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为促进我国铁路物流发展,缩小与现代化物流企业的差距,推进我国铁路货场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型势在必行。概述我国铁路货场发展现状,采用SWOT方法,分析铁路货场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型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遇及威胁,提出创新物流发展思路、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和建设标准化设备设施的转型策略,以推动铁路货场与现代物流接轨,加强多式联运发展,创建全程物流服务,为我国铁路货场转型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五中全会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吴邦国副总理讲话中又指出:“企业信息化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也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的过程.”加强技术创新,全面实现铁路信息化,是“十五”铁路科技工作的主攻方向和重要领域。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重要手段,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推进行车指挥和运输生产现代化,经营管理和宏观决策科学化,企业管理和营销服务信息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探索建立现代企业的铁路物资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实现方法及取得的效果,优化信息系统功能并嵌入到物资系统各岗位各环节中,创新新时代新机制下的铁路企业物资信息化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了物资管理方法和内容,推进了中国铁路的物资管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传统信息化绩效评价从信息化装备、信息化人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投入角度综合考察企业所处信息化的水平或阶段,但以投入为主的评价难以全面和正确衡量企业信息化的绩效。为促进铁路总公司信息化建设、应用、管理、服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本文借鉴信息化绩效评价方法,研究建立满足铁路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需要的评价考核体系,对铁路有关单位和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建设和效能进行评价考核,使铁路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各项工作更加规范、高效、有序进行。结果表明,该体系方法科学、指标较全面且操作简便,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铁路信息化建设质量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发展现代物流是铁路多经物流企业实现利润增长、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结合铁路多经物流企业实际,从思想观念、战略制定、机制建设、基地建设、信息化建设以及人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型、实现多经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以及大宗货物运量的下滑,我国铁路正处于从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从铁路营业里程、货运量和物流发展情况角度分析我国铁路物流发展现状,阐述目前铁路在物流基础设施、物流设备、信息化、物流产品、运输组织、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找到制约铁路发展物流的瓶颈,提出通过建设铁路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提高物流装备专业化和自动化水平、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设计多元化铁路物流产品、发展立体运输模式来解决铁路物流发展瓶颈的对策,以期为我国铁路现代物流发展相关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铁路现代物流发展信息化的必要性,介绍了铁路现代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重点剖析了铁路现代物流发展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及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8.
铁路货运在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现代物流的需求,应根据市场定位对物流基地进行规划设计。以浙江八达仓前物流基地和上海铁路局北郊站为例,探讨工业集聚地物流基地和城市闹市区物流节点建设,提出现代铁路物流基地规划与布局对策,即量身定制铁路物流基地,加强铁路物流基地信息化建设,开展大宗商品交易指定交割仓库服务。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会物流大系统的我国铁路货运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铁路货物运输业的现状分析,论述了我国铁路货运业融入社会物流大系统的迫切性,提出了加快建设大能力货运通道,构建以铁路为依托的现代物流网络,推进铁路物流信息化建设等铁路货运业融入社会物流大系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沈金良 《科技交流》2004,34(3):33-37
以信息化建设为主题,提出了铁路勘测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实施步骤以及配套措施,探讨了信息化建设的实现过程、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一代客票系统总体技术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已建成覆盖全国的超大型分布式售票网络.为了适应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体现以旅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迫切需要研发和应用新一代客票系统.新一代客票系统将适应旅客服务、市场营销以及营运管理等方面的业务需求,采用两地三中心的集中式体系架构,基于三星型的广域网络结构,设计实现全新的功能体系.系统的建设将对发展现代化铁路售票方式,促进客运服务方式转型,加快客运营销从传统方式向电子商务的转变,加快客票系统从内部服务型向以旅客为中心的外部服务型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运输链的铁路信息化重点领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铁路信息化存在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基于铁路运输业务网络关联,结合价值链理论提出包括客货营销、运输组织、经营管理的铁路运输链,将运输链中的价值活动区分为主要活动和辅助支持活动。为提升铁路运输活动价值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明确铁路信息化重点领域依次为运输组织、客货营销和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3.
铁路现代物流必须实现从过去单个运输职能向组成供应链的多元素职能转换。集成化策略是供应链发展的最高层次,通过成员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整体集成可以为客户创造低成本高效能的最大化价值。"多""快""好""省"应当是包括铁路钢铁供应链在内的所有供应链集成化目标,也是以供应链理论为基础的铁路现代物流营销模式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经过多年的铁路信息化系统建设,我国铁路在运输组织、客货营销和经营管理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信息化建设工作,但各业务信息系统之间互联性和互操作性仍存在问题,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其根本原因在于各系统分别在不同的平台上开发建设,平台运行方式、接口和编码格式等都不相同。为此,迫切需要制订铁路信息化相关标准,建设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化标准共享,推动标准协同制定,保障信息化标准安全,提高标准制定和管理的工作效率。本文通过分析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问题,提出了铁路信息化标准管理平台的业务流程、总体架构、技术构架、主要功能模块和关键技术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以现代物流理念提升铁路货运站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随着运输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货物运输物流化的市场细分,对铁路货运站的功能也提出更高要求,除了完成基本作业外,还需具备服务弹性.有必要结合我国国情路情,对货运站的功能变化趋势作深入研究,为今后适应现代物流需求的货运站设计铺垫理论基础. 研究方法:通过调查研究,运用现代物流理念,结合货运站实际作业流程. 研究结果:铁路货运站除进一步加强其基本功能以外,还应依托运输优势,开展配送、仓储服务,适当开展流通加工和包装业务,成为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平台、不同物流需求的补充和社会物流信息平台. 研究结论:货运站设计要更新设计理念,提升设计水平,使货运站设计与规划符合货运发展的方向;并有利于提高货物运输质量、提高铁路货运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于中国铁路统一管理的模式,境外铁路项目需要根据当地的政治、经济制度制定不同的通信网络建设模式.通过对印尼高速铁路项目的分析,研究在境外铁路项目中可能出现的2种通信网络建设模式,即统一管理模式和独立管理模式.提出了2种模式下GSM-R系统核心网的可行性建设方案,以及有互联互通需求时可行的漫游方案,并分析了其他主要铁路业务系统与GSM-R系统的互联互通方式,为其他境外铁路项目的GSM-R系统核心网建设及接口互联互通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铁路移动互联网营销渠道和业务布局的基础上,本文立足于微信、微博和APP 3个受众面广、活跃度高、认同感强的移动互联网入口,分别阐明了各自的营销思路、方式和内涵,对铁路移动互联网营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速铁路(简称:高铁)工程建设规模和管理需求的扩大,业务应用系统也随之增多,业务数据分散,导致数据的内在价值难以充分发挥。数字中台技术为高铁质量管理的业务整合和数据资源汇聚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提出基于数字中台的高铁工程质量管理系统架构,给出数字中台的设计思路,阐述数字中台在高铁工程质量管理系统中的作用,以及所提出的系统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为高铁工程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铁路货运的优势分析,提出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的思路,并提出完善物流服务功能、建立快捷运输组织体系、拓展现有服务业务及加快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铁路货运客户的增长使得客户信息量庞大。为了有效运用企业信息开展智能分析,稳定和拓展铁路运输货源,文章设计了货运电子地图分析系统。使用基于本体的方式对企业客户所属行业、经营品类、经纬度等信息进行采集、建档,并融合铁路货运专有系统的数据形成企业信息库;基于ECharts将企业信息通过电子地图的方式直观展示,有利于营销人员开展网格化营销,挖掘潜在客户。该系统已在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应用,有效提升了货运营销客户数量及铁路运量,可为实现智慧营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