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民事被告答辩制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全 《现代法学》2005,27(4):93-99
民事被告答辩制度的完善,应当以答辩是被告的诉讼权利为基础。答辩所反映的被告与对方当事人、法院之间的诉讼关系,是答辩制度的本质所在。我国民事诉讼答辩制度应以答辩方式、答辩内容、不答辩的法律后果、答辩的救济程序等具体内容的完备为核心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2.
目前,理论与实务界在对民事司法改革的诉讼效率进行研究时,大多以法院为研究对象,以法院的审判效率为视角来衡量诉讼效率的高低,诉讼效率几乎等同于审判效率,提高诉讼效率似乎就是提高审判效率。于是,在"迟来的正义非正义"的名言感染下,追求审判效率的提高几乎成了一些法院在民事司法改革中提高诉讼效率的主要工作。应当说,通过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诉讼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案件审理周期有所缩短,结案率有所提  相似文献   

3.
电子法院:由内部到外部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正在塑造着新型法院与诉讼制度,审判也正在被重新定义.以法院信息化建设为外在形式的内部电子法院构建,是外部电子法院的准备阶段,后者以诉讼公共服务为目标,以当事人为中心.电子诉讼的功能不仅在于提高诉讼效率,更在于在整合法院审判资源,通过电子法律交往促进当事人与法院间形成协同型诉讼文化.电子法院与电子诉讼的制度构建,要在策略上考虑诉讼原则即诉讼结构的许可限度,以及不同诉讼主体的责任,不同诉讼阶段与诉讼权利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收费制度改革的理念及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榕 《法律科学》2006,24(1):138-148
民事诉讼收费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的人民享受法律保障的程度。但我国自开始实行诉讼收费制度以来,所有有关诉讼收费的规范均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在我国目前各级财政尚不能全额支付法院全部所需费用的情况下,法院本身与诉讼收费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诉讼收费成为支撑审判成本的主要来源。这种制度安排不但使当事人承担了高额的诉讼成本,而且可能直接阻却当事人行使诉权。因此,诉讼收费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我国应当理性地确定国家和当事人各自应承担的审判成本,并应将诉讼收费制度纳入民事诉讼法的调整范畴。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审判程序的设计,特别是民事诉讼中调解制度的设计,不能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体现公正原则,不利于提高审判工作效率。应当重新设计调解在诉讼程序中的适用阶段,克服现行民事诉讼法在调解原则上的矛盾规定,强化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等完善法院调解制度的思路,以提高司法效率。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审判程序的设计,特别是民事诉讼中调解制度的设计,不能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体现公正原则,不利于提高审判工作效率。应当重新设计调解在诉讼程序中的适用阶段,克服现行民事诉讼法在调解原则上的矛盾规定,强化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等完善法院调解制度的思路,以提高司法效率。  相似文献   

7.
李晓丽 《行政与法》2012,(10):95-101
我国审判方式改革在批判超职权主义观念的基础上,主张向当事人主义的目标发展,大大削弱了法官依据职权调查证据的权力。本文通过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分析发现,对真实的追求是民事诉讼的真谛,当事人主义并不排斥法院实施证据调查。我国应当通过法院证据调查制度的规范化促进司法者能动地输出司法正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诉讼费收费标准下调,导致法院受理案件数增多。在既定财政拨款制度下,法院应采取一种对各方诉讼当事人有激励的规则进行“帕累托改进”:如提高审判的透明度,使诉讼当事人对其预期诉讼收益有大致预计,这样可使相当部分的简单纠纷自行和解;支持胜诉方关于要求败诉方支付合理的律师费的请求,使诉讼当事人的律师费成本内部化,可提高律师的介入率,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诉讼当事人诉讼能力,而且有助于法院的审判工作;法院在“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下节省了取证成本,故应降低审判的错误成本、杜绝超审限结案,增追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收益。  相似文献   

9.
对法院未发现且当事人未提出管辖异议的隐性管辖错误案件,我国现有立法是通过应诉答辩管辖制度来解决的.但由于管辖异议期间在时间上具有确定性,而应诉、答辩的内涵及期间则具有不确定性,两者之间不能无缝衔接,法院管辖权在成立应诉答辩管辖之前处于事实上的不确定状态,影响了已进行程序的正当性与安定性.鉴于此,立法应当更进一步,直接设立无异议管辖制度,明确规定法院在未发现管辖错误且当事人未依法提出管辖异议的情况下,法院即取得案件的管辖权,变隐性管辖错误为诉讼程序上的合法、正当管辖.  相似文献   

10.
审判效率要求法院迅速、快捷地解决当事人的纠纷,通过加速诉讼运作,减少案件拖延和积压现象。但长期以来,法院内部考核审判效率的指标以结案率为主,而当事人感受法院审判效率高低的判别视角却是个案的审理周期,这种认识上的差异造成了尽管法院工作报告中体现的结案数和结案率年年提高,当事人对审判效率的抱怨声仍然不绝于耳。为了弥合法院自我评价与民众评价出现的反差,本文以当前法院考核审判效率的评估指标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现状,查找不足,提出指标改进的建议和理由,目的在于促进法官参与案件效率管理,进而使民众真正感受到法院工作的高效。  相似文献   

11.
论适时审判请求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红俊 《法律科学》2011,(5):134-142
适时审判请求权是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的倡导、民事审限制度的规定和法院诉讼促进义务的强化皆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法院适时裁判。但若能基于案件性质和当事人需求等因素对某些案件予以优先审理,并对诉讼拖延提供事前预防和事后的救济措施,将会给当事人的适时审判请求权提供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诉因制度是日本刑事诉讼中颇具特色的制度之一.它集中体现了日本刑事诉讼程序总体上所具备的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调和的色彩,在保障法院公正审判和被告人充分行使防御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机能.日本诉因制度的理论基础在于保障人权、程序正义和诉讼效率.在制度的整体构架上,日本诉因制度与刑事诉讼构造、起诉方式以及起诉制度类型有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司法活动是受到成本与效益原则支配的经济活动.在成本效益原则的指导下,当事人和法院都希望降低诉讼成本,并实现司法效益的最大化.在我国现阶段,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就是要求降低个案的处理成本.成本效益原则要求,在理念层面上,需要改变对司法公正与司法成本关系的认识;诉讼制度的设计应当更加便利当事人提起诉讼;改变"真实主义"的诉讼价值观;保障诉讼的效率等.在制度层面上,则需要根据上述观念重新设计我们的程序和审判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一、 如何理解我国法院的调解制度   法院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组织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协商,达成协议,经人民法院认可后,终结诉讼程序的诉讼活动。按此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法院调解的两方面含义: 1是指审判人员在审理过程中对当事人进行的法律讲解及对当事人的思想进行疏导工作; 2是指审判人员引导双方当事人进行平等协商最终达成一致协议终结诉讼的活动①。从上述含义中,我们可以对法院调解制度的性质作如下理解: 1法院调解是在法院受理案件之后判决作出之前进行的一项活动; 2审判人员在调解过程中居于主导地…  相似文献   

15.
刘家兴 《中外法学》1991,(4):19-23,35
<正> 一、对民事诉讼法的认识问题民事诉讼法只是法院审判民事案件的法律呢?抑或既是法院审判民事案件的法律,又是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这似乎已不成其为一个问题,但从对许多问题表现出的分歧看,它却仍是一个没能解决的问题.比如,在民事诉讼法的任务中,要不要有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内容;在诸多的程序制度中,是否应充分考虑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在整个法律制度中,有无必要研究审判程序制度与诉讼程序制度的结合与协调问题.上述问题不解决,民事诉讼法即使具有法院审判民事案件的可行性,也必然会缺乏诉讼机制构成的合理性,这就难于避免某些程序制度的不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为保证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廉洁办案,教育当事人依法参加诉讼,高密县法院在坚持抓好审判人员廉洁勤政教育的基础上,从1990年下半年开始,在诉讼活动中实行《办案人员与当事人双向约法十章》制度。具体内容是:  相似文献   

17.
一、民事诉讼答辩失权的涵义与内容失权这一概念,是民事诉讼中特有的制度,它是指当事人(含第三人)在民事诉讼中原本享有的诉讼权利因某种原因或事由的发生而丧失。答辩失权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应当提交答辩状进行答辩的被告当事人没有向法院提交答辩状,在期限经过后不得再次提出并因此而丧失答辩权利的一项制度。简单讲,答辩失权即被告答辩权利的丧失。答辩失权制度,具体而言,应该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期限。即法律规定的期间。收到原告起诉状的被告当事人在此期间应当就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主张提出答辩。二是法律后果。如…  相似文献   

18.
我国群体诉讼快速增长,但1991年设立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却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该制度的运行障碍主要来自法院与当事人。示范诉讼尤其是职权型诉讼因其契合能动司法的精神,而且可以节约诉讼资源、提高诉讼效率,适合作为代表人诉讼制度的补充,而成为域外群体诉讼解决的有效途径。引入该程序时应当注意示范案件的选择、公告和权利登记、未参加示范诉讼的当事人权利保障及判决的扩张等程序问题的规范。  相似文献   

19.
民事案件的管辖既涉及当事人诉讼公平、便利的私益,也涉及法院裁判正确、迅速的公益,本身便是程序正义的一部分。管辖还是实体正义的前提,管辖一旦出了问题,审判的公正便难以保证。从这个角度而言,说管辖是司法公正的“第一道生命线”并不为过。为规范级别管辖制度,保障当事人管辖利益,维护级别管辖秩序,2009年11月30日,  相似文献   

20.
刘根 《中国律师》2008,(12):68-70
被告人缺席审判制度作为刑事审判当事人在场原则的一种例外,在保障诉讼公正的同时兼顾了诉讼效率,符合刑事诉讼多元化价值目标追求和发展趋势。各国相关法律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都规定了缺席审判制度,我国应当建立缺席审判制度,在立法上明确缺席审判的适用范围,合理地设置缺席审判程序,使其合乎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