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农业生产中为了达到减肥及提高水稻产量及品质的目的,选用环保型有机肥蚓粪进行研究.通过开展大田试验,以南粳9108为研究对象,共设置8个处理,包括分别减氮10%、15%的条件下,施用量分别为200、300、400 kg/667 m2的蚓粪处理,对照为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处理.在水稻成熟期取样测定,探究施用蚓粪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减氮10%的条件下,施用300 kg/667 m2的蚓粪能够提高土壤的有机质、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降低pH值;水稻产量排第2,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都达到了1级标准,水稻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也降到最低.因此,在减氮10%后,施用300 kg/667 m2的蚓粪不仅对土壤性质的改善效果较好,还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同时对水稻的品质提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纳米碳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一丹 《中国稻米》2013,19(1):44-46
在东北单季稻种植区,对不同施氮水平下添加纳米碳粉对水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纳米碳粉可提高水稻产量,以施氮量为10 kg/667 m2时产量最高,比等氮量常规施肥增产10.21%,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每667 m2可增收114.38元。同时,在适宜施氮量条件下,加施纳米碳粉能够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本试验中以施氮量为7 kg/667 m2的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达44.77%。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农活用工也越来越紧张,已经影响了机插水稻的育秧和栽插环节,因此直播稻近年来又逐步兴起.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新洋分公司近几年引进西瓜种植后,水稻种植的茬口分为西瓜-小麦茬和水稻-小麦茬.为了解不同肥料运筹对当地不同茬口直播稻苗情动态、群体质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设计了水稻-小麦茬施氮量21.0、24.0、27.0 kg/667 m2 3个水平,西瓜-小麦茬施氮量19.0、22.0、25.0 kg/667 m2 3个水平,每个施氮量水平中有穗肥1遍(倒2.5叶施用)和2遍(分别在倒3.5叶、倒1.5叶施用)2个处理.结果表明:水稻-小麦茬直播稻施用纯氮24.0 kg/667 m2、2遍穗肥处理的RN2S2产量最高,为583.43 kg/667 m2;西瓜-小麦茬直播稻施用纯氮19.0 kg/667 m2、2遍穗肥处理的WN1S2产量最高,为642.81 kg/667 m2.因此,水稻-小麦茬直播稻一生用氮量在24.0 kg/667 m2左右,西瓜-小麦茬直播稻一生用氮量在19.0kg/667 m2左右,且在倒3.5叶、倒1.5叶施用2遍穗肥时取得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折合每667 m2一次性基施纯氮4 kg条件下,尿素处理产量为436.41 kg/667 m2,几种生物有机肥处理的产量在457.10~495.87 kg/667 m2之间,均高于尿素处理,其中以双友生物有机肥处理的产量最高。与尿素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能够促进水稻分蘖的发生,增加有效分蘖数,提高成穗率、结实率、千粒重,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麦后水直播稻15 kg/667 m2、18 kg/667 m2、21 kg/667 m2、24 kg/667 m2不同用氮量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总施氮量15 kg/667 m2的水稻生长量明显不足,施氮量21 kg/667 m2的水稻生长量略显偏多,施氮量24 kg/667 m2的水稻生长量明显偏多,而施氮量18 kg/667 m2处理不仅使水稻各生育期的生长清秀稳健,而且穗粒结构较为协调,同时还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水平。从而初步明确麦后水直播稻施氮量以18 kg/667 m2为宜。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施氮水平下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对机插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2019年和2020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富阳试验基地开展大田试验,设置普通机插条件下0及13 kg/667 m2两个氮肥水平,生物可降解膜覆盖机插种植下13 kg/667 m2和 11 kg/667 m2 两个氮肥水平。结果表明,相同施氮量下,与不覆膜相比,覆膜机插水稻产量2019年和2020年分别增加6.1%和2.6%,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17.4%和5.3%;在覆膜机插条件下,氮肥减施15%,与氮肥不减施处理相比水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量差异不大,但氮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说明覆膜机插在保障一定产量的条件下,能够减少氮肥施用,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环境污染,为水稻稳产和绿色高效提供一种新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简比试验,研究稻草还田条件下不同施钾水平对水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用钾肥,施用K2O 3~9 kg/667m2可以达到节本增效的作用,增施钾肥有利于水稻增产,增产率达8.2%~12.3%,以施K2O6 kg/667m2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8.
《中国马铃薯》2017,(5):290-295
以中晚熟鲜食马铃薯品种‘东农31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密度和氮钾肥处理下的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以便为该品种的丰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光合特性在不同因素条件下表现不同,氮处理对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极显著;钾处理对SPAD值和气孔导度的影响显著;密度处理仅对SPAD值影响显著。综合来看,SPAD值在施氮量为10 kg/667m2、施钾量为7.5 kg/667m2、密度为4 200株/667m2时最大;净光合速率在施氮量为15 kg/667m2、施钾量为7.5 kg/667m2、密度为5 000株/667m2时最大;气孔导度在施氮量为15 kg/667m2、施钾量为12.5 kg/667m2、密度为3 400株/667m2时最大。三个因素条件中,钾素对产量影响显著,且在施氮量5 kg/667m2、施钾量12.5 kg/667m2、种植密度为4 2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为3 150 kg/667m2;在施氮量15 kg/667m2、施钾量7.5 kg/667m2、种植密度为5 000株/667m2时商品薯率最大,为71.29%。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氮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肥料的需求量不同,并且肥料在土壤中会逐渐降解,肥料在土壤中存在的时间越长降解越多。所以合理搭配肥料用量和安排施用时间是水稻施肥的重点,以最小的肥料投入获得最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本试验在同等纯氮施用量的处理中以处理3的施肥方式为最佳:基肥尿素3 kg/667 m2,一次蘖肥施用硫酸铵4 kg/667 m2、尿素2 kg/667 m2,二次蘖肥2 kg/667 m2,穗肥3 kg/667 m2。此种施肥方式水稻长势情况、各项产量构成因素表现非常均衡,所取得的产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10.
氮肥是水稻产量的限制因子,在田块中等肥力条件下,进行氮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处理1施纯氮(N)量为12 kg/667 m~2,平均产量最高为599.7 kg/667 m~2,比对照区平均产量525.8 kg/667 m~2增产14.1%。以处理1为松辽122品种高产较为科学合理的施用纯氮(N)量。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滨海盐碱地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稻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常规中粳中晚熟品种圣稻2620为试验材料,在含盐量3‰~6‰条件下研究了6种氮肥施用方式(N5,40 kg/667 m2;N4,32 kg/667 m2;N3,24 kg/667 m2;N2,16 kg/667 m2;N1,8 kg/667 m2;N0,不施氮肥)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及产量、品质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提高,水稻生殖生长期占全生育期的比例由N0的23.67%增长至N5的25.00%,营养生长期占全生育期的比例由N0的76.33%减少至N5的75.00%,全生育期由N5的180 d减少至N0的169 d。干物质积累盛期在返青期后25 d至抽穗后20 d,总体干物质积累速度表现为N5>N4>N3>N2>N1>N0。茎鞘、叶片的干物质输出率、转化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减少20%的氮肥用量,不影响干物质的输出和转化。氮肥用量的提高可以显著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但显著降低了其食味品质,食味值由N0的72分降低至N5的67分。氮肥用量提高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由N0的388.34 kg/667 m2升高至N4的525.83 kg/667 m2,减少20%氮肥用量的N4处理比全氮量的N5处理产量提高4.39%。  相似文献   

12.
以新粳伊7号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处理(T1,尿素施用量0+光合细菌54 kg/667 m2;T2,尿素施用量25 kg/667 m2+光合细菌54 kg/667 m2;T3,尿素施用量30 kg/667 m2+光合细菌54 kg/667 m2;T4,尿素施用量35 kg/667 m2+光合细菌54 kg/667 m2;T5,尿素施用量40 kg/667 m2+光合细菌54 kg/667 m2;CK,不添加尿素、光合细菌),研究了光合细菌单独施用及与尿素联合施用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升高,而总磷含量显著下降;T1处理土壤尿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下降,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升高;T1处理水稻产量较CK显著增产5.19%。随尿素用量增加,土壤各因子含量下降,其中,T3、 T4处理的硝态氮、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T1、T2和T5处理;随尿素用量增加,土壤脲酶活性呈现出极显著线性增长趋势,亚硝酸还原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先降低后上升,但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随尿素用量增加,水稻穗长、株高、产量和整精米率呈线性增加趋势,而精米率先上升后降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尿素和硝态氮与脲酶活性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氨态氮与硝酸还原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多因子相关分析显示,尿素为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酶活性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和稻米品质起主要影响作用。综上,单一使用光合细菌或者与尿素联合施用能够显著激活土壤氮转化酶活性,从而改善水稻农艺性状,促进产量增加和加工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型控释肥的机插侧深施肥,可以实现简化施肥次数,减少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2020年在安徽江淮水稻主产区多点试验的结果表明,基于生物基包膜控释肥(MFi)机插侧深施,江淮杂交中籼稻在常规施肥量(其中N=13.5 kg/667 m2)基础上减量20%,江淮常规中粳稻在常规施肥量(其中N=15.6 kg/667m2)基础上减量10%,或在常规施肥量(其中N=15.6 kg/667m2)基础上减量20%+1次孕穗肥,均可以实现不减产(平产或略增),显著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一次性安全除草剂剂量的优化及除草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辉  张金成 《中国稻米》2021,27(2):102-104
试验比较了几种除草剂不同剂量的除草效果。结果表明,施药后45 d,葱封200 mL/667 m2处理(T4)、葱封160 mL/667 m2处理(T3)的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9.99%为99.29%;T3处理的产量为640.31 kg/667 m2,较常规对照(机插前5~7 d每667 m2施秋之宝125 mL、西草净80 mL,机插后15 d每667 m2施马歇特125 mL、西草净50 mL)高29.12 kg/667 m2;T3处理的效益较常规对照高32.51元/667 m2,其余处理均比常规对照低;T3处理的糙米率、整精米率分别为83.3%和76.2%,其中,整精米率较常规对照高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水稻直播是一种轻简高效栽培模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粤西直播稻区开展大田试验,探究不同施肥方式(习惯法和“三控”法)和播种量(2.0、3.5、5.0、6.5、8.0和10.0 kg/667 m2)对直播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法施肥相比,采用“三控”法施肥的水稻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分别降低20.1%和5.1%,但每穗颖花数增加31.6%,稻谷产量增加11.3%。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水稻有效穗数从304万/ hm2增加到464万/hm2,每穗颖花数从112.09个降低到81.90个;稻谷产量以播种量为3.5 kg/667 m2的处理最高,达6.66 t/hm2。综上所述,华南直播稻生产应选择每穗颖花数多、收获指数高且千粒重大的品种,播种量3.5 kg/667 m2,采用“三控”法施肥。  相似文献   

16.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丙环·嘧菌酯+天然螯合硼钙”组合对水稻后期综合性病害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及增产效果。在水稻分蘖末期、孕穗中期每667 m2连续使用19%丙环·嘧菌酯SE 50 mL+天然螯合硼钙50 mL后,对稻瘟病、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分别高达95.1%和97.8%,极显著优于施用75%肟菌·戊唑醇WG 10 g和32.5%苯甲·嘧菌酯SC 30 mL的处理,且安全性好、增产效果明显。“丙环·嘧菌酯+天然螯合硼钙”组合在当前水稻生产上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究氮肥减量后移对高原粳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并为水稻氮肥减量施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常规粳稻品种会粳17号和楚粳28号为材料,设置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处理,分别为CF(当地常规施氮模式,折合纯氮270kg/hm^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用量之比为5∶5∶0∶0)、RPN1(较CF减10%,3∶3∶2∶2)、RPN2(较CF减20%,2.5∶2.5∶2.5∶2.5)、RPN3(较CF减30%,0∶2∶5∶3)、RPN4(较CF减40%,0∶0∶6∶4)和CK(不施任何肥料的空白区)共6个处理,研究了水旱轮作(大蒜-水稻、烤烟→水稻)条件下氮肥减量后移对水稻生长发育、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空白区水稻产量两年均高于8 t/hm^2,施氮后,产量显著增加;与CF处理相比,随着氮肥减量和后移比例的增加,水稻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逐渐增加,纯氮用量最少(162 kg/hm^2)且全部后移至穗肥(m促花肥∶m保花肥=6∶4)施用,其产量最高,增产20%以上,氮肥农学利用率从低于10 kg/kg提高到20 kg/kg以上。氮肥减量后移使稻穗分化期延长,并形成抽穗期功能叶较长、叶长序数(由上而下)为2-3-1-4,高效叶面积率达80%以上,叶面积适宜的高光效群体,促进颖花分化攻取大穗。同时,成穗率提高,具有较高的群体生长率和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构建了水稻高质量群体。【结论】通过氮肥用量及施用比例的优化,能有效减少稻田氮肥施入,提高云南粳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其中,水稻季不施入基蘖肥,供应氮素全部用作穗肥投入最少,产出最多。  相似文献   

18.
以盐城市主推品种扬麦23作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播期(10月31日、11月5日、11月10日、11月15日、11月20日),播期推迟1 d播种量增加0.5 kg/667 m2,比较扬麦23不同播期播量的生育期和部分农艺性状。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播种到出苗时间加长,最短7 d,最长19 d,播期对最终成熟期影响不大,10月31日、11月20日2个播期最终成熟期相差3 d左右;随着播期推迟,株高、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最终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均呈下降趋势,其中11月10日与11月15日2个播期最终产量由488.7 kg/667 m2极显著下降至455.4 kg/667 m2。生产上扬麦23在盐城地区适宜在10月31日—11月10日完成播种,宜控制基本苗在18万~20万株/667 m2。  相似文献   

19.
针对长江流域双季稻机插秧发展缓慢的问题,以常规早稻品种中嘉早17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栽插密度与氮肥用量对机插双季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双季稻产量并未随栽插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以高密(36.4万穴/hm2)+高氮(施纯氮量早稻175.5 kg/hm2,晚稻189 kg/hm2)处理产量最高,其中,早稻为7.80 t/hm2,晚稻为9.05 t/hm2,但与高密+中氮(施纯氮量早稻110 kg/hm2,晚稻140 kg/hm2)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且栽插密度和施氮量间互作效应不显著。氮肥利用率随氮肥用量增加而下降,随栽插密度增加而提高。其中,氮肥吸收利用率中氮比高氮平均增加13.26%,高密度比低密度平均增加17.53%。由此可见,提高栽插密度,减少氮肥用量,既可通过大幅增加有效穗以实现高产,又能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少氮密植可作为长江流域机插双季稻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