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Palin滴定法测定二氧化氯水溶液中的氯,其结果偏低,推算的氯含量偏高且不稳定。这是由于除氯而使用的氨基乙酸与二氧化氯反应引起的。用草酸代替氨基乙酸,结果准确而且重现性好。二氧化氯含量为3.5—15毫克,氯0.1—0.3毫克的溶液,测定标准误差为0.01毫克。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氯消毒的副产物(DBPs)主要以无机的亚氯酸根和氯酸根为主,其中亚氯酸根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在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应用二氧化氯的实践,分析了二氧化氯消毒无机副产物的产生及可行的去除方法,认为用亚铁还原法控制及去除亚氯酸根是一种经济合理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对硫化物还原法、活性炭吸附法和臭氧氧化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对二氧化氯消毒工艺的正确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氯消毒的副产物(DBPs)主要以无机的亚氯酸根和氯酸根为主,其中亚氯酸根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在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应用二氧化氯的实践,分析了二氧化氯消毒无机副产物的产生及可行的去除方法,认为用亚铁还原法控制及去除亚氯酸根是一种经济合理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对硫化物还原法、活性炭吸附法和臭氧氧化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对二氧化氯消毒工艺的正确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挥发性氯代烃(volatile chlorinated hydrocarbons,VCHs)是地下水中一类重要的有机污染物,维生素B12是催化VCHs还原脱氯的高效催化剂。该文选取VCHs中典型的污染物三氯乙烯(TCE)作为研究对象,以Ti(Ⅲ)为电子供体,探索不同pH条件下,维生素B12催化TCE还原脱氯过程中碳、氯同位素分馏机理。反应溶液初始pH为7.5~9.0时,其表观一级动力学反应速率系数k值为0.06~0.15 h-1;碳同位素富集系数εC为-1.8‰~-2.4‰,氯同位素富集系数εCl均值为-1.5‰。这说明,pH增大,Ti(Ⅲ)还原势能增大,反应的速率提高;还原脱氯不同反应途径所占份额改变,碳、氯同位素分馏程度变化。碳、氯的单体同位素分析(CSIA)技术可以用来评价地下水氯代烃污染降解程度和效率,结合分析2种元素能够提高污染物修复评价的准确性,同位素富集系数的稳定性研究可为其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精确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放污水7.2万m3、硫化物109.15t、氨氮62.65t,减少了农作物受害面积;每年还可从污水中回收硫磺产品100余t、碳酸氢按388t。图2表1X780.3 .9603392二氧化氯处理含氰废水的研究/田.秀莲(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卜·//工业水处理/化工部天津化工研究院一19.96,16(2)一18~19 环信TQ一80 利用稳定二氧化氯对化肥厂造气含氰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讨论了二氧化氯的活化及活化时间;废水的pH值、反应时间、二氧化氯加入量、反应温度等对氰化物去除率的影响。试验表明:,l.二、氧化氯活化条件是C(CH3 COOH)/C(CIO:)=0.40,活化时间为5~10分钟。2.处理p…  相似文献   

6.
建立膜电解电化学氢自养MBBR反应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用于去除水中高氯酸盐,微生物利用阴极电解产生的氢气将高氯酸根还原为氯离子,而后氯离子在阳极发生氧化析氯反应生成活性氯进一步提升出水水质,从而实现高氯酸根的深度转化.利用该反应器研究了高氯酸根的转化过程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进水ClO4-浓度为(4.98±0.091)mg/L,维持HRT(水力停留时间)为4h,施加电流由6mA增加至15mA,反应器对高氯酸根的去除率由(39.75±2.09)%增加至(98.99±0.05)%,总出水活性氯浓度由(0.057±0.003)mg/L增加至(0.070±0.002)mg/L,pH值稳定在7.96~8.11,浊度较低为(0.89±0.27)NTU.进一步增大施加电流(20mA),导致阴极室溶液pH值超过9.5,进而影响微生物活性,去除率急剧下降至(30.75±1.19)%.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反应器内微生物形貌,发现反应器内微生物均附着于填料表面,以短杆菌为主,增殖缓慢.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接种及运行第24d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展开分析.结果显示,反应器运行过程中,菌群多样性下降,Thauera菌属为主要的氢自养还原优势菌属,其丰度达到8.25%.  相似文献   

7.
对用作饮用水源的地表水,为了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联邦德国对该地表水的消毒作了详细的规定,最通常用的方法是用氯或二氧化氯消毒,但当水中存在可被氧化的物质阻碍消毒时,由于消毒剂又是氧化剂与该物质反应,而使其浓度不足以破坏微生物或使病毒失灵,为了充分克服这种危险,联邦饮用水法规中规定:采用氯、次氯酸钠、次氯酸镁、次氯酸钙或漂白粉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健聪 《环境》1999,(3):42-42
二氧化氯是一种比氯强的氧化剂。它易溶于水,但在水中较不稳定,二氧化氯脱去水中的色和味比氯好,氧化较完全迅速,不产生氯化和有机碳氢化合物。此外它的消毒效果不受水的pH的高低影响。本世纪40年代就有很多用二氧化氯消毒饮用水的报道,并介绍了它的制作方法和杀菌效果。由于当时它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比氯麻烦,而且不易运输和储存,  相似文献   

9.
采用紫外/过硫酸盐(UV/PS)工艺去除水中典型PPCPs类物质氯贝酸(CA).考察了氯贝酸初始浓度、PS投加量、溶液初始pH值、碳酸氢根离子浓度、氯离子浓度和腐殖酸(HA)投加量共计6种因素对UV/PS工艺去除氯贝酸的影响.结果表明:UV/PS工艺降解氯贝酸与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相符(R2>0.95),准一级反应速率常数随氯贝酸初始浓度增加而减小.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PS投加量的增加,氯贝酸的降解速率快速增加.不同的pH值环境对氯贝酸的降解有一定影响,溶液pH值从酸性到碱性再到强碱性的过程中,UV/PS工艺对氯贝酸的降解速率呈先加快后减慢的趋势.溶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和氯离子都会对UV/PS工艺降解氯贝酸产生抑制作用,且两者对该反应的抑制作用大小关系为HCO3->Cl-.HA的存在对UV/PS工艺去除氯贝酸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鑫  高乃云  赵建夫  朱志良 《环境科学》2007,28(11):2526-2532
研究了UV和氯联合作用下溴酸根离子(BrO-3)在低浓度含溴溶液中的生成,旨在探讨pH、次氯酸钠(NaOCl)浓度、溶解氧(DO)、光强和温度等因素对其生成的影响.研究表明,暗反应条件下H2O-NaOCl-Br-体系较稳定,而UV照射可使游离氯浓度持续降低,同时伴有部分Br-(6 .6%~32%)被氧化成BrO-3离子;pH、温度和光强恒定时余氯的分解可用拟一级反应速率方程拟合;实验条件下(I为610~1 896 μW/cm2,T为12 .2~36 .1℃),拟一级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与体系温度和光强值有线性关系;BrO-3的生成大致可以分为快速、慢速和平缓3个阶段;在慢速生成阶段,BrO-3的生成量与余氯的分解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绝大部分相关系数在0 .96以上);实验范围内(pH为4 .41~11 .07,DO为1 .5~9  mg/L,Cl2为1 .23~4 .50  mg/L),低pH、低DO和高初始NaOCl(以氯计)浓度有利于溴酸根的生成,提高温度与光强均不同程度提高溴酸根生成速度,但同时因加速余氯的分解而减少了溴酸根的总生成时间.  相似文献   

11.
pH值对纳米零价铁吸附降解2,4-二氯苯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在不同pH条件下,对纳米铁(颗粒粒径为30~40 nm)及其降解2,4-二氯苯酚反应体系进行取样,并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联用(SEM-EDX)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等形貌观测与分析表征,以考察pH值在纳米零价铁降解氯酚反应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结果表明,在降解2,4-二氯苯酚的过程中纳米铁由分散的颗粒逐渐团聚,其表面逐渐氧化,并最终被呈针状结晶的碱式氧化亚铁(FeOOH)覆盖,从而阻碍了降解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在酸性体系中,纳米零价铁的氧化和团聚现象有所缓解,尽管会造成一部分铁量的损失,但反应产生大量的亚铁离子参与并促进了脱氯降解反应的进行,反应过程中溶液pH值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不同pH条件下,纳米铁对氯酚的去除率随pH值的降低而升高,酸性条件有利于提高氯酚的还原降解速率,当pH=3时,24 h内氯酚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铁对水中六氯乙烷的还原脱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纯铁粉和废铁屑时水溶液中六氯乙烷进行还原脱氯实验。结果表明,有顶空存在的反应体系中脱氯率较低;废铁屑时六氯乙烷的脱氯效果较铁粉要好;反应体系初始pH值时铁的还原脱氯作用有强烈的影响,当溶液pH值为酸性时还原效果达到最好。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锰氧化降解五氯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赵玲  彭平安  黄伟林 《环境科学》2006,27(7):1388-1392
以二氧化锰为氧化剂,研究了pH 4.12的水溶液中五氯酚氧化降解的反应动力学,并讨论了反应溶液的pH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五氯酚对二氧化锰的氧化作用具有较强的反应感受性.在pH一定和二氧化锰充分过量的条件下,随着反应的进行,五氯酚的降解速度变慢,遵循的不是简单的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而是复合的反应动力学.此外,随溶液pH由3.5升高6.6,五氯酚的降解速度发生显著地下降.运用溶剂萃取和气质联用仪的分析方法,检测到2个主产物和1个次产物.其中,次产物是由四氯-1,4-氢醌与四氯儿茶酚组成的混合物;2个主产物是由五氯酚氧自由基偶合而成的二聚体,且是同分异构体.在观测到的表面反应动力学和降解产物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氯酚被二氧化锰氧化降解的反应流程图.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锰氧化降解五氯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玲  彭平安  黄伟林 《环境科学》2006,27(7):1388-1392
以二氧化锰为氧化剂,研究了pH 4.12的水溶液中五氯酚氧化降解的反应动力学,并讨论了反应溶液的pH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五氯酚对二氧化锰的氧化作用具有较强的反应感受性.在pH一定和二氧化锰充分过量的条件下,随着反应的进行,五氯酚的降解速度变慢,遵循的不是简单的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而是复合的反应动力学.此外,随溶液pH由3.5升高6.6,五氯酚的降解速度发生显著地下降.运用溶剂萃取和气质联用仪的分析方法,检测到2个主产物和1个次产物.其中,次产物是由四氯-1,4-氢醌与四氯儿茶酚组成的混合物;2个主产物是由五氯酚氧自由基偶合而成的二聚体,且是同分异构体.在观测到的表面反应动力学和降解产物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氯酚被二氧化锰氧化降解的反应流程图.  相似文献   

15.
采用批处理实验方式,对"Fe0/优势脱氯菌"体系降解2,4,6-TCP过程进行研究,探讨了零价铁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Fe0对微生物具有促进生长和界面富集的作用,"Fe0/优势脱氯菌"体系菌浓度(D600表示)是单独优势脱氯菌体系的约1.7倍,反应96 h铁表面有大量细菌附着生长,其形态呈现短杆状或类球状;Fe0腐蚀产生的OH-对体系酸化起平衡调节作用,在pH值7.0、Fe0浓度5 g.L-1、2,4,6-TCP浓度30 mg.L-1的初始条件下,体系pH值稳定在7.8左右,有利于2,4,6-TCP还原脱氯反应的进行和优势脱氯菌的生长;2,4,6-TCP的主要降解路径为2,4,6-TCP→2,4-DCP→4-CP.  相似文献   

16.
氯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饮用水消毒剂,但是它杀灭病毒的能力较差,消毒过程中还可能形成有毒的氯化有机物。本研究认为臭氧灭活病毒的作用迅速、浓度低、效率高,副作用较小,经臭氧消毒后的水无色、无臭、无三卤甲烷等有毒副产物。 二氧化氯也可以用作饮用水消毒剂。使用二氧化氯消毒产生的三卤甲烷要比氯消毒少得多;同时,二氧化氯不与水中常有的氨作用,形成消毒能力较差的氯氨。本研究表明,在大多数的饮用水pH范围内,二氧化氯是一种比氯性能良好的消毒剂。因此,臭氧和二氧化氯可以代替氯,单独地或与氯结合用于水的消毒。  相似文献   

17.
环境化学     
X13 200401906 二氧化氯与苯酚的单电子转移反应机理/崔崇威…(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化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3,22(6). -560-563 环图X-87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研究了二氧化氯(ClO2)的电子结构以及与苯酚反应的单电子转移机理,在HF/4-31G*水平上用梯度解析技术全  相似文献   

18.
以絮凝剂聚合硅酸铝为分散物质,对高铁酸钾水溶液中的高铁酸根离子进行隔离,以减少其碰撞几率,抑制其自身分解,协促高铁酸钾对有机物的稳定氧化,延长其氧化时间和提高降解效率。研究了聚合硅酸铝加入量对高铁酸钾稳定性的调节和降解作用机制,探讨了溶液p H值对两者协同降解作用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法找出了两者最佳的配比和最适宜的p H值点,并从理论上建立了废水COD降解率与聚合硅酸铝加入量、高铁酸钾加入量以及溶液p H值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际工程案例进行了验证,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以剑水蚤死体溶出物为研究对象,通过二氧化氯预氧化与氯联合消毒,改变二氧化氯的投加量,预氧化时间,pH和温度等条件对消毒副产物的形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二氧化氯投加量增加,1,1-DCP,TCM,1,1,1-TCP和CH浓度均呈下降趋势。1,1-DCP和TCM的浓度随着二氧化氯预氧化的时间的增加而降低,1,1,1-TCP随着预氧化时间增加而升高,TCM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CH,1,1-DCP,1,1,1-TCP,的浓度随着pH增加而降低,TCM的浓度随着pH的增加而升高。当改变温度时,1,1-DCP,1,1,1-TCP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TCM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CH在10~20℃升高之后降低。  相似文献   

20.
李烨  刘菲  傅海霞  董志英 《环境工程》2012,(Z2):504-509
通过实验研究了铁还原环境下四氯乙烯(PCE)的生物降解。以醋酸为共代谢基质,在20℃时,PCE可以顺序脱氯为TCE和DCEs。反应速率常数为0.2489d-1,半衰期为2.78d。在实验的第1天和第10天分别检测到了TCE和DCEs。TCE最高浓度为358.98nmol/L,是最主要的反应产物。碳平衡为88.7%~109.3%。在13d的实验周期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都有所增加。同时研究了不同的影响因素,如低温、不同pH和电子受体对PCE生物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时,PCE可以脱氯为TCE,半衰期为6.45d,降解速率为0.1075d-1,较20℃时的降解速率要低。脱氯的最佳pH值在7.0左右,较高和较低的pH值均会抑制脱氯微生物的活性。加入不同电子受体NO3-和SO42-,PCE脱氯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前者可能是由于NO3-是相对强的氧化剂,造成微环境中的氧化还原电位升高;后者则可能是SO42-的存在,会抑制脱氯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