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张衍阁 《法人》2005,(8):76-78
物权法草案在私有财产的规定方面还比较全面。不足之处是对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的规定太多,不利于对所有财产和所有权的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2.
看不出《物权法(草案)》有背离社会主义原则的问题,但在宪法眼中不同主体的物权应区别保护不应平等保护。物权法起草过程一直有忽视宪法的相关规定的倾向;现行《物权法(草案)》贯彻平等保护原则确有违宪嫌疑。宪法是包括民法在内的整个法律体系的根本法,不单纯是公法。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不一定必然不违宪。民法是具体宪法架构下的具体的民法,不宜脱离一国的现行宪法抽象谈论民法应该是什么样的。法治要求将实现价值追求与进行合宪性操作统一起来,不能以任何借口模糊违宪合宪界线或回避违宪合宪判断。处理私权利与公权力关系的价值追求应该是实现两者的平衡。现行宪法有关条款间文义上存在抵牾,区别保护和平等保护主张都有一定宪法依据但又都与另外的相关宪法条文有相悖处。在提交全国人大审议贯彻平等保护原则的《物权法(草案)》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最好按平等保护价值取向正式释宪。立法不能代替释宪。应通过宪法解释消除宪法条款间的抵牾。对不同主体的财产实行平等保护是以国家、集体在财产占有方面已经占据了优越宪法地位为前提的,是以国家、集体事实上占有和垄断社会全部财产中的基础性部分为前提的,这种平等只是宪法上和事实上公有主体居优前提下的法律上的平等。真正实现物权平等保护只会加强不会削弱公有经济的主体、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平等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的灵魂。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公、私财产的保护并没有体现平等原则,物权法的颁布则充分体现了"公私合法财产一体保护"的原则,从而使公民合法取得的财产应受到与对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平等的保护有了法律依据,并将有效防止某些滥用公权力侵犯人民合法私有财产权等严重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平等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的灵魂。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公、私财产的保护并没有体现平等原则,物权法的颁布则充分体现了"公私合法财产一体保护"的原则,从而使公民合法取得的财产应受到与对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平等的保护有了法律依据,并将有效防止某些滥用公权力侵犯人民合法私有财产权等严重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从改革开放初期起,有识之士们已有关于私有财产保护问题的预见。8月2日,十届全国人大第23次会议上,《物权法》(草案)第5次被提交审议。对《物权法》的期盼,着实反映了人们为公民私有财产得到法律保护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6.
物权法平等保护原则之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物权法(草案)》中规定了各类所有权并规定了平等保护原则,体现了物权法反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立法目的,也使物权法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是保障现代国家的法治之基,是一国法律体系之中重要的支架。我国年初出台的《物权法》对于当今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物权法》中对于权利归属的确定,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对公司财产的平等保护以及关于农民权利的保护等等规定,都可以维护和谐社会的稳定,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蛟  王斌  王红 《天津律师》2007,(3):61-62
《物权法》是确认财产、利用财产和保护财产的基本法律.是调整财产关系的重要法律。古语云“有恒产者有恒心”.只有具备完整的财产保护制度.社会发展才会和谐、稳定。有法律专家评价说.《物权法》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构建完善的私有财产保护法律制度.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最终促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相似文献   

9.
英国财产法的基本原则与概念的辨析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英国,财产法只调整和保护私有财产。公有财产是由公法加以调整和保护的。这种公法与私法的严格分工保证了财产法的“纯”私法性和整个法律部门的原则与逻辑的协调一致性。英国的“财产”概念完全是为了保护私人财产而设计的,由此而决定了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形成了财产法的技术特征。可以说英国财产法在经过历史长河的积淀之后,在基本原则、概念、渊源、技术等几个方面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和谐严密的统一整体。我国《物权法(草案)》与英国财产法不仅存在概念和范围上的区别,也存在着文化价值观的深刻差异。  相似文献   

10.
平等保护原则和私人物权制度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等保护原则的最终确立,不仅仅使《宪法》精神在物权法中得到贯彻,而且也使私人所有权与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获得同等的保护。但是,平等保护真正的含义是在剔出满足用于公共利益的那部分财产后,其余财产不管谁拥有都是平等的,而且平等保护对于国家所有权保护和私人所有权保护的含义也不尽相同。有必要从物权取得、保护和利用的角度来评判物权法是否实现了对私人财产明确归属、发挥效用和有效保护的目标。在肯定《物权法》取得成就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存在的缺憾。  相似文献   

11.
郑小敏 《法学杂志》2007,28(2):2-10
物权法的制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国家昌盛、民族兴旺以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物权法(草案)》符合我国《宪法》的规定,体现了宪法的精神,突出了对国有财产的保护,确立了对不同财产权利的平等保护原则,反映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平等保护私有财产权是《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征收是国家针对公民私有财产权最可能的“侵害”行为。《物权法》对于征收的规定有长足进步,但仍无法完全满足现实需要。在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修订的同时,《物权法》关于征收的条款也应当修订,从民事基本法的层面对征收和拆迁作出区分,规定公平、公正原则为征收补偿的基本原则,并完善征收预备程序,最后还需对《物权法》第二十八条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13.
梅子 《政府法制》2007,(14):45-46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私有财产日益增加。切实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既是宪法的规定和党的主张,也是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和迫切要求。对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给予平等保护,最终在物权法中得以明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把财产分为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进行区别保护,但刑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无论从保护范围、保护手段和保护强度来说都与公有财产有诸多不同,存在诸多不足。我们应在《宪法》“公私财产平等”思想的指导下,消除刑法中对私有财产保护的逻辑混乱和相互冲突,为私有财产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15.
私有财产与国家财产同等重要《民法(草案)》中物权法部分对私人所有权作了专章规定,有关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和物权保护等规定,对公民财产以及非公有制企业的财产同样适用。据了解,物权法律制度作为民法最重要、最基本的法律制度之一,是此次编纂民法典中新增加的内容。在并不遥远的年代,曾有过一个很符合当时逻辑的说法:因为你人是国家的,所以你的家也是国家的,所以你家里的所有财产和物品也是国家的。这种说法今天都还不陌生。“物权”是什么?绝大多数人不知道;查阅各种词典,当然也搜索不到这一词条。而流行歌曲却唱道:没有我哪有你。是的,没…  相似文献   

16.
高飞 《法学》2006,(10)
物权法平等保护财产权的初始含义强调的是各类主体享有的物权遭受侵害之后都应当给予平等的救济,广义的平等保护实质上是民法的平等原则。私人和国家、集体之所有权的客体范围的不同,与物权法平等保护财产权不冲突。社会主义对国家所有权实行特殊保护的宪法依据是关于计划经济体制的规范,而不是有关公有制这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规范,因此,社会主义概念的经济内涵与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之间不存在抵牾。在《物权法(草案)》中,财产权从区别保护向平等保护转变的宪法依据是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范。刑法与物权法一样对财产权实行平等保护,二者均不违宪。  相似文献   

17.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3):132-132
乔新生法律出版社主办的《法律与生活》杂志2006年第6期上撰文说,立法机关之所以没有在2006年全国人大的议事日程中安排审议物权法草案的内容,是因为这部草案中存在太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一部分学者期望这部物权法和国际接轨,全方位地保护私有财产。  相似文献   

18.
作为民法重要组成的物权法,突出保护的是私有财产的产权。这既是宪法精神的进一步延伸,也是我国进一步对长期存在的许多领域的产权混乱局面的一次立法梳理,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也为公、私财产的平等保护提供法律基础。本文从"产权明晰和物权法平等保护"的角度,探讨其贯穿在整个物权法当中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9.
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平等保护,是物权法的核心内容,英国的《经济学人》甚至认为这是一场"革命"。传统中国政府是"全能主义"的政府,政府扮演着"中心人"的行为角色。随着政府向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的回归,中国政府逐渐从传统政府行为向现代政府行为转化。本文将分析物权法的实施给中国政府角色定位带来的挑战,以及在这一注重保护私有产权的物权法体系下中国政府如何完成行为角色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20.
平等包括事实上的平等和法律上的平等,前者主要指包括物质财产(动产和不动产)在内的社会资源在社会成员间的平等分配,后者主要指法律在形式上的调整功能——即"严格的形式平等原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物权法上平等保护原则只能是严格的形式平等原则,物权法对形式平等原则的贯彻有利于打破以政策、命令等形式对社会成员间的财产流通和资源配置所设置的不平等障碍,并通过对"法律上之平等预期"——这一法律重要功能的维护,构建起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基石。物权法在维护形式平等原则的同时,不具备追究财产来源的合法化和重新设立新的分配制度的功能,因此,从私人财产原始起点的正当性立场以及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角度,对物权法提出的责难,是对物权法功能的误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