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本文简略地回顾了我省二十多年的捕虾生产历史,并对今后提高捕虾产量,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因水平有限,错误难免,敬请批评指正。一、河北省对虾捕捞生产历年的变化及其现状我省东临渤海,沿海是对虾的天然产卵场和索饵场,也是春、秋两汛捕虾生产的良好渔场。我省沿海渔民捕捞对虾生产历史悠久,现仅根据二十多年作业形式、捕捞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我们将模型Y/R=(?)用于研究秋汛对虾渔业不同的开捕期和捕捞死亡对世代相对产量(Y/R)的影响。根据渤海对虾渔业的实际情况,在限定捕捞死亡F_旬≤0.3(捕捞力量约相当于1,000对标准机帆船)的条件下,获得最大世代相对产量的最佳开捕期为9月21日。当前秋汛渤海对虾渔业的捕捞力量(约1,700—1,800对标准机帆船)太大,额外消耗能源和渔业经济效益很差。秋汛对虾渔业有明显的生长型捕捞过度的倾向。秋汛对虾渔业管理主要是开捕期与捕捞力量的管理和合理分配资源问题。限定虾流网、机帆船和机轮拖网三种主要网具的数量和它们的开捕期,是合理利用和分配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闽东海区中国对虾放流虾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张澄茂 《水产学报》2001,25(2):116-119
研究了闽东海区中国对虾放流虾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同渤海的中国对虾一样,放流虾也表现出雌雄生长差异。雄性体生长较快,而雌性虾体可达到更大的个体:在相同体长条件下,放流虾体重比渤海野生虾大;体重生长拐点在102日龄左右。据此,笔者认为在7月中旬开始捕捞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正> 影响黄渤海对虾增殖的主要问题如下:1 产卵亲虾数量不足产卵亲虾是资源补充量的基础,尤其对一年生的中国对虾来说,补充量的多少是秋汛资源丰歉的决定因素:补充量与产卵亲虾数量呈正相关。产卵亲虾数量之所以不足,不外以下原因:1.1 秋汛对虾捕捞过度根据国家规定,渤海内12000条锚流网船捕捞秋虾,资源利用已饱和化,但由于对虾价格高昂,大量无证渔船违规作业;大量有证渔船在禁渔期内进行偷捕;大量大马力底拖网渔船集中烟威,石  相似文献   

5.
黄耆吾  阎永祥 《水产学报》1989,13(3):189-199
根据对虾流网结构特点设计兼有捕虾和接获网上掉虾功能的专用网具,研究了对虾流网作业全过程的掉虾数量;同时还对暂养模拟掉虾和对虾在网上直接死亡率作了调查;并研究了流网掉下对虾的成活率。所得结果为调整渤海区秋季对虾汛的捕捞结构,实行以流网代替拖网作业的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渤海区发生的对虾是黄渤海对虾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黄海区对虾发生量的88%左右(见表一),这部分虾主要为我国和日本所捕捞。它具有生长快、经济价值高、资源结构简单等特点。因此,搞好渤海区对虾秋汛渔获量预报工作无论是从对日斗争,对渔业生产,还是对渔获量预报工作的研究方面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虾是我国重要出口水产品,对虾资源作为渤海重点保护对象是必要的。捕捞生产由春捕改为秋捕也是为保护对虾资源,提高产量,掌握对虾资源主动权而修定的。但一项新事物的出现,一项方针政策的修订,开始总不会十全十美,需要根据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今就出现的三个主要问题。谈谈我们的一点意见: 一、对虾流网的开捕期问题 1.关于什么时间对虾流网的开捕期适当问题。多年来意见不一,根据历年渤海秋汛雌性对虾生长速度看,体长达15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8.
张新平  高兴权 《海洋渔业》1988,10(3):116-119
<正> 1988年渤海将实行禁止底拖网生产,也就是说渤海捕对虾生产“以流代拖”已成现实。这将给渤海鱼类资源的恢复和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近几年随着流网捕虾迅速发展,又出现了三重流网捕虾,并有大量发展趋势。为了论证三重流网捕对虾的利弊,提出合理的捕捞意见和建议,以便制定渔业管理政策和有关法规,秦皇岛渔政站承担了“三重流刺网捕虾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渤海中国对虾资源增殖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9年5~10月底的调查和统计资料,对在渤海增殖放流的中国对虾的分布、生长、资源量以及捕捞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6月中旬放流的中国对虾多集中在水深1~2m以内和河口附近的浅水区,到7月下旬,分布水深为5~18m,密集分布区在10~15m,之后一直生活在较深水域。6月中旬,中国对虾平均体重为2.5g;7月上、中旬,平均体重为7.0g;7月下旬,平均体重为20.0g;7月底、8月初,平均体重为27.0g;8月中旬,平均体重为36.0g;9月上旬,平均体重为41.0g。8月上、中旬渤海中国对虾的资源量为1 665t;10月下旬,生产捕捞后的资源量减少为137t。8月份中国对虾的资源分布以渤海湾最高,为129.9ind/haul.h,其次为莱州湾,为7.8ind/haul.h,再次是辽东湾,为0.3ind/haul.h,渤海中部最低,为0.05ind/haul.h。2009年渤海共放流中国对虾202641万尾,据初步统计估算,截止10月中旬共捕捞中国对虾2377t,总回捕率为2.8%。  相似文献   

10.
为合理利用我国北方海区对虾资源,每年秋季在渤海使用机动渔船双拖网捕捞生产。由于渤海既是主要的对虾渔场,又是多种经济鱼类产卵繁殖和幼鱼生长的良好场所。在拖网捕虾的同时,大量捕到当年的幼鱼,损害渔业资源。因此,在1974—1977年研究一种能够多捕对虾、大量释放幼鱼的新型双拖网。新型网的主要特点如下:它的天井网比原型网长一倍左右,并增加侧网使网口的覆盖面积和网高相应扩大,防止对虾接触网具后弹跳逃逸;将囊网网目放大到50毫米,以释放网内的幼鱼。试验效果较为满意。在模型网水槽试验中,新型网的主要优点是阻力较小、网口较高和网口前方覆盖面积较大。捕捞生产试验证明可以增产对虾40%以上,少捕幼鱼不少于60%。  相似文献   

11.
渤海、黄海北部秋汛捕捞对虾,以往主要使用拖网。为保护渔场水域的生态环境和幼鱼(幼体)资源,通过针对虾类行动的实验性观察,同时使用流网试捕。分析流网掉虾的原因和提出防范掉虾的技术措施,以便更好地实现“以流网代替拖网捕捞对虾”的技术改革。  相似文献   

12.
<正> 对虾流网属漂流刺网,依网片层数分单层刺网和三重刺网两种,以捕捞对虾为主,其捕虾量已占对虾总捕捞量90%左右,兼捕斑鰶黄姑、鲬鱼、黄鲫等,渔期自9月初至11月中下旬,渔场在渤海及黄海北部。目前,我国对虾流网的主网衣是用无色透明的尼龙胶丝编织的,而渔业技术先进的国家已普遍使用彩色尼龙胶丝流网,流网的色彩对捕捞效果有何影响,国内报告很少。 1989年秋季本所使用橘黄、浅蓝、水绿  相似文献   

13.
田学模  曲学忠 《海洋渔业》1990,12(4):152-154
<正> 对虾流网网目尺寸与虾体尺度之间的关系,是对虾流网捕虾理论与网具设计中的主要问题。这是因为对虾流网网目尺寸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其所捕对虾的体长组成和渔获效率,同时还涉及到对虾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所以正确地确定对虾流网网目尺寸,不仅在理论研究上是必要的,而且在实际生产中也有其重要意义。有关刺网网目尺寸与鱼体尺度间关系的问题,国内外已有过不少研究与论述。研究的中心问题是探求与确定鱼体大小与捕捞它的最适网目尺寸间的关系,即以某种鱼类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本单位和本地区的养虾收虾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对虾起捕时间上,应注意以下五个问题:一、根据水温情况确定收虾时间。这是我国北方地区对虾起捕时间安排的普遍做法。中国对虾成虾最适宜温度是18—25℃。水温降到  相似文献   

15.
(六 )日常管理   池塘饲养罗氏沼虾,除了定时定量投饵和施肥之外,还要认真做好水质调节、水质测定、虾体生长测定观察以及防病、防逃、防偷等,并且要贯穿池塘养虾过程的始终。   (七 )成虾捕捞   成虾捕捞是池塘养虾最后一个生产环节,要善始善终去完成。捕虾时间是否适宜,直接影响到养虾产量,何时捕捞为宜,应掌握两条原则:一是虾体生长情况。池塘饲养罗氏沼虾,一般是投放当年虾苗,一年一造,年底一次捕捞。若放养季节较早,虾生长快,中途可捕大留小,此时池塘内虾密度变小,进行疏养,有利于促进虾生长,提高养虾产量。…  相似文献   

16.
鳌山湾增殖放流中国明对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优选青岛市沿海中国明对虾的港湾增殖放流点,本实验于2010年6月至9月采用拖网调查,对鳌山湾渔业资源生物背景、放流中国明对虾的资源量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5个航次拖网调查的渔获物组成中与中国明对虾食性类似的口虾蛄捕获量最大,占总捕获量的46.66%,中国明对虾的天敌虎鱼和鲬的捕获量很少,占总捕获量的1.28%。浮游植物生物水平评价等级为Ⅴ级;(2)中国明对虾的资源调查回捕率约为0.10%,偏低,港口码头走访调查回捕率为1.20%,属正常值,但相对偏低;(3)中国明对虾生长速度较快,具有雌雄差异,最大体质量日增长量分别为0.88和0.47 g。生长初期雄虾生长较快,但后期雌虾生长速度更快,且能达到更大的规格,其渐近体质量与体长雌虾为:L∞=200.83 mm、W∞=104.05 g;雄虾为:L∞=172.64 mm、W∞=38.81 g。开捕时雌雄中国明对虾的平均体质量分别为43.25和34.20 g左右,已达到捕捞规格。鳌山湾渔业资源种类组成、浮游植物生物水平等级、放流中国明对虾的资源量、生长特性等重要数据证实鳌山湾适合中国明对虾的放流。  相似文献   

17.
国内篇     
渤海湾重现成群中国对虾今秋开渔以来,渤海湾重新出现了中国对虾的踪迹,多时一条渔船一天能捕捞70余公斤,这是十多年来没有过的收获。自上世纪90年代,渤海海域污染日趋严重,直接影响了中国对虾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且渔民们地过度捕捞,也使中国对虾难以繁衍生息,到1993年已无法形成虾汛了。近年来,渤海海域通过实施增殖、放流和伏季休渔等措施,对渤海湾生态环境进行养护,使海洋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同时,今年充沛的雨量也为中国对虾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使得对虾生长十分迅速。另外,渤海沿海各省市的渔政部门积极采取严禁拖网船作业等措施,以进一步涵养渤海水产资源,保证中国对虾的生存环境。(津水)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前言渤海的秋天可算得是渔业的黄金时代,人们把视线集中在捕捞对虾的生产上,可是只要得知毛虾资源较好,河北重点渔区宁可放弃对对虾的捕捞,也要集中力量捕捞毛虾,可见及时预报毛虾资源的好坏是多么重要的。渤海三省市有关水产研究所,对预报本地区秋汛毛虾可捕数量的预报方法均有一些研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荣成县的两对渔船的干部、渔民,掌握了对虾回游规律,改革成功一种渔民称为"漂网"的上层拖网,为捕捞"起水"(浮游到水上层)的对虾和鱼类,闯出了一条新路.山东省水产局向这两对渔船颁发了奖金.多年来,在渔业远洋捕捞生产中,人们总是采用底层拖网进行捕虾,而对于浮游到上层的鱼虾则无可奈何.对虾昼沉夜浮,因此只能白天作业,晚上站锚.一九七七年秋  相似文献   

20.
<正> 1993年6月下旬,奉贤县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对虾流行病。病害蔓延极快,半个月间,相继70%虾塘绝收或被迫弃塘。到7月下旬约一个月时统计,已弃虾塘占95.5%。仅剩4.5%的虾塘都集中在胡桥对虾养殖场,而一直维持到正常起捕期(9~10月间)的仅2%。 一、虾病发生特点和主要症状 (一)急性流行期(6月下旬到7月下旬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