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凤 《现代雷达》2016,(5):12-15
分析了软件构件技术在软件化雷达开发过程中的作用,并将软件构件技术引入到雷达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对雷达系统进行领域工程建模,生成了软件化雷达体系结构和层次化的软件体系结构,用于指导后续的领域设计与构件设计实现。在软化件雷达开发过程中使用构件,可以充分复用雷达系统的开发过程、需求分析、软件体系结构和领域构件等, 进而有效提高软件化雷达的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构件和DSSA(Domain SpecificSoftwareArchitecture)的领域工程使软件产业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它实现了需求复用、设计复用和代码复用,作为一种现实有效的软件开发方法已受到各个领域的广泛重视。本文介绍了领域工程的基本概念,以及领域工程中应用系统的基本开发过程,同时探讨了电子战系统控制领域的领域特定软件架构(DSSA)及其基本构件。  相似文献   

3.
基于构架/构件的专向领域的应用系统开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雅洁  钱钧翘 《信息技术》2003,27(2):11-13,,16
基于构架的软件复用开发是当前软件开发方法的热点之一。从软件复用的角度,通过实际系统的开发,对基于构架/构件的专向领域的应用系统开发策略进行了探讨,重点对领域分析、软件构架、构件生产、系统组装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利用代码对构件命名的新思路,提高了系统的动态组装能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构件和DSSA(Domain—Specific Software Architecture)的领域工程使软件产业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它实现了需求复用、设计复用和代码复用,作为一种现实有效的软件开发方法已受到各个领域的广泛重视。本文介绍了领域工程的基本概念,以及领域工程中应用系统的基本开发过程,同时探讨了电子战系统控制领域的领域特定软件架构(DSSA)及其基本构件。  相似文献   

5.
基于软件复用的领域分析和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软件复用的相关原理和关键技术,结合特定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过程,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基于构件的领域分析方法。最后结合领域工程、构件化开发、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等技术给出了一种基于软件复用的领域工程开发模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提出了软件复用是当今提高IC-CAD领域中软件的高效率和实用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叙述了它在IC-CAD领域中的应用前景;接着在此基础之上给出了一个IC软件复用系统的模型,并认为IC-CAD领域中的软件标准化可以通过这样的系统而得以实施与推广。然而,本文就软件复用实施过程中的三个瓶颈问题──外来软件实例的理解和软构件的特征提取、软构件库的结构和软构件的获取、系统在软构件基础之上的综合过程,给出了它们在IC-CAD领域中的可行的途径。这些方法已经部分在IC-CAD软件工具开发及系统集成的集成化环境ICSDE(IC-CADSoft-wareDevelopmentEnvironment)系统中实现。  相似文献   

7.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是提高软件生产率和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是软件工业化生产、解决软件危机的必由之路.成为软件复用领域的研究热点.阐述了标准化工作中的模块化在软件产品构件化开发中的重要性,分析了现有的软件开发方式,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式,促进企业提高软件产品质量,缩短产品上市周期.  相似文献   

8.
针对航天控制系统灵活性、复用性、可扩展性较差等问题,采用部分动态可重配置和软硬件协同设计等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Microblaze软核的高带宽软件无线电(Software-defined Radio,SDR)通用一体化测试平台。该硬件平台由Kintex7 FPGA与集成式射频(Radio Frequency,RF)收发器AD9371组成,采用Microblaze软核进行功能开发,实现任务调度、功能配置和数据交互;通过Vivado实现测试平台逻辑功能开发,并将功能代码封装成FPGA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核;最终通过AD9371 RF收发器实现射频数据收发。测试结果表明,该通用一体化测试平台可进行高速率、高带宽数据传输。该平台具有通用性强、互联性强、易操作、易移植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工业、通信、军事、医疗、汽车、无人机、航天等领域。  相似文献   

9.
雍婷  吴宇  熊辉  黄清艳 《电子工程师》2007,33(2):27-30,45
为了克服传统通信系统成本高昂、功能单一、维护升级困难等缺点,SCA(软件通信体系结构)采用标准化的软件构件思想,有效提高了无线通信系统的软件复用程度,节省了设计开发成本,缩短了新技术验证和实现周期。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SCA嵌入式平台的PCI(外部设备互连)设备驱动设计方法。介绍了该平台的PCI总线结构、各PCI设备的功能及其驱动程序的设计流程和实现过程。该驱动设计具有模块化、标准化、可移植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领域分析与软构件的提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讨论了领域工程与应用系统工程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实例阐述了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领域分析方法及如何依据领域分析来抽象和提取可复用软构件的方法和步骤,从而达到提高软件的可复用性和开发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余涛 《电讯技术》2021,61(1):30-35
健康管理技术为管理对象提供健康状态管理和维护功能,已成为航空航天装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航天地面测控系统的健康管理需求,提出了基于多层级健康状态采集信息的健康管理体系架构,为地面测控设备提供状态监视、故障诊断和健康状态评估服务,并对相关健康管理功能的业务模型进行了分析,对全系统的健康管理体系工作流程进行了设计.该健康管理系统目前已实际应用于某地面测控站的建设中,提高了地面站设备的故障检测维修效率.  相似文献   

12.
着眼于我国航天测控系统安全可控的发展新要求,在充分论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国产软硬件平台,采用构件和服务总线技术设计开发灵活便捷、自主可控的航天测量船测控仿真系统。文中描述了系统功能需求,提出了可重构的系统体系结构,重点论述了服务总线技术实现和船载测控设备外测数据仿真模型设计。应用结果证明该系统设计合理、灵活通用,能够满足航天测量船测控系统全面验证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三层结构企业级软件开发模型代表目前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发展方向;基于构件的复用是软件复用的主要形式,也是当前复用研究的焦点;在计算机应用系统计算模式中,B/S结构使用越来越广泛。探讨基于构件的B/S三层结构模型在石油行业企业级软件开发中的实现过程,展现了B/S结构、三层结构模型、构件技术在石油行业企业级软件开发过程中所带来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已进入大数据和云计算时代,引发包括航天测控领域在内的各行业进行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提出了一种用于航天测控站的全站计算环境(TSCE),为整个测控站提供统一的通用计算环境,具有成本低、软件化、综合化、可伸缩、可靠性高等优点。从逻辑视图、物理视图和功能视图三个角度对TSCE的体系结构进行了描述。研究表明,现有实时流计算系统不适用于航天测控信号处理,因此,提出一种层次化并行处理框架(HPPF),可通过调整HPPF的信号块长度和支路数目两个参数,使之满足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软件开发过程中复用程度低的现状,提出了基于构件技术开发教务管理系统的方法。在教务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现过程中,贯穿了构件化思想,设计了分层的构件化体系结构。对系统进行了构件抽取,同时给出了系统中的部分构件实现和系统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6.
17.
郑钧耀  王磊 《通信技术》2011,44(2):144-145,148
现代雷达仿真系统日益复杂,仿真软件开发周期越来越长。为了提高雷达仿真软件的开发效率,应用新型的组件化技术,以静态链接库技术设计了雷达仿真系统。详细叙述了组件以及组件化、软件重用等设计方法,分析了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利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C++设计和测试了静态链接库雷达控制组件。对系统进行仿真,得出结论:组件化技术极大地方便了系统设计,增强了雷达仿真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8.
潘高峰  谢勇  薛军 《电讯技术》2011,51(12):83-86
为满足测量船远程监控标校塔标校设备的需求,在原有基于C/S监控模式不能适应高密度任务的情况下,提出利用组态王KingView开发B/S网络模式的标校设备远程监控软件.首先给出了远程监控系统的组成和控制对象,进而应用KingView进行监控软件设计,通过画面布局设计、数据字典构建、动画连接实现了监控需求,采用中间件技术实...  相似文献   

19.
测控通信系统的资源重组将是飞行器测控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在中频实现测控终端重组的基础上,通过对射频重组构架的分析,得出了射频交换网络的性能和射频远距离传输的性能直接影响射频重组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可行的全系统资源重组的测控体系构架,即采用微光电子射频交换网络与射频光波传输技术实现射频信号大规模交换及远距离传输,再结合中频重组以实现全系统资源重组,并对相关性能进行了分析。所提出的设计思路可供测控通信系统实现全体系的资源重组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在轨航天器和地面测运控系统运行高可靠长寿命的迫切需求,引入胚胎电子系统仿生自修复技术,为高可靠性航天电子装备设计提供一种新思路。分析了航天电子装备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现有冗余容错技术存在的不足,介绍了胚胎电子系统仿生自修复技术,从硬件资源消耗、可修复故障类型、修复时间等方面对比了胚胎电子系统仿生自修复技术与典型冗余容错技术的优缺点。结合胚胎电子系统仿生自修复技术的优势,分析了其在航天电子装备中的应用方向与面临的挑战,为高可靠航天电子装备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