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鼠皮肤损伤后纤维连接蛋白剪接异型体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运用地高辛标记纤维连接蛋白 (FN)特殊位点的探针 ,通过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不同损伤时间大鼠皮肤各型FN剪接异型体的表达情况 ,结果发现 :伤后大鼠皮肤各型FN的表达随时间呈增高趋势 ;伤后 30~ 6 0min表达出正常皮肤中没有的EⅢA、EⅢB片段。FN的这一特性为法医学诊断生前、死后伤和伤后存活时间推断提供了新指标。  相似文献   

2.
Xue AM  Zhao ZQ  Shen YW 《法医学杂志》2003,19(3):140-142
目的研究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可变剪接片段EDA、EDB在人体皮肤切创的表达情况,并摸索EDA、EDBmRNA在离体皮肤上最长检出时限,以期为早期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实用的参考指标。方法采用DIG标记的反意RNA探针,原位杂交检测人体皮肤在损伤早期(从30min开始)FNEDA、EDB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人体皮肤无EDA、EDBmRNA表达;在损伤早期(≤3h)FNEDA、EDB的表达随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一种不断上升的趋势;EDA、EDBmRNA主要出现在表皮基底层细胞;EDA、EDBmRNA在标本离体后4h就不能检测到。结论FNEDA、EDB可作为早期损伤时间推断的较理想的参考指标,但原位杂交的检测方法不适用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及其可变剪接片段EDA、EDB在损伤后的mRNA水平,为推断早期损伤时间提供参考指标。方法培养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换无血清培养液培养24h后,采用划痕法制作细胞损伤模型,损伤后0、0.5、1、2、6、24h收集细胞,抽提RNA,实时RT-PCR定量检测总FN及其EDA、EDB的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皮肤成纤维细胞中总FN及其EDA、EDB的mRNA水平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升高,EDA mRNA在损伤后1h达到高峰,EDB mRNA在损伤后6h达到高峰,FN mRNA在损伤后2h达到高峰;在损伤1h后总FN及其EDA、EDB的mRNA表达变化随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一种不断上升的趋势。结论纤维连接蛋白EDA、EDB可作为早期损伤时间推断的较理想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Fn-EⅢA金标单克隆抗体试纸条在人体皮肤组织损伤时间推断中的有效性和灵敏度.方法提取不同损伤时间人体皮肤组织,匀浆,用Fn-EⅢA金标单克隆抗体试纸条检测其Fn-EⅢA的表达,对其结果进行评价;同时,将大鼠挫伤皮肤组织置于自然环境中,分别提取不同自溶时间段的皮肤样本进行检测,对自溶变化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正常皮肤组织样本中试纸条检测线不显色,损伤1h后即显色,随损伤时间延长,试纸条检测线有显色逐渐加深的趋势;在观察时间段内,组织自溶对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结论Fn-EⅢA金标单克隆抗体试纸条可作为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敏感、稳定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早期损伤后EDA-FN表达与损伤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e M  Yu S  Xue AM  Shen YW  Chen L  Gu YJ  Zhao ZQ 《法医学杂志》2007,23(2):94-96,F0004
目的探讨培养的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损伤后纤维连接蛋白EDA片段的表达情况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培养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利用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检测。结果培养中的人体成纤维细胞可以微量表达EDA,随损伤时间延长而表达量增加。结论EDA片段表达变化可以作为法医学早期损伤时间推断的比较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周建清  王永忠  蒋红艳  孔杰 《法医学杂志》2007,23(3):193-195,F0003
目的探讨创伤皮肤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时间相关性表达,为损伤时间推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图像分析技术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不同损伤时间大鼠皮肤组织生前及死后CGRP表达。结果生前组大鼠损伤后皮肤组织内CGRP在神经纤维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死后组皮肤组织中CGRP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生前组中CGRP表达在损伤后1h明显增多,4h达到高峰,以后恢复到正常。结论损伤组织神经纤维中CGRP表达具有规律性且有较好的时间相关性,可成为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大鼠 Fn剪接异型体分布及皮肤损伤后表达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Chen YJ  Liu NG  Huang XH  Li L 《法医学杂志》2001,17(4):193-195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新生幼鼠纤维连接蛋白剪接异型体 EⅢ A、 EⅢ B体内分布及皮肤切创、挫伤后表达情况 , 以期为法医学损伤经历时间研究探索新指标及选择阳性对照 . 方法组织匀浆后抽提总 RNA,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RT- PCR) 技术扩增目标条带 . 结果 (1)正常皮肤 EⅢ A+ 、 EⅢ B+ 不表达 , 伤后 18h EⅢ A+ 位点高丰度表达 , EⅢ B+ 位点变化不明显 , 两种致伤方式表达结果差别不大 ; (2)成年大鼠各器官分布情况依次为脑、心、肝 . 结论 EⅢ A+ 可作为皮肤损伤研究的敏感指标 .  相似文献   

8.
法医病理FN鄄Ⅲcs在皮肤切创中的表达与损伤时间关系………………………吉艳等(1):4不同方式标记非放射性探针原位杂交效果评价……………………刘宁国等(1):7吗啡类毒品中毒死者主要脏器内吗啡分布的研究…………………单亚明等(1):9大鼠早期心肌缺血心肌肌钙蛋白T脱失的免疫组化研究……………邓大中等(1):12急性心肌炎误诊为“上感”治疗死亡4例分析……………………于晓军等(1):26缝衣针自股静脉游走至心肺1例………………………………………丁轩坤等(1):46电流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及发生机制研究的新进展………………………董…  相似文献   

9.
大鼠皮肤创伤后EⅢA-FNmRNA表达与损伤时间推断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Liu NG  Chen YJ  Huang XH 《法医学杂志》2002,18(3):129-131
目的研究皮肤创伤后不同时间纤连蛋白剪接方式变化及EⅢA剪接异型体的表达。方法提取伤区组织总RNA,RT-PCR方法扩增目的条带。结果大鼠皮肤损伤后表达出正常组织中没有的EⅢA+(526bp)片段,其中伤后1h该条带肉眼可辨认,在伤后24h内,随损伤时间延长其条带亮度相应升高。结论EⅢA-FN剪接异型体表达变化可为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较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0.
大鼠脑液压冲击伤后细胞色素C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法医学上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依据。 方法 建立大鼠脑液压冲击模型。用免疫组化与图像分析技术分别检测伤后不同时间大鼠脑皮质、海马等部位细胞色素C(CytochromeC ,CytC)的表达。 结果 对照组大鼠脑内CytC有微量表达 ,伤后 15分钟表达开始增强 ,伤后 3小时达高峰 ,1天后开始减弱 ,7天后基本恢复正常。 结论 CytC表达的规律性可望为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作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PAP 法对人体腹部4小时以内切创缘 FN 进行染色观察,发现在切创早期创缘 FN 随着时间延长就有明显变化。为法医鉴定早期切创时间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还发现鼠和人腹部切创经过时间虽相同,但创缘 FN 染色强度却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皮肤切创后E-选择素表达规律及法医学意义。方法健康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活体切创组(30min~7d12个时间点)、死后切创组(30min~3h3个时间点)、死后稳定性组(-20%6h-7d9个时间点,25%6h~3d5个时间点)。在大鼠头部建立皮肤切创模型,按设定的时间点取皮肤检材,运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血管内皮E-选择素的表达规律。结果在活体切创组中,伤后1hE-选择素在血管内皮细胞内即呈阳性表达,持续至伤后7d,且随时间变化呈规律性表达。在正常对照及死后切创组未见阳性表达。死后-20%稳定性组各时间点E-选择素表达与死后即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5%各时间点与死后即刻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E-选择素在创伤后血管内皮细胞内特异性的表达具有时序性规律,且低温条件下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皮肤切创纤维连接蛋白EIIIA片段的表达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取48只成年SD大鼠并切割大鼠背部皮肤致伤。于伤后即刻、0.5h、1h、2h、3h、4h、6h、8h共8个时间段分别处死大鼠,取其创伤周围皮肤,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EIIIA+纤维连接蛋白,观察其表达水平与损伤时间的关系。结果伤后即刻未出现EIIIA+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伤后0.5 h,皮肤基底细胞开始出现阳性表达,随损伤时间的延长,阳性着色持续增强。 Western印迹法检测发现,所测得的相对光密度值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结论 EIIIA片段表达变化可以作为法医学早期损伤时间的推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和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hospho—FAK,p—FAK)在损伤区及损伤周边区内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小鼠背部切创后损伤区及损伤周边区FAK及p-FAK的表达情况。结果伤后3h,FAK和p-FAK主要表达于多核粒细胞;伤后6~24h,主要表达于大部分浸润的多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伤后3~14d。主要表达于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伤后FAK的阳性细胞率逐渐增高.于3d达到高峰.随后迅速下降;伤后p-FAK的阳性细胞率也逐渐增加,于12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Westernblot结果显示,正常皮肤中FAK及P—FAK均有表达。FAK表达强度变化不是十分明显,但仍可见在3d时含量达到最高。p-FAK蛋白含量伤后逐渐增加.12h表达最强,随后逐渐下降。结论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FAK和p-FAK阳性细胞率呈时间规律性变化.可用于皮肤切创损伤时间的推断。p-FAK呈现出明显的时间规律性变化,说明作为皮肤损伤时间的推断指标要优于FAK。  相似文献   

15.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定量研究了12例成人腹部2小时以内手术切创皮肤可检测的Fn。实验批内变异系数<5%,批间变异系数<10%,检测Fn浓度范围3.91~1000ng/ml。结果:成人腹部每克皮肤可检测Fn含量为7.5920±1.7364μg(M±SD);随着损伤时间延长,不同时间段创伤局部皮肤Fn的含量逐渐升高;各不同时间段与损伤即刻皮肤Fn含量的差值和损伤时间之间存在直线相关(r=0.9843)。经方差分析处理,发现创伤局部皮肤Fn含量在损伤经历30分钟后,有显著增加。本此结果可为推断切创形成的时间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损伤区c-jun的表达及不同损伤时间c-jun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小鼠皮肤切创后各个时间段c-jun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正常组织中有少量c-jun表达。伤后3~12h损伤区c-jun主要表达在中性粒细胞中,1~5dc-jun阳性细胞主要以单个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为主,7~14dc-jun主要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阳性细胞率3~12h逐渐增高,12h达高峰,1~5d有所下降,7d阳性细胞率达第二峰值,10~14d逐渐降低。Western印迹法检测显示各个时间段均有c-jun阳性条带,其中12h和7d为c-jun含量的2个高峰。结论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c-jun在损伤区对诱导中性粒细胞、单个核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c-jun表达的规律性变化可用于损伤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鼠皮肤切创后各个时间段FAP和α-SMA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AP与α-SMA在正常对照组及伤后1h组小鼠皮肤弱表达,伤后6h阳性细胞率开始升高,伤后5dFAP阳性细胞率达高峰,伤后3dα-SMA阳性细胞率达高峰,伤后14dFAP与α-SMA恢复至与对照组相同。Western印迹法检测显示FAP和α-SMA从1d起各个时间段均有表达,其中5d为FAP的表达高峰,3d为α-SMA的表达高峰。结论FAP可作为法医学皮肤切创形成时间的推断指标,α-SMA可作为损伤修复中后期的推断指标,FAP与α-SMA联合使用有望成为推断皮肤损伤时间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在小鼠皮肤切创组织不同时间的基因表达变化及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RT-PCR法,检测小鼠皮肤切创组织中不同时间的白细胞介素-1α和-1β(IL-1α、-1βB),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吞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和-2(MIP-1α、-2)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皮肤切创后在早期可诱导IL-1α和IL-1β的基因表达,6h达第一次高峰,24h下降,第3d再次出现高峰后,第6d下降至正常水平;而MCP-1、MIP-1α和MIP-2则在损伤后6h左右开始出现,3d达高峰,然后呈下降趋势。在这些被检因子中,以IL-1α、IL-1β、MIP-1α和MIP-2的变化幅度较大,而MCP-1的变化相对较小。结论 切创组织中IL-1α、-1β和MCP-1,以及MIP-1α、-2的基因表达随伤后不同时间呈现一定规律性变化;同时对同一组织多种细胞因子检查推测损伤时间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The adhesion molecules identified in recent years can help improve the diagnosis of the wound age, especially of injuries with a short survival time. This is also indicative of the vitality of the wounds.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n the study originated from 465 skin wounds. The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human autopsy material, during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wounds (excision) of patients and from experimental incised wounds of mice. To judge the age of skin wounds the endothelial adhesion molecules were detected in paraffin sections after autoclaving and using the ABC technique. Human skin wounds: strong positive staining was observed of ICAM-1 1.5 h at the earliest and 3.5 days at the latest, for the P-selectin 3 min at the earliest and 7 h at the latest, for the E-selectin 1 h at the earliest and 17 days at the latest and for VCAM-1 3 h at the earliest and 3.5 days at the latest after the time of injury. The L-selectin was expressed constitutively. Mice skin wounds: strong positive immunohistochemical reactions were found as a rule earlier than in human skin wounds. The detection of an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ICAM-1, VCAM-1 and P- and E-selectins can improve the wound age assessment in injuries with short survival ti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