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背包客及穷游文化的引入,与之相关的旅行电影也得到了发展。2010年的台湾电影《第36个故事》和2011年《转山》的成功上映,引发了国内青年人中间的"趁着年轻去旅行"的热潮。这类以旅行为题材的电影大致有两种风格走向:女性文艺清新式梦想之旅和男子汉式壮游之旅。本文以后者为研究对象,对该类型旅行电影在国际、国内的发展及其对壮游情结产生的影响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
革命母亲陶承自传体小说《我的一家》1958年出版,短时间内发行600万册。被拍成电影《革命家庭》后,连续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奖和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一时人们争相传阅,轰动大江南北。在小说和电影的推广传播手段、传播基础、传播语境、禁播后的传播失语原因等方面多值得借鉴之处。至今,依然能给网络多媒体时代的文学作品、影视传播以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好莱坞电影制片人彼得·罗异曾经说过,好莱坞早已将《孙子兵法》、《杨家将》、《西游记》等中国经典故事列为重点开发的对象。借助对传统文化的精彩讲述进一步开发中国电影市场,更值得注意的是,好莱坞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沂蒙地区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孕育了伟大的沂蒙精神。建国以来,与沂蒙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典故多次被搬上银幕,成为中国红色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电影符号学视野下分析沂蒙精神元素在红色电影中的符号系统,可以有效提炼红色电影中表达沂蒙精神的经典文化符号,以新的视角为今后进一步深度传播与弘扬沂蒙精神提供新的创意与灵感,提高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的辨析度与敏感度。  相似文献   

5.
服饰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具有文化传播功能,本文着眼于苗族服饰文化,借助传播学和符号学理论,解读苗族服饰中的文化符号,探究苗族服饰的文化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6年,以电影《无极》为代表的影视拍摄给风景名胜带来的破坏,引发了媒体和影视制作企业联手发出“绿色影视”的倡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吸血鬼"类型影视作品越来越受到中国影视爱好者的青睐。在文化全球化、跨国媒体和消费主义等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电影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成为一种趋势。以"吸血鬼"为主题的美剧,在传播西方神鬼文化的同时,也包含了对西方特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的宣传,吸引了更多的受众观赏。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是大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只有通过以文化符号为媒介的有效传播的方式进行才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借用洛特曼的符号圈理论,根据符号圈不同区域的校园文化符号的特点和需要,建设校园文化符号,增强校园文化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荆州是关公文化的发源地,关羽让荆州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情结、人文情结。本文分析了荆州关公文化传播推广现状,并就如何构建荆州专有符号,加大荆州关公文化传播力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秦时明月》动画系列为例,研究动漫产业中的动漫产品如何实现经济效益与传统文化传播双赢。首先分析国内动漫产业发展情况,再分析《秦时明月》系列在产品内容、产品经营上是如何传播传统文化的,并提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北陵 《环境》2006,(7):13-13
电影《无极》剧组破坏自然环境,引发了中国影视工作者的反思。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计划于近期发出“绿色倡议”,呼吁影视界人员树立起保护自然生态的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表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为防灾科技学院图书馆创作的表现"张衡文化"主题国画作品《两仪图》入手,深入探索图像传播与防灾科技学院"崇德博智,扶危定倾"校训精神的关系,表现"张衡文化"中科学研究的探索进取精神,进而探究《两仪图》作品成为具有防灾减灾特色校园文化的形象载体。文中深入讨论反映防灾减灾题材主题书画创作的图像传播功能在当前防灾科技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提出挖掘并塑造典型形象是图像传播"张衡文化"与防灾减灾校园文化的有效传播手段,进而总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宏观原则与特点。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著名风景区九寨沟将谢绝所有影视剧组进入拍戏。据九寨沟管理局介绍,2006年夏天,陈凯歌执导的电影《无极》剧组严重破坏香格里拉的美丽风景被媒体曝光后,九寨沟立即对各景区进行了严格检查,做出了《关于严格限制在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影视拍摄的决定》。据了解,2006年年底,九寨沟、峨眉山、黄山等33个世界遗  相似文献   

14.
电影《秋喜》作为一部主旋律谍战电影,相对"老套"的剧情该如何去抓住现代观众越来越挑剔的审美口味,也是电影导演孙周的挑战创新之处。这部电影中,几乎每一个镜头的设计和场景的布置都表现或暗示着剧情发展的进程。《秋喜》的画面符号对影片内容的表达,可以说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本文试用意大利电影理论家艾柯的"十大代码"理论对此片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景深,是影视创作中重要的表意方式之一;景深选择不同,呈现的影像语言就不同,营造的情景氛围也会相异。本文从不同的景深选择出发,结合电影《为奴十二载》分析不同景深镜头在影视表意中的作用,隐喻的不同主题,以期通过对各种景深镜头表意功能的认识,为以后的影视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周易》符号意义在实际解读中会随着时空语境的变化而产生差异。究其原因,自我作为符号阐释的主体会在语境转换中出现变化,从而影响与周围场域的关系。《周易》中"时"的观念对符号阐释具有重要意义,时间沿着线性一维度不断延续,符号意义也就尤为注重时效性,强调因时而动,相时而变。卦位设定了《周易》符号中各爻位的空间场景,同时也代表文化语境中自我的社会属性。因此,《周易》符号在卦位中"吉"、"凶"、"悔"、"吝"的各种解读也彰显出传统文化的伦理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传递性是符号的共同特性,影视语言作为一种相对于自然语言而存在的现代语言也是一种符号。本文通过影视语言同自然语言的比较,从影视语言的非对话式交流方式,影视语言的表意不确定性,影视语言语境的缺失以及受众群体的复杂性四个方面阐述影视语言受限传递性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环境》2005,(12):2-3
2005年,《环境》进行全新改版。做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环保先锋媒体,传播先进环境文化的首选刊物,白此成为《环境》的美好愿景和前进的引擎。  相似文献   

19.
2009年5月17日.我国首部反映地方党和政府领导人民群众“科学治水、铁腕治污”的环保题材电影《河长》(暂名)专家论证会在昆山召开,来自北京的影视专家对这一选题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0.
王惠 《环境工程》2023,(2):300-301
<正>1972年斯德哥尔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的召开,带动了全世界人民开始思考人类发展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在影视行业,以宣传生态环境保护为目的的思考,逐渐被融入于电影中,“生态电影”一词亦随之产生。在本土语境中,中国生态电影行业发展源流如何?如何立足于全球化生态文化语境中,凸显自身特色?中西方生态电影怎样诠释自我形象以及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如何体现文化背景和审美异同,又如何将影视艺术服务于现实社会?这些都是在生态环境多元化背景下,生态电影需要去探究的问题,也是中西方生态电影突破自身、打破文化禁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