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dma2000 1x前向功率分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多径传输约束条件及不同的移动台运动速度条件下对前向信道链路进行功率分配的方法,这是根据导频信道和业务信道之间各自信号强度的相关性合理地分配前向链路中的信道发射功率.通过实验测试及理论推导,本文给出了这种相关性曲线,从而发现了最佳的导频信道功率,它能够在满足1%FER时使总发射功率最小.  相似文献   

2.
cdma2000—lx系统前向链路渐近容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MA系统是干扰限制系统 ,其前向链路受信噪比、发射功率、数据速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通过推导和数据仿真分析了前向链路导频和业务信道信噪比以及业务信道比特率等对cdma2 0 0 0 - 1x系统前向链路渐近容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衰落余量决定链路可靠性并影响信道发射功率和用户容量的数值。本就衰落余量对cdma2000lx系统前向链路发射功率和渐近容量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介绍衰落余量概念,提出了cdma2000lx系统前向链路的发射功率和渐近容量表达式,然后通过仿真实验和数值计算给出一定条件下cdma2000lx系统前向链路的业务与导频SNR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最后利用公式与仿真数据研究了衰落余量对前向总发射功率和渐近容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dma2000lx系统的前向总发射功率和渐近容量对衰落余量的大小十分敏感,衰落余量每增加ldB,都会引起总发射功率大幅上升,而渐近容量则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4.
3G移动通信中功率控制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各标准中都以CDMA技术作为基本技术,而CDMA系统本身是干扰受限系统,需要移动台到达基站的信号强度及信噪比等尽可能最小,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系统的容量及可靠性。要做到这些完全依赖于系统中多方式的功率控制技术。分析目前PHS,GSM系统中的功率要求,阐述在CDMA系统中的功率控制,针对其中的前向功率控制和反向功率控制技术,详细分析其控制过程及优缺点,对于3G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发射功率控制是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在WCDMA的软切换中,传统下行链路功率控制方案的实现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基站发射功率的失衡和下行链路干扰的增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介绍三种新的下行功率控制方案:降低TPC频率功率控制、调整环功率控制和站选择分集发射功率控制。其中前两种方案用于恢复软切换中基站发射功率的平衡,而最后一种方案用于减小下行链路干扰。研究表明,利用上述方案能够有效减小软切换中基站发射功率的差异或下行链路干扰,从而提高了系统容量。  相似文献   

6.
对CDMA系统的反向功率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根据系统和信道模型,导出了基站参考SNR设置的上限。只有参考信噪比(SNR)的设置低于上限时,基站才可以通过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给移动台,使接收SNR达到参考SNR。否则,移动台有限的发射功率并不能使接收功率达到参考SNR,这时的CDMA系统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7.
高速补充信道对cdma2000-1x前向链路功率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cdma2000-1x系统的前向信道发射功率分配。通过仿真试验及理论推导,给出了导频信道和业务信道信号质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并绘出导频信号和业务信道之间的相关性曲线:根据这种相关性曲线,从而发现使总发射功率最小的最佳导频功率;最后提出并分析了高速补充信道对cdma2000-1x前向链路功率分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较实用的有16个蜂窝小区的非均匀CDMA实验系统业务中心的控制软件,并提出了与距离的幂次有关的功率控制逄法来节省基站的发射功率及根据一天中不同时间区段的业务量对信道进行动态分配的方法提高系统容量。针对不同情况系统容量的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对小区基站采用功率控制算法可大大节省基站的发射功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案例形式,结合CDMA掉话机制及OMC现网运行数据,从前向功率控制的角度对特定的掉话进行参数优化,为后续类似问题的分析及优化提供参考。本案例是利用CDMA网络的功率控制技术,通过提高前向业务信道的功率来优化前向链路质量,从而减少因为前向业务信道功率较小导致大量前向坏帧而引起的掉话。  相似文献   

10.
一、影响1x EV-DO反向容量的因素 CDMA2000 1x EV-DO前向链路以时分为主,在前向链路设计中采用了先进的多用户调度技术、HARQ技术(结合递增冗余和提前中止技术)与速率控制技术等多种优化技术,有效改善了系统容量.而反向链路是以码分为主,系统容量主要受终端发射功率、基站码道数、用户分布和邻区干扰等因素影响.此外,1x EV-DO反向开销信道(反向导频信道、DRC信道和ACK信道)也需要占用终端的部分功率资源和系统码资源,从而导致系统反向容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在综合语音、数据等多种业务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请求接入的各业务的传输速率和服务质量各不相同,小区基站的前向发射功率在接入业务后,变化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故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必须对系统的前向发射功率进行限制,该文提出了一种在多业务,多速率环境下,CDMA系统接入新业务前向功率增量的预测方法,运用该方法预测了小区的前向发射功率,并与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在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反向链路功率控制对克服远近效应和增加系统容量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神经网络(MNN)的自适应闭环功率控制算法,该方法平滑了移动信道衰落的影响,使基站接收到的小区中所有用户的信号功率相等。仿真结果表明,由于神经网络能够较好地识别反向链路的时变特性,MNN功率控制方法比传统的固定步长功率控制方法取得了更好的控制性能和系统容量。  相似文献   

13.
在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反向链路功率控制对克服“远近效应”和增加系统容量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神经网络(MNN)的自适应闭环功率控制算法,该方法平滑了移动信道衰落的影响。使基站接收到的小区中所有用户的信号功率相等。仿真经结果表明,由于神经网络能够较好地识别反向链路的时变特性,MNN功率控制方法比传统的固定步长功率控制方法取得了更好的控制性能和系统容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DMA2000 1x EV-DV的自适应反馈智能天线系统方案,该方案中智能天线在反向链路采用N-LMS算法进行波束成形;移动台根据从前向公共导频信道和前向辅助导频信道获得的智能天线增益信息,经R-CQICH信道反馈到基站,基站根据反馈信息动态地控制波束方向,实现对用户的跟踪。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信道资源,进一步提高系统的Ecllo,改善系统的容量和覆盖。  相似文献   

15.
代琳  周世东  姚彦 《电子学报》2002,30(7):974-977
宏分集可以有效地克服大尺度衰落的影响.对于CDMA反向信道而言,采用宏分集可以有效地改善信道质量并提高反向容量.与此相比,有关宏分集对CDMA前向信道的影响的研究则并不多见.本文深入分析了多天线宏分集下的CDMA系统前向容量并发现,在传统CDMA系统中,无论采用何种功率分配方案,宏分集都会导致前向容量损失.在分析容量损失原因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新的发送分集方案.在该方案下,前向容量不仅得到较大的提高,而且会随着参与宏分集的基站数目的增多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16.
谢昌敏  陈易萍 《移动通信》2009,33(18):61-63
文章介绍了CDMA2000 1x系统前向功率的重要性,分析了系统前向覆盖与系统容量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影响前向链路各信道功率分配的因素及功率分配原则,重点探讨了如何缓解系统前向功率过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上行MC-CDMA/TDD系统中的新型预补偿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提出了MC-CDMA/TDD系统中的一种新型限制功率的预补偿技术,避免了在上行链路中插入导频,从而提高了频率/功率利用率。在上行链路中,为了保持发射功率不变,移动台发射机只对发射信号的相位进行预处理,而对接收信号幅度的估计和补偿都由基站接收机来完成。文中的分析包括由于信道时变引起的性能损失。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预补偿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该文提出了一种用于CDMA网络规划的的上行功率迭代算法。在迭代的过程中,移动台根据各个基站的负载情况,动态地选择所连接的基站,使发射功率最小,最终使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和基站处的干扰功率收敛。对算法的收敛性给出了理论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该算法便于计算机实现,可用于实际的网络规划。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目前联通CDMA网络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导频功率分配问题。主要介绍了cdma 1x系统的信道类型,以及前向链路信道功率分配原则,并且对导频信道功率与无线网络覆盖和容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赵小江  蒋纯  赵新建  张奇 《数据通信》2002,38(3):10-12,17
本文首先介绍了作为cdma2000 1x的增强型1xEV-DO的一些优点,然后详细地分析了1xEV-DO的前向链路结构,包括前向导频信道、前向MAC信道、业务信道以及控制信道,并讨论了1xEV-DO相对于IS-95/1X在前向信链路结构和技术上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