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9)
生态文明价值观是一种全新的价值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在大学生培养中,必须围绕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不断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道德修养,建立健全大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制度,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使大学生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梦"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和谐政治生态的形成机制是政治生态良性运作的秩序保证,是政治生态系统性和相互制衡的重要保障.和谐政治生态正是从构建政治生态的监督制衡网、形成和谐政治生态的价值观、践行公务员轮岗制度和运用制度建构与和谐政治生态环境形成之方法上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3.
李铁英  董文杰 《学理论》2013,(12):216-217
当代大学生担负着推动社会发展以及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使命,理所应当拥有较高的生态文明素养,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观念。而且,对高校的大学生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校德育的发展以及提升大学生全面素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事业,至少要把握好五个方面的内容与要求,才有可能实现基本的教育效果和目的,即生态自然观的教育、生态价值观的教育、生态平等观的教育、生态科技观的教育、生态法制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13)
生态问题是当前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改革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生态问题的关键是核心价值观问题。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是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生态政治观和生态实践观为借鉴,对人们的自然观、技术观、消费观、政策观和实践观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8)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建设美丽西藏和生态西藏是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民主改革后,西藏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与男子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西藏妇女在西藏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西藏妇女不仅是科学生态价值观的传播者,还是生态行为的实践者和生态制度的严格遵守者。  相似文献   

6.
生态马克思主义和有机马克思主义在制度批判、现代价值观批判以及政治批判上,有着相同的政治哲学立场,这种旨趣使得两种生态政治理论具有一种先在的同源共约性.然而,从产生的自然伦理价值、地理空间和工业化发展程度上看,两者也都带有一定的后现代主义色彩.对我们的启示在于生态社会正义不能仅限定在资本主义革命的政治解放意义上,更重要的应该是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4)
西方生态传播承认生态环境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在破解生态困境的议题选择和话语设置上,出现了两次转型,呈现出三个不尽相同的流派:生态本位论主张去工业化,回归农业文明;资本中心论强调运用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或者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用资本的逻辑化解生态困局;市场机制论认为破解生态困局的出路在于建立生态领域的市场机制。生态传播理念的转型,既反映了生态政治实践的革新,也反映了生态政治价值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戴维·佩珀是西方生态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军人物,面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这一现实问题,佩珀在批判生态中心主义和技术中心主义错误思潮的同时,提出了"弱"人类中心主义范式,这是一种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理论基础上新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他从"弱"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基础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提出构建以社会正义为终极目标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对于当前全球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孟国芳  张二丽 《学理论》2014,(8):289-290
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垦和索取,导致环境问题层出不穷。人类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人类的行动,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价值观问题。以高效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为载体,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态问题,促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制度缺乏生态化发展是当前我国制度反腐的薄弱环节,直接影响了制度反腐向更深层次推进,而建构制度生态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作为深化制度反腐机制的战略重点,建构制度生态逐渐成为新时期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新亮点。在增强党的反腐倡廉制度内生态与外生态平衡以及减少制度反腐成本、扩大廉洁效益方面,制度生态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通过建构制度生态来推动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注意处理好相关问题,即,生态场域:保持文化适应;生态分化:推进分权制衡;生态高效:促进制度集约化;人本生态:实现制度人性化。  相似文献   

11.
森林生态服务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公共品,其使用与提供存在巨大的外部性.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造成外部性的本质原因则在于生态产权主体的虚无状态.因此,明确森林经营者对其提供的生态服务具有生态产权,构建起一个联系工厂、森林和居民的森林生态服务产权市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林业生态建设动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范中健 《学理论》2013,(22):30-31
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人类对如何实现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出的新结论。在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进程中平衡和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探索和建立既具有普遍指导性又考虑到区域特殊性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正确把握生态文明的内在发展性与和谐性的本质特征将是今后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关注的议题。  相似文献   

13.
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有别于西方生态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的生态文明理论,如果说西方生态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在理论上的重点主要在于关注人类生态价值观上的变革的话,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点则在于坚持从历史观和自然观的辩证统一出发,把生产方式的变革和人类生态价值观的重建看做生态文明建设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把实现环境正义作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生态中心主义是当代具有影响力的一种生态伦理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虽然与其存在一些共识,但并不是对生态中心主义的再版、翻版,而是对生态中心主义的超越,是贡献给世界的又一中国智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自然观上,对生态中心主义实现了从自然主义整体论到实践论整体论的超越;在发展观上,对生态中心主义实现了从对立论到互促论的超越;在价值观上,对生态中心主义实现了从以生态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超越;在治理观上,对生态中心主义实现了从注重德治到主张德法并治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生态问题的解决必须从追寻其根本原因入手。当代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其余原因都处于从属地位。从生态资本主义的两种表现——生态市场主义和生态凯恩斯主义来看,它们都幻想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解决生态问题,因此从根本上说,都是一种概念上的自相矛盾。生态资本主义的广泛传播,不仅在于从经济学上看,它有着自己的社会根源,而且从哲学上看,它有着深刻的认识论根源。  相似文献   

16.
李抒望 《民主》2008,(2):11-13
中共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既是对人类文明进入转型期的规律性把握,也是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理念的实践性提升。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它将给我们带来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维系社会和谐发展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生态决策的价值取向与实践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决策是人类伦理价值观的变革.生态决策的目的在于在决策中确立保护生态环境的伦理责任与义务.在生态决策的实践中,必须遵循生态价值"必须"原则,生态"补偿"原则,生态"知识化"原则,决策的人民群众参与原则.  相似文献   

18.
和谐发展:生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社会主义是西方绿色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和谐发展,展现在四个方面:资本主义制度是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绿色社会是生态社会主义的多维价值观;全面和谐发展是生态社会主义的理想蓝图。  相似文献   

19.
冯颖 《学理论》2012,(25):226-228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研究是近年来的学术生长点.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表达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观念、发展的辩证思维,蕴涵了社会生态学的分析.这与生态学精神有相通性,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要以培养“生态人”为目标旨趣,既树立正确看待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的生态价值观,还有处理现实问题时坚持整体的、多元的、开放发展的生态思维方式.“生态人”既有生态情感又有关注现实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36)
我国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处于低潮,而西方资本主义有新发展,导致我国部分人对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持悲观否定态度,这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重新泛起的外部环境;当前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也是全球化、信息化、西方价值观冲击的产物;社会转型期利益多元化导致多元价值观的盛行,现代化困境也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存在提供了温床;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宣传手段的单调僵化和教条主义,使主流意识形态的实际影响力大打折扣,甚至造成逆反心理;长期的历史一元化观念,对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简单化结论,也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乘虚而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