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大气污染物排污许可证制度作为美国空气质量管理的核心手段,有效控制了常规和有害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为美国空气质量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该制度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框架体系和实施机制.鉴于中国排污许可证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简要梳理了美国大气污染物排污许可证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美国大气污染物排污许可证的实施程序、实施效果及实施特点,为中国污染物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全面有效实施乃至推动环境质量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跨区域补偿机制欠缺,已成为制约该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短板.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核算了 2017年生产者负责原则与消费者负责原则下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虚拟治理成本,分析了空气质量补偿主体及资金规模.结果发现,京津冀地区污染物排放具有较强的区域关联关系,说明治理大气污染不只要关注本地减排,还要加强不同地区间...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联手治霾需系统深化联防联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桂敏 《环境保护》2014,(16):41-43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为京津冀联手治霾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文章分析指出尽管目前三省市主要排放源存在较大差异,但三省市的大气污染均已呈现出多种污染物并存的复合型污染特征,亟需通过全面系统地深化区域联防联控的机制、目标、措施和手段,推进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大气污染形势和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旭颖  严刚  雷宇  宁淼 《环境保护》2020,48(17):45-48
苏皖鲁豫交界地区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两大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连接带。近年来,该地区空气质量改善进展相对较慢,大气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从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区域传输特征、重点源污染特征以及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该区域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要从深化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提升大气环境现代化治理能力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5.
丁峰  张阳  李鱼 《环境保护》2014,(21):55-57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从政策和措施两方面提出了国家大气污染防治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北京、河北、天津也先后公开各地市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的是通过各地实施严格的污染治理措施,达到控制以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大气污染问题。然而,京津冀地区雾霾多发频发,大气污染呈现新特点。基于对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现状的分析,指出三地联防联控需要合理有效利用总量控制下的三种减排模式、实施区域内外多种污染物的协调控制、积极推动以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为导向的污染物减排模式。  相似文献   

6.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研究和实施主要集中在京津冀等污染严重地区,西部地区乃至小区域内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措施研究甚少。小区域内的大气污染治理与防控由于环境主管部门的单打独斗,部门间数据共享缺失,联防联控停留在文件制度上,缺乏可操作性。黔江区空气污染主要出现在冬季(12月—次年2月),本文结合黔江区大气污染特征,分析了污染成因,从整体性治理的角度,提出应建立完善市县级联动、政府各部门之间科学的联防联控机制,促进政府、公众、企业之间良性互动,转被动治污为有效防控污染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一体化与区域空气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秋 《环境保护》2014,(17):30-33
大气污染具有区域性与公共性的特征,并从传统煤烟型污染转变为煤烟型和机动车尾气的复合型大气污染,京津冀一体化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供契机,同时,区域空气质量的改善与环境管理也有助于区域社会经济一体化的良性发展。文章指出应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坚决向污染宣战,同时在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控中强调绿色善治,实现区域污染控制社会成本最小化、减排责任公平化、控制标准一体化、发展权益均等化的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合作机制。京津冀空气质量管理需构建基于科学认知基础上的多方参与决策的区域整体大气污染控制战略与规划,践行区域"受益者支付/补偿"原则,建立区域基金或者区域财政转移支付激励经济合作、促进区域共赢。  相似文献   

8.
论污染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在空气质量达标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国君  何伟 《环境保护》2014,(14):26-29
本文以大气固定源污染物排放管理为研究对象,论证了满足大气固定源连续达标排放的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政策内在机理,以及在空气质量达标中的作用,在参考美国南加州区域清洁空气激励市场(RECLAIM)计划的基础上,建议建立大气固定源排污许可证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PM2.5和O3达标的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政策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9.
以重工业城市唐山为例,在收集已有排放源数据的同时,结合唐山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污染企业的位置及污染物排放量、浓度参数建立网格模型,采用反距离权重法及区位商法对污染源及污染物的空间分布进行估算分析,形成准确完善的多尺度、高时空分辨率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为京津冀地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及2020年大气污染物区域消减计划打下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需要改变属地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探寻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同治理机制。本文论述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机制与作用,分析区域大气污染现状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情况,探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府际间的合作博弈,研究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构建,应该从组建区域环境管理组织机构、加快建立联动执法机制、加快产业转移与结构调整等七个方面提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施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是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O3)的重要前体物,对我国城市复合污染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问题严峻,VOCs排放源类别复杂,且排放量基数大,亟需形成有效的VOCs管控策略.因此选取京津冀区域人为源VOCs排放为研究对象,建立2018年分行业分物种VOCs排放清单,并基于实测与文献调研的行业VOCs成分谱数据,获取各排放源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 OFP)与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formation potential, SOAP),同时构建VOCs排放源优先控制分级技术方法,计算各排放源分级指数,明确优先控制排放源目标.结果表明:(1)京津冀区域2018年人为源VOCs排放总量为214.0×104 t,其中芳香烃、烷烃与含氧有机物为主要物种.(2)小型客车、工业防护涂料、重型货车、焦化行业是OFP与SOAP的最主要来源.(3)工业防护涂料、小型客车、重型货...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战略水资源和饮用水源,其超采问题和环境质量恶化趋势一直未能得到有效遏制,严重危及该区域饮用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为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国家重点战略,围绕改善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目标,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存在的四点主要问题:①地下水污染严重,缺乏科学的风险管控与污染防治策略;②地下水污染源点多面广,污染监管体系亟待完善;③地下水污染分类治理技术集成创新与工程示范亟待开展;④地下水超采问题突出,迫切需要研发地下水安全回补技术.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京津冀地区已有的地下水环境管理基础,并提出“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的4个研究方向:①开展地下水污染特征识别与系统防治研究,完善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顶层设计;②突破地下水污染精确识别与优化监测技术,提升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③研发技术经济最优的源头阻控与污染修复成套技术,提升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治理能力;④开展回补区适宜性与环境风险评估,建立协同高效的安全回补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可为提升京津冀地区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管理水平、保障京津冀地区饮用水安全提供技术与管理支撑.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地区钢铁行业高时空分辨率排放清单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目前京津冀地区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基数不清,排放清单缺失的现状,以钢铁行业调研、企业在线监测、污染源调查等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钢铁行业具体工艺设备、环保措施、产能等信息,按照自下而上的方法建立了一套高时空分辨率排放清单.经计算,2012年京津冀地区钢铁企业排放SO2为47.16万t,NOx为37.22万t,烟粉尘为34.15万t,其中烧结和高炉工艺为京津冀钢铁行业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从空间分布来看,唐山、邯郸两地区集中了整个京津冀地区一半以上的钢铁企业,其污染物排放量占到了整个区域钢铁企业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4.
王媛  李玥  乔治  卢亚灵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11):4561-4569
利用WRF/CALPUFF耦合模型,在同样重污染气象条件下,选择了当下模拟应用最广的两组排放清单对4种主要污染物(NOx,SO2,PM2.5和PM10)进行京津冀城市间区域传输贡献比较分析.其中一组排放清单来自政府的环境统计(以下称:环统排放清单),另一组排放清单是来自中国多尺度排放清单(以下称:MEIC排放清单).污染物的浓度空间分布表明,两种排放清单下污染物浓度均呈现北部以唐山中心,南部以石家庄-邯郸为中心的分布特征,均是由两个浓度最高的中心向外逐渐降低.但是环统排放清单下模拟的污染物浓度高值区范围更大,更接近实际监测数据.基于不同的清单输入,一些城市的传输角色存在一些差异.例如,对于4种污染物,两种排放清单模拟出的沧州与周边城市的净传输方向完全相反,在MEIC排放清单中,沧州以向外净传输为主,即为源;而在环统排放清单中,沧州则变成了净输入城市,即为汇.这些结论将影响大气联防联控中各城市源汇责任的认定,在实际环境管理中应注重多源数据的选择、验证和比较.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结合大气环境观测数据,应用潜在源分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以及基于WRF-CMAQ模式的传输矩阵和传输通量计算方法,研究分析了2019年秋冬季京津冀典型城市的大气污染特征与成因,量化评估了京津冀地区与周边省份之间的PM2.5传输贡献.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冬季较秋季污染严重,且重污染时段PM2.5浓度均与相对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和风速呈显著的负相关;京津冀典型城市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本地、山西、内蒙古中部地区和山东地区,这与CWT结果基本吻合.京津冀各省域的PM2.5以本地排放贡献为主,北京、天津和河北的本地贡献率范围为54.33%~66.01%,京津冀受区域外传输的贡献率范围为0.11%~26.54%.传输通量结果表明,冬季PM2.5的传输主要受高空西北气流的作用,尤其清洁天气,高风速驱动清洁气团流入;秋季则主要受低空东南气流作用;传输通量呈现出显著的垂直分布特征,高空区域传输作用更为活跃,传输通量的流入/流出以及垂直分布与污染级别和RH呈现非线性响应关系,主导风向变化导致重污染前的传输效应明显大于重污染期间,高湿环境的传输效应明显小于低湿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是开展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工作的基础,对于保障京津冀地下水环境安全至关重要.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工作,以京津冀地区内某典型区域为研究区,提出了一种基于HYDRUS-2D软件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并以研究区内特征污染物硝酸盐为对象进行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地下水污染荷载主要受垃圾填埋场分布影响,其次为工业源和农业面源;②包气带结构类型不变的情况下,污染源荷载的变化只会导致进入含水层中的污染物浓度不同,不会改变包气带硝酸盐折减系数;③污染源类型、包气带介质岩性及厚度是造成研究区内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风险评价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采用基于HYDRUS-2D软件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地下水污染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对于确定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重点防控区域,提高地下水环境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不断强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问题初步得到缓解.为了深度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落实精准治污,更好地服务于京津冀有毒有毒大气污染物的环境管理,开展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优先控制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的研究.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调研法建立备选名单;针对备选名单中的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进行危害信息收集,采用两步筛选法,以危害筛选指标、暴露筛选指标、持久性/生物蓄积性筛选指标共包含10项内容进行赋分求和,筛选出高分值的污染物建立候选名单;在候选名单基础上,从国家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监测方法三方面进行筛选,形成优控名录.筛选形成的优控名录包括苯、环氧乙烷、二英类、砷及其化合物、铅及其化合物、甲醛、氯乙烯、三氯乙烯、1,2-二氯丙烷、氯甲基甲醚、铍及其化合物、三氯甲烷在内的12种(类)污染物,可为“十四五”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环境管理及今后京津冀优控名录的公布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染污综合立体观测网针对的是大气重污染发生-演变-消散全过程的核心科学问题,通过制定适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综合观测技术规范,建立了区域大气污染综合立体观测网,开展了近地面及大气边界层气象和大气化学过程的同步观测,构建了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及共享应用平台,实现了大气环境多源数据综合管理业务化,为大气重污染成因研究提供精准数据集,提升了京津冀秋冬季重污染成因机制研究和精细化源解析的能力,推动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综合立体观测网开展了传输通道的加密观测,增加了背景站和手工采样点观测,建立了包括黑碳、氨和重金属等多要素的关键站点,并充分利用了服务于科学研究的超级站和垂直梯度观测技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综合立体观测网和数据平台的建立,实现了业务部门与科研部门数据的有效融合与综合管理业务化,具有效率高、代表性好、目的性强的特点,能够很好地应对决策部门不断提高的管理需求.观测网络和平台充分吸取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观测经验,保证了观测网长期稳定运行;通过综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和发布平台,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污染成因综合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最终为实现我国空气质量的全面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郝永佩  宋晓伟  朱晓东  王京伟  程鹏 《环境科学》2023,44(12):6610-6620
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日益严峻,而对特定污染源大气污染排放特征及健康影响进行评估可以为环境空气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PM2.5为研究对象,分析京津冀地区2010~2020年机动车污染排放特征、导致的健康效应与经济损失.结果表明,2010~2020年间京津冀地区机动车PM2.5排放量呈现先逐年递增后缓慢下降的趋势;不同车型污染物排放贡献率显示,重型货车和重型客车为PM2.5主要贡献车型;不同城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特征存在差异,北京市污染物贡献率下降幅度明显,其余城市污染减排也不容忽视.机动车PM2.5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评估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各健康终端发生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20年PM2.5污染造成约34 337人(95%CI:9 025~57 209人)早逝、4.55万人(95%CI:1.08~8.02万人)住院、 28.23万人(95%CI:14.05~41.63万人)门诊及43.90万人(95%CI:16.03~67.92万人)患病;研究期间(201...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区域贸易隐含二氧化硫排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索成  赵红艳  王鑫  张强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11):3916-3923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是我国大气污染重点控制区域,厘清这一地区内部各省各行业之间贸易隐含污染物排放是加强区域产业协作、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二氧化硫(SO_2)为对象,结合自下而上排放清单与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估算了2012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省(直辖市)和各行业之间的贸易隐含污染排放,并基于产业链分析了区域贸易对重点行业SO_2的排放贡献,识别了主导排放的区域贸易产业链.研究结果表明,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六省市之间,河北和山西是主要隐含排放输出区域,北京和天津是主要的隐含排放输入区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SO_2排放主要来源于能源动力行业、金属冶炼和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和化学工业,而装备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是拉动四类重点行业SO_2排放的主要产业.进一步分析六省市内部排放与区域产业链之间的关系发现,山西省是主要的能源消费SO_2排放输出区域;河北省是主要的金属冶炼和金属制品隐含排放输出区域;河北和河南是主要的非金属矿物制品隐含排放输出区域;山西是主要的石化与化工隐含排放输出区域.以上结果有助于理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排放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为制定区域环境管理政策,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