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杨振威 《法人》2010,(11):14-14
就近日网上和深圳街谈巷议的“百亿富豪是否应享受住房补贴”的话题,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人士10月28日回应说,深圳向该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发放住房补贴政策“属于人才激励范畴,与其它社会福利政策无关”。  相似文献   

2.
张力 《行政与法》2008,(2):61-62
在各种社会资源中,高层次人才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动力,同样。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重大历史任务,他们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载体。本文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提出了吉林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司法鉴定》2010,(3):F0004-F0004
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于1986年批准设立的、集“教学、科研、司法鉴定”三大任务为一体的法庭科学技术综合机构,长期坚持“科学、公正、合法、效率”的指导方针,通过科学研究不断促进鉴定技术的发展,为审判和社会纠纷的解决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也为社会持续不断地输出高层次物证技术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影响监狱政策执行的因素主要有:监狱政策本身是否合理;监狱政策资源是否充裕;监狱政策对象的态度;监狱政策执行机构的效能;社会环境的制约。一项政策能否得到有效推行,政策本身是否科学合理,是一个重要条件。政策的执行需要借助财物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权威资源。政策能否落实,不是政策制定者一厢情愿的事,还要取决于接受者的态度。政策的高效运行还要依靠完善的组织机构和高素质的执行人员。社会大环境从许多方面制约监狱政策的执行。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会资本解释范式的刑事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资本理论为刑事政策研究提供了新的解释范式,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社会资本是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社会资本与刑事政策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宏观而言,社会资本存量与控制犯罪效果成正比;微观而论,不同形式的社会资本对犯罪生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相应的刑事政策。因此,从社会资本角度来反思和发展我国现行刑事政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公法影响社会发展态势,不仅体现为公法能够通过建构和规范发展关系影响发展模式选择,更在于公法应以理顺公、私益关系的方式解决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矛盾。要通过在最优配置社会资源的基础上公平分配社会财富的方式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就必须依靠平衡公法保障社会科学发展,就必须将失衡公法与不科学发展之间的恶性循环改写为平衡公法与科学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当下,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公法的均衡化来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7.
理想与现实之间——关于罪犯权利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权利是一种社会事物,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受其他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对权利及其存在状态影响最显著的,是社会形态、阶级关系、社会规范、社会意识等几个方面。监狱管理者在调配权利资源时,既要遵守法律,更要遵守社会规范。监狱工作的发展和罪犯权利的保障都要着眼于监狱的本土资源。权利合作规律表明,经过启发教育,多数罪犯是愿意和他人合作的,这从一个方面为罪犯的可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刘毅 《刑警与科技》2006,(6A):106-107
在一个企业,真正能够留住高层次员工的,除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合理的薪酬待遇外,更重要的是要搭建一个平台,通过对员工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提供一个学习和成长的空间,让员工看到职业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莫洪宪 《法学家》2002,(2):117-120
高等法律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市场经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在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培养模式,强化能力培养的教育改革的形势下,作为大学法学院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四年时间内教给学生今后一辈子所需的各种法律知识.况且法律变化频繁,知识更新快捷.学校教师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分析、辨别、创造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岳经纶  颜学勇 《公共行政评论》2013,(3):14-37,166,167
随着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强,工作和生活领域的冲突逐渐凸显,成为影响人们福利的一种新社会风险。在过去三十多年中,欧洲福利国家已经进行了不少旨在减少工作—生活冲突,促进工作—生活平衡的政策实践,并且取得了比较全面的政策效果。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同样面临着工作—生活冲突这一个新的社会问题。然而,与欧洲相比,工作—生活平衡在我国仍然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政策实践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借鉴欧洲经验并研究和探讨中国情境下的工作—生活平衡问题,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我国劳动力市场变迁以及社会政策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应对我国由于社会变迁而带来的新社会风险,保障和提高人们的福祉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科学的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化解矛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运用轻缓的刑事政策,可体现司法文明和司法公正,既有利于司法资源的整合,更有利于嫌疑人与被害人的矛盾化解,增进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全面推进,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纳入法治轨道,需要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需要的高层次法律专业人才。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政法部门和法律服务领域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的任务,做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对于提高政法队伍和法律服务队伍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曙敏 《法学论坛》2007,22(3):71-7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刑事政策的新发展,同时也是对实行20多年的"严打"政策的反思和纠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和谐社都"以人为本",因而内在地联系在一起.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实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因为它能满足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的需要、节约社会资源和刑事司法资源的需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能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因为它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协调社会利益.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为什么要开设法律硕士专业学位1、沿革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法治建设的需要,以培养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与法律监督以及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等方面需要的高层次法律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为目标而设立的。1995年5月,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3次会议决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出《关于开展法律专业硕士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法律专业硕士学位试点工作;1996年6月,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4次会议要求,法律专业硕士学位更名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在这一阶段,招…  相似文献   

15.
人才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更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摆脱贫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人才流动无论是在国家之间还是地区之间,都是加快人力资本积累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是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动的重要性及影响人才流动的不利因素,提出了促进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动的建议,即以经济结构转变吸引人才,以高质量社会服务水平支持人才流动,以政府政策导向引导人才流动。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政策与公民权利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论题,社会政策对于公民权利的实现,并没有引起法学家充分的注意,因而成了一个被忽略的领域.而社会政策理念和社会政策自身,又在某种成度上拓展或者限制公民权利的实现.社会政策对于公民权利实现的作用,主要包括社会政策对公民权利构成、公民权利实现的方式、公民权实现的趋势等.在当代中国的制度实践中,社会政策无疑会影响公民权利的建构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17.
《电子知识产权》2009,(12):94-94
人类社会正走向信息社会,走向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系着一个行业的发展.更关系着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在第五部分“战略措施”中指出,要建设各具行业特色的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促进知识产权系统集成、资源融合和信息共享,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知识产权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天长市人大常委会近日调研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情况。调研组对该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和财政补偿政策、药品遴选、绩效考核等创新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4条建议: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充实医疗专业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积极引进管理经验,全面提升医院管理效率和水平,加快打造现代化的县级公立医院;进一步强化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由医保补偿、大病保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治基金等组成的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高度重视债务化解问题,让医院轻装前进,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有些公众不参与而有些公众参与公共环保活动?论文从公民自愿主义、大众传媒视角,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数据,分析了客观资源条件、主观心理愿意、社会网络动员、大众传媒等因素对公共环保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民自愿主义、大众传媒对公共环保行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客观资源条件中的受教育年限,主观心理愿意中的环境关心、环保责任感,社会网络动员中的就业状况、政治身份、社会互动显著正向影响公共环保行为。相反,语言表达能力、环境污染关注显著负向影响公共环保行为。大众传媒需区分为电视传媒和非电视传媒,电视传媒显著负向影响公共环保行为,非电视传媒显著正向影响公共环保行为。上述研究发现有利于拓展公众环保行为理论,为政府提升公众公共环保行为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有些地方政府更倾向于政策创新?为什么不同的地方政府会采纳相同的政策?论文从内部决定和外部影响两个方面分析了科技创新资源、换届选举、面临问题的严峻性以及外部影响机制对专利资助政策扩散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政府的实证分析发现,除了以换届为标志的政治周期对专利资助政策的扩散影响不显著外,无论是科技创新资源拥有量还是面临问题的严重性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专利资助政策在省份之间的扩散。在外部影响因素中,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决策事件(加入WTO和颁布《专利法》)会对专利资助政策的扩散产生冲击,而邻近效应和全国扩散模式表现并不明显。上述研究发现对理解我国地方政府的创新扩散现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丰富和拓展西方经典政策创新与扩散理论也有重要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