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上而言,软法与硬法以法律约束力为基本的界分依据。但是,面对多样化的法律现象,国际法提供了一个灵活的机制,即依据义务、精确性和授权三个要素的强弱程度,对软法和硬法进行多维界分。作为国际金融软法的典范,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巴塞尔协议》在监管实践中不断“硬”化,从而成为全球银行业的“监管大法”。对我国而言,在承认和采纳如《巴塞尔协议》这样的软法时,需要综合观察其调节功能、监管效用以及所引致的连锁反应,需要秉持足够谨慎的态度将其转化为更加明确和具体的国内法,与其他国家一起共同推动国际金融软法的渐变。  相似文献   

2.
一、《巴塞尔协议》简介 《巴塞尔协议》是国际清算银行(BIS)成员国的中央银行在瑞士的巴塞尔所达成的若干重要协议。迄今为止《巴塞尔协议》有3个:1961年3月的《巴塞尔协议》,旨在防止美元下跌而缔结的“稳定黄金市场协定”;1972年3月的《巴塞尔协议》,为欧共体成员国也是国际清算银行成员国所达成的协议,旨在缩小共同体内部各国间汇率波动的幅度;  相似文献   

3.
近三十年来,巴塞尔委员会的原则和协议不仅为组成巴塞尔委员会的十国集团所接受,而且也逐渐被非巴塞尔委员会成员国的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当局和银行所自愿接受和认可。新、旧《巴塞尔资本协议》,分别体现了监管当局对银行资本监管的两种监管思想:规则驱动法与过程参与法。对照巴塞尔协议的相关内容,中国的银行监管制度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受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监管思想的启示,笔者认为,应从四个方面来完善我国的银行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4.
谢荣 《法制与社会》2012,(16):200+210
目前,国际金融业取得了角度幅度的发展.因此,1988年巴塞尔旧资本协议与当前国际形势相比显得不合时宜,在银行业中监管作用有较大程度的减弱.因此,巴塞尔委员会于2001年1月出台《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草案)》,经过二次征求世界各国的意见修改后,于2006年底在成员国开始实施.近年来,金融全球化进程极大地改变了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的面貌.在崭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各种风险缓释技术在国际活跃银行大规模地跨境和跨行业拓展业务中得到了空前的广泛的应用.于是,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银行业,法律风险问题得到了各国的重视.因此,如何防范与降低法律风险已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管理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5.
跨国银行监管制度是国际金融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主要有并表监管模式和东道国监管两种模式。中国作为巴塞尔协议的会员国之一,即将面临跨国银行监管制度与国际统一问题。我们可以在借鉴西方的金融监管制度的基础上,考虑自身的特殊性,构建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跨国银行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6.
就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而言 ,WTO的重要性在于将金融服务贸易首次纳入多边贸易体制 ,并制定了一系列与金融服务有关的协议 :GATS、《金融服务附件》、《关于金融服务承诺的谅解》、《金融服务协议》 ,从而构建了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多边法律框架。其主要内容包括 :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规则和纪律 ,影响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国内法规的协调、承认和实施 ,国际金融服务贸易争议的解决。此框架是2 0世纪以来国际金融法领域最重要的制度创新 ,它是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 ,以效率为其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巴塞尔协议》的演变:银行监管新问题与新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银行业发展迅猛,日益国际化。国际社会也与时俱进,一直在努力合作寻求银行监管的最佳模式,提高监管效率,两个《巴塞尔协议》即是这一努力的结晶。本文旨在分析两个《巴塞尔协议》的演变过程及原因,揭示银行监管的新问题,探讨银行监管新发展对于我国的意义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杨方 《时代法学》2008,6(6):113-120
巴塞尔委员会通过发布一系列软法性质的巴塞尔协议推动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在促进各国监管规则的协调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相较于传统国际法中的以政府间国际组织和条约为中心的运作模式,巴塞尔监管体制的运作方式是比较独特的。一方面,巴塞尔委员会取得的成就与其软组织性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巴塞尔委员会的软组织性与寡头俱乐部的实质又决定了它在国际金融监管领域所能发挥的作用有很大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巴塞尔协议的性质疑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旗 《法治研究》2010,(11):25-29
对于巴塞尔协议及其规则的性质,目前相当流行的"国际习惯说"并无具体实例证明国家对于巴塞尔规则的法律确念,无法成立。"有拘束力的建议说"以规则的国内法属性直接推出其国际法属性,完全忽视了国际法和国内法的相对独立性。"软法说"的缺陷在于软法概念本身的不确定性。巴塞尔协议能否称为软法,取决于对软法概念本身的界定。巴塞尔协议本身是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文件,而其中包含的规则迄今只构成"通例"。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融危机与新巴塞尔协议修改:动向与行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龙 《法治研究》2010,(3):5-11
当下在对金融危机的反思中,国际社会对金融监管制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审视,其中对新巴塞尔协议的审视尤为突出。目前,国际社会对于通过修改新巴塞尔协议来防范金融风险和危机主要有以下动向和行动:通过修改新巴塞尔协议的资本框架降低助周期性,改革和提高交易项目的资本要求,加强对证券化的风险监管,提高规制资本的质量和数量,改革国际规制的组织框架等。这些改革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金融业具有重要影响.我国应进行深入的跟踪研究并审时度势地确定自己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服务贸易总协议》与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杨松《服务贸易总协议》。(GeneralAgreementonTradeinService.以下文中简称GATS)与《全球金融服务协议》的出台1986年代表“关贸总协定”(下文简称GATT)各缔约方的部长们在乌拉...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披露机制是《新巴塞尔协议》中的基本监管制度之一。本文指出了解信息披露机制的产生、内容、意义对促进我国银行业的稳健发展和实现我国银行监管的国际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金融业的特殊性质,多数国家都对其进行严厉的监管,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也是各国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险象环生,墨西哥金融危机、英国巴林银行倒闭、日本大和银行事件、欧洲汇率机制动荡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各国的学者、官员及金融界人士都认识到,必须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以维护金融业稳健发展,并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本文拟对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作一初步探讨。一、金融监管法的本质分析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管理的简称。按照《布莱克法律辞典》的解释,监督是指一般性照看、主管或检查。管理是指决…  相似文献   

14.
在《新巴塞尔协议》中信息披露作为市场监管的基础制度,对于实现商业银行风险的管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信息披露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与银行运行机制的建设、市场约束力量的加强、监管当局的监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论巴塞尔协议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巴塞尔协议的性质分析巴塞尔协议是巴塞尔委员会的工作成果。巴塞尔委员会是70年代世界银行危机的产物,起初是国际清算银行的一个非常设机构,又称库克委员会。现更名为“银行监管委员会”,是国际清算银行的一个正式常设机构。国际清算银行,即BIS,是世界上资...  相似文献   

16.
周仲飞 《法学研究》2013,(5):175-194
全球金融业长期以来由作为国际软法的国际金融监管标准而非国际公约予以规范,但多次金融危机反映了不完善的全球金融治理下产生的国际金融监管标准难以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2008年后随着以20国集团首脑峰会为核心的全球金融治理的重构,首脑峰会承认的国际金融监管标准具有了作为法所需要的国家意志性、正当性和强制性,这些国际金融监管标准也成为了全球金融法。  相似文献   

17.
金融业不正当竞争会造成金融秩序混乱、加大金融风险、造成金融业的极度不安全,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反不正当竞争法》与金融法律法规的衔接方面,来分析我国金融业反不正当竞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措施,加强金融业反不正当竞争,以促进金融业稳定、安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巴塞尔协议在我国的实施与我国金融法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该协议在我国实施的意义和难点。探讨了如何有效实施该协议,促进我国金融法制建设的问题,并提出加快巴塞尔协议的实施,完善金融立法和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巴塞尔公约》的缘起和谈判过程 ,然后对其后的五次缔约国大会及其成果以及《责任与赔偿议定书》分别进行了评析。在此基础上 ,作者认为 ,《巴塞尔公约》在过去的 1 0余年中已经形成可操作的法律框架 ,尽管面临着诸多困难 ,但各国共同的意愿将有助于《巴塞尔公约》得到真正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以下简称《继承法》)中关于遗赠扶养协议的规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继承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本文试就这一制度谈点个人看法。 (一) 《继承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公民可以与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