索方法造成了严重的通信消耗.提出一种基于位置感知和语义的P2P网络模型,在覆盖网络的构建过程中考虑底层的物理网络拓扑,同时兼顾拓扑结构与共享资源之间的相关性.该网格模型基础上,给出了语义搜索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网络模型能够减少覆盖网络与底层物理网络拓扑不匹配带来的网络开销,并且在查找性能和网络开销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P2P和CDN融合实现流媒体业务是一种高效实用的方案。本文首先对P2P和CDN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二者融合的优势,然后介绍并分析了P2P和现有CDN融合实现流媒体业务的几种解决方案,并分别描述了各自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一种适合运营商网络现状的P2PCDN流媒体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充分分析P2P信贷客户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BP神经网络的P2P客户信用评价模型,构建了一套P2P借款人信用评价体系。在评价模型中,针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信用评价的不同,加入了网络信息领域特有的风险因素,对评价数据指标进行相应的添加和删除。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地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等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各种P2P应用不断出现及演进,P2P应用正逐渐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但同时P2P消耗了Internet的大部分带宽,造成了网络技术服务商(ISP)接入网络的拥塞,从而使传统Internet应用性能受到严重影响。从P2P流数量、服务器负载、网络瓶颈点分布、往返时间(RTT)的异构特性等方面可以看出,P2P流量消耗了巨大的网络带宽,影响了传统Internet业务的性能,增加了运营成本。利用P2P流量和Web流量的集成模型,可以量化分析P2P流对Web流的影响,使网络运营商可以在网络瓶颈点对P2P连接数进行优化和调整,从而有效地控制P2P流量。NS2仿真结果较好地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网络新技术层出不穷,有对等网络、VoIP.P2P流媒体等。IPv4网络是一个“尽力而为”的网络,主要提供数据业务服务,对P2P流等非传统数据业务的应用则显出很多无奈,QoS是无保证的。P2P网络“带宽吞噬”特性造成了网络带宽的巨大消耗,甚至会引起网络拥塞,大大降低了网络性能,劣化了网络服务质量。因此对P2P流量进行识别和控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介绍了P2P流量识别方法,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然后提出一种基于流传输特性的P2P流量识别模型,此模型的创新点在于不要检测数据净荷就可以识别P2P流量,提高了识别的效率;最后对P2P流量识别模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移动P2P网络的移动节点设备资源短缺,网络动态多变,移动节点间的协作显得越发重要.本 文提出了一种灵活的移动节点间资源协作共享方案,为资源的请求者设计了基于可靠性理论 的请求资源预测算法.依据排队理论为资源的提供者,构建了层次型资源调度模型.数学分析 和仿真结果表明该预测算法提高了节点请求任务执行成功率,层次型资源调度模型则提高了 节点协作共享资源的服务能力,降低了资源请求丢失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粗BP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的目标识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克服传统的目标识别方法的不足,提高目标识别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提出将粗BP神经网络与D-S证据理论相结合的识别模型.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利用粗集理论对大量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对输入信息进行约简,剔除冗余信息,简化了生成规则和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构,提高了网络训练速度和运行速度.以BP神经网络输出作为证据,后端对不同传感器的证据用D-S证据理论进行融合,得到待识别目标的识别概率.实验表明该模型减少了识别的主观因素,简化了BP神经网络结构,提高了运算速度和识别效果.该混合模型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P2P网络视听节目是当前互联网视听节目的重要传播形态之一,用户多,影响大。本文介绍了P2P网络视听节目监管系统的组成、总体功能、软件总体设计和关键技术。该系统的建立为P2P网络视听节目传播业务的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P2P流量识别与管理技术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P2P流量在推动Internet宽带化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过度占用和网络安全等问题.本文调查和研究了P2P流量识别和策略控制的最新技术及相关设备,总结出P2P流量综合控制模型,并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P2P技术在互联网上的应用超过了Web而成为在流量上占据统治地位的新型应用。同时,P2P技术的影响力不仅限于互联网,还间接地延伸到了电信网和广电网。使用P2P技术的新业务对传统领域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协助解决了三网融合的技术瓶颈。ENUM技术作为跨越互联网和电信网的基础性架构,是融合网络的一条重要的技术途径。将ENUM技术与P2P相结合,可以使P2P共享的优势延伸到电信网络,加速网络融合。  相似文献   

13.
P2P流量检测技术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P2P技术及其应用的快速发展增加了网络的负载,影响了网络的性能,因此,对P2P流量进行分析及控制十分必要。在介绍P2P流量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对目前几种主流P2P流量识别技术进行比较和分析,指出了各种技术的优势和不足,阐明了流量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种将不同检测方法相结合以满足一定准确率和效率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P2P应用的普及,对互联网带宽的占用情况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介绍了吉林联通利用P2P流量疏导与优化系统,运用先进的P4P技术和创新模式,有效缓释电信运营商迅猛增长的P2P应用流量压力问题,并最终使得运营商具备对P2P流量和业务进行有效监控、管理和运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於建华  徐艳萍  吴素芹 《通信技术》2007,40(11):247-249
首先介绍了流量识别相关技术和P2P流量识别方法,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然后提出一种基于流传输特性的P2P流量识别模型,此模型的创新点在于不需要检测数据净荷就可以识别P2P流量:最后对P2P流量识别模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P2P流量的检测和管控是随着P2P技术应用变化而不断发展的,传统的P2P流量检测技术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导致各种新的P2P流量检测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热点.首先介绍了传统的P2P流量检测技术以及其存在的缺陷,然后重点提出了用于检测网络层数据包的多尺度分析模型.多尺度分析模型通过提取疑似P2P流量可以缩小P2P流量的检测范围,提高P2P流量的检测效率,提高P2P流量检测效率,并且结合决策树对疑似P2P流量进行协议分析达到有效识别和分类的目的.最后提出了P2P网络流量监管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李翔  胡华平  刘波  陈新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15):132-135
P2P僵尸网络对Internet构成巨大的安全威胁。在基于主机的P2P流量检测和恶意行为检测的基础上,提出一个P2P僵尸网络的检测模型。构建一个基于CHORD协议由监视节点组成的结构化P2P网络,将同时具有P2P流量和恶意行为的主机信息上报监视节点。通过对P2P僵尸主机行为进行融合分析,具有相似性恶意行为的主机被认为处于一个P2P僵尸网络中。  相似文献   

18.
P2P流量识别和管控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P2P模式的业务和应用给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本文在简要分析了现网中P2P流量分布类型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互联网P2P流量的三种识别检测技术和两种流量管控技术,给出了对P2P流量管控技术的运营选用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P2P流量是互联网流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它造成电信运营企业的网络拥塞。而P4P作为一种互联网流量管理技术在现网中有着良好的实验效果,可以有效地疏导优化电信运营企业的网络流量,但是由于P4P技术需要提供网络拓扑信息才能运作,这对于电信运营企业而言是一种巨大的风险。为了让电信运营企业能够引进此类效果良好但同时具有巨大风险的技术。通过建立重复博弈模型,提出了电信运营企业对于风险惩罚力度及惩罚期的相关策略并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