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疆博斯腾湖芦苇湿地常年有农业污水注入,本底氮(N)、磷(P)及盐分含量较高,为了探究其在该背景下对水体氮、磷的去除率及机制,设计并开展了野外表流湿地去污实验。结果表明:芦苇湿地对咸化水体中的氮、磷去除率依然很高,对TP去除率为68%,TN去除率为33%,但对盐分无明显去除效果。在高矿化度(TDS)和低溶解氧(DO)胁迫下,博湖芦苇湿地去除水体氮、磷的途径主要有微生物反硝化作用、根际土壤吸附作用及芦苇吸收转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冬季滨海湿地植被收割对其沉积物中温室气体释放的影响,以长江入海口典型滨海湿地——崇明东滩为研究对象,观测季节性(冬季)植被收割(分别于收割后第0天、第10天、第30天、第60天采样)与不收割条件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芦苇-米草交互带和光滩沉积物中CO2与N2O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1米草和芦苇-米草交互带植被收割并未增加沉积物中CO2的释放(P0.05),但芦苇收割可能会增加N2O的释放(P0.05),说明植被收割对湿地沉积物中CO2和N2O释放的影响与植被类型密切相关.2与芦苇带相比,米草和芦苇-米草交互带沉积物中CO2累积释放量分别高出12%~57%和17%~43%,但芦苇植被覆盖下沉积物中N2O累积释放量分别比二者高出11%~81%和8%~95%.可见,米草和芦苇-米草交互带沉积物碳的呼吸损失明显高于芦苇带,但芦苇植被覆盖下沉积物中N2O逸失量相对较高.34种植被类型下,沉积物中N2O累积释放量为0.1~0.4 mg/kg,CO2累积释放量则高达1 024~2 645 mg/kg.因此,冬季滨海湿地植被收割不会显著增加N2O的温室效应,但选择性收割米草有望减少沉积物碳的呼吸损失.  相似文献   

3.
大米草、芦苇群落对COD、N、P和NH4-N等污染物有着明显的净化作用,这对潮间带水质稳定起着积极的作用.研究发现在同一淹水深度下,随着群落盖度的增加,芦苇与大米草对有机物、N,P的净化能力也随之增强;而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大米草对COD的去除率在淹水深度为30 cm时效果最佳;而芦苇群落对COD去除率随淹水深度的增加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光照能够促进湿地植物群落对污染物的净化,但受植物群落垂直结构与淹水深度的影响很大.在群落盖度大于60%、淹水深度为30 cm与当前水质条件下,大米草、芦苇二者联合净化作用在一个潮周期内对有机物、N、P和NH4-N分别可达33.6、24.9、20.8和27.6%以上.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市老港垃扭填埋场附近潮滩为例,研究了垃圾渗滤液的排放对潮滩沉积物营养盐污染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垃圾渗滤液的排放,潮滩表层沉积物中营养盐N、P的含量显著增加;在向海向上,随距排污口距离的增加表层沉积物中N、P的含量有所降低;受垃圾填埋时间长短的影响。南北线潮滩沉积物中N、P的含量有明显差异,北线沉积物中总无机氮和总无机磷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南线。柱样沉积物中N、P的含量随深度也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氨氮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总磷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5.
唐山市南湖湿地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芦苇作为人工湿地植物,土壤为基质建立人工湿地,采用人工湿地控制试验的方法深入研究了芦苇和湿地基质对唐山人工湿地南湖污水中氮磷的净化能力以及氮、磷在芦苇根、茎、叶的时空分布和动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芦苇湿地对污水中的氮、磷的净化效果十分明显,在一个月内对污水中TN的平均去除率可达到61.99%,TP平均的去除率可达51.97%,其中基质吸附和植物吸收作用是湿地脱氮除磷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6.
芦苇根际微环境对潜流人工湿地氮与COD去除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戴媛媛  杨新萍  周立祥 《环境科学》2008,29(12):3387-3392
构建了3个小型潜流人工湿地,一个不种植物作为对照;另2个栽种芦苇,其中一个湿地在芦苇根部埋设300目尼纶网制成的根袋,以区分根际与非根际环境.采用人工配水,研究了稳定运行期的人工湿地对COD、N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3个湿地对COD、N的去除场所主要位于湿地前端,且COD与N的去除具有沿程同步性.在进水C/N=5时,对照湿地、芦苇湿地和根袋湿地对NH+4-N和TN的去除效率分别为66.2%、94.2%、82.2%和67.2%、90.7%、76.1%,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对COD的去除效率分别为56.2%、80.9%、72.7%.试验中,3个湿地沿程水样的C/N值均大于5,表明碳源供应较充足.通过在湿地中预埋铂电极和土壤溶液采样器的方法,测定了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体土壤ORP以及土壤溶液中的有机物含量(以TOC表征).结果表明,湿地前端根际土壤ORP明显高于空白湿地和湿地土体土壤,差值分别为11~311 mV、62~261 mV.根系分泌物显著增加了植物湿地中有机碳的供应,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体土壤中TOC含量分别为21.3~54.6 mg·L-1和6.65~12.0 mg·L-1.正是湿地植物根际环境中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以及充足的碳源供应,使得植物湿地的脱氮效果好于对照湿地.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芦苇、水葱、香蕉、千屈草四种植物迁移养分的能力,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废水,在四个季节分别测定了出水中COD、BOD、氨氮、总氮、总磷含量,结果表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废水效果较好,出水水质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芦苇对氨氮去除效果较好,千屈草对COD、BOD去除效果均较好,香蕉对总氮去除效果较好。湿地中微生物种类及数量随着水流方向逐渐递减,在温度为15℃~20℃时四种植物下湿地中细菌及真菌数量均达到最大值,当种植芦苇及水葱时湿地细菌量更多。  相似文献   

8.
芦苇床系统净化污水的机理   总被引:99,自引:2,他引:9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模拟芦苇床系统净化污水的机理为:芦苇根际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势,为好氧性微生物的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芦苇床内根际微生物的数量与污染物去除率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是通过芦苇床内各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而去除;NH3-N主要是通过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连续反应而去除;总大肠菌群的去除一方面是由于原生动物的捕食作用和某些放线菌产生的拮抗作用,另一方面亦受营养、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SS和O-PO4-P的去除主要通过沉淀、过滤、吸附、固结等理化作用而实现。芦苇床内的优势细菌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产碱杆菌属(Alcaligen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原生动物以肾形虫(Colpoda)居多。  相似文献   

9.
<正> 近些年来,由于工业生产排放废水数量的大大增加,从而加速了受纳水体的富营养化。为了减轻废水排放所造成的富营养化带来的危害,不仅在废水排放前要去除其中(?)有机成份,而且要去除废水中的N、P等营养元素。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是新增加的广泛的处理技术,它对去除营养元素,尤其是N,有着特殊的功效。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在净化污水过程中的作用与该系统中植物根区的特点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根据植物根区净化污水的机理而建立的污水处理方法叫做根区法(Root-Zone Me-  相似文献   

10.
农田退水中N、P含量的超标对黄河造成的污染已经日益严重。利用植被处理污水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本研究在调查河套地区湿地植物资源的基础上,探讨湿地植被生产力和多样性与水质净化功能的关系。结果显示:(1)河套地区湿地植被的物种比较单调,但优势物种的初级生产能力很高;(2)湿地优势群落芦苇的再生性很低,不适合于多次收割利用;(3)春季焚烧处理可以清除植被残茬,促进芦苇的生长和营养物质积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管理方式;(4)通过对湿地植被的合理利用每年可以带走113.46kg/hm2的N和17.08kg/hm2的P,大大减轻河套灌区的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11.
以高原复合型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在水力负荷为0.067m/d的条件下,监测湿地对CODCr、TN、TP、氨氮的去除率达到了66.3%、82.5%、43.2%、76%;采集了梭鱼草、美人蕉、芦苇、水葱、茭白、再力花6种挺水植物地上部分,测定了它们的TN、TP、有机质等营养物质含量和它们腐烂分解过程中TN、TP、COD等释放强度。结果表明:梭鱼草、美人蕉、茭白释放强度较强,再力花和芦苇释放强度较弱,在选择湿地植物时综合考虑植物吸收污染物能力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再力花、芦苇等植物。  相似文献   

12.
宋颖  黄玉婷  葛川  张浩  陈昕  张志剑  罗安程 《环境科学》2014,35(9):3436-3442
为探索经济可行的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技术,选取南美白对虾海水养殖废水,对比研究了多介质土壤滤层(multi-soillayer,MSL)系统和4种不同植物配置潜流式人工湿地(大米草型、芦苇型、香蒲型和无植物型)在400 L·(m2·d)-1水力负荷下的废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MSL对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总氮(TN)、氨氮(NH+4-N)和硝态氮(NO-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0.38%±2.14%、68.14%±3.51%、40.79%±3.10%、42.68%±2.90%和54.19%±5.15%,均高于其他4种不同植物配置的潜流式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4种人工湿地系统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大米草型>芦苇型>香蒲型>无植物型.  相似文献   

13.
生态工程综合治理系统对农业小流域氮磷污染的治理效应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以典型农业小流域——开慧河流域源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排放特征,建立以生态湿地为主的小流域面源污染生态工程综合治理系统,重点探讨其对水体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畜禽养殖业是开慧河流域源区水体氮磷污染物的主要来源,需要重点防控.组合生态湿地处理工程对农村分散式生活与养殖混合废水总氮(TN)、总磷(TP)的平均去除率为87. 1%和90. 9%;多级人工湿地拦截工程对农田排水与分散式养殖混合废水TN、TP的平均去除率为85. 7%和84. 9%;景观型生态湿地净化工程对末端汇水区水体中TN、TP的去除率在27. 1%~67. 4%和13. 3%~81. 5%之间.整个生态工程综合治理系统对流域TN和TP污染物的总拦截量分别为5 292 kg·a~(-1)和1 054 kg·a~(-1),占研究区农业面源TN、TP总污染负荷的35. 3%和43. 6%.因此,构建的生态工程综合治理系统对流域农业面源氮磷污染具有较好的治理效应,适合在我国南方小流域水环境治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EGSB-SBR组合工艺在常温下进行城市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6.3~14.9℃温度范围内,进水COD浓度为224.6~368.7mg/L时,COD总去除率约为94.9%,SS总去除率约为89.6%,TN总去除率约为73.2%,TP总去除率约为88.6%,其中TP出水指标<0.5mg/L。该工艺与常规脱氮除磷工艺相比较,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处理效果较好,是一项高效、节能的新型城市污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湖滨带不同植物群落对水体氮磷的净化效果,选取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wrightii Morong)、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7种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构建自然式(NSC)、逆序式(RSC)和芦苇(PAC)3种不同植物群落以及空白对照(CK),通过野外模拟试验进行水质净化研究,观测不同植物群落对水体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和氨氮(ammonia,NH4+-N)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①湖滨带植物群落对水体氮磷的净化能力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净化能力与其自身的生长周期及温度密切相关.②RSC去除水体TN速率较快的时间是6—7月和11—12月,NSC是6—7月、8—9月和11—12月,PAC是8—9月和11—12月;NSC、RSC和PAC去除水体NH4+-N和TP速率较快的时间基本一致,均是6—7月.③植物群落能有效提升湖滨带对水体氮磷的净化效果,至试验结束,3种植物群落处理对水体TN、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53.37%~61.13%、71.36%~77.67%、70.45%~74.60%,去除贡献率分别为7.47%~15.23%、12.42%~18.73%、4.90%~9.05%;不同植物群落处理去除氮磷能力依次为RSC>NSC>PAC.④RSC对水体TN、NH4+-N、TP的去除率显著高于(P < 0.05)空白对照(CK).研究显示,多种植物群落(RSC、NSC)较单一植物(PAC)具有更强的净化能力,相同植物不同的排序方式(RSC、NSC)对水体氮磷的净化效果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水体修复过程中可以考虑对不同类型植物搭配组合以及调整排序方式以提升对污染水体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潜流水平湿地对农业灌溉径流氮磷的去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了潜流水平芦苇湿地,对农业灌溉径流(TN约为7mg/L,TP约为0.5mg/L)中氮磷进行了为期1年的去除研究.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6d时,TP和TN的去除率均大于87%和68%.湿地对TN、NH4+-N和TP的去除受HRT的影响较大(P<0.05),对PO43--P的去除受HRT的影响较小.在不同HRT情况下,NH4+-N、NO2--N、NO3--N和PO43--P的去除率均高于93%,出水浓度一般均小于0.04mg/L.且出水中的TP和TN主要为有机态,存在一个TP和TN背景浓度.TN去除率与负荷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2=0.9968),但是TP去除率与负荷之间相关性较差(R2=0.5987).以HRT为2d计算,1m2的芦苇床处理该农业灌溉径流的能力为0.1m3/d,出水TN和TP浓度可控制在0.50mg/L和0.154mg/L以下.  相似文献   

17.
人工湿地沸石填充方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传统的沸石湿地系统中沸石用量大,与沸石相关的费用高的缺点,提出采用前置沸石和表铺沸石填充方式来改善湿地中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对比研究了人工湿地中3种沸石填充方式(底铺、前置和表铺)对农田排灌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茭白-土壤湿地的污染物去除效果优于无植物的土壤湿地系统.沸石-土壤-植物系统比传统的土壤-植物系统有更好的CODCr,总氮和氨氮去除效果.3种不同沸石填充方式中,底铺沸石的总氮和总磷去除效果最好;表铺沸石的总氮、总磷和CODCr去除效果比前置沸石的好,有植物和土壤的湿地系统增加前置沸石段后CODCr的去除率升高3.4%,增加表铺沸石后CODCr去除率提高12.3%.   相似文献   

18.
添加碳源对潜流+表面流组合湿地脱氮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洪新  刘艳红  周琪  杨殿海 《环境科学》2007,28(6):1209-1215
采用向ANOXIC-OXIC(A/O)工艺出水中添加城市污水的方法,在中试规模上研究了外加碳源对潜流+表面流组合湿地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处理A/O工艺出水时(工况Ⅰ),湿地进水COD/TN仅为1.00,(NO-2+NO-3)/TN为0.48,COD、TN和TP的面积负荷去除率分别为1.82、1.59、0.14 g·(m2·d)-1.A/O工艺出水中添加少量城市污水后(工况Ⅱ),湿地进水COD/TN为3.55,(NO-2+NO-3)/TN为0.44,COD、TN和TP的面积负荷去除率分别为19.03、5.42、0.29 g·(m2·d)-1.工况Ⅱ的TN和TP面积负荷去除率分别比工况Ⅰ提高了3.4倍和2.1倍.HRT、水温、(NO-2+NO-3)/TN和COD/TN对湿地脱氮除磷效能有显著影响,在HRT为0.5~1.0d, COD、TN和TP的面积负荷率分别为3.8~38.7、5.07~13.08、0.57~1.92 g·(m2·d)-1时, TN面积负荷去除率随HRT增加而指数下降,随水温和(NO-2+NO-3)/TN的升高而线性增加,随COD/TN的增加呈幂函数增加.TP面积负荷去除率随COD/TN的增加呈幂函数增加.  相似文献   

19.
将生物膜处理工艺和漂浮栽培植物技术应用于氧化沟处理系统中,组成植物-生物膜氧化沟生态处理系统,通过其对生活污水的处理,考察了pH值、溶解氧(DO)、温度等环境因子对植物-生物膜氧化沟系统去除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中TP的去除率与pH值之间呈抛物线关系,当系统出水TP去除率达到最高时,其pH值为7.71,TP去除率随着pH值的升高而升高,TN的去除率与pH值的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DO在系统中一直保持较高的浓度,其最高浓度可达到5.6mg/L,与TP去除率的关系显著;另外,系统中污水氮磷的去除率与温度关系密切,其中NH4+-N的去除率与温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温度对污水TN和TP的去除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