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经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的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HNBV—937)注射Balb/c小鼠,取其免疫后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筛选与克隆,获得7株抗HHNBV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其中F9株的染色体数为87,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单抗滴度为1∶8,腹水为1∶1000。患有杆状病毒的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症的对虾组织切片的单抗酶联免疫染色,表明F9株单抗只与HHNBV病灶发生特异性结合,与对虾组织结构不发生特异性反应。将其用于现场样品的检测研究表明,该抗体适于用来进行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检测。  相似文献   

2.
1993年和1994年育苗期,在山东省十余家育苗场采集了亲虾、受精卵、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等样品共56份。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说明,所有样品均未检查出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HHNBV的病理变化;HPV的病理变化主要在亲虾、糠虾幼体和仔虾中检出,蚤状幼体有HPV感染的可疑情况。1994年,5.5%的糠虾幼体和5.1%的仔虾检出有HPV的感染。在糠虾和仔虾阶段,海捕亲虾苗种的HPV带毒率为4.0%,越冬亲虾苗种的带毒率为6.2%。HPV和HHNBV的单克隆抗体ELISA检测方法表明有3个样品为可疑的HHNBV阳性;有12.5%~25%的糠虾期育苗池和70%的仔虾期育苗池存在有HPV的感染。  相似文献   

3.
用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HHNBV)作为人工感染实验的毒种来源,对中国对虾幼体及仔虾进行了人工感染研究,结果表明HHNBV通过水体浸浴不能感染健康的中国对虾卵,幼体及仔虾;但可通过投喂感染健康的中国对虾仔虾,使其发病死亡,死亡的进程随着体长的增加而缩短。  相似文献   

4.
几种养成虾的病毒携带状况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测了深圳市及其临近地区养殖对虾携带病毒的情况。检查118尾外观正常的养殖对虾,包括斑节对虾,长毛对虾,近缘新对虾和刀额新对虾。检出带有斑节对虾杆状病毒包涵体的个体20尾,约占17%;带有对虾肝胰腺类细小病毒包涵体的个体4尾,约占3.3%。  相似文献   

5.
用T—E染色、单克隆抗体的ELISA现场诊断、组织切片和H—E染色和电镜观察等不同方法对1994年浙江省乐清和温岭两地区虾池及海区样品进行了现场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说明,1994年浙江省对虾暴发性流行病实质上是杆状病毒性的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原为HHNBV。检查到的HPV不是这场暴发病的病原。对非对虾类生物和对虾鲜活饲料的单抗ELISA检测表明,海区张网饲料可能是1994年浙江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主要传染源,病虾池中除对虾外,其它甲壳类生物在该病的传播上可能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些生物除了可能传播HHNBV外,还可能传播HPV。  相似文献   

6.
对纯化的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HNBV)进行了超微结构、紫外吸收、核酸类型及多肽SDS-PAGE的研究。同时用单克隆抗体对HHNBV的两分离株和MBV进行了血清学比较研究。用TMV作为内标定物测得病毒粒子大小为150nm×450nm,其衣壳为两个帽状物端夹13圈螺旋对称的园柱体结构。病毒在260nm处吸光系数为0.117mg/mL/OD260。病毒核酸为双链DNA,分子量大于35×106d。病毒囊膜有12种主要多肽。病毒衣壳有两种主要多肽。从寿光(HHNBV—937)和青岛(HHNBV—938)分离到的病毒种在SDS—PAGE和抗HHNBV—937单抗ELISA反应上没有显著差异。HHNBV与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在抗原决定簇上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7.
一、对虾健康养殖管理的要求我国目前在对虾病毒性暴发流行病防治研究方面已取得明显进展 ,虾病防治的实践 ,也使人们认识到健康养殖管理 ,不但可以避免暴发性流行病发生 ,而且它也是对虾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通常我们认为健康养殖管理 ,可概括为如下主要内容。1.培育和使用健康虾苗 :其主要技术关键是在苗种培育中 ,避免使用携带可引起暴发性流行病病原的亲体。当前主要是检疫HHNBV(亦称白斑综合症病毒)及MBV(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等病毒。对亲体的遗传特性应作严格选择。例如育苗单位使用人工培育亲体时 ,应避免使用同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进境斑节对虾亲虾及其仔虾,成虾中的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的包涵体和病毒颗粒的检测方法和病毒的感染率,检测结果显示,亲虾和虾苗的病毒感染率分别为23.1%和62.5%。  相似文献   

9.
用单克隆抗体ELISA技术对1994年5月~7月自山东和辽宁采集的虾池和海区材料,包括对虾、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生物、鱼类、底泥及饲料等共192个样品进行了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HHNBV的检测。结果表明,对虾中的HHNBV阳性与虾池发病情况基本相符,用单抗ELISA方法可提前20~40d对虾池的发病可能性作出预报;桡足类浮游生物的带毒率高于对虾,且其阳性的出现早于对虾,沿岸海区的桡足类浮游生物有较高的阳性率,它可能是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主要病原携带者;部分地区的卤虫也带有HHNBV,同时还从糠虾等小型甲壳类生物中检出了病原。  相似文献   

10.
HHNBV是1993年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从纯化的病毒中提取DNA,用EcoRl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成DNA片段,与PUC18体外重组,建立HHNBVDNA文库。从中筛选出三个重组质粒(5#、8#、9#),它们所插入的片段大小分别为:2.8Kb、0.8Kb、1.6Kb,它们分别用光敏生物素标记成探针,与感染HHNBV的病虾DNA呈阳性反应,以此利用制备的HHNBVDNA探针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来检测虾病。  相似文献   

11.
陆封型大西洋鲑发眼卵孵化和稚鱼养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报道了从美国引进的陆封型大西洋鲑发眼卵孵化和稚鱼养殖试验情况。经42天孵化,发眼卵的孵化率为81.85%,仔鱼至上浮稚鱼成活率为96.8%,稚鱼成活率为80%。  相似文献   

12.
从患病甲鱼的肝脏中分离到9株细菌,其中7株为温和气单胞菌,2株为豚鼠气单胞菌。两种菌JA—1和JA—2对鲫鱼的半数致死量(LD_(50))各为4.3×10~5和5.5×10~7,在两种菌培养的上清液中均有一种具有溶血活性的毒素。研究表明:甲鱼的爆发性传染病是由温和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引起,用两种菌为菌种做成菌苗,结合免疫增效剂免疫家兔制得血清,效价可达1:512,治愈率达100%。  相似文献   

13.
1991-1993年蛤蟆通水库水位变化对浮游植物种群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浮游植种属数随水位下降而减少;2)浮游植物生物量随水位下降而升高,其关系式为y=299.46-3.37x,r=-0.998;3)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随水位降低而变小,并且与水位呈明显的相关性(r=0.999,r=0.983)。  相似文献   

14.
尼罗罗非鱼五品系生长性能评估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思发 《水产学报》1998,22(4):314-321
在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三个农业生态区,山东青岛,上海,浙江湖州及广州四个地区,在网箱,水泥池及池塘三种水体,单养或混养系统里,对五个尼罗罗非鱼品系,即吉富品系,“78”吕系,“88”品系,“埃及”品系以及“美国”品系,进行生长性能的评估。评估分一龄和二龄阶段跟踪进行,共十七个试验。生长性能试验结果证明,不论是在青岛,湖州,上海还是在广州不论是池塘、水泥池,还是网箱养殖,不论是混养还是养  相似文献   

15.
高白鲑系鲑科白鲑属鱼类,原产苏联,我国引进后进行人工孵化、仔鱼饲育、鱼种培育、亲鱼饲养、人工产卵、孵化、获得了仔代.本文详细介绍了仔鱼饲育条件、技术,成活率达71.15%~85.64%.鱼种培育采用常规方法,但易患鱼病,影响成活率.亲鱼培育采用流水集约化养殖于11月下旬达性成熟进行人工繁殖,本文介绍了人工采卵,授精、脱粘、洗卵及人工孵化技术.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于1993年5月24日从加拿大FortQu′Appelle鱼苗孵化场移运大眼狮鲈鱼发现鱼卵,经孵化后孵出鱼苗14万尾,在池塘中培育。鱼苗阶段培育36天,体长53.9mm,成活率75%;鱼种阶段经95-100天培育,套养的鱼种体长20-22.5cm,体重83-107.4g,单养的鱼种体长17.5cm,体重48.4g。  相似文献   

17.
哈密产黄鳝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哈密产黄鳝的染色体组型分析王秀玲,吴敏,马英梅,刘伟,史为慧(新疆师范大学生物系,乌鲁木齐,830053)关键词哈密产黄鳝,核型,分类ANALYSISOFKARYOTYPEOFMONOPTERUSALBUSINHAMI¥WangXouling;WuM...  相似文献   

18.
EDTA对紫彩血蛤幼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EDTA对紫彩血蛤幼虫生长,存活和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的EDTA浓度均能促进幼虫生长,前期3.0×10^-6浓度组生长最快,幼虫平均壳长由对照组的235.6μm增至239.7μm,后期则以1.0×10^-6浓度且生长最快,幼虫平均壳长由对照组的247.4μm增至253.0μm;0.5×10^-6-5.0×10^-6EDTA均能提高幼虫的存活率和变态率,其中以1.0×10^-6效  相似文献   

19.
鱼鳞酶解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正交实验优选鱼鳞蛋白酶解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鱼鳞酶解宜采用条件温和的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用醋酸作软化的预处理,可使鱼鳞蛋白得到较高程度的水解,酶解时最佳温度为50℃,酶量宜采用1.5%,酶解的最佳时间为6h底物浓度宜选择20%。  相似文献   

20.
鲟鱼气泡病病例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次对鲟鱼气泡病作了报道,文章对该病病症进行了描述。初步分析了鲟鱼气泡病病因,并提出了防治鲟鱼气泡病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