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2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渤海主要生物种间关系及食物网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8,他引:24  
根据1992年-1993年渤海增殖生态基础调查大面定点底拖网试捕的渔获物,对渤海27种鱼类和10种虾蟹类的3801个胃含物样品进行了分析,并与10年前渤海鱼类的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蓝点马鲛、小黄鱼和白姑鱼等主要捕食鱼类胃含物中鱼的比例较10年前明显增加,鱼类的食性类型无明显变化。渤海低级肉食性鱼类的营养级由1982-1983年的平均2.4上升为2.5,中、高级肉食性鱼类的营养级分别由原来的平均3.2和3.8降为2.8和3.3。渤海主要鱼类之间饵料重叠系数大于0.6的占15%。鱼为渤海多数中、高级肉食性鱼类的主要摄食对象。  相似文献   
2.
对虾放流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中国对虾是我国开展种苗放流试验的首选对象,一方面日本1964年开始在濑户内海进行了日本对虾种苗放流试验,70年代初开始规模性放流,并取得了成功;另一方面对虾生命周期短、经济价值高。我国从50年代末开始就对其渔业生物学、种群动态和资源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70年代末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日臻完善,为开展种苗放流试验奠定了基础。 1981年7月中旬黄海水产研究所和下营增殖站首先在莱州湾潍河口进行了对虾种苗放流试验,共放流体长30mm种苗370万尾。1982~1984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象山港进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产学会海洋渔业资源专业委员会1992年11月15—20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召开海洋渔业资源学术讨论会。会议收到论文报告16篇,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基础上,与会代表围绕近海渔业资源增殖与管理、渔业生态环境与赤潮、海洋渔业资源研究等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讨论会开得圆满成功,现将会议纪要发给大家,供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4.
渤海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的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是一年生的大型洄游性虾类,经济价值较高,为渤、黄海海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为了确定适宜的捕捞时间,提高对虾的产量,合理地利用对虾资源,现就有关对虾生长方面的大量生物学测定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简要地阐述了对虾的生长特性和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5.
对虾是一种繁殖能力很强的大型虾类,排卵量在59万粒以上,卵子在海水中孵化、变态和发育成长。对虾产卵场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影响虾卵及幼体的成活、生长,是决定对虾世代数量变动的一个主要因素。为此,我们从1969年开始就对渤海河口对虾主要产卵场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渤海鱼类的食物关系   总被引:35,自引:11,他引:24  
渤海鱼类的食性有浮游动物食性,浮游、底栖和游泳动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底栖和游泳动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八个类群。低级肉食性种类,中级肉食性种类与高级肉食性种类的比为22∶19∶10。浮游动物、鼓虾、钝尖尾和尖尾鰕虎鱼、鳀鱼、短尾类是食物网中的主要环节。肉食性鱼类有5个捕食类群,以黄盖鲽为代表,主食鼓虾与短尾类;以鳐类、石首鱼类为代表,主食鼓虾、底栖鱼类;以中上层鱼类为代表,主食浮游动物;以牙鲆为代表,主食小型中上层鱼类。五大类群之间虽有竞争但更趋协调。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对虾产卵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1981年每年5—6月在渤海对虾的主要产卵场渤海湾连续进行了大面积调查。用9XX 周弟网垂直拖取对虾卵子、幼体定量标本,同时观测水温、盐度和饵料生物(微型浮游植物)等,研究对虾卵子、幼体数量分布和变动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渤海湾对虾产卵期一般从5月初到6月初持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开始产卵时间的年间变化较大,与对虾性腺发育状况和5月份产卵场水温的高低有关。产卵期的底层水温为13—23℃。对虾产卵场卵子、幼体数量分布的年间变化较大,中心产卵场位于渤海湾水深3—10米,幼体的饵料生物密集在低盐度的海区,适盐范围为23—29‰。卵子、幼体悬浮在整个水体中,定点取样观察表明,卵子、幼体的数量随潮汐的周期性涨落而变动。卵子、幼体数量变动与产卵场产卵亲虾和饵料生物的数量以及平均盐度显著相关。渤海湾对虾世代补充量即幼对虾的相对数量与卵子、幼体数量变动无关。  相似文献   
8.
渤海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的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绘制的对虾体长和体重的生长和生长速度曲线,描述了对虾体长及体重随时间变化的状况。对虾体长和体重增长的特点略有不同:体长增长在先,体重增长略后,体长增长较体重增长提前结束。7—9月也就是对虾体重生长曲线的拐点前后两个月是对虾生长的重要时期,这时对虾生长迅速,体长和体重增长幅度较大。9月底和10月中以后,雄、雌虾先后达性成熟并进行交配,一般不再蜕皮,生长变慢。不同世代和同一世代分布在不同海区的对虾个体大小差异较大,这种差异除了与各年对虾开始产卵的时间不同有关外,还与各年对虾种群的资源量有关。某些年份个体大小与种群资源量之间的负相关表现得比较明显,反映出对虾生长状况与饵料基础之间的铱存关系,同样地对虾个体大小的差异也与其分布海区饵料生物的数量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9.
渤海对虾补充量变动原因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长期以来对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种群渔业生物学、补充量动态、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并为生产单位提供了及时、有效和准确的秋汛渔获量预报,也为渔政部门制定渔业资源管理办法和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1]。但80年代后期,随着对虾池塘养殖业的兴起和发展,渤海对虾补充量逐年下降并在低水平上波动;90年代以来,补充量锐减,渤海秋汛对虾渔业迅速衰落。为了恢复和增加渤海对虾补充量,重建渤海对虾秋汛渔业,本文根据现有的调查和渔业统计资料,阐述和分析了渤海对虾补充量的动态特点、锐减原因1 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虾黄渤海沿岸群亲本及子一代RAPD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1997年3月从山东海阳市近海捕获中国对虾,取两尾单独暂养,产卵后培育出子代,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亲本和子代的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研究,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解亲本与子一代之间的遗传结构,比较了两个家系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使用OPG系列20个引物,有16个引物获得了谱带清晰且重复性好的产物,扩增的多态性片段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