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别从既有站概况、车站改扩建工程、车站作业量3个方面阐述阜阳北编组站改扩建方案概况,为了降低对正常运输的干扰、减少过渡工程,根据施工过渡方案的设计原则,结合阜阳北站的运输生产需求、衔接各线车流径路情况,提出阜阳北编组站扩能改造的施工过渡方案,按照4个阶段对新建上行系统各衔接线路进行改建,并且分场逐步实施,进一步对应各阶段提出相应的运输组织方案,为类似大型站场的改扩建工程施工过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阐述实施扩能改造后的襄阳北编组站形成双向三级七场站型,以及铁路货物高效率高质量的运输需求,必然会对襄阳枢纽货车检修能力提出新的要求。采用调研襄阳北检修车车间检修范围、货车保有量预测、扣车条件等办法,综合分析襄阳北检修车间检修规模。分析货运能力增加、检修能力与编组站不匹配、基础设施陈旧、整体工艺不合理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为提高货车检修能力和质量,保证客货列车的运行安全,扩建襄阳北检修车间、配套完善相关设施是必要的,也是急需的,提出扩建襄阳北检修车间整体方案,并重点论述修车库与联合车库技术、电力、给排水等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3.
唐涛 《中国铁路》2012,(9):29-32
作为路网性编组站,向塘西站在扩能改造期间需保持运输畅通。结合向塘西编组站的站场改扩建工程,基于内部挖潜、外部疏解的总体思路,探讨编组站在较长施工过渡期间的运输组织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劣性进行剖析,以实现施工对运输生产干扰最小化,确保在安全的基础上运输、施工双兼顾。  相似文献   

4.
随着货运增量行动的实施,襄阳北站能力已经接近饱和,迫切需要扩能改造满足运输需求。通过阐述襄阳北站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襄阳北站增建六场到发线并对两端咽喉区进行改造、优化三场南咽喉机车出库径路、优化马棚方向无调列车接车径路等6项"短、平、快"的扩能改造方案。在此基础上,从站场能力和运输效率2个方面对襄阳北站扩能改造成效进行分析,为编组站扩能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编组站扩能改造后运输组织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丰镇站是路网性编组站,自建站以来,历经几次扩能改造,成为西北铁路运输网络上的重要节点.通过对新丰镇站扩能改造后运输生产现状的分析,提出编组站扩能改造后过渡期所采取的运输组织措施,包括加强点线能力协调、密集时段生产组织常态化、灵活使用分类线、充分发挥SAM系统优势等,以有效提高编组站的运输生产效率,确保枢纽通道畅通.  相似文献   

6.
太原北编组站是为国有特大型企业太原钢铁公司服务的工业编组站。针对近年来车站厂停时间不断增大,分析车站厂停时间指标,提出了相应的设备扩能改造、优化厂内作业和强化车站运输组织等措施,以达到加快编组站车辆周转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阐述达成线城厢站和成都北编组站运输组织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达成线运输瓶颈有待缓解、实现安全客货分线运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成都枢纽卸车上量等扩能改造现状,分析既有能力与预测货运量的适应性。经过对单线自动闭塞方案、提高牵引质量方案、区间加站方案、达成线左侧增建第二线方案等扩能改造方案的比选,推荐采用增建第二线方案。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铁路网不断完善,铁路站场改造逐渐成为常见的铁路施工项目。如何减少与铁路运输的相互影响,使改造工程安全有序地进行,是站场改造建设的普遍性难题。结合襄阳铁路枢纽襄阳北编组站增建上行系统工程,重点分析大型铁路站场改造工程重难点、总体方案编制关键点、实施工艺工法以及施工控制重点,总结一套大型铁路站场改造方案,对类似工程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西安局集团公司新丰镇站扩能改造施工作业组织复杂、安全风险高、用时较长,对车站技术作业及衔接的铁路干线运输秩序影响较大。阐述新丰镇站扩能改造施工概况,从施工作业、安全保障、运输组织方面分析施工组织难点,提出新丰镇站扩能改造施工的施工进度安排、施工安全方案和施工期间的运输组织方案。根据新丰镇站扩能改造施工实际完成情况,探讨施工作业、施工安全和运输组织方面的经验,以提高大型站场改造施工组织水平,有效降低施工中的非必要成本,提升施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结合朔黄铁路神池南站技术改造扩能施工,通过在运输组织、运输与施工协调、车站作业组织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创造了一个和谐的运输、施工生产环境,实现了扩能改造施工及运输工作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18年开始实施的《铁路货物运输进款清算办法(试行)》的分析,阐明新的清算办法对不同类型铁路货物运输企业产生的影响。指出此清算办法能够充分调动铁路运输企业开发货源和降低运输成本的积极性,但也可能在实际中产生丢失一部分市场、运输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等消极影响。从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集团公司和站段的层面提出如何预防和消除新清算办法对铁路运输企业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完善清算办法和提高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获得第三轨受流器的动态接触力,以武汉地铁某线列车使用的第三轨受流器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确定了应变片的布置位置,建立了靴轨动态接触力与应变值/加速度值的理论关系式,通过静、动态标定试验获得关系式中的等效参数,并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和等效参数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3.
深基坑连续墙止水帷幕发生渗漏,会严重威胁工程建设安全。提出了一套基于声纳渗流测量原理的地下连续墙渗漏风险测量方法。以某地铁站基坑连续墙渗漏检测及堵漏效果为案例,通过对该站24幅地下连续墙进行渗漏声纳检测,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计算,获得了原位测量孔内渗透流速、渗流方向、渗漏流量及渗透系数等参数的空间分布。计算结果与施工现场基本一致。基于可视化成像智能分析方法,反演得到了复杂环境下地下水的三维空间可视化渗流场,准确地确定了渗漏通道的位置,用以指导局部封堵灌浆。灌浆前后渗漏流速对比分析表明,基坑渗漏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针对至今尚未解决的深层土体承载能力现场试验确定问题,依托沪通长江大桥主墩深大沉井基础的建设,利用自行研发的深厚土层高压防水自稳型荷载测试装置,开展现场载荷试验,获得了沉井底部土层荷载-沉降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沉井底部土层极限承载力大于6.5 MPa。在此基础上,借助现有理论分析得出相应地基土体的变形模量为12.69 MPa,地基系数为36.79 MN/m^3。与现行《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相比较,地基承载力现场实测值比以安全系数2推算得到的规范值大15.3%。该测试装置的研发和试验结果的获得,为深基础基底土体承载力的现场测试提供了可靠的测试方法和设备,对于深基础设计计算理论的完善、相关规范的修订和施工工艺的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市域轨道交通是介于高速铁路与地铁之间的轨道交通制式,其桥上无缝道岔设计不能完全按照高速铁路和地铁的相关规范。对某市域轨道交通 4 × 30 m 连续梁桥上单渡线道岔的无缝化布置进行了研究。根据道岔位移随道岔始端距梁缝距离的变化规律可知:当单渡线道岔始端距梁缝大于14 m 时,在伸缩力和制动力作用下转辙机处梁轨相对位移小于 5 mm,道岔钢轨强度和道岔位移满足无缝道岔布置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克服回归分析法在隧道施工监测数据分析中预测模型的不足,利用多目标加权灰色局势决策法对回归模型的多个评价指标进行整合量化,得到综合效果测度和优选回归预测模型。基于已优选的回归模型与模糊自适应变权重组合预测法建立最优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将组合模型与优选模型进行效果测度对比,并基于该算法编制"智能监测—模型优化—信息反馈"系统。结合麻栗垭隧道工程,对组合模型和单项模型进行分析,预测拱顶沉降值。研究结果表明:以残差与后验差为评判标准,实时构建的最优组合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为4%,方差为6.5,后验差比值为0.34,小误差概率为1,更能对隧道施工过程围岩变形进行有效的预测和反馈。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三轴压缩试验,研究纤维水泥砂浆桩的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100kPa围压下,水泥砂浆桩及1‰纤维掺量的纤维水泥砂浆桩应力应变曲线呈应变软化型,在高围压及高纤维掺量的情况下,应力应变曲线均呈应变硬化型;纤维水泥砂浆桩的破坏应力及黏聚力均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大而增大,内摩擦角受纤维掺量影响不大,纤维水泥砂浆桩的内摩擦角在31.4°~33.5°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从设计思路、影响因素和总平面布置结构型式三个关键环节对现代有轨电车车辆段站场总平面布置方法展开研究,分析了总平面布置中各专业系统的工作流程,以及车辆段选址、车辆段配属车数、车辆工艺和生产办公用房需求等影响因素对总平面布置的影响,对站场总平面布置结构型式和适应性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提出了现代有轨电车配属车数估算方法,归纳总结了现代有轨电车站场总平面布置的工作流程和6种通用结构型式。针对现代有轨电车车辆段站场总平面布置的关键问题,提供了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全自动驾驶方式是城市轨道交通一个新的运营理念,对车辆段(尤其是运用库)的工程设计和运营管理影响很大,国内尚缺乏实践经验,亦未有相应规范出台。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运用库在投入运营一段时间后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检修人员的作业效率,使得运用库的整体运行效率低。本文分析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经济合理的全自动驾驶车辆段运用库布置方案,使得运用库不仅满足停车列检、双周三月检和补洗列位的流程要求,更做到工艺流程顺畅、空间流分配合理。该方案目前已运用到武汉轨道交通5号线。  相似文献   

20.
武汉轨道交通19号线工程近期与20号线贯通运营。该线是联系天河机场、武汉高铁站和东湖高新区的市域快线,同时也是一条机场线。19号线是武汉轨道交通线网中第一条市域快线,车辆选型对后续市域线具有示范作用。根据线路特征、功能定位,对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车型选择、列车编组、站席标准、车门、城市值机(行李托运)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确定了19号线的车辆选型方案为:最高运行速度120 km/h(线路预留140 km/h条件),6节编组A型车,DC 1 500 V架空接触网供电,具备较高乘坐舒适度且能满足值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