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HHNBV是1993年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从纯化的病毒中提取DNA,用EcoRl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成DNA片段,与PUC18体外重组,建立HHNBVDNA文库。从中筛选出三个重组质粒(5#、8#、9#),它们所插入的片段大小分别为:2.8Kb、0.8Kb、1.6Kb,它们分别用光敏生物素标记成探针,与感染HHNBV的病虾DNA呈阳性反应,以此利用制备的HHNBVDNA探针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来检测虾病。  相似文献   

2.
鳜鱼病毒核酸随机引物扩增与克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感染鳜鱼病毒( Siniperca chuatsi Virus,简称SCV) 的鳜鱼体中分离病毒,提纯核酸作模板。通过RAPD 法,用带酶切位点的引物进行病毒核酸随机引物扩增,获得扩增带谱。从带EcoRⅠ酶切位点的引物扩增产物中,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大小约为0 .4 和0 .5 Kbp 的片段,经EcoRⅠ酶切处理制备成带粘性末端的片段,分别插入质粒pUC19 的EcoRⅠ位点。EcoRⅠ酶对重组子进行了酶切鉴定,获得2 种带插入SCV 核酸PCR扩增产物的重组子。  相似文献   

3.
镢鱼病毒核酸随机引物扩增与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感染鳜鱼病毒(Siniperca chuatsi Virus,简称SCV)的鳜鱼体中分离病毒,提纯核作模板。通过RAPD法,和带酶切位点的引物进行病毒核酸随机引物扩增,获得扩增带谱。从带EcoPI酶切位点的引物扩增产物中,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大小约为0.4和0.5Kbp的片段,经EcoRI酶切处理制备成带粘性未端的片段,分别插入质粒pUC19的EcoPI位点。EcoRI酶对重组子进行了酶切鉴定,  相似文献   

4.
斑节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部分基因组文库及核酸探针检测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邓敏 《水产学报》2000,24(2):161-166
通过分离纯化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粒子,抽提病毒DNA。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或SalⅠ酶切后,克隆入质粒pBluescriptⅡKS中,从而建立了WSSV部分基因组文库。估计WSSV基因组DNA在165kb以上。将WSSV EcoRⅠ克隆片段标记制备为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打点杂交和原位杂交,其结果证明了克隆片段对WSSV特异,并为检测WSSV提供了方法。通过对部分基因组文库序列  相似文献   

5.
PUC质粒用Saml酶切,经Taq酶和dTTP处理,构建成dT载体。PCR产物经低熔点琼脂糖凝胶纯化,与dT载体直接进行连接反应,再转化受体菌。运用该法对不同长度的病毒、细菌和动物细胞的DNA片段进行了克隆试验,均获得高效率克隆。  相似文献   

6.
用6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4条条纹斑竹鲨的线粒体DNA,PstI,HpaI,XbaI,EcoRI,EcoRV,BglⅡ在条纹斑竹鲨mtDNA分子上分别具有0至2个切点,mtDNA分子大小为16.6kb,根据单酶和双酶完全酶解片段的大小,构建了条纹斑竹浙江省mtDNA的限制性酶切图谱。  相似文献   

7.
鲇鱼线粒体DNA的酶切图谱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差速离心法及DNaseⅠ、RNase消化法制备并纯化了鲇(Silurusasotus)肝脏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用8种限制性内切酶对mtDNA进行了分析。BgⅡ、EcorⅠ、PstⅠ、BglⅠ、BamHⅠ、XbaⅠ、HindⅢ、XhoⅠ在鲇mtDNA分子上分别具1、1、1、2、2、7、7和0个切点。mtDNA分子量约10.84×10 ̄6道尔顿,大小为17.54kilobasepairs。根据单酶和双酶解片段的数目和分子量,建立了鲇mtDNA的限制性酶切图谱。  相似文献   

8.
鳜鱼病毒核酸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新辉 《水产学报》2000,24(2):171-174
提取鳜鱼病毒核酸,分别用DNase、RNase和绿豆芽核酸酸处理表明,该病毒为双链DNA病毒,用带EcoRⅠ酶切位点的随机引物扩增病毒核酸,获得扩增核酸带谱。经低熔点琼脂糖回收PCR产物,与质粒pUC19连接,获得三个重组子,已经对两个小插入片断进行了序列分析,插入序列分别为369bp和450bp。GenBank检测显示,尚未有类似的序列报导。  相似文献   

9.
宋平  李小迎  熊全沫 《水产学报》1994,18(3):221-230
以十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对鲢鱼mtDNA进行单酶完全酶解的切点数:SalI和BglⅡ为0;PstI.XhoI.KpnI和SacI为1;HpaI和XbaI为2;BamHI为3;BglI和EcoRI为4。以九种限制性内切酶对鳙鱼mtDNA进行单酶完全酶解,其切点数;PstI.XhoI.SalI.KpnI.BglⅡ均为1;HPaI和XbaI为2;SacI为3;BglI为4。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得鲢鱼mtDNA分子量为15930±220碱基对(bp);鳙鱼mtDNA分子量为16650±150碱基对(bp)。用单、双酶解法和部份酶解法构建了鲢鱼九种酶18个切点和鳙鱼九种酶16个切点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另外,对这两种鱼的酶解位点数,片段大小和限制酶图谱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鳜鱼病毒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新辉 《水产学报》2001,25(1):43-46
从RAPD扩增的鳜鱼病毒(SCV)核酸电泳带中回收了二个片断,克隆子pUC19质粒(称为SCVE369和SCVE450),序列分析表明插入片段分别为369bp和450bp与GenBank序列没有显著的同源,根据克隆序列调计两对引物P1/P2和P3/P4 ,在健康鳜鱼,病鳜以及提纯的SCV核酸中进行PCR试验,结果表明,P1/P2组引物在SCV基因组中扩增出特异性核酸片段,可作为鳜鱼病毒PCR诊断,检测片段为369bp.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plasmid content of 18 isolates of Edwardsiella ictaluri found in channel catfish was analysed by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Each isolate contained an identical set of plasmids. This set consisted of two prominent plasmids of 5.2 and 4.4 kilobase pairs, and three smaller and less apparent plasmids. One plasmid (the 5.2 kilobase plasmid) was radiolabelled and used to probe a blot of DNA from all isolates. All plasmids were hybridized but no chromosomal DNA was labelled. These plasmids must share some homologous regions. DNAs from other bacteria, including the related Edwardsiella tarda, were also probed and no hybridization was seen. It is suggested that a plasmid probe may be a sensitive, specific probe for detection of E. ictaluri in channel catfish  相似文献   

12.
使用采样液SEMP-Tris保存人工感染HHNBV(WSSV的一个分离株)的中国对虾组织,然后分别用酚抽提法、玻璃乳(Glass Milk)回收法、硝酸纤维素膜结合法和煮沸-乙醇沉淀法提取DNA。应用HHNBV引物对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扩增产物进行鉴定和检测。通过比较表明,煮沸-乙醇沉淀法是一种最快速、简便的从采样液SEMP-Tris保存的病虾组织中制备PCR模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用单克隆抗体ELISA技术对1994年5月~7月自山东和辽宁采集的虾池和海区材料,包括对虾、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生物、鱼类、底泥及饲料等共192个样品进行了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HHNBV的检测。结果表明,对虾中的HHNBV阳性与虾池发病情况基本相符,用单抗ELISA方法可提前20~40d对虾池的发病可能性作出预报;桡足类浮游生物的带毒率高于对虾,且其阳性的出现早于对虾,沿岸海区的桡足类浮游生物有较高的阳性率,它可能是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主要病原携带者;部分地区的卤虫也带有HHNBV,同时还从糠虾等小型甲壳类生物中检出了病原。  相似文献   

14.
用T—E染色、单克隆抗体的ELISA现场诊断、组织切片和H—E染色和电镜观察等不同方法对1994年浙江省乐清和温岭两地区虾池及海区样品进行了现场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说明,1994年浙江省对虾暴发性流行病实质上是杆状病毒性的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原为HHNBV。检查到的HPV不是这场暴发病的病原。对非对虾类生物和对虾鲜活饲料的单抗ELISA检测表明,海区张网饲料可能是1994年浙江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主要传染源,病虾池中除对虾外,其它甲壳类生物在该病的传播上可能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些生物除了可能传播HHNBV外,还可能传播HPV。  相似文献   

15.
在从患病大口鲇中分离到普通变形杆菌TWN-3株的基础上,将该菌总DNA用EcoRI不完全酶切后,分离5kb左右的片段,连接入pUC18质粒,转化E.coli BL21,构建基因组文库,得到3.6×103个重组子,远大于理论计算的1831个重组子,随机挑选重组子经EcoRI酶切鉴定重组率为100%,文库构建成功;将该菌裂解液与佐剂混合,免疫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免疫程序结束后,抽血并分离血清,对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的文库进行免疫印迹筛选,最终得到8个阳性克隆子。本实验为该菌的DNA疫苗以及重要基因表达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日本蟳微卫星富集文库的建立与多态性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磁珠富集法筛选日本蟳微卫星分子标记。日本蟳基因组DNA经Sau3 AⅠ酶切后,收集400~1 200 bp大小的片段并纯化,利用生物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AC)15从中筛选出含有微卫星序列的DNA片段,连接到pMD18-T载体中,构建富集微卫星序列的基因组文库,经PCR检测筛选出阳性克隆进行测序。从随机挑选的970个菌落中筛选出369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结果86.99%(321个)含有微卫星序列,其中完美型占80.54%,非完美型占15.95%,混合型占4.28%。除使用的探针AC重复外,还得到GA、CT等重复序列。共设计出102对微卫星引物,其中65对能扩增出清晰条带,27对具有多态性。同时筛选出的微卫星标记可为今后研究日本蟳的分子遗传育种提供有效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7.
对虾一种杆状病毒多角体蛋白基因的PCR扩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已发表的几种杆状病毒的多角体基因的序列比较与分析,设计并合成两对PCR简并引物P—60/P740和P164/P640,从纯化的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提取DNA并进行PCR扩增,P—60/P740的扩增片段较为复杂,基中1条的长度为800bp的主带与设计的DNA片段长度相近。P164/P640经优化PCR的反应条件后,成功地扩增出与设计相同的约480bpDNA片段。进一步的实验表明,P—60/P740扩增的分子量为800bp的片段可被P164/P640引物对扩增,分子量与预期的相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P—60/P740可用于杆状病毒多角体蛋白全基因的克隆,P164/P640对于对虾杆状病毒的调查和研究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三疣梭子蟹C-型凝集素的原核表达和活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RT-PCR扩增三疣梭子蟹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 like-domain protein,CTLD)基因序列,将目的基因克隆入质粒pET32a,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2a-CTLD.将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中,通过IPTG诱导CTLD的表达,对其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 检测.用His GraviTrap Ni亲和层析柱及超滤离心管纯化目的蛋白,并对其进行活性检验.结果表明,构建得到CTLD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双酶切鉴定得到与预期片段相符的外源基因插入片段,经测序与目的序列完全一致;诱导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M) 39 600的目的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成功表达;重组C-型凝集素对兔的红细胞没有明显的凝集作用,但对小鼠红细胞的凝集效价是22,而对所选5种细菌的凝集作用存在差异,其中对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凝集作用,而对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鳗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无凝集现象.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型凝集素在免疫防御中的作用与地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