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国家有关文件要求和政策指导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一直规范有序发展。在当前严控地方债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大环境下,城市轨道交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办发〔2018〕52号文将在今后一段时期指导和规范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健康有序发展。按照缓慢发展、加快发展和快速发展3个阶段,总结梳理了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政策变迁反映了我国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总体思路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通过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从政策、行业、技术等层面,初步提出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回顾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发展现状中的主要特点,对国产化政策、投融资方式、工程造价和系统安全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有关对策提出了建议,指出应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的战略发展目标,加强宏观协调,加强理论研究和基础建设工作,进一步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中心环节.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认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详细阐述了实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的途径,突出强调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技术创新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的指导下,有条件的大城市和城市群地区把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较短、经验不足等原因,使得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勘察设计、科技研究、标准体系、创新能力、风险控制、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今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要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对相关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研究,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建设与管理,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规模的日益扩大,城市轨道交通所面临的事故灾害形势越来越严峻,因此,加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故灾害的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意义重大.通过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现状的分析,总结出目前在机构协调、政策配套、信息共享、防灾意识等方面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东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东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阶段、规模和政策,分析了东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动态变化特征,得到了一些对快速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张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14(3):1-2,后插6-后插8
无论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而言,还是对<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而言,2011年初都具有里程碑意义.2011年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的第二个十年的开端,2011年第2期<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恰逢出刊满百期.由此,2011年初召开的<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编委会会议也具有了特殊的意义,编委会成员与审稿专家济济一堂,既庆贺<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出版满百期,也共同回顾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巨大成就和不足之处,并展望了第二个十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远景及本刊的努力方向,目的就是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充分发挥媒体的推动作用,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成熟发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政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入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6年来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规划、体制、建设速度等方面;为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提出指导今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都市快轨交通》2008,21(1):100-100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日益突出,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成共识.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进入有序快速的发展时期,发展态势非常迅猛.全国4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已有3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筹建或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已步入网络化发展时代.中国将成为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快和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工作的实践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工作的实践,阐明了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工作的意义。分析了国内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在借鉴香港地铁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土地储备机制、授予轨道交通投资主体土地开发权、建立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工作机制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对我国现代化交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目前综合立体交通存在的问题,从规划、标准、工程建设、装备研制等方面深入解析综合立体交通的内涵;分析在世界格局深刻变化、新一轮产业科技变革加速、内外部环境深度调整背景下,我国发展综合立体交通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提出交通通道一体化铺画建设、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  相似文献   

13.
随着软件在铁路信号系统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为信号系统软件的设计研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研发信号系统软件设计开发平台为信号系统软件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撑,是信号系统软件设计开发的趋势。介绍一种支持铁路信号系统软件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开发平台,及其在信号系统软件产品研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阐述地铁资源与地铁可持续发展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南京地铁资源开发的现状,并对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系列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努力做到在科学发展中提高驾驭地铁“建设、运营、资源开发”三位一体工作的能力,合理统筹规划资源开发管理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具有南京特色的资源开发策略,塑造南京地铁产业链,使南京地铁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从人文、城市、经济等三个视角阐述了地铁商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和意义。结合深圳地铁商业开发经营的理念、实践和经验,归纳了在规划、建设、经营和人才等方面制约地铁商业发展的四大问题。在地铁商业空间的设计、利用、获取、开发、经营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有效推动地铁商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实现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用地合理开发为目的,分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效率、管理水平、客运服务质量等方面快速发展的现状基础上,深入探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用地综合开发在规划、制度保障、技术以及利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国家对于鼓励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相关政策及指导意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及国内典型城市案例,以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为导向,从规划层面、制度层面、技术层面以及资金保障层面等角度提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用地综合开发的对策建议,为中国轨道交通用地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轨道交通车站地域的集中开发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透过在轨道交通车站地域城市开发集中的表象,发掘出它最终的导向是城市的集中发展。通过研究集中开发在城市用地、功能、空间集中方面蕴涵的积极意义,探索在这些方面各自集中的有效方式。除论证了车站地域开发与城市集中发展的因果联系之外,还给城市管理部门主动推进这一特殊领域的城市集中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轨道交通车站地域的集中开发所带来的城市集中是全方位的,对城市整体用地、功能及空间集中都是一种积极的整合,因此是实现城市集中发展的一种切实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将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分为剩余空间和接驳空间两类,分析其准公益性和准经营性的特点,阐述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丰富地铁服务功能的作用。总结国内外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和北京市轨道交通空间开发的实施模式等现状,提出当前政策下规模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重构轨道交通地下空间规模化发展的政策框架和技术标准的相关建议:继续沿用并完善目前的实施模式并形成政策路径,并在已建的地下空间中推广应用;在今后的地铁规划建设中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抓住地下空间开发机遇并创造机遇;在规划建设阶段,要注意预留满足一般商业的技术条件,如出入口、消防疏散宽度、机电设备和市政条件等方面的预留等。  相似文献   

19.
各类客运枢纽及周边区域已成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模式在我国 落地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客运枢纽区域开发前进行适应性评价,可帮助优化分配有限的开发资源,对海量待开发 客运枢纽实现全盘统筹。综述国内外客运枢纽区域 TOD 开发政策及适应性评价的相关研究,包括面临的问题、 相关的影响因素等,指出适应性评价应从客运枢纽区域开发的全生命周期,以及枢纽、区域、城市整体功能最优 化的角度出发,通过采用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为客运枢纽区域开发提供指导,促进枢纽及周边区域与所 在城市的协同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主要探讨了安全苛求系统在新需求下,如何在提高软件功能安全性的同时保证软件的质量和可信性。首先分析了在典型领域内安全苛求系统开发的标准流程,然后提出了基于模型驱动开发(MDD)SCADE(安全苛求应用开发环境)工具的开发流程。目的是规范和指导领域内安全苛求系统中的MDD开发,最终可以实现降低软件开发成本、提高软件交付质量和确保软件安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