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63年,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科研的单位,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基础性、培育性、前瞻性、战略性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经过五十余年的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环境规划、水、大气、固废、城市生态和环境风险等六大优势领域。在科技机制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工作,为政府部门与社会企业提供了环境保护全过程服务,为国家与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全面地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63年,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科研的单位,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基础性、培育性、前瞻性、战略性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经过五十余年的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环境规划、水、大气、固废、城市生态和环境风险等六大优势领域。在科技机制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工作,为政府部门与社会企业提供了环境保护全过程服务,为国家与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全面地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建成相对系统的环境科技研究体系,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环境科技创新成果,为环境质量改善、环境风险防控、生态安全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必将发生深刻变化,生态文明建设亟需环境科技做全面支撑,环境基础和前沿研究有待加强,环境保护"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问题亟待突破,对此,环境科技要提前谋划做好支撑工作。我国环境科技要准确把握未来发展目标和方向,做到"六个融合",提升创新维度和手段,落实好体制机制保障,以全面提升环境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63年,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科研的单位,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基础性、培育性、前瞻性、战略性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经过五十余年的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环境规划、水、大气、固废、城市生态和环境风险等六大优势领域。在科技机制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工作,为政府部门与社会企业提供了环境保护全过程服务,为国家与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全面地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
<正>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63年,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科研的单位,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基础性、培育性、前瞻性、战略性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经过五十余年的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环境规划、水、大气、固废、城市生态和环境风险等六大优势领域。在科技机制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工作,为政府部门与社会企业提供了环境保护全过程服务,为国家与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全面  相似文献   

6.
正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63年,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科研的单位,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基础性、培育性、前瞻性、战略性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经过五十余年的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环境规划、水、大气、固废、城市生态和环境风险等六大优势领域。在科技机制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工作,为政府部门与社会企业提供了环境保护全过程服务,为国家与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全面地科技支撑。现有在职职工135人,平均年龄40岁,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1人、高级工程师43人,博士学历24人、硕士学  相似文献   

7.
<正>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63年,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科研的单位,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基础性、培育性、前瞻性、战略性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经过五十余年的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环境规划、水、大气、固废、城市生态和环境风险等六大优势领域。在科技机制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工作,为政府部门与社会企业提供了环境保护全过程服务,为国家与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全面地科技支撑。现有在职职工135人,平均年龄40岁,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1人、高级工程师43人,博士学历24人、硕士学  相似文献   

8.
<正>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63年,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科研的单位,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基础性、培育性、前瞻性、战略性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经过五十余年的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环境规划、水、大气、固废、城市生态和环境风险等六大优势领域。在科技机制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探索与实  相似文献   

9.
过去40多年,我国生态环境科技不断发展创新,在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促进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当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相对照,我国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还面临一系列挑战。当前,要紧紧围绕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积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科技创新活力不足、科研与管理融合不足等问题,强化环境科技创新对生态环境管理决策的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63年,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科研的单位,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基础性、培育性、前瞻性、战略性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经过五十余年的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环境规划、水、大气、固废、城市生态和环境风险等六大优势领域。在科技机制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工作,为政府部门与社会企业提供了环境保护全过程服务,为国家与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全面地科技支撑。现有在职职工135人,平均年龄40岁,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1人、高级工程师43人,博士学历24人、硕士学历60人。获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评辽宁省劳动模范2人、获评沈阳市十大科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我国环境保护形势面临着深刻变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生态产品需求成为环保工作的主要矛盾.为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牢固把握"环保科技的人民性",在对未来环境形势和环保科技创新需求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紧密围绕绿色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提出了加强环保科技创新发展的4个重点任务:面向国民经济绿色发展主战场,全面提升环保科技供给能力和水平;加强环境科学基础研究,引领环境质量改善;研发关键技术,突破环境治理技术瓶颈;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提出了完善环保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5点建议:实施平台化、国际化、产业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助推现代环境科研院所制度建设;加快环保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和补强科技创新链条;完善管理决策支撑机制,解决科研与管理脱节的问题;统筹全国环境科研力量,创新重大科研项目组织模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人才创新活力,为环保科技创新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推进环保科技创新是加快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重要基础和支撑。论述了科技创新在我国环境保护管理中的作用,回顾了"十二五"期间在水、大气、土壤、生态、固废与化学品等领域环保科技工作的进展与成效,提出了"十三五"环境保护科技工作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科学院自1949年建院之初至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启动之前的1997年这段时间内,中科院在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队伍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介绍.从1949年至1997年,中科院的环境科技工作经历了思想萌芽、初步发展、快速发展和稳定发展等四个发展阶段.从1998年开始,中科院的环境科技工作进入创新跨越阶段,更加注重环境污染形成机理、生态毒理等方面的原始创新和清洁生产前沿关键技术的突破与集成.  相似文献   

14.
单力 《环境》2006,(10):92-93
黄花小学建于1950年,是广州市生物与环境科学探究活动特色项目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近年来,黄花小学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结合学校科技与生态的特色进行环境教育,探索出了一条素质教育的新路,环境教育成果突出。其中,2005年获第二届全国环境教育教学作品大赛优秀学校金奖、广东省“生物与环境科学探究活动”项目第20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006年荣获第21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青海湖流域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介绍了2008 年新立项的“十一五” 科技支撑项目“青海湖流域生态和环境治理技术与试验示范”的目标、主要内容、拟解决的关键 技术和主要创新点等,并从生态与环境监测,湿地、草地与沙地恢复,以及综合整治等方面总结 了最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环保科技回顾与评述国家确立科技发展大政方针2006年1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科技大会上,中央政府提出要用十五年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确定了国家科技发展的五个战略重点,其中第一个就是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大会确定了"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作为16个重大专项之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进一步提出了环境领域的四大优先主题,即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同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保科技大会,出台了《关于增强环境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确立了"科技兴环保战略"并建立了咨询委和科技委,从决策程序上确保了科技的支撑作用;通过实施系列重大举措推动了全国环保科技创新,形成了最广泛的环境保护"统一战线",为我国环保科技事业的大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国家和地方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推动相关产业升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11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发起成立了"资源循环利用与过程污染控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旨在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联合发展、协同创新的能力,吸纳更多的高端智慧力量和科研力量加入资源环境科研队伍,为国家资源环境事业发展提供顶层设计和科技方面的支撑。经过一年的充实和完善,由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主办,鞍钢集团矿业公司承办的2014资源循环利用与过程污染控制科技创新高峰论坛定于9月24—25日在辽宁省鞍山市举行。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科技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新时期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回顾我国生态环境科技进步历程、展望发展方向,对以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引领带动全社会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首先,回顾我国生态环境科技发展的3个主要阶段:开拓期(1972—1990年),初步建成环境总量容量的科技体系;发展期(1991—2011年),创新了流域区域污染治理的理论和技术;新时期(2012年至今),打造精准治污、系统治理的科技支撑体系.其次,系统梳理总结我国生态环境科技在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调查与风险管控及修复、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生态保护修复与监管、环境标准基准建设以及环保产业创新能力7个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的有力支撑.最后,分析我国生态环境科技发展面临的需求与挑战,提出我国生态环境科技2.0时代的治污理念及发展对策:①坚持四个“面向”.一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夯实生态环境科研基础;二是面向经济主战场,促进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三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生态环境领域集智攻关;四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牢牢把握“环保科技的人民性”.②协同三个系统.一是自然系统,从根源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标本兼治,守住自然系统生态安全边界;二是生产系统,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促进生产系统的绿色循环,形成经济增长的绿色新动能;三是生活系统,开展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研究创新,推动绿色生活转型.③实现“五个创新”.在绿色发展模式、环境治理理念、环境科研方法、多技术融合以及体制机制上实现多元创新,打造新时期下全面发展的生态环境科技2.0时代.   相似文献   

19.
环境标准是激励技术创新的一项直接有效的手段,在指导科技变革、发掘创新空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历史,1968年至1998年美国通过实施一系列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排放限值提高了90%以上,不仅取得了显著的减排成效,更推动了减排技术的革命性创新,有力保障了美国的领先优势。正是环境标准对技术变革的激励效应,使其应用于生态创新领域成为可能。生态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实践与提升,既是科学技术的创造力,更是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影响力。为此,环境标准制定时应结合我国环境保护重点任务,合理运用标准应对不同环境问题,并准确把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技术特征和生态特征,充分挖掘国际标准对生态创新的潜在作用。通过将技术支撑、生态创新和政策引导相结合,建立我国污染防治的长效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资讯     
《环境保护》2013,(16):6-9
要闻8月1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在昆明召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吴晓青指出,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我们要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来进行环境综合治理。解决环境问题,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必须充分依靠环境科技创新这个利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