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环境化学     
X132(X)1《X洲加)5物理化学与环境科学/郭晓霞(贵阳市第四中学)//云南环境科学/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一2(XX),19(2)一16~18环图X一98 环境化学从化学的角度来研究污染中的化学规律。物理化学的理论和方法被运用到环保中,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提供理论依据.探索污染的形成机理,研究仇层的破坏机理,为环境检测提供了新技术。参4多元回归分析,并由所得结果进行了硝基苯类化合物结构与毒性关系的理论解释。同时还进行了人工神经网络法对于该类化合物毒性的预测,其结果明显好于多元回归法。表2参10X131 20()l0(XK)6硝基苯类化合物的结构l毒性…  相似文献   

2.
金属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的发生、迁移,转化作为环境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近年来有了很大发展。环境科学工作者不仅设法分析大气、土壤、水、底泥、动植物中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存在形态,而且还研究了在许多  相似文献   

3.
环境化学     
定的经铝比值和磷铝比值时,聚磷抓化铝溶液可划分为5类形态.描绘出了聚磷抓化铝的形态转化规律。图7参9X13 9600031新农药环境化学行为研究(V)一三氟狡草醚(Acinuorfen)在土壤和水环境中的滞留、转化/刘维屏(浙江大学化学系》…//环境科学学报/中科院环委会一1995,15(3)一295~301 环信X一9 从如下几方面研究了三氟敖草醚在土壤一水环境中的化学行为:一是土壤对该药的吸附,结果表明,吸附强度与土壤理化特性密切相关,Fre-undlieh常数R,~0.94WoM+0. 65We:‘丫一9.59pH(砂~。.94);二是吸附机理研究,发现三氟梭草醚能与碱金属以外的许多金属…  相似文献   

4.
物理化学与环境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化学从化学的角度来研究污染中的化学规律。物理化学的理论和方法被运用到环保中 ,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提供理论依据 ,探索污染的形成机理 ,研究O3层的破坏机理 ,为环境检测提供了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所长刘静宜研究员、赵殿五副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雷孝思等从事酸雨研究工作的六位专家,于今年五月十七日应重庆市环保局和环境科学学会的邀请,在我市举行酸雨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专家们介绍了我国西南地区酸雨形成的机理及其危害,分析了大气污染与形成酸雨的关系,酸雨在大气中的运动规律及其研究方法,燃煤结构对酸雨形成的影响,并着重介绍了重庆地区酸雨严重的情况,国外瑞典酸雨发展情况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63年,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科研的单位,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基础性、培育性、前瞻性、战略性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经过五十余年的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环境规划、水、大气、固废、城市生态和环境风险等六大优势领域。在科技机制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探索与实  相似文献   

7.
正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63年,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科研的单位,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基础性、培育性、前瞻性、战略性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经过五十余年的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环境规划、水、大气、固废、城市生态和环境风险等六大优势领域。在科技机制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工作,为政府部门与社会企业提供了环境保护全过程服务,为国家与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质量改  相似文献   

8.
挥发性恶臭有机污染物的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标志物技术一直是环境污染物来源识别和迁移转化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挥发性恶臭有机物作为大气环境中一类极为特殊和复杂的有机污染物,目前采用分子标志物技术研究其来源识别和迁移转化过程甚为薄弱,因此尤其值得关注。文章介绍了该类污染物分子标志物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从其来源、测试技术、大气化学污染特征和源识别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气污染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综述了我国大气污染化学研究的概况,阐明了大气颗粒物(气溶胶)的表征研究,包括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环境化学行为;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归宿的规律,包括化学过程和大气化学模式的研究等。介绍了某些大气污染物的特殊分析测试方法和采样技术,对今后发展大气化学的展望和战略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9,他引:28  
中国湖泊污染形势严峻、生态健康效应复杂,亟需适合中国区域特点的水环境基准作为加强污染控制、治理和管理的理论依据,但目前我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系统研究尚未开展,本文从水环境基准的意义、概念、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对中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研究进行了剖析回顾和展望:首先阐述了开展区域性水环境基准研究的迫切性和科学意义,揭示了"科学确定基准"的内涵;然后详细回顾了国内外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研究历史、现状及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湖泊水环境基准的"三性"原则(科学性、基础性和区域性),指出环境暴露、效应识别和风险评估是基准研究的三个关键环节;最后提出中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本文强调:阐明中国水环境的演变规律和特征,需要开展水环境污染过程和生态毒理效应研究;建立具有我国区域特点的湖泊水环境基准理论、技术和方法体系是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解决中国环境管理重大科技需求的重要任务,它既可推动中国毒理学、生物学、生态学及环境与生物地球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又可为湖泊流域的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整体提升我国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的水平和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科学院自1949年建院之初至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启动之前的1997年这段时间内,中科院在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队伍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介绍.从1949年至1997年,中科院的环境科技工作经历了思想萌芽、初步发展、快速发展和稳定发展等四个发展阶段.从1998年开始,中科院的环境科技工作进入创新跨越阶段,更加注重环境污染形成机理、生态毒理等方面的原始创新和清洁生产前沿关键技术的突破与集成.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在经济持续增长、能源消耗不断增加的同时,及时缓解了各类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有效避免了欧美发达国家曾经出现的严重大气污染灾害.然而,目前我国仍然面临着大气污染尤其是二次污染的严峻挑战.为此,非常有必要全面梳理与分析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历程、成就与经验.结果表明:我国在各阶段的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成就与较为丰富的污染防控经验,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气污染防治理论与管理模式,构建了系统科学的大气污染综合防控体系.今后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应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强化重点污染源治理,继续调整优化四大结构,统筹兼顾,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强化科技能力建设,注重大气环境问题预测,加强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共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   相似文献   

13.
区域大气环境污染光学探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污染物的形成、转化、输送和演变过程具有极强的时空相关性,研究和发展能适用于多组分环境污染物的快速、实时、动态监测技术是科学研究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基于光谱学原理的环境监测技术,由于其具有非接触、无采样、高灵敏度、大范围快速监测等特点,是国际上环境监测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并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气象和科学研究等领域.针对京津冀地区大气重污染发生-演变-消散全过程的核心科学问题,通过建立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立体观测网,开展重污染时段和重污染过程的车载走航、机载观测地基遥感和卫星遥感观测,综合运用大气环境监测网以及超级站等观测平台,获取大气污染物的光学特性、环境气象信息等演变规律,从而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光谱学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成功应用,为区域大气和全球环境状况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一世纪的环境科学——应对复杂环境系统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已有的文献表述,提出了关于环境、复杂环境系统、环境问题和环境科学等基本概念的看法.对国内外环境科学专业教育做了简要的介绍和比较,分析了复杂环境系统背景下环境科学研究面对的挑战,列举了环境科学研究中需要加强并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几个领域,并阐述了各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科学问题.初步比较了环境科学研究在中美两国的基...  相似文献   

15.
The present water pollution situation at watershed level in China has been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causes of water pollution are attributed to the extensive economic developmental pattern, poor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a lack of nonpoint pollution control. The problems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t watershed level include a lack of thought and approach, developmental delay in the environmental standard system, an inadequate monitoring ability, and an in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From 2006 to 2020,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nd governance will be a national key specific proj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The strategies of this project include establishing a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system at watershed level, orienting a healthy aquatic ecosystem, conducting risk management, and using comprehensive methods. The goal is to establish and complete a technological system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in three five-year phases. The main tasks are to develop common technologies,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chanisms for lake eutrophication control, river pollution control, urban wat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potable water safety, and wate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he bottlenecks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in China could be systematically removed, and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 system engineering approach will be conducted at selected key watersheds.  相似文献   

16.
突发性环境事件时间序列特征可表征环境风险管理成效及存在问题。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中国突发环境事件预防、控制与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大气污染事件以及噪声振动危害年发生频次呈大幅度降低趋势,但固废污染事件自2003年以来的年发生频次变化不大,而其它突发性环境事件自2002年以来的年发生频次则呈快速增长态势,说明中国在强调突发性水环境和大气环境事件监管的同时,还需加强固废污染事件及其它类型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17.
污染源排放量及其变化趋势是重要的环境管理基础信息,是国家和地方准确预判生态环境形势、高效开展生态环境管理决策和实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等的重要依据.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作为我国工业源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的主要方法之一,过去30年来为工业领域污染减排和环境监管等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产排污系数研究和应用现状,梳理了我国3次较大规模的产排污系数制修订历程,并从制定方法、覆盖度、核算方法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对工业生产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变化,我国3次制修订的产排污系数也在同步变化和升级,在产排污系数的覆盖度、适用性等方面不断提升.对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产排污系数广泛应用于环境管理制度与技术支撑、节能减排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环境科学相关研究等方面,为上述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但由于我国产排污系数仍存在缺乏动态更新机制等原因,导致其时效性不足,适用性有待持续提升,亟需将系数制定的方法标准化,制定过程中的定量化方法也有待进一步拓展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研究提出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后评估方法,有计划开展系数后评估;建立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标准体系框架,实现核算体系标准化;完善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核算技术体系,开展系数的动态更新;加强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为排污许可、环境统计、污染源普查等多套工业污染源数据统一和融合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大气环境容量理论与核算方法演变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气环境容量在我国一直被作为环境管控措施制订和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依据,相关研究是当前的热点.通过研究大气环境容量的相关文献,结合国家、区域及城市的相关实践工作,对国内外环境容量理论和核算方法的发展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述.在综述大气环境容量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具备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及资源属性三重特征.结合我国大气环境问题和大气污染管理模式的演变历程,分析了大气环境容量理论和实践在引入与探索期、发展与实践期、停滞期和快速发展期等4个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针对我国先后出现的以煤烟型污染、酸雨型污染和复合型污染为主要特征的3种大气环境问题,分析了大气环境容量的内涵及核定思路.以A值法、线性优化法、模型模拟法为重点,总结了不同核算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发现了模型模拟法可以兼顾气象、地形等自然因素和污染源等人为因素对于大气环境容量的影响,并可以反映复杂的大气物理化学过程,更适合以PM2.5、O3等复合污染为约束的环境容量的核算.最后,结合环境管理的要求,建议在以下三方面加强研究:①以多种污染指标达标为约束的大气环境容量核算方法;②典型重污染时段的大气环境容量核算方法;③改进模型模拟和多目标优化耦合技术,探讨在空气质量、健康损害、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约束下的大气环境容量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环境科学研究几个方面的进展,重点叙述了对温室效应、臭氧洞、酸雨、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研究概况,以及环境保护模式的改变,并展望了环境科学未来研究可能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芯片技术是20世纪以来发展迅速且引人瞩目的一个前沿领域。文章主要介绍了生物芯片技术在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毒理学、分子生态学以及环境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并对生物芯片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